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分层辅导下对中等生的关注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_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促进教学发展,维果斯基认为适时辅导学生是教学的必由之路。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差异进行分层辅导,在分层辅导中关注中等生,从而最大限度地释放学生的潜能,促进集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分层辅导;中等生;教学质量
  一、对中等生的关注在语文分层辅导下的重要性
  笔者在教育研究中发现,很多初中教师在语文辅导中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培优”和“补差”上,相对而言,中等生却成了教师忽略的对象,甚至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这不利于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
  中等生,也叫“一般生”或“中间生”,学习方面一般表现在:有较扎实的基本功,但词语运用尚浅;信心不足;表现欲不强。中等生处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尴尬处境。在班集体中得不到老师的特别关注与指导,久而久之产生被“冷落”的心理。部分学生面对“培优”的热潮,只能望而生畏,产生自卑感,学习兴趣减弱,动力不足;有的学生任其自生自灭,学习成绩停滞不前。部分学生面对“辅差”的对象,产生自我优势,学习态度轻浮。这样持续蔓延,不利于班集体教学质量的提高,甚至会产生恶性循环。
  教师在分层辅导中,只注意到抓两头,而忽略中间部分。在访谈中,部分教师认为中等生在思维能力、分析和接受能力方面表现平庸,潜能开发有一定的限制,且不构成对班级教学质量的“威胁”;其次,教师精力有限,只能任中等生自我督促。但殊不知,中等生在班级中所占比重较大,学生在初中阶段是其思维、习惯发展的关键期,教师应在完成整体教学情况下,关注对中等生的辅导,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升中等生的学习和自我塑造,努力使中间因素向积极的方面转化,促进班级教学的良性循环。
  二、对中等生辅导的具体实施措施
  (一)尊重学生,发现“闪光点”
  作为教师,对待学生不能采取冷淡歧视或者置之不理的态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有自我的独特个性。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要有足够的爱心和关怀,抵制两种倾向:部分学生会因得不到尊重,在羡慕“培优”中产生自卑感的倾向;在得意远离“辅差”行列中的放任自流型倾向。由于中等生长期存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尴尬处境,教师要在个别辅导中,发现他们的优点,多去表扬鼓励,增加学习的动力,努力向先进生靠拢。在课堂上,教师的目光也应多注视中等生,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认可;课余时间,多询问中等生的学习、作业状况,鼓励他们多思考,多去发扬自己的优势。
  (二)给予方法指导,提高兴趣
  對中等生的个别辅导,要根据不同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因材施教。在辅导中,中等生的成绩水平虽相似,但其个人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却不尽相同,教师在辅导中要善于发现他们的异同,给予方法指导。教师应结合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在信心的基础上增加挑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使学生获得征服感。在教师的正确方法指导和长效监督中,学生在成就中增加对学习的兴趣和毅力,持之以恒,获得学习的进步。
  (三)实行“学导制”,帮扶管理
  研究发现,很多教师会在“培优”和“辅差”中实行“学导制”,让成绩优异的学生辅导成绩差的学生,却不知中等生也是“学导制”中的潜力股。先进生的超群愿望和竞争意识强烈,多以自我成绩提高为目的。有的先进生不理解后进生的心理和学习状况,在指导中缺乏耐心和针对性。后进生在被指导中,基础差,自制力薄弱,常有自卑感和畏缩表现。二者在沟通中难免存在一定的障碍。
  在这里,实行中等生的“学导制”是指,中等生向先进生学习,并且辅导督促后进生,班级分层辅导形成链状结构。先进生的基础知识扎实,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指导,可以对中等生提供示范和榜样作用,同时加强先进生与中等生的沟通交流,增强中等生的学习动力,牢固基础知识和能力。在辅导中,中等生对后进生提供基础知识的指导和监督作用,还可以形成情感的共鸣,在沟通交流中发现不足之处;中等生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相对较浅的知识,能熟练的运用并辅导。对后进生的辅导,争当“小先生”,给中等生提供表现和锻炼的平台,增加信心,锻炼意志力,努力克制自我,渴望在后进生中形成自己的榜样作用。让他们在“辅差”中,巩固自己的基础知识,查漏补缺,发现自我不足,在导中学,学中导,增加他们的信心,努力挑战自我,争取有效进步。在“学导制”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实现班集体教学质量的良性循环。
  在语文分层辅导下,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对中等生的关注,是我们在个别辅导中提高学生成绩的有效途径之一。尊重学生,鼓励表扬他们,在学习中给予正确的方法指导,在“学导制”中增强信心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因材施教,双管齐下,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身心发展,使中等生向先进生靠拢,在辅导中才能全面有效地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发展。
其他文献
以La2O3/MCM-22催化甲苯烷基化合成对二甲苯(PX)的研究过程为基础,设计了化工类专业综合实验。实验内容包括:通过浸渍法制备La2O3/MCM-22催化剂;通过N2吸附脱附、XRD、吡啶吸附FT-IR和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等手段表征催化剂性能;通过固定床反应器上甲苯烷基化合成PX反应评价催化剂。该实验原料易得,操作简单,结果规律性明显,涵盖知识点丰富。通过该实验的训练,学生可以将化学、化工热力学、反应工程、化工工艺等课程知识连点成线,融会贯通,显著提升解决复杂化学工程问题的能力。
为了增强学生对电子信息类课程关联知识体系的理解,该文将课堂教学与实验设计相结合,提出一种基于多粒度深度特征融合的多尺度行人重识别网络(multi-scale person re-identification based on multi-granularity depth fusion network,MSMG-Re ID)实验设计,包含全局粗粒度融合特征、局部粗粒度特征、局部注意力细粒度融合特征
目的分析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应用细节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8名,将细节护理管理实施前后分别定义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护理管理采用消毒供应室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护理管理采用细节护理管理。评价细节护理管理前后操作技能和理论考核评分;比较细节护理管理前后实施3个月后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细节护理管理前后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考核成绩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护理满意度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00.0%和50.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
目的分析ICU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感染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方法将70例ICU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焦虑、抑郁评分。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1.43%91.43%,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86%和2.86%,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分析老年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和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围手术期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围手术期采取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为46.00%和26.00%,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目的分析胸外科护理实习带教中应用“一对一带教模式”的效果。方法将64名在胸外科实习的实习生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名。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胸外科带教的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一对一带教模式,比较两组实习生的理论和操作成绩、带教满意度。结果理论和操作成绩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带教老师满意度和实习生满意度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胸外科临床实习生的带教过程中采用一对一带教模式有利于实习生掌握胸外科的理论知识和专科操作,提
为了对物体产生的微弱振动频率进行测量,该文提出了基于视频放大的非平稳微振动测量方法。该方法首先使用摄像机拍摄物体振动视频并将微振动可视化,进而从视频中提取物体振动频率信息。具体地,首先采用基于灰度空间的欧拉视频放大(Euler video amplification based on gray space, EVM-GS)方法将视频中肉眼难以分辨的微弱振动放大到人眼能够明显观察的幅度;然后通过基于
目的分析应用思维导图结合情景模拟对急诊科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的效果。方法将72名进行创伤急救培训的急诊护士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6名。参照组培训采用传统急救规范化培训,研究组采用思维导图结合情景模拟方式进行培训,对比两组受训护士培训后理论成绩与操作成绩,应用思维能力量表对受训护士的思维能力进行评分。结果理论成绩与操作成绩研究组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判断思维能力培训前参照组与研究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规范化培训后参照组和研究组得分均明显高于培训前,
目的分析老年乙型肝炎患者应用认知护理对改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4例老年乙型肝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取相关常规护理,观察组在采取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认知护理,评价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依从性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7.62%和80.9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F-36评分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针对煤系软岩相似模拟实验中填料和混合型胶结剂的配比问题,开展了材料配比实验,揭示了相似材料单轴抗压和抗拉强度的变化规律,建立了材料强度与填料与胶结剂比例(砂胶比)和不同胶结剂混合比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砂胶比以及胶结剂中水泥与石膏的比例,实现了煤系软岩相似模拟材料强度的大幅和小幅调整;砂胶比增大后,相似材料破坏特征由脆性劈裂转变为塑性剪切,且横向扩容现象显著;该实验建立的砂胶比、水泥石膏比两个因素与相似材料强度的拟合关系可为煤系软岩相似模拟实验提供参考,同时实验过程和数据结论也为学生开展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