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下的宁夏高职院校教学改革路径探索

来源 :电脑知识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CYFACYFA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不但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也赋予了职业教育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催生教育的深刻变革。该文通过调查分析宁夏高职院校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现状,研究提出通过建设智慧校园、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加强专业技术保障人员队伍建设,助推宁夏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关键词:信息技术;宁夏高职院校;教学改革;路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30-0182-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发挥技术优势,变革传统模式,坚持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实现教学全方位创新发展;习近平在致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要求“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建设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1]。信息技术已由教学的辅助工具,发展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因此,高职院校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1 高职院校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1.1 信息化教学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数字课程资源已成为教育资源的主要表现形式。今天,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角00后是“数字原住民”,他们乐于从手机、互联网上获取信息[2]。信息化教学不但适应了当代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更能满足学生个性化、自主化、探究化学习的需要。
  1.2 信息化教学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必然选择
  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制作集图片、声音、视频、动画为一体的动态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象直观地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而且可以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创设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结构,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3 信息化教学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21世纪,人才的核心素质是创新精神与合作精神,并且把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根本措施[3]。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发现、主动建构,加大实践动手应用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研究性学习,是真正落实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是创新合作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2 信息技术在宁夏高职院校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宁夏高职院校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状况,宁夏信息技术应用软硬件环境调查组通过问卷方式,对宁夏10所高职院校进行了全面调研。
  此次问卷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本次调查研究共收集问卷418份,删除无效问卷82份,保留有效问卷336份。其中,克隆巴赫α系数在0.75至0.9之间,表示问卷具有一定的内部一致性,即信效度较好。KMO值为0.86,大于0.7,表明本次收集的样本数据结构效度良好。
  通过调研和对问卷的分析,我们发现,宁夏高职院校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广度和深度相对较低,信息化应用软硬件环境有待进一步建设完善;信息技术保障队伍力量薄弱,教师信息素养需要下大力气提升;师生信息化应用积极性不高,应用意识尚未成为自觉行为。
  2.1 信息化软硬件环境尚不完善
  虽然宁夏高职院校普遍建成了多媒体教室,也基本实现了校园网络全覆盖,但大部分院校还没有完成智慧教室、远程互动系统、VR设备、线上教学平台以及相关课程等的建设。
  2.2 教师信息素养有待提高
  通过调查问卷数据反映出,宁夏高职院校教师中,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学,提升教学能力的只占47.85%;经常使用搜索引擎和各类网络获取教学资源的占32.54%;认为信息技术对于课堂重要且每节课都能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的占36.6%。由此可见,宁夏高职院校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自学、获取教学资源、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的意识整体比较欠缺。
  具有良好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是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保证。在Office办公软件应用方面,54.31%的教师基本会用;82.78%的教师只能制作基本的PPT课件,对音視频、Flash动画、网络视频课程建设、专题学习网站开发等方面的能力较弱,基本不会用;大部分教师能够运用信息技术遴选优质教学资源,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形象直观突破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在信息化教学环境创设、教学评价、教学反思方面,运用的相对较少。
  2.3 专业技术保障力量较弱
  从宁夏10所高职院校信息化应用软硬件环境调查研究的数据反映出,有40%高职院校没有成立信息化中心,学院的信息化技术队伍人员不足,大部分学院只有一名信息技术专业人员,个别学院则由计算机教师兼任,专业技术保障力量十分薄弱。
  3 基于信息技术下的宁夏高职院校教学改革路径探索
  3.1 建设智慧校园,搭建信息化运行的环境
  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校园是一种以面向师生个性化服务为理念,能全面感知物理环境,识别学习者个性特征和学习情景,提供无缝互通的网络通信,有效支持教学过程分析、评价和智能决策的开放教育教学环境和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4]。为加强智慧校园建设,宁夏教育主管部门应充分了解各院校信息化发展状况、存在问题与困难,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召开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对智慧校园建设提出明确要求,扎实推进智慧教学,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制定政策,加大投入,把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长。对新建院校,适度倾斜,促进均衡发展。各高职院校根据教育部出台的《智慧校园2.0建设解决方案》和宁夏信息化推进实施方案,加快高速校园网络建设,实现网络全覆盖;同时加快建设智慧教室、录播教室、虚拟仿真实训环境;配备网络安全设备等智慧校园硬件环境。建设在线教学平台、学习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等智慧校园软件环境,为教师提供更方便、更优化的备课、授课环境,为学生个性化、自主化学习服务。   3.2 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创新发展
  3.2.1 培育教师的信息意识
  理念是先导。高职院校教师只有具有较强信息意识,才会自觉运用信息化手段、信息化环境,进行自学,不断提升教学能力,才会主动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化教学环境,组织开展讨论、交流、协作,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完成知识的掌握、技能的提高,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创新合作人才。宁夏教育主管部门应制定高职院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引领和规范高职院校教师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制定相关措施,推动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落地生根;将信息技术相关内容作为教师年度继续教育的必修课,植入宁夏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平台,充分利用线上资源,开展线上培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教师利用MOOC等平台进行信息化课程学习,将学习取得的相关认证,作为认定继续教育学分的依据;不断完善人事考核评聘制度,将信息技术能力评价结果纳入教师资格认证体系。此外,高职学院要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绩效考核结果与聘任、晋级、职称评定、评先选优结合起来,引导教师提升信息意识。
  3.2.2 树立信息技术教育新理念
  信息技术变革了课程的表现形式、变革了课堂的教学方式、变革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变革了教学的评价方式。因此,在信息时代,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学习新的教育理念,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与所学知识相关的问题情境,学生在问题的情境中积极地探寻、挖掘,从而对认知进行内化与意义构建,完成对知识内容的学习[5]。高职学院教师要积极学习建构主义理论,运用支架式、抛锚式、随机进入式等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形成学习动机,进行教学目标、学生特征分析,创设教学情境,讲解和启发知识点,提示新旧知识联系点,组织开展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收集信息、分析资料、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实现意义建构,从而完成知识内化[6]。
  3.2.3 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高职学院要制定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工作量认定办法,实施高职学院“信息技术+教师”发展计划,加大对现代教育观念和方法、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模式等的培训力度,逐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立激励机制,给予相应绩效奖励和资源技术支持,鼓励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教学环境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宁夏教育主管部门应定期开展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和交流观摩研讨会,高职学院开展校级教学大赛,推出信息化精品课,通过教学示范、以赛促教、以评促教,提升教师信息化能力。
  3.3 加强信息化专业队伍建设与管理,提供优质技术服务
  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规划》中明确提出,要重视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确保学校信息化运行和维护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更新观念,搭建发展平台。宁夏教育主管部门应对信息化专业队伍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塑造良好道德品行,培育增强职业认同感、责任感;各高职院校要更新观念,重视信息化专业队伍建设,成立信息化中心,打造信息化专业技术队伍发展平台。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实现人尽其才。高职学院要根据信息化技术特点,加强专兼职技术人员保障队伍建设,优化岗位设置,细化岗位职责,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发挥个人专长;要坚持专业化、职业化,始终确保科研和信息化工作相结合,鼓励开展信息化技术应用研究和开发,不断强化专业化、职业化信息团队建设。三是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专业技术素养。宁夏教育主管部门应持续推进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组织学术观摩交流会,加强纵横向交流,产生思想碰撞,启发工作思路;高职学院要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对信息技术人员进行业务能力提升培训,不断拓宽视野,提升專业水平。四是加强队伍管理,建立“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机制,强化岗位管理,按需设岗、平等竞争、择优上岗,实行素质、能力和业绩三者综合的绩效考核制度,促进队伍优化发展,从而建设完成一支高素质高水平信息化技术保障队伍。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各行各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了更好地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发展的需要,宁夏高职院校要通过建设智慧校园,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加大技术保障人员力量等措施,创设信息化运行环境,推动宁夏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杨琰,胡中锋.“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与提升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9(4):117-122.
  [2] 陈淑爱.信息技术推动艺术职业教育教学的策略探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8(18):216-217,220.
  [3]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有效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M].2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4] 王运武,于长虹.智慧校园――实现智慧教育的必由之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5] 陈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研究[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7.
  [6] 袁秀利,许军,郭孝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教师读本[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8.
  【通联编辑:谢媛媛】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支持,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为了缓解就业压力,2014年李克强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旨在积极引导创业者汇聚起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力量。在这创业大军中,大学生占据了很大比例,其中不少高职院校大学生选择了电子商务方面的创业,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就业的压力。该文先从高职院校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教育现状出发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
摘要:信息社会责任是中职学生必备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它内涵丰富,主要包括具体表现、基本特征和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内容。由于中职学生自身不够成熟、信息环境复杂难以把控、科任教师认识不够到位等原因,引发中职学生信息社会责任的培养面临了许多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可以采取学习管理实行“一刀切”、学习进程实现流水式、学习活动组织项目化等策略。  关键词:信息社会责任;信息技术;中职学生  中图分类号
摘要:近年来猪肉注水、瘦肉精等安全问题频发。本文通过研究使用光谱技术检测生鲜猪肉方法的发展现状,包括了近红外光谱技术、高光谱技术、多光谱技术以及猪肉品质的理化检测指标,概述了当前世界对肉类产品的检测研究,最后,针对当前的肉类无损检测技术提出了结合多种检测技术,建立综合评价模型。  关键词:光谱技术;猪肉品质;多元回归模型;总挥发性盐基氮  中图分类号:TS2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随着云计算服务的不断发展,B2C电子商务网站系统在进行部署时需要在云服务器和传统服务器之间进行选择。本文通过对影响服务器选择的三项指标参数:网站系统访问并发数、服务器带宽、网站系统存储容量进行测算,研究出B2C电子商务企业在部署B2C电子商务网站系统时,采用云服务器比传统服务器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  关键词:电子商务网站;网站系统;云服务器;服务器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摘要:随着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逐渐进入中等职业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目前微信、QQ等信息工具已成为中职学生获取信息、相互交流的重要媒介。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开展学生管理和德育工作,扩大教育空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生管理;德育建设平台;网络家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
摘要:该文通过阐述北斗卫星导航技术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改进课程思政教学的方法与措施,希望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弘扬爱岗敬业,坚持立德树人,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设计出结合创新意识、工匠精神、职业素养等思政元素的案例,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水平,更好地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特色,达到课程思政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高校;北斗卫星导航技术;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
摘要:为转变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软件选讲》考核评价的负面效应,更为科学合理地评价教学效果,推进此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本文选取安徽三联学院两个班级学生的《应用软件选讲》期末考核成绩为样本,结合SPSS20.0软件采用相关分析法、两独立样本t检验等方法对影响课程教学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用软件选讲》考核评价方式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考核评价;应用软件选讲;应用型本科  中图分类号
摘要:新工科背景下,为了更好培养适合IT信息产业和智能产业的技能应用型人才,该文从探索适合高职“云物大智”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模式出发,从人才培养定位、新专业群与旧专业群的互补互推、课程体系与市场需求对接、建立产业学院“双主体”育人四个方向来展开探索,同时结合所在单位的实践工作进行全面阐述。为其他高职或应用型本科开展“云物大智”专业群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
多媒体技术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一门重要课程,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加强该课程考评体系构建,促进课程建设,能更好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本文简要分析了OBE理念的特征与多媒体技术课程传统考评的不足之处,从渗透教学发展评价理念、科学选定课程评价维度、优化课程评价体系内容等角度进行探索该课程的评价体系,力争实现优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摘要:该文阐述了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现状,教学内容中的基础理论、计算机操作以及计算机程序设计等内容的基本构成情况。以某高校大学一年级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学生们学习的两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相应的考核结果,通过分析得出三者之间的关联,找出学生不能够熟练掌握一部分教学内容的原因,并以此为理论依据提出了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非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