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危机稳定性与战争爆发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危机稳定性越低,爆发战争的可能性越高。美国政府对地区危机稳定性高低的判断在欧洲主要评估俄罗斯和伊朗的战争预期,在亚太主要评估中国和朝鲜的战争预期。而美国政府评估的理论基础是“进攻-防御理论”,即通过分析地区安全模式的攻防性质,判断该地区爆发战争的可能性。综合各方面因素的评估结果,美国政府认为亚太地区的危机稳定性相较于欧洲地区偏低。
关键词 危机 稳定性 欧亚地区 战争预期
作者简介:韩略,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刘伟博,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D7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7.208
一、基于“进攻-防御理论”的地区危机稳定性研究方法
李彬指出,“即使两国关系因冲突陷入危机,它们也不大愿意向对手发动先发制人的核打击,也不大担心对手会发动这种核打击,这样的状态被称作危机稳定性高”。因此,比较欧洲和亚太地区危机稳定性就是比较两个地区爆发军事冲突和战争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在美国看来,既包括对手为了“打破地区秩序”而发动的先发制人式袭击,也包括美国为了消除安全隐患而“被迫”发动的先发制人式打击。“进攻-防御理论”的基本结论是,进攻占主导的地区安全模式更容易爆发战争。其中,进攻占主导的安全模式指的是攻防对比中攻占比防守容易。斯蒂芬·埃弗拉论证了进攻占主导的地区安全模式更容易引发战争的十个原因如下表所示。综合美国政府发布的各类国家战略报告,在美国政府看来,可能卷入涉及美国的战争的国家,在欧洲主要是伊朗和俄罗斯,在亚太主要是朝鲜和中国。因此,比较美国政府对欧亚地区危机稳定性的判斷,就是比较美国是否与中、俄、朝、伊之间具备上述十种由攻防对比关系引发的战争预期。
二、基于“进攻-防御理论”的欧亚地区危机稳定性分析
对于原因1,据美国估计,中国约有一千枚短程弹道导弹来阻止美国投送军事力量支援台湾。奥巴马政府在2015年《美国国家军事战略》报告中还将中国维护南海主权的作法称作“侵略式力量延伸”。因此在美国看来,南海地区也处于进攻占主导的安全模式。俄罗斯在欧洲地区相对与任何一个国家都拥有绝对的进攻力量优势,但只有俄罗斯传统势力范围处于进攻占主导的地区安全模式。这是因为俄罗斯如果想攻占任何一个北约成员国都将面对整个军事集团而并无进攻优势。但是对于俄罗斯势力范围内的非北约成员国,美国难以直接介入,使得对后者的攻占较为容易。以朝鲜和伊朗的军事力量无法在美军介入的情况下通过先发制人式打击攻占任何美国的欧亚盟国,因此不具备机会主义扩张的前提条件。
对于原因2,中国政府执行的是积极防御战略,防御范围主要在内陆和附近海域。我国幅员辽阔,拥有较大的战略纵深,且中国的海军相较于美国明显处于下风,因此更不会以谋求战略纵深为目的向西太平洋扩张。朝鲜和伊朗的军事力量相较于美国及其盟友明显处于弱势一方,因此即使在防御上存在困难也不会冒险进行防御性扩张,因为可能不仅无法取得战略纵深,反而面临着被美军彻底摧毁或占领的风险。俄罗斯虽然具有世界上最广阔的领土,但历史上一直存在着“不安全”的危机意识,因此俄罗斯有着防御性扩张的历史传统,这一点已经成为国际共识。
对于原因3,上述四国在面对美国巨大的军事力量优势面前都处于防御困难的境地,虽然可能不会都通过防御性扩张来加以应对,但都不会容忍美国利用这种优势侵害本国的国家主权或安全利益,必然会强烈反应加以对抗。
对于原因4,在美国看来,四国均有先发制人的充分理由,而这与美国目前正在着力建设的导弹防御系统密切相关。经典威慑理论认为,导弹防御系统会降低战略稳定性,这是因为导弹防御系统会增加第一次先发制人式打击和第二次报复式打击之间的效果差距。因为在面对拥有导弹防御系统的国家时,如果发动先发制人式打击,一方面对手没有充足的时间拦截本国的导弹,另一方面可以发挥出本国几乎全部的导弹攻击能力;但是如果首先遭受打击,那么一方面对手在攻击后会做好充足的防御准备,另一方面本国的进攻力量在遭受打击后被大大削弱,用于报复性打击的导弹数量可能难以突破对手的导弹防御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先发制人是应对建立导弹防御系统的国家的有利选择。
对于原因5,主要指美国通过发动预防性战争终止对手的力量建设。这种战争主要针对朝鲜和伊朗进行,因为中国和俄罗斯均已拥有可信的核报复能力,美国不会冒险通过军事手段终止两国发展军事力量。但是伊朗和朝鲜的军事报复能力还十分有限,这为美国实施该方案提供了安全保证。美国政府在2010年《弹道导弹防御评估报告》中指出,朝鲜和伊朗正在发展的洲际弹道导弹“大浦洞-2”和“信使-2”将会对美国本土构成威胁,虽然目前两国的洲际弹道导弹技术还不成熟,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两国很可能会真正拥有此能力并扩充导弹数量,而美国政府将寻求使用各种手段消除这一威胁。此外,两国长期作为美国政府眼中最大的核扩散威胁,这也为美国运用军事手段先发制人摧毁其核设施或核武器提供了理由和动机。
对于原因6,中国政府长期主张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因此,通过战争制造有利的既成事实并不符合中国一贯的外交主张和国家战略。俄罗斯虽然在近些年里倾向于使用军事手段解决与周边国家间的矛盾,但每次冲突的起因都是欧美国家挑动俄罗斯的邻国对俄挑衅,迫使俄罗斯以强硬手段回击。俄罗斯寻求的是周边安全稳定的地缘政治格局,并不希望引发战争,在动荡局势中获利。美国虽然有对伊朗的进攻优势,但小布什政府发动的两次中东战争已经使美国背负了沉重的政治和经济负担,奥巴马上台后陆续从中东撤军说明美国已无意继续在中东发动战争。对于朝鲜,美国一方面具有进攻优势,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战争制造有利于自己国际形势:首先,战争将使日韩等国将在安全上更加依赖美国;其次,战争可以为美国向亚太地区部署更多军事力量提供借口;最后,战争一旦爆发,中国的经济、政治和安全环境必将遭受巨大冲击,所以间接遏制了中国的崛起。 对于原因7,大国之间的战争如果不能通过谈判加以解决,必将会升级为全面核战,这是任何一方都不希望看到的。因此,中俄两国一旦和美国发生军事冲突,冲突的双方很快就会本着化解冲突危机的目标进行谈判。而在原因6中也已经提到,中俄两国并无主动寻求战争谋利的动机,因此在于周边邻国发生军事冲突时,也希望通过对话谈判的方式解决纠纷。但是,冷战后美国政府在中东地区发动的三次战争表明,一旦美国寻求通过军事手段攻占一国,往往美国政府不会与冲突的另一方进行谈判,正如其在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和利比亚战争中寻求的是彻底推翻他国政府。因此,如果美国政府决定对朝鲜和伊朗采取军事手段,交战双方谈判的大门几乎完全关闭。
对于原因8,美国政府长期诟病中国的军事透明度问题。在美国看来,中国拥有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但在武器装备和军事战略上高度保密,使得美国政府无从了解中国军事行动的真实动机。例如,美国无法确定中国战略导弹的发射是试验还是进攻,是搭载的空弹头、常规弹头还是核弹头。如果以最坏的打算估计中国的军事行动,美国政府有可能因误判而采取“基于预警的发射”,错误地引发中美之间的核战争。对于朝鲜,美国同样可能因误判而首先发动对朝战争。朝鲜已经在事实上拥核且频繁进行导弹试验。此外,朝鲜对外宣传中充满了对美国及其亚太盟友的愤恨,时常要对他國进行毁灭性核打击。因此,如果美国无法判断朝鲜导弹发射的性质,有可能主动对其实施拦截而引发和朝鲜之间的战争。日本和韩国也有可能未经美国同意而自主拦截朝鲜导弹或摧毁朝鲜核设施,使美国被动卷入对朝战争。对于俄罗斯和伊朗,美国政府对两国的军事力量和军事战略相对了解,各类军事安全报告中也无对两国军事透明问题表示担忧的表述。
对于原因9,美俄之间签署了包括《中导条约》、《关于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和《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等重要军控条约。这些条约的签署大大限制了两国的军备竞赛,缓解了两国对彼此军备的不安全感,降低了由此引发的战争预期。中国虽然没有签署这些军控条约,而且在美国看来正在快速提升其军事力量的现代化水平,但是一方面中国的军事技术虽然得到了明显增强,但还远远落后于美国,因而中美两国还未陷入军备竞赛的紧张对峙状态,另一方面,中国的核威慑力量已经成型,美国不会对攻占中国而产生盲目乐观的估计。但是上述限制军备竞赛和降低美国对战争产生乐观预期的条件,朝鲜和伊朗并不具备。因此,美国有可能对两国发动预防性战争以终止其导弹和核技术发展。
三、结论
综合上述评估可知,欧亚四国在美国政府的战争预期评估中,朝鲜卷入战争的可能性最高,因而朝鲜半岛地区的危机稳定性最低。中国虽然一直倡导积极防御战略,但在美国看来所有涉及中国的战争预期中,先发制人的一方都是中国。美国判断中国因主权争端先发制人的地区最有可能在台湾,其次是南海,再次是东海。这些地区中,与中国存在主权矛盾的行为体背后都有美国的支持,本质上都是中美之间的战略博弈,因此无论中国攻击的对象是否是美国及其盟友,最终都有可能转变为中美之间的军事对抗。综合中国和朝鲜的战争预期情况来看,奥巴马政府时期,亚太地区总体上处于攻击占主导的安全模式,危机稳定性偏低。而根据原因10,进攻占主导时,国家会产生一种自我促进的现象,因而在美国政府的认知中,中朝两国的军事战略是进攻性的,并且会进一步强化前面9个原因中的战争预期。
总体上看,由于一个势均力敌的北约军事集团的存在,俄罗斯在军事行动上能够保持克制。只要西方国家不触犯俄罗斯传统势力范围内的核心利益,后者并不愿意向欧美国家发动战争。对于伊朗而言,虽然美国在多份报告中均将其列为安全威胁,但是伊朗的军事力量并不具备攻占任何欧洲国家的条件,未来欧洲地区的战争预期中只有当欧美国家的扩张迫使伊朗强烈反应而引发军事危机时,伊朗才会成为先发制人的一方,其余两种涉及伊朗的情况都是由美国或欧洲发起的先发制人式预防性战争。随着伊朗核协议的签署,美国对伊朗发动战争的可能性已经大大降低。而且美国从中东地区撤军表明,美国短期内不会在中东发动新的战争。综合俄罗斯和伊朗的战争预期情况来看,在奥巴马政府时期,欧洲总体上处于防御占主导的地区安全模式,危机稳定性较高。
参考文献:
[1]刘华秋.军备控制与裁军手册(第1版).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
[2][美]斯蒂芬·范·埃弗拉.战争的原因(第1版).上海世纪出版社.2007.
[3]李彬.军备控制理论与分析(第1版).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关键词 危机 稳定性 欧亚地区 战争预期
作者简介:韩略,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刘伟博,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D7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7.208
一、基于“进攻-防御理论”的地区危机稳定性研究方法
李彬指出,“即使两国关系因冲突陷入危机,它们也不大愿意向对手发动先发制人的核打击,也不大担心对手会发动这种核打击,这样的状态被称作危机稳定性高”。因此,比较欧洲和亚太地区危机稳定性就是比较两个地区爆发军事冲突和战争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在美国看来,既包括对手为了“打破地区秩序”而发动的先发制人式袭击,也包括美国为了消除安全隐患而“被迫”发动的先发制人式打击。“进攻-防御理论”的基本结论是,进攻占主导的地区安全模式更容易爆发战争。其中,进攻占主导的安全模式指的是攻防对比中攻占比防守容易。斯蒂芬·埃弗拉论证了进攻占主导的地区安全模式更容易引发战争的十个原因如下表所示。综合美国政府发布的各类国家战略报告,在美国政府看来,可能卷入涉及美国的战争的国家,在欧洲主要是伊朗和俄罗斯,在亚太主要是朝鲜和中国。因此,比较美国政府对欧亚地区危机稳定性的判斷,就是比较美国是否与中、俄、朝、伊之间具备上述十种由攻防对比关系引发的战争预期。
二、基于“进攻-防御理论”的欧亚地区危机稳定性分析
对于原因1,据美国估计,中国约有一千枚短程弹道导弹来阻止美国投送军事力量支援台湾。奥巴马政府在2015年《美国国家军事战略》报告中还将中国维护南海主权的作法称作“侵略式力量延伸”。因此在美国看来,南海地区也处于进攻占主导的安全模式。俄罗斯在欧洲地区相对与任何一个国家都拥有绝对的进攻力量优势,但只有俄罗斯传统势力范围处于进攻占主导的地区安全模式。这是因为俄罗斯如果想攻占任何一个北约成员国都将面对整个军事集团而并无进攻优势。但是对于俄罗斯势力范围内的非北约成员国,美国难以直接介入,使得对后者的攻占较为容易。以朝鲜和伊朗的军事力量无法在美军介入的情况下通过先发制人式打击攻占任何美国的欧亚盟国,因此不具备机会主义扩张的前提条件。
对于原因2,中国政府执行的是积极防御战略,防御范围主要在内陆和附近海域。我国幅员辽阔,拥有较大的战略纵深,且中国的海军相较于美国明显处于下风,因此更不会以谋求战略纵深为目的向西太平洋扩张。朝鲜和伊朗的军事力量相较于美国及其盟友明显处于弱势一方,因此即使在防御上存在困难也不会冒险进行防御性扩张,因为可能不仅无法取得战略纵深,反而面临着被美军彻底摧毁或占领的风险。俄罗斯虽然具有世界上最广阔的领土,但历史上一直存在着“不安全”的危机意识,因此俄罗斯有着防御性扩张的历史传统,这一点已经成为国际共识。
对于原因3,上述四国在面对美国巨大的军事力量优势面前都处于防御困难的境地,虽然可能不会都通过防御性扩张来加以应对,但都不会容忍美国利用这种优势侵害本国的国家主权或安全利益,必然会强烈反应加以对抗。
对于原因4,在美国看来,四国均有先发制人的充分理由,而这与美国目前正在着力建设的导弹防御系统密切相关。经典威慑理论认为,导弹防御系统会降低战略稳定性,这是因为导弹防御系统会增加第一次先发制人式打击和第二次报复式打击之间的效果差距。因为在面对拥有导弹防御系统的国家时,如果发动先发制人式打击,一方面对手没有充足的时间拦截本国的导弹,另一方面可以发挥出本国几乎全部的导弹攻击能力;但是如果首先遭受打击,那么一方面对手在攻击后会做好充足的防御准备,另一方面本国的进攻力量在遭受打击后被大大削弱,用于报复性打击的导弹数量可能难以突破对手的导弹防御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先发制人是应对建立导弹防御系统的国家的有利选择。
对于原因5,主要指美国通过发动预防性战争终止对手的力量建设。这种战争主要针对朝鲜和伊朗进行,因为中国和俄罗斯均已拥有可信的核报复能力,美国不会冒险通过军事手段终止两国发展军事力量。但是伊朗和朝鲜的军事报复能力还十分有限,这为美国实施该方案提供了安全保证。美国政府在2010年《弹道导弹防御评估报告》中指出,朝鲜和伊朗正在发展的洲际弹道导弹“大浦洞-2”和“信使-2”将会对美国本土构成威胁,虽然目前两国的洲际弹道导弹技术还不成熟,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两国很可能会真正拥有此能力并扩充导弹数量,而美国政府将寻求使用各种手段消除这一威胁。此外,两国长期作为美国政府眼中最大的核扩散威胁,这也为美国运用军事手段先发制人摧毁其核设施或核武器提供了理由和动机。
对于原因6,中国政府长期主张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因此,通过战争制造有利的既成事实并不符合中国一贯的外交主张和国家战略。俄罗斯虽然在近些年里倾向于使用军事手段解决与周边国家间的矛盾,但每次冲突的起因都是欧美国家挑动俄罗斯的邻国对俄挑衅,迫使俄罗斯以强硬手段回击。俄罗斯寻求的是周边安全稳定的地缘政治格局,并不希望引发战争,在动荡局势中获利。美国虽然有对伊朗的进攻优势,但小布什政府发动的两次中东战争已经使美国背负了沉重的政治和经济负担,奥巴马上台后陆续从中东撤军说明美国已无意继续在中东发动战争。对于朝鲜,美国一方面具有进攻优势,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战争制造有利于自己国际形势:首先,战争将使日韩等国将在安全上更加依赖美国;其次,战争可以为美国向亚太地区部署更多军事力量提供借口;最后,战争一旦爆发,中国的经济、政治和安全环境必将遭受巨大冲击,所以间接遏制了中国的崛起。 对于原因7,大国之间的战争如果不能通过谈判加以解决,必将会升级为全面核战,这是任何一方都不希望看到的。因此,中俄两国一旦和美国发生军事冲突,冲突的双方很快就会本着化解冲突危机的目标进行谈判。而在原因6中也已经提到,中俄两国并无主动寻求战争谋利的动机,因此在于周边邻国发生军事冲突时,也希望通过对话谈判的方式解决纠纷。但是,冷战后美国政府在中东地区发动的三次战争表明,一旦美国寻求通过军事手段攻占一国,往往美国政府不会与冲突的另一方进行谈判,正如其在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和利比亚战争中寻求的是彻底推翻他国政府。因此,如果美国政府决定对朝鲜和伊朗采取军事手段,交战双方谈判的大门几乎完全关闭。
对于原因8,美国政府长期诟病中国的军事透明度问题。在美国看来,中国拥有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但在武器装备和军事战略上高度保密,使得美国政府无从了解中国军事行动的真实动机。例如,美国无法确定中国战略导弹的发射是试验还是进攻,是搭载的空弹头、常规弹头还是核弹头。如果以最坏的打算估计中国的军事行动,美国政府有可能因误判而采取“基于预警的发射”,错误地引发中美之间的核战争。对于朝鲜,美国同样可能因误判而首先发动对朝战争。朝鲜已经在事实上拥核且频繁进行导弹试验。此外,朝鲜对外宣传中充满了对美国及其亚太盟友的愤恨,时常要对他國进行毁灭性核打击。因此,如果美国无法判断朝鲜导弹发射的性质,有可能主动对其实施拦截而引发和朝鲜之间的战争。日本和韩国也有可能未经美国同意而自主拦截朝鲜导弹或摧毁朝鲜核设施,使美国被动卷入对朝战争。对于俄罗斯和伊朗,美国政府对两国的军事力量和军事战略相对了解,各类军事安全报告中也无对两国军事透明问题表示担忧的表述。
对于原因9,美俄之间签署了包括《中导条约》、《关于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和《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等重要军控条约。这些条约的签署大大限制了两国的军备竞赛,缓解了两国对彼此军备的不安全感,降低了由此引发的战争预期。中国虽然没有签署这些军控条约,而且在美国看来正在快速提升其军事力量的现代化水平,但是一方面中国的军事技术虽然得到了明显增强,但还远远落后于美国,因而中美两国还未陷入军备竞赛的紧张对峙状态,另一方面,中国的核威慑力量已经成型,美国不会对攻占中国而产生盲目乐观的估计。但是上述限制军备竞赛和降低美国对战争产生乐观预期的条件,朝鲜和伊朗并不具备。因此,美国有可能对两国发动预防性战争以终止其导弹和核技术发展。
三、结论
综合上述评估可知,欧亚四国在美国政府的战争预期评估中,朝鲜卷入战争的可能性最高,因而朝鲜半岛地区的危机稳定性最低。中国虽然一直倡导积极防御战略,但在美国看来所有涉及中国的战争预期中,先发制人的一方都是中国。美国判断中国因主权争端先发制人的地区最有可能在台湾,其次是南海,再次是东海。这些地区中,与中国存在主权矛盾的行为体背后都有美国的支持,本质上都是中美之间的战略博弈,因此无论中国攻击的对象是否是美国及其盟友,最终都有可能转变为中美之间的军事对抗。综合中国和朝鲜的战争预期情况来看,奥巴马政府时期,亚太地区总体上处于攻击占主导的安全模式,危机稳定性偏低。而根据原因10,进攻占主导时,国家会产生一种自我促进的现象,因而在美国政府的认知中,中朝两国的军事战略是进攻性的,并且会进一步强化前面9个原因中的战争预期。
总体上看,由于一个势均力敌的北约军事集团的存在,俄罗斯在军事行动上能够保持克制。只要西方国家不触犯俄罗斯传统势力范围内的核心利益,后者并不愿意向欧美国家发动战争。对于伊朗而言,虽然美国在多份报告中均将其列为安全威胁,但是伊朗的军事力量并不具备攻占任何欧洲国家的条件,未来欧洲地区的战争预期中只有当欧美国家的扩张迫使伊朗强烈反应而引发军事危机时,伊朗才会成为先发制人的一方,其余两种涉及伊朗的情况都是由美国或欧洲发起的先发制人式预防性战争。随着伊朗核协议的签署,美国对伊朗发动战争的可能性已经大大降低。而且美国从中东地区撤军表明,美国短期内不会在中东发动新的战争。综合俄罗斯和伊朗的战争预期情况来看,在奥巴马政府时期,欧洲总体上处于防御占主导的地区安全模式,危机稳定性较高。
参考文献:
[1]刘华秋.军备控制与裁军手册(第1版).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
[2][美]斯蒂芬·范·埃弗拉.战争的原因(第1版).上海世纪出版社.2007.
[3]李彬.军备控制理论与分析(第1版).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