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高考试题的几点探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f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目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椭圆x29+y25的左、右顶点为A,B,设过点T(t,m)的直线TA,TB与椭圆分别交于点M(x1,y1),N(x2,y2),其中m>0,y1>0,y2<0,
  当t=9时,求证:直线MN必过x轴上的一定点(其坐标与m无关)
  [TPS28.TIF;X*2,BP]
  本题是2010年江苏省数学高考试题第18题(以下简称原题),主要研究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原题的求解如下:
  证明:由题设知:kAT=m12,kBT=m6,记k=m12>0,则直线AT的方程为y=k(x+3),直线BT的方程为y=2k(x-3).
  由y=k(x+3)5x2+9y2=45得:x1=15-27k25+9k2,y1=30k5+9k2.
  同理,由y=2k(x-3)5x2+9y2=45得:x2=108k2-155+36k2,y2=-60k5+36k2.
  若x1=x2,由15-27k25+9k2=108k2-155+36k2,解得k2=518,因此m=210,此时直线MN的方程为x=1,过点D(1,0).
  若x1≠x2,则m≠210,直线MD的斜率kMD=30k5+9k215-27k25+9k2-1=30k10-36k2=15k5-18k2,
  [JP3]直线ND的斜率kND=
  -60k5+36k2
  108k2-155+36k2-1=
  -60k72k2-20=15k5-18k2
  ,得kMD=kND,所以直线过点D.
  因此,直线MN必过x轴上的点(1,0).
  问题:本题中求得的定点的坐标究竟与什么有关呢?
  猜测:与点T的横坐标及椭圆的长轴长有关,而与椭圆的短轴长无关.
  
  探究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椭圆x29+y2b2=1(0<b<3)的左、右顶点为A,B,设过点T(t,m)的直线TA,TB与椭圆分别交于点M(x1,y1),N(x2,y2),其中m>0,y1>0,y2<0,
  当t=9时,求证:直线MN必过x轴上的一定点(1,0).
  [TPS29.TIF;X*2,BP]
  
  证明:由题设知:kAT=m12,kBT=m6,记k=m12>0,则直线AT的方程为y=k(x+3),直线BT的方程为y=2k(x-3).
  由y=k(x+3)b2x2+9y2=9b2得:x1=3b2-27k2b2+9k2,y1=6b2kb2+9k2.
  同理,由y=2k(x-3)b2x2+9y2=9b2得:x2=108k2-3b2b2+36k2,y2=-12b2kb2+36k2.
  若x1=x2,由3b2-27k2b2+9k2=108k2-3b2b2+36k2,解得k2=b218,因此m=22b,此时直线MN的方程为x=1,过点D(1,0).
  若x1≠x2,则m≠22b,直线MD的斜率kMD=6b2kb2+9k2
  3b2-27k2b2+9k2-1=
  6b2k2b2-36k2=3b2kb2-18k2,
  [JP3]直线ND的斜率kND=
  -12b2kb2+36k2
  108k2-3b2b2+36k2-1=
  -12b2k72k2-4b2=
  3b2kb2-18k2,得kMD=kND,直线过点D.
  因此,直线MN必过x轴上的点(1,0).
  我们知道圆可以看作是长、短轴相等的椭圆,既然定点坐标与短轴长无关,那么当椭圆退化为圆时,应该有同样的结论.
  探究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圆O:x2+y2=r2(r>0,r为常数),圆O与x轴交于A,B两点,定直线l:x=t(|t|>r),点T为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不在x轴上),直线TA、TB与圆交于点M、N,求证:直线MN必过x轴上一个定点.
  
  证明:设点T(t,m)(m≠0),由题设知:kAT=mt+r,kBT=mt-r,
  则直线AT的方程为y=mt+r(x+r),
  直线BT的方程为y=mt-r(x-r).
  由y=mt+r(x+r)x2+y2=r2得:x1=r[(t+r)2-m2](t+r)2+m2,y1=2mr(t+r)(t+r)2+m2.
  [JP3]同理,可得:x2=-r[(t-r)2-m2](t-r)2+m2,y2=-2mr(t-r)(t-r)2+m2.
  若x1=x2,解得m2=t2-r2,此时直线MN的方程为x=r2t,过点D(r2t,0).
  若x1≠x2,则m≠t2-r2,直线MD的斜率kMD=[JP3]2mt2-r2-m2,直线ND的斜率kND=2mt2-r2-m2,得kMD=kND,所以直线过点D.
  因此,直线MN必过x轴上的定点(r2t,0).
  同样我们也可以得出原题的一般结论:
  [TPS30.TIF;X*2,BP]
  一般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椭圆x2a2+y2b2=1(a>b>0)的左、右顶点为A,B,定直线l:x=t(|t|>a),点T为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不在x轴上),直线TA、TB与椭圆交于点M、N,那么直线MN必过x轴上一个定点D(a2t,0).
  [TPS31.TIF;X*2,BP]
  从这两个一般性的结论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假设直线l与x轴交于点C,则BDDA=BCCA.
  探究3:如图:已知AB是圆O的直径,定直线l垂直AB于点C(异于点A、B),点T为直线l上异于点C的一个动点,直线TA、TB与圆交于点M、N,直线MN交AB于点D.
  [TPS32.TIF;X*2,BP]
  求证:BDDA=BCCA.
  证明:∵∠TBC=∠ABN,∠TCB=∠ANB=90°,
  ∴Rt△TCN∽Rt△ANB,∴BCBN=TBAB.
  ∵∠TAC=∠BAM,∠TCA=∠AMB=90°,
  [JP3]∴Rt△TCA∽Rt△BMA,∴MACA=ABTA,∴BCCA=TBTA•BNMA.
  在△ABT中,由M、D、N三点共线,运用梅涅劳斯定理有:AMMT•TNNB•BDDA=1,
  ∴BDDA=NBTN•MTAM=NBAM•MTTN.
  ∵A、N、B、M四点共圆,∴TM•TA=TB•TN,即TBTA=TMTN.
  ∴BDDA=BCCA.
  本题中由于点A、B、C均为定点,所以点D也是定点.前面的探究2同样可以利用这种方法来加以证明.反之,当点A、B、D为定点时,点C也是定点,因此动点T在一条定直线上.
  探究4:已知AB是圆O的直径,D为线段AB上的一个定点(异于点A、B),过点D的直线与圆O交于M、N两点,直线AM与直线BN交于点T,求证:点T在定直线上.
  证明:如图,以AB所在直线为x轴,圆心O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
  设圆方程为x2+y2=r2(r>0,r为常数),点D(t,0)(t为常数,且|t|<r)M(x1,y1),N(x2,y2),则直线AT的方程为y=y1x1+r(x+r),
  直线BT的方程为y=y2x2-r(x-r).
  由y=y1x1+r(x+r)y=y2x2-r(x-r)得x-rx+r=y1y2•x2-rx1+r.
  ∵M、D、N三点共线,
  ∴当x1=x2=t时,y1=-y2,∴x-rx+r=r-tr+t,∴x=r2t.
  当x1≠x2时,设MN的方程为y=k(x-t),
  由y=k(x-t)x2+y2=r2得:(1+k2)x2-2tk2x+k2t2-r2=0,∴x1+x2=
  2tk21+k2,x1•x2=k2t2-r21+k2.
  ∵点M、N都在圆上,∴(x-rx+r)2=y21y22•(x2-rx1+r)2=
  r2-x21r2-x22•
  (x2-rx1+r)2=r-x1r+x2•r-x2r+x1.
  又∵r2-r(x1+x2)+x1•x2=k2•(r-t)21+k2,r2+r(x1+x2)+x1•x2=k2•(r+t)21+k2.
  ∴(x-rx+r)2=r-x1r+x2•r-x2r+x1=(t-rt+r)2,∴x=r2t或x=t(舍去).
  ∴点T在定直线上x=r2t上.
  类似地在椭圆中,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
  [JP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椭圆x2a2+y2b2=1(a>b>0)的左、右顶点为A,B,D为长轴AB上的一个定点(异于点A、B),过点D的直线与椭圆交于M、N两点,直线AM与直线BN交于点T,那么点T在定直线上.(这也可以看作是原题的逆命题)
  (作者:王岳,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深化教学改革是人才培养的保证,而考试模式改革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高职教育考试不再仅仅是一个学业考核,还应体现高职特色的考核,包括学生能力等各方面的考核。高职学生不仅要具有一定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很强的动手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 高职理论课程 考试模式 改革 弊端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
三角恒等变换知识是历年高考所必考的内容之一,常常与向量、三角函数图象与性质以及解三角形结合在一起,主要考查三角恒等变换所涉及到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巧.现就涉及三角恒等变换的问题分类例析如下.  一、求值问题  三角函数的求值问题,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一般要求熟练掌握: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倍角公式等,并能掌握一些运算技巧,如角的拆分、组合以及公式的变形等.  例1 (2010年全国卷1)已
兖矿集团兴隆庄煤矿在20世纪末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华夏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中心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这是该矿继1995年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后,把标准化管理工作向
二元线性规划的思想即借助平面图形,有效地解决一些二元函数的最值问题,它不仅在处理生产实际问题中的最优化问题时具有广泛的应用,而且在解决一些看似与线性规划无关的问题
纸本纵30.4cm横49.1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秀夫拜覆义山尊兄长坐前。秀夫比僭就羣玉府借至《英光帖》一本,久留皇愧!专此归纳,切幸眎至。《深居诗帖》久欲临写数纸而未能,敢乞暂
圆锥曲线离心率问题是高考热点,解答易错,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关键是运用已知条件找出a,b,c三个量或这三个量中两个量的关系,能直接找出a,c的关系最好,找出a,b,c的关系则可通过c2=a2-b2或c2=a2+b2转化为a,c的关系.常涉及到列不等式、三角形中角度的变化, 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等知识点,综合性强,计算量大.有些学生做起来感到很吃力,甚至半途而废,但只要掌握其本质
基本不等式:a,b是正实数,则a+b≥2ab,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是高中阶段常见的题型,必须熟练掌握,应用这个不等式求最值,有三点值得强调. 一是:各个量必须是正数;二是:求和的最小值,必须构造两个量的乘积是定值,求积的最大值必须构造和是定值;三是:要证明等号可以成立.  下面通过实例加以说明.  例1 已知正实数x, y满足x+y=1,求4x+9y的最
在数学中,“1”可谓变化多端,适当构造“1”的某种表达形式,在解题中往往能产生神奇的作用.本文就“1”在求值、化简、证明、比较大小、求最值、解不等式中作用,举例说明“1”的妙用,解读不寻常的“1”  ◆1.无中生有巧求值  例1 已知tan α=-2,求14sin2 α+25cos2 α的值.  分析:在三角关系中有sin2 α+cos2 α=1,此题可使用si
学生的解题错误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怎样充分地利用好这一资源,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产生错误的原因,使学生从错误中走出来?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解析几何中学生经常发生错误的典型题型,暴露错误的发生过程,深度剖析错误的产生原因,探讨错误的纠正方法,让这来之不易的错误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解析几何这一内容.     例1 求过点(2,1)且与两坐标所围成的三角
考纲对概率部分的要求:了解随机事件、几何概型、互斥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理解古典概型,重点是对两个概率类型的求解:古典概型--其特征是试验结果的有限性、等可能性;几何概型--其特征是试验结果的无限性、等可能性;区分他们的关键是判断基本事件是有限还是无限.  在解这类问题时,普遍存在“会而不对”的现象,常常出错.要正确,首先必须概念清晰,在此基础上,认真审清题意,本文列举几组易混概念进行对比,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