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殆”字的失分所想到的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m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在我们地区的语文预考中,有一部分学生将《谋攻》里面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殆”字解释为“失败”,当然,要是意译这句原文,也算不错,但试题的要求是填上与现代汉语相当的词:“危险”(“殆”字的本义),因而失了分。这究竟是个什么原因呢?是因为古文中一词多义的词太复杂,难以掌握吗?不尽然。问题主要在于我们有些教师在解释古文中的 Last year, in our regional language preparatory exams, some students interpreted the word “殆” in “谋知攻, 百不殆” as ““”. Of course, if it were a free translation of this sentence, it would be good, but The requirement of the test questions is to fill in the words equivalent to modern Chinese: “danger”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the word “殆”) and thus lose points. What is the reason for this? It is because the polysemy words in the ancient text are too complicated to grasp? Not necessarily. The main problem is that some of our teachers are interpreting
其他文献
高中语文第三册《谋攻》中,“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教材只对句中的“坚”、“擒”和“小敌”、“大敌”作了注释,对其中的两个“之”字以及句子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对于60年前发生的“二·二八”事件的文学书写,近年来凸显了“统”“独”立场的对立。台湾文坛“本土派大佬”钟肇政的长篇小说《怒涛》等作品,热衷于渲染所谓“中国人”和
部份学生为什么害怕作文?北京市第六中学吕世华老师在初三一些同学中作了次调查,请他们坦率地谈出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我们摘编了其中的部份意见。在您
细节是生活的血肉,也是小说艺术的血肉。《荷花淀》以不足五千字的篇幅,在激烈残酷的抗日战争大背景下,选取了白洋淀的小小一隅,通过对水生、水生嫂等敌后抗日根据地青年的成
杜堇《梅下横琴图》(见封二),今藏上海博物馆。杜堇(生卒年不详),本姓陆,字惧南,号柽居、古狂、青霞亭长,丹徒(今属江苏)人。徐沁《明画录》说他“成化中举进士不第”,可见他
在课时少,内客多,头绪繁的现状下,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呢?我认为只有从改革课堂教学入手。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以充分练习的机会,让学生动手、
“Elba saw 1 ere 1 was able.”这句英语,从内容看并不能引人入胜,但你如果仔细读上几遍,就会发现,组成这句话的十九个英文字母,不管顺读倒读,其顺序竞完全相同,都是 e,1,b
担任过几年教学工作的人恐怕都有自己的甘苦。不知道别人怎样,我感到颇以为苦的地方之一,就是讲述作品的历史背景。开初是并不以为苦的:讲历史背景嘛,教学参考书上不缺乏现
本刊最近收到一些同志来信,询问高中《物理》下册练习四(6)、(7)两题及有关的一些问题。现发表武九续、牟彬善同志的两篇文章,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我教《“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时,有过三点想法: 1、在议论文教学中,学生的逻辑知识应该通过运用而得到不断巩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应该在讲读中得到训练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