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间艺术是我国广大民众长期生活的智慧和艺术的结晶,是我国艺术的瑰宝。中华优秀文化的积淀和底蕴使得民间艺术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 都显现出特有的中华文化的美, 从而对现实生活起到了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民间艺术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并把民间艺术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去,使得民间艺术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东阳木雕;艺术特点
民间艺术种类繁多,雕刻就是民间艺术的一种, 雕刻水平世界上以中国为最。木器雕刻,又以东阳木雕为佳.中国是一个崇尚雕刻而又十分擅长雕刻的国度,在品种繁多,流派纷呈的数以百余种民间雕刻工艺中,历经千年锤炼的浙江东阳木雕,是各流派中影响最大最负盛名的一种。它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它蕴含着中国人民的智慧,融会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气质和文化素养,是民间艺术的一个典型反映。东阳木雕的繁荣鼎盛是民间艺术鼎盛时期的缩影,而它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恰恰也是民间艺术迫切需要解决的。本文以浙江东阳木雕这一民间艺术的发展状况为例,来探讨民间艺术的发展前景,解决好民间艺术所面临的问题并相应的提出合理性建议我们有必要了解东阳木雕的历史与艺术特点,使民间艺术得以源远流长。
一、东阳木雕的历史与主要特点
被誉为我国木雕之乡的浙江东阳,有千余年的木雕历史,北京故宫及苏、杭、皖等地,都有精美的东阳木雕留世。东阳木雕,又称“白木雕”(示以木材的天然色泽,不同于彩绘),自唐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民间工艺之一,被誉为"国之瑰宝"。
(一)东阳木雕的历史
东阳木雕因产于浙江东阳而得名,它与“青田石雕”“黄杨木雕”并称“浙江三雕”。相传早在一千多年前,东阳人就开始其木雕的历史,他们世代相传,创造了众多的千古佳作,造就了上千的木雕艺人,从而成为著名的“雕花之乡”。 主要分布在东阳各乡镇,延及周边县市,并流入江苏、上海、江西、安徽、福建、广东、湖北、河南、吉林、四川、重庆、台湾、香港、澳门,远达至新加坡、泰国、蒙古、阿尔巴尼亚、加拿大等国家。
东阳木雕约始于唐而盛于明清,自宋代起已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据东阳《康熙新志》载,唐太和年间,东阳冯高楼村的冯宿、冯定两兄弟曾分任吏部尚书和工部尚书,其宅院“高楼画栏耀人目,其下步廊几半里”。陆氏墓与唐元和年间进士、宰相舒元舆的墓同在20世纪初被盗,均有精雕的陪葬木俑出土,可见唐代太和年以前东阳木雕已发展到一定程度。现存宋代建隆二年所雕的善才童子和观音菩萨像造型古雅端庄,足以说明东阳木雕当时的水平与风格。
当明代盛行雕刻木板印书后,东阳逐渐发展成为明代木雕工艺的著名产地。主要制作罗汉、佛像及宫殿、寺庙、园林、住宅等建筑装饰。至清代乾隆年间,东阳木雕已闻名全国,当时约有400余名能工巧匠进京修缮宫殿,有的艺人被觅选进宫雕制宫灯及龙床、龙椅、案几等、后来又发展到在民间雕刻花床、箱柜等家具用品。东阳木雕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家具装饰,形成整套的技艺和完善的风格,现存有卢宅、肃雍堂和白坦务本堂、马上桥一经堂等明清古建筑及千工床、十里红妆等家具。
辛亥革命以后,东阳木雕转向商品性,木雕艺人制作的工艺品及箱柜家具被商人买去远销香港、美国、南洋等地,形成东阳木雕产品的盛期。1914年在杭州开设的仁艺厂是东阳木雕最早的厂家,以后逐步向上海、香港、新加坡等地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和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东阳木雕曾一度凋零,产品滞销,艺人失业。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把流散在各地的木雕艺人组织起来,成立了合作让。1954年又成立了东阳木雕厂,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至今东阳木雕已发展到七大类三干六百多个品种。其中木雕屏风、挂屏和立体艺术台屏等艺术性较高的欣赏品是近年来东阳木雕行业在传统浮雕工艺形式基础上的一个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东阳木雕在结合运用传统的木雕工艺,仿古、营造现代建筑与装饰的方面又有很多成功的作品。[4]
(二)东阳木雕的主要特点
东阳木雕缘为能在众多雕刻中脱颖而出,套上众多的耀环,这跟其本身的艺术风格和地方特色是分不开的。具体表现如下:
1.题材内容丰富多彩
选取题材相当广泛,人物、山水、花卉、鱼虫、飞禽、走兽,应有尽有。东阳木雕以层次和高远的手法来处理透视关系,可以不受“近景清楚、远景模糊”等西洋雕刻(焦点透视)的束缚,因此具有更强的表现能力,特别适合表现故事性较强的题材。凡吉祥动物、神话传说、寄情花木、风流人物、民族风情、冶性书法、抽象图案等,均可雕刻。可以说,凡能入诗入画的题材,东阳木雕均能表现,这就给了艺人们广阔的表现舞台,使得东阳木雕争奇斗艳,美不胜收。
2.创作构思娴熟有序
丰富的创作内容,使东阳木雕的画面日趋复杂。故事题材中众多人物的性格不同、相貌各异,相应的衬托物各不一样,其创作构思均反映在缜密的构思、丰富的想象和全盘布局的设计能力上,更趋娴熟,更趋艺术性。
3.雕刻技法日益精工
随着木雕画面更加周密紧凑,变化更加和谐,雕刻技法更讲究精雕细刻。尤其人物更需要细致入微的雕刻。于是,木雕艺人产生了组织紧凑、结构完整、玲珑剔透的深浮雕和刻画精致、耐人细赏、层次分明、面容秀丽的薄浮雕。其圆雕、浮雕、深雕、浅雕、镂空雕及线刻等技法的运用,均形成一套完整的制作工艺。
4.实用功能更为完善
无论是民居上的天花藻井、大梁、牛腿、花窗、琴枋、锁板,还是千工床、万工轿、衣橱箱柜之类的日用品,东阳木雕均与之有机结合,既满足了人们的艺术欣赏需求,又顾及牢固耐用,讲求艺术美与长久性的
统一。
5.家具装饰锦上添花
从明清朝起,东阳一带男婚女嫁往往要早几年就雇请几十名木雕艺人制作嫁具。到迎娶之日,大擺“十里红妆”。艺人们所雕之花床、首饰箱、茶几、花橱、织带机等无不精雕细刻,使得家具装饰锦上添花,美不胜收。[5]
参考文献:
[1] 刘波.中国民间艺术大辞典[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143-144.
[2] 王毅.中国民间艺术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87.
[3] 又二.东阳木雕[J].信息网络, 2006(12).
[4] 东雕.东阳木雕史话[J].雕塑,2002(1).
【关键词】:东阳木雕;艺术特点
民间艺术种类繁多,雕刻就是民间艺术的一种, 雕刻水平世界上以中国为最。木器雕刻,又以东阳木雕为佳.中国是一个崇尚雕刻而又十分擅长雕刻的国度,在品种繁多,流派纷呈的数以百余种民间雕刻工艺中,历经千年锤炼的浙江东阳木雕,是各流派中影响最大最负盛名的一种。它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它蕴含着中国人民的智慧,融会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气质和文化素养,是民间艺术的一个典型反映。东阳木雕的繁荣鼎盛是民间艺术鼎盛时期的缩影,而它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恰恰也是民间艺术迫切需要解决的。本文以浙江东阳木雕这一民间艺术的发展状况为例,来探讨民间艺术的发展前景,解决好民间艺术所面临的问题并相应的提出合理性建议我们有必要了解东阳木雕的历史与艺术特点,使民间艺术得以源远流长。
一、东阳木雕的历史与主要特点
被誉为我国木雕之乡的浙江东阳,有千余年的木雕历史,北京故宫及苏、杭、皖等地,都有精美的东阳木雕留世。东阳木雕,又称“白木雕”(示以木材的天然色泽,不同于彩绘),自唐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民间工艺之一,被誉为"国之瑰宝"。
(一)东阳木雕的历史
东阳木雕因产于浙江东阳而得名,它与“青田石雕”“黄杨木雕”并称“浙江三雕”。相传早在一千多年前,东阳人就开始其木雕的历史,他们世代相传,创造了众多的千古佳作,造就了上千的木雕艺人,从而成为著名的“雕花之乡”。 主要分布在东阳各乡镇,延及周边县市,并流入江苏、上海、江西、安徽、福建、广东、湖北、河南、吉林、四川、重庆、台湾、香港、澳门,远达至新加坡、泰国、蒙古、阿尔巴尼亚、加拿大等国家。
东阳木雕约始于唐而盛于明清,自宋代起已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据东阳《康熙新志》载,唐太和年间,东阳冯高楼村的冯宿、冯定两兄弟曾分任吏部尚书和工部尚书,其宅院“高楼画栏耀人目,其下步廊几半里”。陆氏墓与唐元和年间进士、宰相舒元舆的墓同在20世纪初被盗,均有精雕的陪葬木俑出土,可见唐代太和年以前东阳木雕已发展到一定程度。现存宋代建隆二年所雕的善才童子和观音菩萨像造型古雅端庄,足以说明东阳木雕当时的水平与风格。
当明代盛行雕刻木板印书后,东阳逐渐发展成为明代木雕工艺的著名产地。主要制作罗汉、佛像及宫殿、寺庙、园林、住宅等建筑装饰。至清代乾隆年间,东阳木雕已闻名全国,当时约有400余名能工巧匠进京修缮宫殿,有的艺人被觅选进宫雕制宫灯及龙床、龙椅、案几等、后来又发展到在民间雕刻花床、箱柜等家具用品。东阳木雕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家具装饰,形成整套的技艺和完善的风格,现存有卢宅、肃雍堂和白坦务本堂、马上桥一经堂等明清古建筑及千工床、十里红妆等家具。
辛亥革命以后,东阳木雕转向商品性,木雕艺人制作的工艺品及箱柜家具被商人买去远销香港、美国、南洋等地,形成东阳木雕产品的盛期。1914年在杭州开设的仁艺厂是东阳木雕最早的厂家,以后逐步向上海、香港、新加坡等地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和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东阳木雕曾一度凋零,产品滞销,艺人失业。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把流散在各地的木雕艺人组织起来,成立了合作让。1954年又成立了东阳木雕厂,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至今东阳木雕已发展到七大类三干六百多个品种。其中木雕屏风、挂屏和立体艺术台屏等艺术性较高的欣赏品是近年来东阳木雕行业在传统浮雕工艺形式基础上的一个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东阳木雕在结合运用传统的木雕工艺,仿古、营造现代建筑与装饰的方面又有很多成功的作品。[4]
(二)东阳木雕的主要特点
东阳木雕缘为能在众多雕刻中脱颖而出,套上众多的耀环,这跟其本身的艺术风格和地方特色是分不开的。具体表现如下:
1.题材内容丰富多彩
选取题材相当广泛,人物、山水、花卉、鱼虫、飞禽、走兽,应有尽有。东阳木雕以层次和高远的手法来处理透视关系,可以不受“近景清楚、远景模糊”等西洋雕刻(焦点透视)的束缚,因此具有更强的表现能力,特别适合表现故事性较强的题材。凡吉祥动物、神话传说、寄情花木、风流人物、民族风情、冶性书法、抽象图案等,均可雕刻。可以说,凡能入诗入画的题材,东阳木雕均能表现,这就给了艺人们广阔的表现舞台,使得东阳木雕争奇斗艳,美不胜收。
2.创作构思娴熟有序
丰富的创作内容,使东阳木雕的画面日趋复杂。故事题材中众多人物的性格不同、相貌各异,相应的衬托物各不一样,其创作构思均反映在缜密的构思、丰富的想象和全盘布局的设计能力上,更趋娴熟,更趋艺术性。
3.雕刻技法日益精工
随着木雕画面更加周密紧凑,变化更加和谐,雕刻技法更讲究精雕细刻。尤其人物更需要细致入微的雕刻。于是,木雕艺人产生了组织紧凑、结构完整、玲珑剔透的深浮雕和刻画精致、耐人细赏、层次分明、面容秀丽的薄浮雕。其圆雕、浮雕、深雕、浅雕、镂空雕及线刻等技法的运用,均形成一套完整的制作工艺。
4.实用功能更为完善
无论是民居上的天花藻井、大梁、牛腿、花窗、琴枋、锁板,还是千工床、万工轿、衣橱箱柜之类的日用品,东阳木雕均与之有机结合,既满足了人们的艺术欣赏需求,又顾及牢固耐用,讲求艺术美与长久性的
统一。
5.家具装饰锦上添花
从明清朝起,东阳一带男婚女嫁往往要早几年就雇请几十名木雕艺人制作嫁具。到迎娶之日,大擺“十里红妆”。艺人们所雕之花床、首饰箱、茶几、花橱、织带机等无不精雕细刻,使得家具装饰锦上添花,美不胜收。[5]
参考文献:
[1] 刘波.中国民间艺术大辞典[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143-144.
[2] 王毅.中国民间艺术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87.
[3] 又二.东阳木雕[J].信息网络, 2006(12).
[4] 东雕.东阳木雕史话[J].雕塑,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