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低段教学的尝试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liuwe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生单一的学习模式正在逐渐改变。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正在成为重要的、新的学习方式。《标准》呼唤课堂上民主、平等的氛围,呼唤教师转变角色,走下讲台到孩子中去,成为孩子的朋友。教师通过创设平等对话的平台,引导学生民主、和谐的共同讨论,营造热烈而有序的学习氛围。要求教师要学会倾听,学会接纳,学会欣赏,使学生的学习开始成为一个生动、丰富、主动和富有个性的思考和实践过程。
  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促进自己的课堂行为往适合学生的方向去做。
  一、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促成学生学习方式的建立
  通过实践,我认为:在低段教学中,应从这几个方面去把握角色转换。
  1、教师是组织者。在每节课的开始,用激励的语言调整好学生的学习状态,适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特别是一、二年级的数学课堂。学生有关注点了,才会集中注意力投入学习。在数学内容教学中、小组合作中,教师要组织好小组成员分工完成自己的任务,并相互汇报。学生明确了自己在合作中的任务,有一种受关注的感觉,才会自己努力去完成任务。在每节课的总结时,组织好学生会倾听他人的发言,对新知识点和重点、难点的知识点,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叙述出来。把他人的汇报和自己的实践放在一起,对简洁的数学语言才不陌生。
  2、教师是引导者。在新旧知识的联系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量一量、算一算等方式去迁移,学生下次遇到类似问题,他才有探究的方法。在小组合作中,学生探究一阵没方法时,或要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性时,适时抛出教师的一点想法,帮助学生建立信心,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3、教师是合作者。小组合作中,加入到学生中,把他们没探究到的一个问题展示出来;课堂游戏中,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课堂练习中有笔误或语误时,真心接受学生的意见。
  二、创设教学问题情境,营造质疑的机会,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情境创设要有童趣,也要合理。低段的学生毕竟年龄小,身心还待发展,仍然具有儿童的天性,因此教师在情境创设时要能反映儿童熟悉的或能够理解的事情和道理,吸引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的好奇、好胜心理。如在一、二年级讲故事:主要用学生所喜欢的小动物和卡通人物作主角来讲,并且要有一定的情节渲染和教师饱满的热情。
  2、情境创设要务实,具有实效性。情境创设要务实,才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学中把需要学习的数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生动具体的情境之中,就容易引起学生的认知失衡,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使学生有意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索性的数学学习中去。情境创设要务实,要从这三方面表现。首先情境创设要有“数学味”。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利于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现实生活。如:二年级的《观察物体》中以“盲人摸象”的动画成语故事引入,学生对观察物体就有了局部和整体之分,在实践中才能去想: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物体的形状不同,并积极判断他人的发言是否合理。其次,情境创设要有利于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从这一点来说,情境的创设并不一定要在课开始,也可以是在课的中间和课快要结束的时候,只要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情境创设在时间上是可以灵活安排的。如:学生通过操作学具,对“倍”有初步认识后,可以设计“拍手游戏”来在听老师或同学拍手次数、理解老师或同学说的“谁是谁的几倍”、实践时拍出“几个几”的过程中对“倍”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如:学习了10、20以内的加减法或乘法口诀后,可以在下课前让学生同桌玩扑克牌游戏,在两张随机出示出的牌中,练习学生反映和熟练掌握新知。
  3、情境创设要具有挑战性,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好情境中要蕴含的问题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并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让学生感到自己现有的知识并不能解决面临的问题,从而产生学习的渴望,保证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在新知的实际应用中,问题情境设计可以出现一些有多余条件或缺少必要条件的情景,让学生收集、整理、分析相关信息,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做一做”中有培养数感估计练习,如果直接出示17个草莓图让学生估计有多少个,学生可能并不去估计,而是一个一个地数。但是让17个草莓在屏幕上无规则运动着,有意干扰学生数,只能去估计。又如:学生学习统计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切实经历统计的过程,也把要收集整理的对象设计成动态的,使学生不能点数,就促使他们想办法用符号记录,逐步渗透简洁的画“正”字。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对“适度”要把握好,不要问题过简,学生思考空间小;也不能问题难度过大,学生摸不着边际,失去探究的兴趣。
  总之,在小学数学低段教学中,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教学中让孩子们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这样的课堂就会成为孩子灵感涌动的空间,就会擦出智慧的火花。
  【作者单位:永福县百寿镇东岸小学 广西】
其他文献
朗读是一项口头语言的艺术,它创造性地把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假如说写文章是一种创造,朗读则是一种再创造。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读”,它深层次地强调了读书方法的重要性。教育学家蒋仲人先生说:“就学习语文说,朗读最重要。可以说,不朗读,不出声朗读,光靠看,光靠浏览,是学不好语文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此也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用普通话正确
数学交流能力就是学生将自己在学习基础知识,掌握技能技巧过程中,想到的“说”给别人“听”,对问题发表看法,讲道理,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能力。所以,数学交流是一个接受信息、加工信息以及传递信息的反复复杂过程。交流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已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促进学生交流能力的提高  在数学教学的开始,教师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是
彩泥是幼儿园常见的、幼儿喜欢的材料之一。幼儿能够运用搓、捏、压等技巧进行图案、造型,将彩泥化孩子们常见的立体实物,使幼儿美术由平面向立体表现和发展。我们在小班的时候就开展了这一特色,并且有不错的成效,孩子们能够运用多种技巧展开活动,我们也发现孩子们的手越来越灵巧,并且能够推动孩子们创造性想象力的发展。所以,我们继续开展了彩泥特色活动,在之前的基础上进行作品的创作。  在我们三年一起与孩子们的实践中
人工耳蜗植入技术给重度、极重度听力损失患者带来了福音,通过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可以实现听力重建。但由于电刺激与声刺激兴奋昕神经的机制不同,电刺激引起的听神经兴奋的强度动
读写结合,简单地说,主要是指讲读课不只是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具体地说,读写结合的概念应该界定为: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又相互促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把“读写结合”分为两种不同的性质:一种是“外在”的,即学完一篇课文后,摘抄其中的好词好句,学习作者的写作顺序,并在习作中运用这些好词,或仿写文中句子的写法;另一种是“内在”的,即学完一篇课文后,学习作者的表达方
“作文评改是一门学问。”的确,本人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十年的经历告诉我:作文的评改,并不是一件可以轻易为之的事情,也不是只要冠上了语文教师之名,或当了多年语文教师就一定能做好的事情。看,那一篇篇处于幼稚和启蒙状态的小学生习作,就好似一封封飞向孩子未来的信件。我们教师要把好习作评改这道最后的关口,让孩子们感悟到:原来经过“评改”这支神笔的改造,那略显稚嫩甚至还漏洞百出的习作,可以变成立意精巧、文笔流畅的
解决问题是学好数学学科的一个重点。爱因斯坦曾说过:“提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不会提问就意味不会创造,任何创造知识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因为质疑最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是创造思维与发展思维知识的源泉;质疑往往是创新的开端,是探究事物发展规律的起点。在教学中,人类思维的精华,是一切创造活动的起点,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引导,让学生大胆质疑,乐于质疑,逐步
一、引言  2011年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明确的定义和更高的要求,阅读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大量的有效阅读,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文化的发展日新月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比传授给学生具体的知识更有意义,这已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在应试教育的高压下,现实的课堂教学,更多的还是一种“授鱼”式教学。实行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拓展性教学,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