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

来源 :科学大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eeeeedddd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积极有效的互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本文从“创设现实情境,尊重学生差异,设计探究问题,坚持价值引导”这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不断地给学生创设自由发挥,全民互动的教学过程,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学课堂;有效互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2-082-001
  
  互动是学生感受问题的发现和知识习得的过程,互动是形成学生对知识建构的有效形式。
  
  一、创设现实情境——有效互动的前提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一要求指出了小学数学教学要能使学生学会用生活的眼光看数学,用数学的思想思考生活,从而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和有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面向生活的问题情境,为他们搭设一个生活的平台,为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内容,让他们在这个平台中,尽情地展示自己,不断地创造自己。
  例如,过去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一课时,告诉学生什么是长方形,什么是正方形等等,怎么去分辨它们也就够了,而现在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共同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平等的交流,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尊重学生差异——有效互动的基础
  
  教师要尊重差异,在教师的眼里,每个学生的意见都是值得珍视的。当学生在对话中有了独特的见解,教师要及时反馈与鼓励。学生受到激励、鞭策、鼓励、感化和召唤,才能保持开放的心态,才能产生充满活力、充满创造的体验,也才能在对话的过程中生成新的认识。
  如,口算35 24,教材出示的方法是"35 20=55,55 4=59",但如果学生根据竖式的启发,马上口算出59,也应得到鼓励,这恰好反映了学生思维新的层次。还有的学生是这样算的:30 20=50,5 4=9,50 9=59-这种方法更简便一些。又如,简算25×24,一般鼓励用25 x4x6,因为能凑成100,但有学生用×8同样也能凑整简算,就没有必要计较"25×4”与“25×8”的简便程度了。在计算过程中,同一种方法对不同的人也许有快慢之说,也许存在不习惯的优劣之分。鼓励算法多样化是尊重学生的表现,这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也符合现代认知建构主义思想,是释放学生自信心和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三、设计探究问题——有效互动的沃土
  
  只有植根在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这一沃土上,互动才可能根深叶茂。而探究总是从问题开始,一个好的问题能给人以方向和动力,能让人产生认知的不平衡,能让探究者总是朝着问题所显示的心理目标努力迫近,那种没有明确目标的探究是毫无意义的冥想。因此,设计的问题应是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这种问题应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可选择性,它可让学生对解决问题作策略的选择,而不仅仅是对某一具体方法的选择;可让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作多种假设与猜测,而不仅仅是按既定程序作一试就灵的验证。当教师把关键性的大问题抛给学生,学生就可以放开手脚尽情地探索,使互动有了空间和迫切的需求。
  例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一节时,我出示长2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问:这个长方形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呢?长2厘米,也就是长所含的厘米数是2,宽1厘米,也就是宽所含的厘米数是10把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图形变化,得到四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师:如果把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不断地变化,可以得到多少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学生回答:“无数个”。我连问:通过这个长方形的变化,你们觉得长方形的面积可能和什么有关呢?请你猜一猜?生A回答:和长有关,生B回答:和宽有关,生c:长方形的面积可能与长和宽有关。我通过提供一组感性学习材料,适当进行启发,使学生的思维有了一定的指向和集中。学生凭着对学习材料的直接反应作出了大胆的设想。避免了学生盲目的猜测,同时又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知识的欲望。
  
  四、坚持价值引导——有效互动的保证
  
  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正处于发展阶段,生活阅历也并不丰富,所以他们的发展常常不能自发完成,这就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任何一个教学目标的实现,既离不开学生,也离不开教师。没有教师的价值引导,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互动,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就可能会丧失方向,成为信马由缰式的活动。
  如:我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小华参观木厂时看到许多圆木堆成的形状,最下层有6根,最上层有2根,共有5层。求圆木的总根数。学生很快就想到第一种方法:把每层的圆术加起来,求和。第二种方法是最上层和最下层的圆木数之和与第二层和倒数第二层之和相等,将这两个和相加,再加上中间一层的圆木数就能得出总和。这时,学生已经想不出其它方法了,我这时加以引导,让学生仔细观察平面图,这是一个等腰梯形,如果把另外一堆同样形状的圆木倒过来,同原来的一堆接在一起,那么每层的根数就同样多了,即都等于上下层根数之和。这个和乘层数得到的根数正好是原来一堆圆木根数的2倍,所以,原来圆木根数正好是它的一半,即总根数=(顶层根数 底层根数)×层数÷2,这时学生们马上就明白了,如果把它的横截面看成梯形,顶层相当于上底,底层相当于下底,层数就是梯形的高,求圆木的总根数相当于求梯形的面积。
  总之,互动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方式,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中的双边活动,教师要在不断地给学生创设自由发挥,全民互动的教学过程,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当好这片“绿叶”。
其他文献
摘 要:媒介素养,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生存能力和生活技能。学校的媒介素养教育,完全可以按照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通过开设相应的专门课程,或将其内容结合到其他课中进行。关键词:媒介素养教育; 必要性; 主要内容; 基本方法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1-079-001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媒介和对各种信息的认
采用数理统计和教育测量的方法,对广西2002年篮球考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篮球专项考试项目设置合理;考试的难度合适;除全场比赛外,其余各项目区分度较好.但往返运球投篮、1分
摘 要:“对话式”语文课堂教学体现的是对话主体间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是对话主体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是民主、平等、动态的信息交流。“对话式”语文课堂教学把教学过程还原成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交往过程,让学生学会合作,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键词:对话教学; 互动; 合作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
教师要抓好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就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
摘要:理想的课堂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新教育实验的一种价值追求。在课堂中教师应尽可能给学生一片天空,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去攀登、去创造、去跋涉,需要教师、学生一起相互启迪、共同研究、相互促进,孕育出无限生机,共同演绎有知识生命的新的科学课堂。关键词:有效课堂;快乐课堂;语文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2-081-001新课程赋予课堂教学新
摘要:新课标理念指出: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关键词:数学教学;用活教材;教活学生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0)3-078-001作为教师怎样从被动地教教材为主动的用教材,学生怎样在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经历数学的过程中去理解数学,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呢?一、用活教材。让
采用文献资料、观察、比较分析、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分析上海有线男排的发球与接发球效果,并针对上海男排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今后训练工作的建议.
学困生的辅导与转化工作,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心理辅导是前提,激发动机是根本,树立信心是关键,培养兴趣是保证,养成习惯是基础,增强意志是良方。消除学困生的心理障碍.让学困生
摘 要:数学学科作为工具学科,它的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学知识必须“生活化”,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