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金戈铁马的“一溜十八营”

来源 :神州民俗·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辛店镇位于山东省惠民县中部,东北靠麻店镇,西北界皂户李乡,西与淄角镇为邻,南与李庄镇接壤,东南隔徒骇河与清河镇相望,总面积140平方公里,人口4.7万。
  在该镇境内,有“一溜十八营”。多数村碑已经是破旧不堪、磨损严重,有些村碑后面的文字也已经看不清楚,只能模糊看见“位于乡驻地第三堡村东南多少公里”,“以农为主”等字迹,村碑大部分都是1990年立的,几乎每个村碑的背后都有着相同的一句话“相传这一带曾为兵营,故村名后均带一"营"字”,就简单说明了“一溜十八营”的历史。
  相传这里曾是当年杨家将安营扎寨的古战场。北宋时期,工部尚书牛保奉诏在今惠民城址修筑棣州城,并于城南40华里距徒骇河北不远处,屯兵驻军布设十八个营盘,背水一战抗御金兵来犯之敌。整个营区从西南向东北呈弧状,起止长达30华里。据十八营村碑记载,除营区北首的西赵营为南宋时期立村外,其余营地大都在明清时建村。从宋至明清间,按村姓加“营”字,在十八营遗址上相继立起了十八个村庄。依次为:西赵营、西肖营、盛家营、刘家营、钟家营、东肖营、佟家营、前王营、后王营、东王营、东赵营、马家营、小胡营、大胡营、陈家辛营、刘家辛营、西李家辛营、东李家辛营。
  如今,陈家辛营、刘家辛营、西李家辛营、东李家辛营已合并一个行政村,统称辛营。大胡营分为胡营前村、胡营后村,东赵营和马家营亦合并为赵马营行政村。即原有的十八营如今已变为十四营地名,被标志在地图册上。据统计,营区的人口达万人多,占该乡总人口的近四分之一。虽然现在“十八营”已变为“十四营”,村庄的村碑有些破旧不堪,有些已经丢失,但置身在村落中,还是能仿佛感觉到当年战场上那种金戈铁马的印记……
  前几年,在西赵营挖渠时曾出土一座古代石桥。相传是宋朝杨家将驻兵时建设的,这也是“一溜十八营”中唯一一个能找到的历史遗迹。历经千年风吹雨打,石桥的石头依然坚固如初。虽然当年的桥现在由于村庄划定庄稼面积而被拆成了三座,分别建在村庄的西边,村里主干道的南、北两头的沟渠之上,方便村民使用,桥上也没有任何文字记载,原来桥上的棋盘也已被黄土覆盖的一点儿也看不出痕迹,但站在桥上,还是能感觉到当年战场上的场景,战士们的英勇、马蹄的印记,这些都见证着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每一个历史片段,多少年也磨灭不了。这座古石桥虽然一直存在,但由于村庄搬迁、时间等原因,村里很多人都没见过,直到1997年才被发现、挖掘出来。如今这千年古桥被立在村西的沟渠上,连同那古老的棋盘,战马的蹄印,见证着中华民族当年抗击外来侵略的伟大壮举。
  历史悠久的“一溜十八营”,作为标准地名已存在近千年,且均分布于辛店乡境内,具有永恒的使用价值。作为民间地名知识,它反映了该地理区域当时的社会状况,再一次印证了棣州、武定府在当时的重要地理和文化价值。但作为一民间知识,其源远及传说故事,经寻查发现知之者甚少,如今已难以搜寻到有价值的历史资料,一溜十八营面临着“空名”的境地。
  为保护好宋代这一古战场遗址,辛店镇在2009年将其申报为滨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专人进行搜集整理出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民间知识,进行分类,归档,实行静态保护。还将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建起一溜十八营古戰场遗址标志,使其成为孙子故里的又一文化旅游景点。通过媒体传播,扩大影响,并将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建起一溜十八营古战场遗址标志,使其成为孙子故里的又一文化旅游景点。
  虽然在现在的这些村庄几乎看不出那时战场上的一些记忆,也许那些传说故事也只是杜撰,但是既然沿用了“营”这个字,加上古石桥的印记以及村民的部分回忆,站在这里,闭上眼睛,还是能感受到那种经过多年历史的沧桑感,当年的战场情景也一一浮现在眼前。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群众文化的蓬勃发展,群众文艺团队也日益壮大,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统筹管理机构和扶持机制,其发展未能实现资源有效整合、优化提升的突破。笔者将以广州市越秀区为例,探索群众文艺团队建设的新模式。  [关键词]群众文艺团队 孵化模式  越秀区是广州市的中心城区,总面积33.8平方公里,总户籍人口117万,区内有一定规模的民间文艺团队有400多支,他们分别活跃于全区的各街道和社区,
期刊
[摘 要]农家书屋是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是践行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的重要举措。农家书屋免费开放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为广大人民群众阅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笔者就河西街道6个社区居委农家书屋免费开放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发现农家书屋免费开放得到居民的称赞,给居民阅读求知开通了绿色通道,同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解决,为此,找出对策,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在区域经济发展与文明进步的同时,公益对社会健康和谐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公益传播于近年来在实际运用领域逐渐兴起,广泛活跃于各级各类媒介。随着公共文化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创新型的公共文化的服务层出不穷,“长安榕树下文化空间”以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以政府公益支持、民间团体公益管理、民众公益参与的三个维度方式作为实践路径,利用图书漂流、电子阅读、摄影展览、亲子环保活动等,创新方式对公益理念进行了
期刊
[摘 要]韩氏家族的渊源最早可追溯到元泰定年间,随着家族不断的发展壮大,明代中后期博罗韩氏盛极一时,成为了惠州府乃至广东最显赫的家族之一。明末甲申之变,清军进攻博罗,身为地方望族的韩氏家族英勇顽抗,以致于遭到敌人报复性的屠戮,直接导致韩氏家族的衰败。韩氏家族可以说是伴随明清鼎革所带来的社会动荡,经历了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这一历史过程,又与此间惠州乃至广东地方的社会变迁密切相关。  [关键词]明末清
期刊
[摘 要]公共文化服务是每个社会成员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但是,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差距扩大等原因,使一大部分地区当前的公共文化服务在农村老百姓中未能开展,从而城乡之间的公共文化服务呈现非均等化状态。正视农村老百姓生存现状、开展服务模式创新,提高服务效能,培养乡村文化服务人才,保障农民兄弟的基本文化权益,是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 均等化 需求 效能  乡
期刊
中国岁时节令有所谓“三元”,农历正月十五日谓上元佳节(元宵);农历七月十五日谓中元节,祭祀先人;农历十月十五日谓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下元节本是道教的节日,但它正好迎合了人们祈福消灾的心愿,因而也受到了民间的欢迎。  祭祀水官大帝  “三元”与道教信奉的三官大帝有关。中国上古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礼仪。《仪礼》的《觐礼》篇称;“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瘗”。不过,上古祭祀天地水是皇
期刊
结婚习俗:压床  在安徽五河县,至今流传着男女青年结婚,依然有压床的习俗。  所谓压床,即男女青年结婚前的一天晚上,新郎家要请儿女双全的长辈老妇人把新床铺好,然后请小男孩在新床上睡一夜,即为压床。压床实为冲喜,期盼婚后新娘早日怀孕,生儿育女,传宗接代。  压床有讲究,不是任何人都能随便为新娘压床的。首先,压床的人须是新郎同辈或晚辈的男孩子,年龄要小于新郎,一般是新郎胞弟、堂弟或表弟。如果在亲属圈内
期刊
人们通常说的“酒令”,是民间宴饮活动时助兴取乐的游戏。早在后汉时期,经学家、天文学家贾逵就曾撰有《酒令》一书,可惜早已失传。至今尚能查阅到酒令的专著有《酒令丛钞》、《酒杜刍言》、《醉乡律令》、《嘉宾心令》、《安雅堂酒令》、《西厢酒令》、《饮中八仙令》等等。从这些专著中我们可以窥见酒令形式的多种多样,五花八门,如射礼、投壶、筹令、牌令、诗词文字令等。特别是与诗词相关的酒令,更是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期刊
[摘 要]开办免费艺术培训班是广州市文化馆根据时代需求的举措,经过近十年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培训班从面向弱势群体到面向大众,不断发展壮大,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很好地发挥了文化馆的公益性文化服务功能。  [关键词]文化馆 公益培训 公共文化的发展  文化的普及与提高离不开全社会的重视,也离不开文化馆的作用。“文化馆是国家兴办的、普及大众艺术、繁荣民族民间文化、开展审美教育、传播精神文明的
期刊
作为土和水合成的泥,是生活中最常见之物了,不过,此物虽常见,但卻实实在在有误解之嫌。翻开报刊和词典,常见将“烂醉如泥”一词解释成一个人由于饮酒过量而醉得瘫成一团泥的样子——“烂醉如泥”中的“泥”成了“烂泥、稀泥”。这是望文生义的结果,虽然“普及”,但却是一种误解:很多人不知道,这里的“泥”并非“土和水合成的东西”,而是一种水虫!  宋、明、清三代真有人为此做了专门的“考证”。宋人吴曾在《能改斋漫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