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2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2-000-01
摘 要 跳远的助跑是由起动姿势、加速方式、助跑的前几步、助跑的速度、助跑的节奏、助跑的最后几步、助跑和起跳的衔接技术、快速助跑下的起跳能力等一系列的技术动作和技术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通过对近十几年的国内文献的分析,总结出几点影响运动员助跑踏板准确性的因素,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跳远 助跑 影响因素
跳远的助跑是由起动姿势、加速方式、助跑的前几步、助跑的速度、助跑的节奏、助跑的最后几步、助跑和起跳的衔接技术、快速助跑下的起跳能力等一系列的技术动作和技术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1]。助跑的目的不仅要获得较理想的水平速度,而且还为准确的踏跳做好准备。助跑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跳远的成绩,可以说助跑的准确性已是当前跳远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保证。
通过对近十几年的国内文献的分析,对跳远踏板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及其训练方法有着比较系统的认识。将它们大致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技术因素
影响跳远踏板准确性的跳远技术包括助跑起动方式、加速方式、助跑节奏和最后几步助跑的技术。
跳远助跑起动方式分为站立式和行进间两种。采用站立式起动技术优点是步点准确[2]。因为站立式起动技术容易控制身体的姿势,使双脚站立距离、双腿膝关节弯曲角度、上体前倾角度等较容易保持一致,从而使起动的蹬地力量、速度及步长增长的规律等均能够保持稳定;行进间起动,虽然不如站立式容易控制身体姿势,但容易发挥出速度,动作放松且有弹性[3]。
助跑的加速方式有两种,一是积极加速,它的特点是步频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能够较快地摆脱静止姿态并获得较高的助跑速度。二是逐渐加速方式,它与加速跑基本相同,特点是开始阶段步频较慢,然后逐渐加大步长或在保持步长的基础上提高步频。它的加速过程是逐渐、均匀而平稳的。助跑的加速方式因人而异,运动员应根据个人特点和习惯等实际情况采取各自的加速方式。
助跑节奏是指要建立一种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在运动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中,本体感觉是基础,借助于本体感觉感官感知每一动作中肌肉、肌腱、关节的收缩和放松及拉紧的不同状况,为大脑皮层对运动行为进行复杂的分析和综合创造条件。跳远中助跑节奏是步长和步频在助跑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在助跑中的节奏,尤其是最后几步的节奏却是十分相似的,也就是说,从起动开始后要逐渐加大步长和加快步频,到最后4-6步则主要是加快步频,同时尽管保持步长(可能稍微缩短些),而最后一步的节奏应当达到最快[2]。助跑节奏应是经过长时间训练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节奏,但许多运动员的助跑节奏,特别是开始阶段的节奏不稳定,变化较大,造成助跑准确性差[4]。马开坪等人认为合理的最后几步助跑节奏表现为:最后几步速率稳步提高,加快速度是通过加快步频取得的[5]。
助跑最后6—8步也叫起跳准备阶段,是助跑的关键。助跑最后几步速度是越快,对于准确踏板和助跑起跳的有机衔接的难度也越大,这是运动员和教练员把重点放在此环节的一个重要原因。张宝峰等人认为运动员最后4步助跑调整直接影响踏板的准确性,最后两步步长差值越小,准确上板的可能性越大[6]。佟艳华则认为运动员应在最后3步的助跑节奏和动作结构做适当的调整。运动员在训练中应坚持全程助跑练习,经常重复练习,使助跑全程速度变化规律不断重复,达到动力定型,提高踏板的准确性[7]。
二、心理因素
人的一切行动都是由自己的感观接触外界事物,通过中枢神经传到大脑,由大脑反射性做出的回答。随着现代运动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比赛场上的胜负之争不仅是运动员身体能力和技术水平的竞争,而且是心理能力的较量[4]。
心理因素对跳远助跑的准确性也有很大的影响,出现踏板不准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心理状态:(一)想取得好成绩而心情紧张;(二)助跑时眼睛盯着踏板;(三)害怕犯规,最后几步拉大埔或捣小步;(四)助跑时受环境影响,注意力不集中。
运动技能是复杂的、连锁的,运动员在助跑中获得的感知信号,对助跑准确性影响很大,正是由于这些感知的协调活动,我们才能在跳远助跑中固定节奏、步幅、步频,才能准确踏上板[8]。在训练和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培养,通过对跳远技术特点和规律的分析,使运动员充分认识到不良的状态对助跑准确性的影响,结合运动技术训练进行有效的心理训练,消除心理障碍。
三、外部环境因素
外界因素主要指场地情况、风速大小、风向情况、气候变化、比赛规模、气氛、比赛经验、地理位置的改变等[1]。
由于每次比赛的气候条件千变万化、赛的场地也处在变化中,加上每次比赛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应在不同场地、不同气候等多种条件下进行训练,多参加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测试和比赛,逐步加强运动员的比赛经验和自我调节能力。另外在比赛前要尽可能然运动员熟悉和适应比赛的场地,克服环境因素的影响,保证助跑的准确性[8]。
参考文献:
[1] 周建.跳远助跑准确性整体观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5(30):52-53.
[2] 蔡元发.影响跳远运动员助跑准确性的因素及其克服方法[J].体育科学研究.2001.5(4):41-42.
[3] 凌小源.对影响跳远助跑起跳准确性因素的探讨[J].体育科技.2007.28(3):31-34.
[4] 付金秋.浅析影响跳远助跑准确性的因素及改进措施[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2):108-111.
[5] 马开坪,杨晓兰.对跳远最后几步助跑节奏的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2(24):32-34.
[6] 张宝峰,崔浩澜.跳远运动员助跑后阶段步长调整对踏板准确性的影响[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5(21):441-443.
[7] 佟艳华.跳远中踏板准确性与成绩关系之探讨[J].中国体育科技.2002(10):20-21.
[8] 唐远金.如何提高初学者跳远助跑的准确性[J].四川体育科学.2002(2):33-34.
摘 要 跳远的助跑是由起动姿势、加速方式、助跑的前几步、助跑的速度、助跑的节奏、助跑的最后几步、助跑和起跳的衔接技术、快速助跑下的起跳能力等一系列的技术动作和技术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通过对近十几年的国内文献的分析,总结出几点影响运动员助跑踏板准确性的因素,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跳远 助跑 影响因素
跳远的助跑是由起动姿势、加速方式、助跑的前几步、助跑的速度、助跑的节奏、助跑的最后几步、助跑和起跳的衔接技术、快速助跑下的起跳能力等一系列的技术动作和技术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1]。助跑的目的不仅要获得较理想的水平速度,而且还为准确的踏跳做好准备。助跑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跳远的成绩,可以说助跑的准确性已是当前跳远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保证。
通过对近十几年的国内文献的分析,对跳远踏板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及其训练方法有着比较系统的认识。将它们大致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技术因素
影响跳远踏板准确性的跳远技术包括助跑起动方式、加速方式、助跑节奏和最后几步助跑的技术。
跳远助跑起动方式分为站立式和行进间两种。采用站立式起动技术优点是步点准确[2]。因为站立式起动技术容易控制身体的姿势,使双脚站立距离、双腿膝关节弯曲角度、上体前倾角度等较容易保持一致,从而使起动的蹬地力量、速度及步长增长的规律等均能够保持稳定;行进间起动,虽然不如站立式容易控制身体姿势,但容易发挥出速度,动作放松且有弹性[3]。
助跑的加速方式有两种,一是积极加速,它的特点是步频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能够较快地摆脱静止姿态并获得较高的助跑速度。二是逐渐加速方式,它与加速跑基本相同,特点是开始阶段步频较慢,然后逐渐加大步长或在保持步长的基础上提高步频。它的加速过程是逐渐、均匀而平稳的。助跑的加速方式因人而异,运动员应根据个人特点和习惯等实际情况采取各自的加速方式。
助跑节奏是指要建立一种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在运动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中,本体感觉是基础,借助于本体感觉感官感知每一动作中肌肉、肌腱、关节的收缩和放松及拉紧的不同状况,为大脑皮层对运动行为进行复杂的分析和综合创造条件。跳远中助跑节奏是步长和步频在助跑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在助跑中的节奏,尤其是最后几步的节奏却是十分相似的,也就是说,从起动开始后要逐渐加大步长和加快步频,到最后4-6步则主要是加快步频,同时尽管保持步长(可能稍微缩短些),而最后一步的节奏应当达到最快[2]。助跑节奏应是经过长时间训练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节奏,但许多运动员的助跑节奏,特别是开始阶段的节奏不稳定,变化较大,造成助跑准确性差[4]。马开坪等人认为合理的最后几步助跑节奏表现为:最后几步速率稳步提高,加快速度是通过加快步频取得的[5]。
助跑最后6—8步也叫起跳准备阶段,是助跑的关键。助跑最后几步速度是越快,对于准确踏板和助跑起跳的有机衔接的难度也越大,这是运动员和教练员把重点放在此环节的一个重要原因。张宝峰等人认为运动员最后4步助跑调整直接影响踏板的准确性,最后两步步长差值越小,准确上板的可能性越大[6]。佟艳华则认为运动员应在最后3步的助跑节奏和动作结构做适当的调整。运动员在训练中应坚持全程助跑练习,经常重复练习,使助跑全程速度变化规律不断重复,达到动力定型,提高踏板的准确性[7]。
二、心理因素
人的一切行动都是由自己的感观接触外界事物,通过中枢神经传到大脑,由大脑反射性做出的回答。随着现代运动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比赛场上的胜负之争不仅是运动员身体能力和技术水平的竞争,而且是心理能力的较量[4]。
心理因素对跳远助跑的准确性也有很大的影响,出现踏板不准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心理状态:(一)想取得好成绩而心情紧张;(二)助跑时眼睛盯着踏板;(三)害怕犯规,最后几步拉大埔或捣小步;(四)助跑时受环境影响,注意力不集中。
运动技能是复杂的、连锁的,运动员在助跑中获得的感知信号,对助跑准确性影响很大,正是由于这些感知的协调活动,我们才能在跳远助跑中固定节奏、步幅、步频,才能准确踏上板[8]。在训练和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培养,通过对跳远技术特点和规律的分析,使运动员充分认识到不良的状态对助跑准确性的影响,结合运动技术训练进行有效的心理训练,消除心理障碍。
三、外部环境因素
外界因素主要指场地情况、风速大小、风向情况、气候变化、比赛规模、气氛、比赛经验、地理位置的改变等[1]。
由于每次比赛的气候条件千变万化、赛的场地也处在变化中,加上每次比赛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应在不同场地、不同气候等多种条件下进行训练,多参加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测试和比赛,逐步加强运动员的比赛经验和自我调节能力。另外在比赛前要尽可能然运动员熟悉和适应比赛的场地,克服环境因素的影响,保证助跑的准确性[8]。
参考文献:
[1] 周建.跳远助跑准确性整体观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5(30):52-53.
[2] 蔡元发.影响跳远运动员助跑准确性的因素及其克服方法[J].体育科学研究.2001.5(4):41-42.
[3] 凌小源.对影响跳远助跑起跳准确性因素的探讨[J].体育科技.2007.28(3):31-34.
[4] 付金秋.浅析影响跳远助跑准确性的因素及改进措施[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2):108-111.
[5] 马开坪,杨晓兰.对跳远最后几步助跑节奏的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2(24):32-34.
[6] 张宝峰,崔浩澜.跳远运动员助跑后阶段步长调整对踏板准确性的影响[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5(21):441-443.
[7] 佟艳华.跳远中踏板准确性与成绩关系之探讨[J].中国体育科技.2002(10):20-21.
[8] 唐远金.如何提高初学者跳远助跑的准确性[J].四川体育科学.2002(2):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