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fengtao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社会责任感,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系列重大部署之一,也是新课程培养目标的重要内涵,更是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必备条件,其必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从高中政治教学入手,分析了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了社会责任感的具体培养措施。
  【关键词】高中政治 课堂教学 社会责任感 培养
  梁启超先生曾饱含深情的写到:“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少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如今青少年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这种说法不绝于耳,社会对此感慨尤多。据老师们说,许多学生根本不拿学习当回事,不关心集体,连擦一块玻璃都不能认真做好。他们心中除了自己,谁都没有。青年学生责任感缺失原因何在?究其因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教育缺失
  重视亲情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中国的父母可以为子女的成长和教育做出一切牺牲。中国父母给予子女的责任心往往呈现出“超重“的趋势,与此同时,子女则出现了责任“失重”的状况,他们把本该是自己承担的责任推给父母,习惯于接受,而不懂得付出。中国的孩子从小就缺乏回报他人的实践,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缺乏生存的基本技能和对自我、家庭、社会负责的精神。当前很多大学生责任感状况不尽如人意,与家庭没有对他们从小进行责任感教育不无关系。北京海淀区法院法官、著名的“法官妈妈”尚秀云,曾经提出:没有不良少年,只有不幸少年。也就是说,孩子身上出现问题,首先是成人出了问题。
  二、学校教育偏差
  学校是未成年人受教育的主渠道。可是长期以来,学校教育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重批评,轻关爱。现在的学校教育,并没有如国人所愿地挣脱分数教育的桎梏,而其根源可以说是教育评价的片面性与偏差。学校的声誉与发展过多地受控于分数的高低。除分数以外,校方往往对学生种种不良现象缺乏应有的教育引导。对学生在校表现出来的各种不负责任的现象没有足够认识,特别是对成绩好的学生更容易“一好遮百丑”,更容易表现出不适当的“宽容”,更别说追究责任。由此,学生责任心的逐渐减退则在所难免。
  三、社会环境影响
  透视当今社会,不负责任的现象比比皆是:国家管理体制下,公务人员叫嚣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办着不为人民只为私利的事,甚至出现蛮横的“咆哮哥”公务员;商品市场里,堂而皇之地出售着各色的假冒伪劣产品;人际交往中,尔欺我诈阳奉阴违等等。加上“黄、赌、毒、迷信”等不良因素随着资迅的快速发展而漫延,严重侵害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使部分涉世不深和意志薄弱者腐化堕落,乃至违法犯罪。
  培养社会责任感,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系列重大部署之一,也是新课程培养目标的重要内涵,更是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必备条件,其必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笔者结合近年来的教育工作,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善于分析、挖掘教材中的社会责任感教育要素
  虽然“社会责任感”被列为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但在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九门具体课程中并没有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为主要目标的专门课程,也没有明确列出相对应的教学内容。因此,在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中要培养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感只能采取“渗透性原则”,将社会责任感教育渗透在高中思想政治的九门新课程的教学中去。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必须熟悉相关的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内容,对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内容做到胸有成竹。
  1.着重挖掘高中政治新课程中的显性课程要素
  显性课程要素作为有计划的可实际操作、可评价的课程要素,是学校课程基本的存在形式。要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落实社会责任感教育首先就要充分利用好显性课程要素,政治教师必须做“有心人”,善于分析教材、分析学生,挖掘出社会责任感与教材及热点的结合点、切入点。
  在高中《经济生活》如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节中讲到健康、合理、文明的生活消费,既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发展,又关系到社会和集体的利益,对于这一教育资源,我们把它与现实生活中的绿色消费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白自己的消费行为不仅仅是个人的私事,个人的消费行为会对整个社会环境产生影响,因此,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了人类有一个更美好的生活环境,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承担起对社会的环保、经济等责任,学生通过这个知识点的学习培养了一种社会责任感。
  在高中《政治生活》中,包括国家性质、职能和政体问题,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民主与依法治国问题、中国共产党的三个代表、邓小平理论知识的学习、民族和宗教问题的概况和政策,当前的国际竞争是经济和科技的竞争、当今时代的主题等等,如果学生经常关心、思考并参与解决这些问题,那么,他们的内心自然会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当然,要做好在课堂上渗透责任感教育,对教材内容的深入分析很重要,同时要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的热点时事,使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课本的小范围内。
  2.利用好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中的隐性课程要素
  隐性课程要素是一种非正式的、也没有书面文本的课程要素,是潜藏在课内外、校内外教育活动中的教育因素。第一,课外读物及报刊资料等。丰富多彩的课外读物及报刊资料将拓宽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第二,政治教师的社会责任感素养。政治教师的社会责任感素养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和发展起重要的影响感化作用,主要通过政治教师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工作作风和行为方式等表现出来。第三,民主的教学氛围。新课程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民主、分工、合作、负责的教学氛围,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而且有利于逐步提高学生对同学、对老师、对集体、对家长的社会责任感。   二、采取启发探究式教育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
  恰当的教育方法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要加大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中社会责任感渗透力度,可以从“知、情、意、行”四方面着手,采取一系列的方式方法晓之以理、提高社会责任认知,动之以情、陶冶社会责任情感,导之以行、锻炼社会责任意志、养成社会责任行为。因此在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中,我们应该大胆尝试和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1.讨论会、辩论会、演讲会形式
  讨论会、辩论会、演讲会形式可以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在运用这些方式时,教师可提出一个有争议或两难的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该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结束前,教师帮助学生重新反思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继续思考自己的见解,但同时提醒同学们考虑讨论中大家对此问题的评论。讨论会、辩论会、演讲会等形式往往需要学生分工合作,因此,这种形式本身就利于培养学生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的责任意识;另外学生在做准备、搜集资料、积极讨论、辩论、演讲的过程中也提高了他自身对相关问题的责任认知,高中生的思维活跃,但思想又相对不成熟,而讨论、辩论、演讲等形式往往会引起学生思想的碰撞,情感上的共鸣,在无形中接受责任认知,形成责任情感和责任意志。例如:政治课堂中开展小型辩论会:“当代青年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社会利润和社会责任哪个更重要”等辩题,辩论会上人人发言,共同评论,从而增强责任观念。
  2.角色模拟
  在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专门安排学生进行各种角色的扮演练习,让高中生处于一种“真实”的情感体验氛围中。角色模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或体验现实生活或体验某个角色,身临其境,获得真实感受,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社会责任知识的理解并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角色模拟让学生模拟现实生活的典型场景及其相关人员的言行,有利于培养学生履行社会责任行为的能力。例如:在讲到《经济生活》企业经营时,我就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假如你是一家公司的老板,你会如何让你的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国家和社会在飞速发展,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关注社会生活,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牢牢把握时代的脉博,寻找社会生活与课本知识的汇合点,选取某一角度研究,让学生了解社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不是掌握抽象的理论,只会纸上谈兵。
  如当前我国正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于是我用“水”这个话题设计教学方案: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企业和家庭搞调查,找到一手资料,然后就上述调查写出几条合理化建议给政府,并且制定出家庭的节约用水计划并思考其中包含的道理。学生经过大量调查,研究了水资源利用的现状,提出了不少建设性意见,如政府要适当调整水价,加强调控;加大执法力度,保护水资源;强化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等,在此基础上也提高了节水意识,在家庭生活中更换节水设备和器具,实现循环利用,提高利用效率,并体味到背后的哲理,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注意整体优化等。这样学生更能感悟书本中的哲理,感知我国的国情,增强责任感,投入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中去,贡献力量。
  4.运用榜样教育
  “崇拜毛泽东的人,将来也必然爽直豪放,在大起大落面前稳健沉着;崇拜周恩来的人,喜欢沉稳儒雅,智慧超群;崇拜拿破仑的人将勇于进取,百折不挠;崇拜爱因斯坦的人将会对科学发生浓厚的兴趣。”所以一位英国的学者菲尔丁说:“典范比教育更快,更能强烈地铭刻在人们心里。”“让孩子学会崇拜,和伟人生活在一起,对于塑造一个孩子的未来,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去崇拜伟人及科学家们的意志、性格、才华,他们也可能成为一个伟人。”因此一些经典型的人物往往可以带给学生很多感悟,使他们从中体味政治课的道理。我就在政治课堂上举一些诸如孔子、马克思、毛泽东、周恩来、钱学森、彭恒武等。
  如在教学“实现人生价值”一课时,我设计了彭恒武回国的经典回放:彭恒武是我国的理论物理学家,被称为第一个在英国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人,为我国的“两弹一星”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刚回国时,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回国?”他回答:“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要理由。”我让同学思考,彭恒武回国有理由吗,为什么?学生经过思考讨论知道:彭恒武回国不可能没有理由,理由又是什么?学生深刻思考后得到答案:最大的理由就是因为他是一个中国人,为自己的祖国做贡献是他最大的心愿。
  5.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
  高中政治新课程的一个鲜明特点是教学内容生活化,社会调查、研究性学习普遍兴起,高中政治新课程的每个单元,都安排了社会调查和综合探究,这是帮助学生体验生活的重要环节,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好好利用。通过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发现问题并提出措施去解决问题,激起他们担当责任的勇气和胸怀天下的责任意识,引导学生去关注他人、关注社会,从而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可见,要想提高在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让高中生多参与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水平。例如:高一年级学生可根据经济学知识运用价值规律、市场经济的特征、宏观调控、生产与消费等关系原理,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课题如当代中学生消费趋向,对加息的思考,企业的成功之道等。通过这些综合探究活动,激发了学生参与政治学科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研究中真正去体会知识的内涵和意义,既提高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深化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增强了学生自主自觉学习的责任感,从“要我学”逐步转变为“我要学”,并且对“政历地”现象有了一定的关注,引发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只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注重课本资源的挖掘,课堂中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久而久之,高中政治课堂自然就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效果。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有责任心的人!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版。
  [2]朱永新,《新教育之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版。
  [3]任友群,《隐性课程的国际研究及其教育社会学意义》,《上海教育》,2001年第22期。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来源于社会生活,来源于现实世界,来源于生产实践。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并感悟现实世界中的数学,应用数学为生产和生活服务,需要我们从生活中出发,采用多角度、多方法去学习数学、去感悟数学、去欣赏数学,久而久之,学生学数学就有了向心力和动力,数学知识成为学生学习的必由之路,学得也一定好。  【关键词】数学史 社会空间 问题契机 模仿尝试  数学来源于社会生活,来源于现实世界,来源于生产实践。生
期刊
借助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个不同学科领域交叉的理论命题,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实践性。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新的媒体形式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时代所面临的挑战,探索新媒体时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变革。新媒体技术的开放性、隐蔽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呢?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往往居高临下的看待学生,反映在课堂教学中,便是教师个人滔滔不绝地讲个不休。传统教学不鼓励学生创新,独到见解视为异端,只要求符合“标准答案”,学生往往被当作等待“填食”的鸭子,而不是跃跃欲试,充满求知渴望
期刊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指出,“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综合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独立思考或与他人合作,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悟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加深对所学数学内容的理解。基于这一指导性意见,我们认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一、问题
期刊
【摘要】大学生是是国家未来建设发展的力量,责任意识的缺乏必定影响自身和社会未来的发展,笔者试图从法制的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以求抛钻引玉。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责任意识 法制  Abstract: the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futur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s the national power, the lack o
期刊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恰当使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促进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有机结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多媒体的恰当使用,不仅给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而且使学生的素质在新的课堂气氛中得到提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乐趣。  【关键词】运用 创设情境 动态演示 巧用多媒体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多媒体教学被越来越多的在课堂上使用,运用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
期刊
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试验的一个重要课题。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是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就学校教育而言,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试验具有重要意义。  一、正确认识数学中的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数学教学中,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口语交际能力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在素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语文的功能有了新的定位。《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应当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可见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过去,语文教学也十分重视口语训练,但忽视了语言
期刊
小学数学教学,一方面要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具备数学基础知识的素养;另一方面,要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这是数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应引起高度重视。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我认为有两项重要的能力对学生数学学习和生活非常重要,就是创新思维意识和研究性学习能力。  一、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在小学数学起始教学中,教师必须着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尤其在讲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实现评价功能从甄别选拔向激励发展转变。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实践体验和动手探究能力、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特点,更有利于教育评价功能向激励发展转变。为引导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能够沿着这一理念顺利进行,充分发挥数学与综合实践活动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的作用,我们转变观念,构建起新的评价机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评价主体由单一评价向多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