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考古诗鉴赏中的虚实相生法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en_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古典诗歌在表现人物、景色、情感、心理社会等复杂意象时,往往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它能使作品内涵丰富,形象鲜明;能使文笔简约,结构紧凑;能创造含蓄新颖的意境,给人以更广阔的想象空间。诗中之“虚”,是指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像和空灵的境界,“突”是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实结合更能表达一种浓郁的情思,正因如此,高考试题中会屡有涉及,但广大考生又觉困惑,故有说一下的必要。
  关键词:高考 诗词 虚实 手法
  清初画家笪重光在《画筌》一文中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这段话虽然是论述中国画里处理空间位置的方法,但也道出了中国古典诗词中虚实相生的表现形式。虚实相生法是古典诗重要的一种手法,也是高考必考的一种表现手法。下面结合实例谈谈古诗鉴赏中常见的几种虚实相生的形式,以便为高考考生释难解惑。
  一.虚实相生手法的界定
  中国古典诗词中,虚与实足相对的。“虚”,是指看不见,摸不清,却又能在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像和空灵境界;“突”,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是具体而言,虚与实的相对主要指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描写为实,抒情议论为虚;正面为实,侧面、对面、反面为虚等。据此可见,虚实相生是指虚实之间的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丰富诗歌意象,开拓诗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欣赏者审美趣味的一种手法。
  二.古典诗词中虚境的特点
  鉴赏虚实相生法,最难把握的是虚境,因此有必对古诗词中虚境的特点作一介绍。一般说来,诗歌中的“虚境”是指以下几种境界。
  1.神奇怪诞的世界和虚幻的境界。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以虚像显实境。李白《蜀道难》中用“地崩山摧壮士死”,即“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写蜀道的险阻;用“六龙回日之高标”极言山峰的高峻。李商隐《锦瑟》诗中的“论海明月珠有泪”一句,用古代“鲛人泣泪,颗颗成珠”的传说指诗人回首美好往事的伤感。
  2.历史的景和境。这类虚境是作者曾经经历达或历史上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诗人眼前。如李煜《虞美人》中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借故园的雕栏玉砌虽在,但不在眼前的虚景,有力地托诗人的亡国之恨,伤感之情。
  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但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绵绵不绝。故写愁,一倍增其愁;言乐,一倍增其乐。李白《望庐山瀑布》前三句写眼前实景,第四句“凝是银河落九天”以“银河”壮拟庐山瀑布,是虚写,但写得生动逼真,夸张而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笛,使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虚实相生法的表达作用
  古典诗词中的虚实相生法,可以达到“实景清而空景现”“真境逼而神境生”无景处皆成妙境的艺术效果。具体而言,虚实相生法的作用是:
  1.丰富诗歌的想象空间,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趣味。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高中语文第三册)一诗便是明证。全诗以静溢优美的湖月写到绮丽壮观的海日,从曲折迷离的千岩万转的道路到令人惊恐战栗的深林层巅,境界愈转愈奇,愈幻愈真,最后由梦境幻化为仙境。诗人淋漓尽致地挥洒如椽巨笔,写他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以此来衬托灵魂的苦闷。这种虚实相生手法,使我们充分领略到了一种气势纵横,气象阔大的雄壮美;倾泻而出,率真豪爽的形象美;包容广阔引人联想的境界美。
  2.通过虚实对比,使形象更加鲜明,达情丰富深刻。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首联开篇点题,以明月起兴,“天涯”照应题之“远”,而“共此时”设想对方也和自己一样望月的情景,情景交融,超越时空,自然真切。颔联颈联全从虚处落笔,描绘出在溶溶月色下,伫立庭院,难解相思,露湿衣衫的情人形象,从而烘托出诗人对情人缱绻的思恋之情。
  3.通过产结合,使诗的结构更加紧凑,意象更为充足。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一、二两句,诗人把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眼前壮阔的自然之景描绘结合起来,以虚幻的神话传出真挚的感情。三、四句借对梦境的描写衬托诗人摆脱尘器后的愉悦之情。全诗绘景叙事,由景而梦,虚实结合,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加之虚实结合的意象营构,使诗境显得缥缈奇幻。
  4.通过虚实相生,开拓诗的意境,深化诗的主题。李白《黄鹤楼闻笛》“一为迁客去長沙,面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首句落笔历史人物贾谊,以此映衬自身遭遇,流露出对迁 的不满,后两句借笛声渲染愁情,江城五月,正值初夏,决不会有梅花之落,但是诗人由笛声触发而想象到动听的笛声仿佛梅花满天飘落的情景,深婉传出诗人冷落的心境,烘托出了诗人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结,意境苍凉无穷。
  四.古典诗词中虚实相生的表现形式
  清人张潮在他的《幽梦录》中说“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不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这里道出了虚实相生的关系,其实也是虚实相生的表现形式之一种,那么古典诗词中虚实相生的表现形式会是怎样呢?
  1.写景为实,抒情为虚。诗中借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诗人的情、志、理、趣等,朱喜《水口行舟》:“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水多”。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是实景,但诗中让人领悟到一种人生哲理。那就是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终归会平静,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的事物其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抑。诗人在绘景中表达人生情趣,这便是虚。   2.意象为实,意境为虚。诗人在客观物象的描写中开拓出一片令人联想的审美空间。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锋,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亮雁满回塘”。颔联写诗人在山村茅店里宿夜,天未明时被鸡声唤起赶路;这时,天边残月犹存,村外板桥上铺着一层白霜,有人踏了过去,留下了一行稀疏的脚印的景象,但透过这个实境的画面,我们却能推想到野况羁愁的苍凉意境。
  3.正面为实,侧面为虚。诗人为了抒情达意的深婉,常常会从侧面落笔写来,或烘托或暗示。白居易《琵琶行》中诗人三次写到“江月”,“别时茫茫江浸月”烘托了诗人分别之时凄凉的心境“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托出瑟琶声的美妙动人,引人入胜的效果。“绕船明月江水寒”则写出琵琶女孤独悲伤的心境。
  4.具象为实,抽象为虚。诗人常用巧比妙喻法,通过对具体景物生动形象的描绘来传达抽象的情思。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词人用壮言夸饰与巧比妙喻之法变无形于有形,写出自己心中的无限感伤与愁苦。“一川烟草”“满城风絮”及“梅子黄时雨”极言闲愁之多,无法排遣,词人以实写虚,化无形于有形,极富感染力。
  5.眼前为实,过去为虚。诗人在描写眼前景象 时,常插入经历过的,或历史上发生过的景象,通过今昔对比,来表达内心的情怀。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至今惟有鹧鸪飞”。前三句写越王勾践卧薪偿胆,一举破吴,凯旋而归的往事,诗人借者昔日的繁华景象与今日鹧鸪乱飞的破败景象的对比,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沉思考。
  6.现时为实,将来为虚。即诗人通过对未来之境的设想,来对比或烘托当前之境,从而抒情。杜甫《月夜》“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这两句是诗人设想他日与妻子相聚时的情景,动波渡下,夫妻团聚,情到深处,泪流成行。这种对未来团聚喜悦的虚拟,正好反衬了分离的悲凉和伤痛。
  7.己方为实,对方为虚。即通过虚拟对方的幻觉性事象,设身处地,从对方落笔,翻进一层,深婉达情。王昌龄《送魏二》“醉別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满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首二句写橘柚飘香,江风吹雨的情景烘托环境气氛;后两句诗人脱去现境之束缚,以“忆”字勾勒,不写本面“写对面”,用虚拟之法,设想友人已在潇洒之上,这时月色凄寒,清猿哀鸣,使得他愁思满怀,别梦悠悠。代友人言愁,正是深一层地写出自己的别愁诗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全以为“对面”的友人的设想中曲曲翻出,令人再三吟咀而余味不尽。
  五.虚实相生法在高考中的考查题例
  虚实相生法既是古典诗词重要的一种手法,必然会在高考中落实,这从历年高考试题中可见一斑。如:
  阅读下面这乎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戏题仕女图.出塞
  (清)吴伟业
  玉关秋尽雁连天,碛里明驼路几千。
  夜半李陵台上月,可能还似汉宫圆?
  [注]《出塞》图画的是王昭君远嫁呼韩邪单于的情景。碛:沙漠。
  (1)首句选用“雁”作为意象有何作用?(3分)
  (2)诗的三、四句虚实相生,储蓄隽永。试作简要分析。(5分)
其他文献
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主学习.通过自学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是发展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理念.
内容摘要:新世纪的今天,随着大量动物题材的小说作品的诞生,使得当下文坛上动物叙事已经具备了相对较为完整的叙事模式与创作理念,并且逐渐趋于异彩纷呈。新世纪动物小说通过对民族精神、复杂人性和生态意识等主题上有了一个更为宽泛的解读与关注。  关键词:动物小说 民族 人性 生态   一、民族精神的探索与追寻   新世纪动物小说吸引读者的不仅仅只是动物之间的搏斗与真情流露,更重要的是在对动物书写中体现的一
内容摘要:现今时代高考的作文要求不仅要能完成基本的作文,学生要能写出有思想,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个性化作文,才有可能在考场中拿到高分。根据学生的实际写作情况和现今写作的高分要求,本文试图对提高学生分数的个性化写作之路进行探索。  关键词:培养 写作 个性化  一.广泛阅读,增加积累。  现代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过:“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①可见,阅读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1.加强课内
在科学学科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得到书本知识外,还要通过自制教具以及使用,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真知。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是科学学科重要教学目标,通过学生进行自制教具和使用自制教具是学生认识与探究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引导学生热爱科学、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教会学生观察和实验的本领,是科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在科
期刊
摘要:对于增强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使之能够真正成为高校学生乐于接受的一门优质课程,关键在于高校教师应该转变过去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将教学的重心从“文本”向“人本”转换,从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转变他们过去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和态度,采用新的教学范式,提升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本文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文本”向“人本”转换的分析研究,结合实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新英语课程标准倡导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这是一种适合时代要求,体现“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新的学习方式,是实现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习主人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英语;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新课程理念背景下,探究性教学是以师生共同探究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式。因此,在小
语文是一门具有情感性的学科,培养的是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下.还有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上好一堂生动的语文课.我们必须
内容摘要:《圣经》中对对食物的描述种类繁多,既有对食物是否洁净的区分标尺,也有对食物本质的描述,也包括了饮食礼仪的阐述。本论文从伦理学的角度剖析《圣经》中有关食物的表述,通过揭示食品的本质、食品的人际伦理意义及食品的社会伦理意义所渗透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关键词:食品 食物 伦理 《圣经》   一、食品伦理学释义   笔者认为伦理学从根本上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指导规范人的生活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然而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