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植入心脏起搏器已成为治疗心律失常的常用方法,起搏器的功能日趋完善,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如何使安置起搏器的患者在术后体能和心理上得到更大的恢复,最大程度地提高生活质量,这已经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对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的护理,对术后并发症进行早期预防,是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 术后护理
心脏起搏器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如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但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作为有创性的治疗方法,起搏器并发综合症难以避免。因单腔起搏器置入后,由于改变心室除极顺序,失去房室的顺序收缩,易引起头晕、胸闷、气短等情况。
一、一般护理
患者入院后2—3天进行起搏器植入术,术后住ICU病房,心电监护72小时,抗感染3—5天转至普通病房,每例患者均由一名受过培训的责任护士负责,从术前宣教、术前准备到术中配合,术后康复训练实行一对一服务,对患者进行系统化整体护理,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建立健康档案,并于出院后定期随访。
二、进行相关医学知识指导
植入术前向患者介绍起搏器作用及其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内容实事求是,避免误导患者认为起搏器可以解决心脏病的所有问题,当术后没有出现患者认为可能出现的治疗奇迹时,便发生心理失衡,术前通过发放起搏器的宣传教育手册,使患者及家属对起搏器的治疗目的、方法、安全性、术后防护小常识在感性的认识的基础上由一些必要系统的理眭的认识,消除恐惧等心理障碍。
三、功能锻炼指导
植入后,让患者了解自己是有参加工作和生活活动的潜能,以积极心态进行康复锻炼,鼓励患者参加必要的体力和社会活动,根据患者年龄和心脏病病情,合理安排康复训练,术后24小时由责任护士为患者做术侧上肢肘、肩关节被动训练,48—72小时进行关节主动锻炼,对于心功能正常患者术后3天可下床活动。
四、康复指导
出院前,植入起搏器的患者心功能基本依赖起搏器,因此制定详细教育计划、指导患者自我保护方法及应急措施,预防并发症,指导患者可以参加不太剧烈的运动,如骑自行车、步行,注意避免接触高电量、强磁场并与之保持1.66米距离,穿较柔软内衣,遇皮囊处发痒,切忌搔抓,如有红肿及时随诊,术侧肢体避免过度外展上举,术后6周避免抬举重物,术侧肩关节活动要适度。
除了康复知识指导,还教会自我保健方法。Gershenson指出,在当今变化中的保健环境下,有效的病人和家庭教育已成为最基本的、不可缺少的措施。为了适应这种迅速的变化,他们评价并加强了现有的心脏病病人教育计划,以提高病人自我保健的认识和能力。
五、并发症护理
(一)心律失常。安装起搏器前的心律失常在安装起搏器后仍常有发作,这是自身心律与起搏心律不一致所导致的心律失常,是常见现象。故术后应严密观察心电监护仪,及时发现心率、心律及血压的异常情况并立即通知医生。
(二)电极脱位。发生率约2%—8%,心脏越大、心内膜越光滑越易脱位。其发生原因除电极位置不当外,术后手术侧上肢活动过度也是重要原因。由于电极脱位90%发生在术后1周内,因此,在解除病人肩肘关节固定后,仍需嘱病人不得过度外展和上举术侧上肢。
(三)感染。老年病人及伤口处消毒不彻底时易发生。对年老病人应定时翻身、拍背、鼓励咳痰,防止肺部感染。一旦发现感染迹象应及时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治疗,必要时彻底清创、消毒,重新安装起搏器。
起搏器综合征是由心室起搏的血流动力学副作用引起的一组症状,若病人出现疲乏、眩晕、晕厥和肺癖血时应考虑起搏器综合征。分别测量自身心律下和起搏器心律下的血压可以协助诊断。
六、出院前健康指导
(一)教会病人监测起搏器功能。
(二)避免重体力劳动。日常生活中不可做大幅度的运动及过度体力劳动(如打网球、举重物)活动以感觉舒适、不过度疲劳为限,可以进行骑车、游泳、洗澡、跳舞等日常生活。
(三)嘱咐病人不得进入高电压和强磁场环境。医院中多种仪器(如核磁共振、手术电刀、碎石震波、电灼等)均会对起搏器造成一定干扰和影响,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如因病到医院就诊时,应事先告诉医务人员避开强磁场和高电压。一般家庭用电不会影响起搏器工作,但注意电吹风不要频繁开关,告诉病人一旦接触某种环境或电器后出现胸闷、头晕等不适应立即离开现场,并不再使用该种电器。
(四)定期门诊随访。最初半年为每月随访一次,然后3—6月随访一次,电池耗尽前每周随访一次,在电池耗尽前更换起搏器(电池耗尽的表现:脉率比预定频率降低10%,说明电源不足)。
如遇以下情况需立即就医:
1、埋植起搏器处皮肤变色疼痛、肿胀及局部皮肤发热。
2、脉搏明显加快。
3、呼吸困难。
4、腿部及脚腕部肿胀。
5、持续感到虚弱或疲劳。
6、胸部不适或胸痛。
7、持续打嗝及头晕、眩晕。
七、小结
我国植入起搏器手术需花费相当一笔开支,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导致患者情绪低落,加之对起搏器知识知之甚少,可能会引起患者对起搏器及手术的恐惧感,使得术后正常生活和活动受到阻碍,这将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因此采用护患一对一系统,全程健康宣教,有利于护患关系的建立。且该护士对患者病情有全面的了解,患者有疑问及遇到困难时,能及时得到帮助。督促患者出院后进行适当运动,促进其生活自理,术后密切随访,让患者达到最佳体能和最佳心理,使患者最大程度地回归家庭及社会。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引起的并发症是可防可治的,术前认真准备,充分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营养状态、凝血功能及其他合并症,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并积极有效处理各种并发症,可降低起搏器并发症的发生率,避免不良后果。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 术后护理
心脏起搏器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如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但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作为有创性的治疗方法,起搏器并发综合症难以避免。因单腔起搏器置入后,由于改变心室除极顺序,失去房室的顺序收缩,易引起头晕、胸闷、气短等情况。
一、一般护理
患者入院后2—3天进行起搏器植入术,术后住ICU病房,心电监护72小时,抗感染3—5天转至普通病房,每例患者均由一名受过培训的责任护士负责,从术前宣教、术前准备到术中配合,术后康复训练实行一对一服务,对患者进行系统化整体护理,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建立健康档案,并于出院后定期随访。
二、进行相关医学知识指导
植入术前向患者介绍起搏器作用及其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内容实事求是,避免误导患者认为起搏器可以解决心脏病的所有问题,当术后没有出现患者认为可能出现的治疗奇迹时,便发生心理失衡,术前通过发放起搏器的宣传教育手册,使患者及家属对起搏器的治疗目的、方法、安全性、术后防护小常识在感性的认识的基础上由一些必要系统的理眭的认识,消除恐惧等心理障碍。
三、功能锻炼指导
植入后,让患者了解自己是有参加工作和生活活动的潜能,以积极心态进行康复锻炼,鼓励患者参加必要的体力和社会活动,根据患者年龄和心脏病病情,合理安排康复训练,术后24小时由责任护士为患者做术侧上肢肘、肩关节被动训练,48—72小时进行关节主动锻炼,对于心功能正常患者术后3天可下床活动。
四、康复指导
出院前,植入起搏器的患者心功能基本依赖起搏器,因此制定详细教育计划、指导患者自我保护方法及应急措施,预防并发症,指导患者可以参加不太剧烈的运动,如骑自行车、步行,注意避免接触高电量、强磁场并与之保持1.66米距离,穿较柔软内衣,遇皮囊处发痒,切忌搔抓,如有红肿及时随诊,术侧肢体避免过度外展上举,术后6周避免抬举重物,术侧肩关节活动要适度。
除了康复知识指导,还教会自我保健方法。Gershenson指出,在当今变化中的保健环境下,有效的病人和家庭教育已成为最基本的、不可缺少的措施。为了适应这种迅速的变化,他们评价并加强了现有的心脏病病人教育计划,以提高病人自我保健的认识和能力。
五、并发症护理
(一)心律失常。安装起搏器前的心律失常在安装起搏器后仍常有发作,这是自身心律与起搏心律不一致所导致的心律失常,是常见现象。故术后应严密观察心电监护仪,及时发现心率、心律及血压的异常情况并立即通知医生。
(二)电极脱位。发生率约2%—8%,心脏越大、心内膜越光滑越易脱位。其发生原因除电极位置不当外,术后手术侧上肢活动过度也是重要原因。由于电极脱位90%发生在术后1周内,因此,在解除病人肩肘关节固定后,仍需嘱病人不得过度外展和上举术侧上肢。
(三)感染。老年病人及伤口处消毒不彻底时易发生。对年老病人应定时翻身、拍背、鼓励咳痰,防止肺部感染。一旦发现感染迹象应及时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治疗,必要时彻底清创、消毒,重新安装起搏器。
起搏器综合征是由心室起搏的血流动力学副作用引起的一组症状,若病人出现疲乏、眩晕、晕厥和肺癖血时应考虑起搏器综合征。分别测量自身心律下和起搏器心律下的血压可以协助诊断。
六、出院前健康指导
(一)教会病人监测起搏器功能。
(二)避免重体力劳动。日常生活中不可做大幅度的运动及过度体力劳动(如打网球、举重物)活动以感觉舒适、不过度疲劳为限,可以进行骑车、游泳、洗澡、跳舞等日常生活。
(三)嘱咐病人不得进入高电压和强磁场环境。医院中多种仪器(如核磁共振、手术电刀、碎石震波、电灼等)均会对起搏器造成一定干扰和影响,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如因病到医院就诊时,应事先告诉医务人员避开强磁场和高电压。一般家庭用电不会影响起搏器工作,但注意电吹风不要频繁开关,告诉病人一旦接触某种环境或电器后出现胸闷、头晕等不适应立即离开现场,并不再使用该种电器。
(四)定期门诊随访。最初半年为每月随访一次,然后3—6月随访一次,电池耗尽前每周随访一次,在电池耗尽前更换起搏器(电池耗尽的表现:脉率比预定频率降低10%,说明电源不足)。
如遇以下情况需立即就医:
1、埋植起搏器处皮肤变色疼痛、肿胀及局部皮肤发热。
2、脉搏明显加快。
3、呼吸困难。
4、腿部及脚腕部肿胀。
5、持续感到虚弱或疲劳。
6、胸部不适或胸痛。
7、持续打嗝及头晕、眩晕。
七、小结
我国植入起搏器手术需花费相当一笔开支,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导致患者情绪低落,加之对起搏器知识知之甚少,可能会引起患者对起搏器及手术的恐惧感,使得术后正常生活和活动受到阻碍,这将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因此采用护患一对一系统,全程健康宣教,有利于护患关系的建立。且该护士对患者病情有全面的了解,患者有疑问及遇到困难时,能及时得到帮助。督促患者出院后进行适当运动,促进其生活自理,术后密切随访,让患者达到最佳体能和最佳心理,使患者最大程度地回归家庭及社会。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引起的并发症是可防可治的,术前认真准备,充分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营养状态、凝血功能及其他合并症,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并积极有效处理各种并发症,可降低起搏器并发症的发生率,避免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