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sonal Space:一个人待待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r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嘘,声音小一点,弟弟在睡觉!”
  我讲这句话,传达的其实是:“我的心思还在弟弟身上”;
  而哥哥听了之后,解读也只会是:“弟弟比我重要”。
  哥哥四岁以来,经常会在我面前抱怨一句话:“为什么弟弟老和我在一起,都不让我一个人玩!”
  其实这也是我想对他俩说的话,虽然我不能真的说出来。哥哥想要自己待一会儿,可弟弟没有尊重他的个人边界和私人空间;作为一个常年没有个人边界的妈妈,这也是我的心声。
  可是弟弟才两岁,怎么会懂边界?
  我尝试过跟弟弟解释,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泡泡空间”,就好比哥哥身上带了一个大泡泡,泡泡的里面属于他自己;又例如“手臂空间”,一臂之内是他自己的空间,我们需要保持距离。
  这些比喻当时是有效的,可是弟弟转眼就忘,兄弟间的矛盾还是不断升级……直到我采用了下面的三种方法——

私人空间:进来请敲门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家庭成员,都会渴望有自己的空间自治权。甚至是几岁的孩子,都希望拥有一片私人空间,可以无所顾忌地去做想做的事情,不必受到监视和打扰。
  对四岁的孩子来说,完全不受监视和打扰也许不切实际;但是对于人的本性而言,这是一种确确实实的需求。
  我们家最抢手的玩具,永远是对方手上的玩具。比如哥哥正在组装玩具,弟弟就会虎视眈眈,一等哥哥搭完放好,他就想方設法拿过来摆弄,直到最后将这个玩具终结。哥哥得知,每每捶胸顿足,气愤夹杂着无奈;让我帮他重搭,可是,我怎么记得啊?哥哥又瞬间崩溃……
  后来,我决定给他们腾出一个小空间,可以把自己组装好的玩具放在这里,也不会有被惊扰、被抢的焦虑,能真真正正做自己。
  这块自留地,其实是我们的衣帽间。
  我把下层的柜子给了哥哥,各种组装玩具、未完工的作品,各种生日派对的小玩意……全都堆在这里。每次我们进去挂衣服,都得深一脚浅一脚;哥哥也都会疑惑地跑过来,问:“你们到我的personal space里干什么?”
  他自己每次进去放东西,也都要关上门,在里面待一小会儿,应该是去点数作品吧。即使我去找他,也需要敲门,听他应了才能进。
  我第一次感觉到,原来私人空间也是孩子的需求。我们当父母久了,总是会惯性地认为:孩子是我们生的,他的一切都是可以共享的,和弟弟妹妹共享,和父母共享;不愿意的话,我们就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但是,对于一个四岁的孩子来说,他的独立性在慢慢诞生。一个没有自我空间的地方,会让他们的心理遭到挤压,日积月累,会造成很多手足冲突。
  提供独立的房间尚早,只要一个只属于他的架子,又或者一个小柜子带着门就行——这个门代表了他不受侵犯的权利。

时间分配:陪伴少了,爱从未削减


  哥俩都是我们夫妻俩自己带,一拖二是常态。
  刚有弟弟的时候,难免会对哥哥冷落很多,觉得和弟弟比起来,哥哥就是一个大孩子。可是后来想想,哥哥也不过是个小不点呀。我们不想哥哥这“小皇帝”有突然被废黜的感觉。于是这几年,两兄弟时间上的分配我们费了好多心思。
  比如我会趁着弟弟睡整觉的时间,陪着哥哥做他喜欢做的事情:一起看书,抱在一起聊聊学校,听他唱几首学校学的新歌,明显能看到哥哥受宠若惊的喜悦。
  这让我察觉,对于老二的到来,我们必须要有更好的时间管理和分配,照顾到每个孩子甚至大人的感受,要让大家都感觉:陪伴的时间虽然少了,但是爱却未削减。
  互相融合的时间 在弟弟还没有行动力的时候,生活是老大老二互相融合的。我经常会抱着弟弟和哥哥玩,等弟弟要喝奶了,我就告诉哥哥:“你等一会会儿,妈妈看着你玩,等给弟弟喂好奶再继续和你玩。”哥哥这时就能自己玩一会,即便我只是远远地观望,哥哥也收获了安心,因为他知道,我在那里。
  当喂好奶了,我就兑现诺言,一边给弟弟拍嗝一边继续和哥哥玩。等弟弟拍好嗝了,我就抱着弟弟,看着哥哥玩,他们互相就是对方的大玩具。
  在二胎最初的一年里,我有心神不宁的焦虑,有对哥哥的亏欠,但是在他们互动中我也倍感治愈。
  特别的时间 随着弟弟的行动力渐增,兄弟俩就需要更专注的一对一时间了。所谓的一对一时间,就是父母和一个孩子规律的独处时光,这段时光总是充满着期待和仪式感。
  每次接哥哥放学回家的路上,都只有我和他。在开车的时候,我人在前排,耳朵要竖起来朝向后面,听他说话;即便不说话他也知道,妈妈就在那里。
  弟弟平常只上四天学,其中一天我就能给他安排在家里的早教活动,这段时间我能全身心投入。平时一拖二会让大人心神不宁,这时家里难得只有一个孩子,从量变到质变,陪玩起来身心都倍爽。
  周末时段,我和丈夫经常分头行动,一个人陪一个。运动班我们各带一个孩子去,运动完了去一个雪糕店美滋滋一顿,这些甜蜜回忆都是兄弟俩自己的专属。每次这段时间一过,感觉他们的“情绪杯子”被注满,至少也能缓解一段时间兄弟间的矛盾。
  注意语言上的表达 以前每当弟弟睡午觉,我都会提醒哥哥,“嘘,声音小一点,弟弟在睡觉!”我讲这句话,传达的其实是:“我的心思还在弟弟身上”;而哥哥听了之后,解读也只会是:“弟弟比我重要”。
  后来我就干脆去引导哥哥玩一些安静的活动,把这个小“摄像头”不再留在身边。既然初心是为了一对一的陪伴,那么就要以哥哥的需求出发。

情绪盒子:灰色代表我很累,想一个人待待


  不久前,我一个人带他们去看paw patrol舞台剧。结束后,哥哥哭着闹着不愿离开,弟弟又说饿了要吃东西。推车和零食全都在剧场外面,我就说“我们走吧,去车上拿零食”,哥哥就抱怨“为什么弟弟要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争吵……)   终于说服哥哥出了剧场,拿到了推车,弟弟因为不喜欢我带的零食,说想吃吃汉堡包,哥哥又表示不喜欢吃汉堡包。(继续争吵……)
  哥哥揉揉眼睛,我觉得他肯定是累了,说“我们回家吧”。可是这时的弟弟还没吃汉堡包呢(弟弟又崩溃了……)
  在我们家这些争吵就是日常,一个佛系母亲已经被磨炼得非常坦然:
  一个孩子在兴致沸点时,一个孩子的兴致已经降低;一个想自己待一待,另一个非要一起玩,在这种情境下,大人在场可以好好梳理他们当下的关系,可是要是不在的时候呢?
  我教给他们几个让对方更了解自己的好办法:
  在哥哥能用语言交流之后,我就开始帮助他去认识情绪,给他们正在经历的情绪命名,也会贴上情绪颜色的标签(每个人的颜色标签都不一样,下面这些是哥哥的感觉):
  灰色=累了
  看看外面灰色的天空,特别想睡懒觉
  蓝色=沮丧
  这只丢掉心爱玩具的小男孩,他的世界充满了蓝色,一定很伤心
  红色=生气
  生气的样子就像头顶冒着火,火苗是红色
  黄色=开心
  复活节到处都是黄色的装饰,捡蛋好开心
  黑色=担心
  黑色是一个很有占有欲的颜色,画画时担心会把其他颜色都覆盖掉
  绿色=有力气
  一到大自然就想跑起来,好有活力
  这个方法来自《解放父母解放孩子》这本书,书中建议给孩子一个有六种颜色的盒子,每一种颜色都代表着一种情绪,盒子的用意是让全家人在不需要交流的情况下就知道对方“有什么感觉”——注意看看对方盒子朝上的那个颜色。
  四岁的孩子,表达能力跟不上波动的情绪;当强烈的情绪袭来时,他会感觉自己被吞噬了一样。这时情绪盒子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拿出这个盒子,就像举起了一面“请尊重我的个人空间”的小旗子一样,家里的人便心领神会。原来他是累了(灰色),这时我们就会跟弟弟说哥哥现在累了,他想一个人待一待,漸渐的他也懂得觉察情绪了(看脸色)。
  其实情绪盒子对于大人来说也是很有用的,我们经常感觉堵得慌但是又不知道为什么,刚好这时老公再来一句火上浇油,那结果必然是爆发。有了这个盒子,我们把自己的情绪展示给大家,家里的人就能对互相的情绪更加敏感,更加关爱。
  情绪盒子就像一个桥梁,让家人更容易走进你的内心,再一起去找治愈的力量。
  三个方法讲完了,想去试试吗?
  提供私人空间的那个方法,最起码我自己受益了。如今每当我情绪不稳定,他俩又忙不迭给我提要求时,我就会说,“我需要personal space(个人空间)!”这时,他俩就仿佛懂人情世故一般,一溜烟跑走了。

Tips 用画笔转移哭闹


  画情绪对刚刚学会表达的孩子就可以用上了,虽然他还不懂什么是情绪的颜色,或者怎么去画情绪,当情绪激动时递给他一支笔和一张纸,就能成功将哭闹转移。
  表达和理解能力成熟一些之后,我们就可以问 “你现在的感觉是什么颜色的?” “你能把你的感觉画出来吗?”引导他们自己挑选颜色随心画,可能是一张有表情的脸,也有可能是一堆看不懂的线条和涂鸦,但对于梳理他们的情绪都很有帮助。
其他文献
米尼一睁开眼,就对我甜甜地笑。叮嘱我说:“妈妈,我要永远和你住在一起。等以后我长大,不想和你住在一起的时候,你就拿现在我说的话来劝我,好不好?”  我亲了亲他,把他抱在怀里,笑着说:“不好,我从不留人的。连爸爸要去北京工作,我们日子那么难,我都没留过爸爸。在我心里,“尊重每个人做下的决定,是非常重要的事。”  他埋头在我怀里想了想,问:“但是爱不就是永远在一起吗?”  我把手放在他背上,他的背薄薄
草原上就要召开运动会了,所有动物都争先恐后地去报名。兔子是去年的冠军,小马每天都在练习,期待成为今年新的冠军。  谁会成为这次比赛的冠军?大家都在议论纷纷……  小马小马长尾巴,马蹄马蹄哒哒哒;最爱奔跑速度快,要和兔子赛一赛。  1.小朋友先站好,准备变身小马。  身体站直,做好准备——  2.先变出小马的耳朵。  拇指分开,其他四指并在一起;掌心向外,放在耳朵两侧,膝盖弯曲离地跳跳跳。  3.再
大多数从小没接触过美术的家长,对纸笔都有着敬畏之心。  有时候看到家长让孩子捏着笔对着白纸:“宝宝你画画吧。”当孩子回答 “我不会”时,家长往往神色尴尬,心里想着:“糟了!我也不会啊。”气氛一下子就僵掉了,这样的情形发生几次,家长心里就更没底了:要么干脆放弃,要么就着急着遍访名师。  如果你是这种“白纸型”家长,不妨淡定点,要给孩子艺术启蒙,你最好先放下自己对艺术的害怕。面对白纸,一起来更精彩,“
只要用心,大多数图书都可以用来玩;能够省心省力而且玩法如此丰富的,则只有“贴纸书”。  贴纸书,就是书中夹带了许多小贴纸的图书。贴纸可能跟故事内容和画面有关,也可能无关,比如仅仅是一些小红旗、小红花或者星星月亮什么的。不管有关还是没关,贴纸书中都会有使用说明。大家只要照着文字说明或者图片提示,就能很好地完成任务。  一般来说,贴纸的用途是这样的:  1.评价工具图片中,哪个小朋友做得对?在做得对的
案例:  妈妈买菜回家,推开门便见皮皮正一个人玩得不亦乐乎:他手持一根小木棒,一会儿进攻,一会儿躲闪,口中还振振有辞,似乎面前有一个“影子敌人”正和他交战在一起,以致“战况”紧张得连妈妈回来了都充耳不闻。看着自得其乐的皮皮,妈妈心中的不安却如涨潮之水不能安宁。  自从皮皮不再像以前一样黏人后,妈妈确实舒心过一段日子,可慢慢地妈妈就觉得有点不对劲,好几次,她突然发现皮皮似乎与人在房间里说话,有时甚至
某一天,你会意外发现孩子能几乎一字不落地复述绘本,还伴有和你朗读时如出一辙的表情、语气、音调变化。  美国著名的阅读研究专家吉姆·崔利斯在《朗读手册》中引用了一首诗: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是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是孩子毕生的财富。阅读是一种社会性的经验,有他人的陪伴互动,才能有更多的理解和乐趣。亲子阅读就是孩子和
最近几天,求医患儿中呕吐、腹泻和发烧等症状的比例越来越高,从疾病的表现和目前的季节来看,这是一年一度的秋季腹泻开始了。  何谓秋季腹泻?秋季腹泻就是轮状病毒腹泻。这种病毒引起的表现,除了呕吐和腹泻等肠道症状之外,还可能同时侵犯孩子的呼吸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病症,比如流鼻涕、咳嗽等,因此我们又常常将轮状病毒称为呼肠病毒。本病毒目前已经研制成疫苗,列入到孩子的免疫计划程序中了。  既然秋季腹泻来势汹汹
东京医科齿科大学公布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约30%的儿童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味觉。与此同时他们均有每日喝果汁的习惯,并且日常饮食中蔬菜吃得少,爱吃快餐等加工食品。  发起该调查的专家植野准教授指出,喜欢果汁、快餐等味道浓郁的饮食可能会令味觉失灵,进而增大进食量,最终将增加得高血压、糖尿病的风险。
趁著农夫一家进城走亲戚,22只小兔子一窝蜂跑到他们家的小院里。它们有的在院子里烤胡萝卜,有的在葡萄架下摘葡萄,有的在树上荡秋千,还有的跑进了二楼的卧室里……  一只小灰兔正推开院门,准备进来寻找伙伴们。如果你是这只小灰兔,你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把其他小兔子一只只都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