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hao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目前我们努力的目标。笔者从“改变教学方法,培养主动求知的意识;激活学生情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设置素质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三个方面对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生物教学 素质教育 教学方法
  所谓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不但重视学科知识的学习,而且重视人的思想水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心健康等多方面的共同提升。中学生物是一门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规律的自然科学,帮助学生了解生物学科基本知识和生物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状况。其学习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已知的生物学知识,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探究,能够对未知的生物学领域进行自主的探究,利用学习的生物学知识服务于生活和生产,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精神等未来社会必备的品质。因此,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彻底改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不将了解、学习、接受课本知识作为学习的目的,不断实施素质教育,以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素质为目标。那么,在生物教学中该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
  一、改变教学方法,培养主动求知的意识
  素质教育不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作为衡量课堂教学成败的唯一标准,而是帮助学生学会求知、思维、探究、拓展、运用、创新等,使学生具有终生的学习、发展、实践和创造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彻底改变只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的做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尤其是探讨关于“学”的方法,促使课堂活动由“教学过程”向“学教过程”转变,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分子。
  教师应大力提倡并实行“启发式”、“探究式”的课堂组织方法,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充满活力,真正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当做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教师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培养起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激活学生情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情感直接影响着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一个人在愉快时,就容易通过感知快速接受外界信息;一个人在郁闷时,会自觉“屏蔽”外界信息,对周围事物和信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情绪、情感、兴趣对人的学习的重要影响,并利用情绪的正面效应来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和求知欲望,提高学生认知活动的效率。要根据情绪对学生认知活动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正面情绪来促进学生认知活动的高效,并激发出学生的探究欲望。
  生物学科的许多看似深奥的知识都与生活现象密切相关,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知其特征与表现,只是不了解其学科原理。如果教师从生活现象入手,引导学生实施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探究,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比如,在学习“遗传与变异”时,关于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知识,学生会感到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熟知的俗语来缩短知识与学生的距离:“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一龙九种,种种有别”……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生物现象的思考,同时使学生处于愉快、兴奋的正面情绪状态下。教师再画出若干个从属关系的包涵图表来解释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及掌握。教师还可以从生活现象入手,比如,有的父母都是双眼皮,孩子却是单眼皮,父母都是单眼皮,孩子却是双眼皮,从这种看似神奇的生活现象入手,激活学生的情感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三、设置素质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识目标要参照课本内容与新课程标准相关内容确立,根据学生学情和学习生物的兴趣实施目标分层,既鼓励学优生实施超越课本的探究,也理解学困生适当删减难度较高内容,做到目标符合实际需要。
  能力目标的确立主要围绕学生的学习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探究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交往能力等多方面进行。但是,每节课要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有侧重点地培养学生某方面的能力,不能奢望每节课都能完成多种能力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与方法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旨在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因此,教师在设置素质教育目标时,不可忽视这项目标,它是改变学生求知方式、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方法和途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设置,要围绕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重视获得知识的过程、采用多样化的课堂组织方式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感目标是新课改的一个亮点,也是最容易进入误区的地方。在确立此项目标时,要防止目标的萎缩或者是膨胀。所谓萎缩,是指只学习知识,不涉及对学生兴趣、情感的激发。所谓膨胀,是指过分地进行相关的拓展,或者相关的情感教育。前者会导致生物学习重视知识、忽视情感,后者会导致生物课程脱离生物学科本位,都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确立,要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以其对社会生产的影响为内容,以学科道德为准绳,紧紧围绕生物学科的本身进行。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已普遍应用于当今社会与生活等各个领域。那么,作为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一线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明确:信息技术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把握学科特点,充分利用学生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逐步接触掌握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知识,在满足
期刊
美术课程是初中必修科目之一,对学生将来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以及美学欣赏都有直接关系。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人将初中美术课与高效美术专业学习联系起来,认为美术教学应针对那些有美术专长和美术兴趣、致力于美术专业的那部分人的需要进行,至于那些对美术不感兴趣的学生,能简单地比葫芦画瓢或者跟着看看热闹就行了。这严重违背了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开设宗旨——强制性、普及性。因此,初中美术教学要坚持实施
期刊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要努力创造条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问题 创新 实践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要努力创造条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激
期刊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着眼于长远发展的要求,是以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宗旨,使学生成为素质教育的主体。而要让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对学生美育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开发学生智力、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使他们能在生活中认识美和创造美,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美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着重树立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美术教育创造性思维与想
期刊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也就是让学生会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处理的方法,并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这对于运用历史理论深入分析、认识、理解掌握复杂的、交叉的、矛盾的历史知识,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着眼点应是自主
期刊
摘 要:数学是现代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之一,它所体现的思想方法、逻辑推理、空间观念和实际应用价值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渗透到了各个领域。针对中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差、建模应用意识弱的现状,应让学生走进数学生活,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审视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其自主探索和数学建模意识,发展数学应用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 应用意识 能力  在“科教兴国”基本国策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方针指引下,我国的数学教
期刊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法律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保护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不受侵犯;用法律保护自己的经济权利,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利。  2、观察分析生活中有关社会现象和问题,增强依法维护公民合法私有财产的意识,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  二、学习重难点  1.对财产权继承权、智力成果权的理解。  2.如何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利、智力成果权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三、自学新知  1
期刊
摘 要:英语课本的课文常配有插图,尤其是初中的英语课本,其插图量更多。这主要是由于学生的年龄尚小,抽象思维能力还不高,主要还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来进行思考。而插图的大量使用,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本中的知识提供了方便。  关键词:插图 英语教学 应用  教材插图是指穿插在教材中,辅助说明教材文字内容,对课本中的文字内容加以补充及说明的图画。同时,它也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期刊
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习惯。一个班级、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如此,对于人的一生更是如此。生而为人,每个人都需要踏踏实实地做人,而良好的做人习惯正是帮助我们构建成功人生所必需的。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一、什么是学习习惯  所谓习惯,就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学习习惯,就是在不间断
期刊
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赏识,便是教育的一种艺术体现。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赏识教育正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被确认和推广,并且在很多个体范例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笔者认为,赏识学生是美术教学活力的源泉。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赏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课堂充满活力,进而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  一、赏识学生的问题  有人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传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