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破“乌龟壳”

来源 :轻兵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maomaox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长期战争年代中,我军基本上是在武器装备极为低劣的情况下进行作战的,火力打击能力非常弱。在此种情况下,敌军构筑的各种碉堡就成了我军夺取胜利的极大障碍。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梁士英,以身体堵枪眼的黄继光、许家朋、李家发都是在攻击敌碉堡时牺牲的。这些形似“乌龟壳”的碉堡给我军造成很大伤亡,也正是在一次次攻打碉堡战中,我军积累了宝贵的战术经验——
  
  敌碉堡的类型
  
  我们平时所说的碉堡,实际上有两种不同的工事。一种俗称“炮楼”,多用砖、石、混凝土等建筑材料构筑,都是两层以上的高大工事,有圆形、方形、多角形等数种形状,多用于射击和瞭望。这种碉堡在抗日战争时期最为常见,侵华日军大量构筑这种工事,用以封锁、分割我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多是运动战。所以敌军使用这种“炮楼”的机会较少。但阎锡山曾在山西太原附近大量构筑这种工事,用以抵挡我军进攻。
  而另一种工事应准确地称为“地堡”,是指用来供步枪、机枪射击用的有掩盖的低矮工事(通常为一层),多由土木、砖石、金属或钢筋混凝土等构筑,通常为圆形,用于掩护重要目标、封锁街巷、道路和开阔地。如果地堡加以严密伪装即可形成暗堡,可以提高火力打击的突然性。地堡构筑简单,目标低矮,不易被发现,其生存能力大大高于多层的高大碉堡。因此,这种工事在全世界范围内各个时期都使用得极为广泛,解放战争时期也不例外。
  不论是炮楼还是地堡,顶部多为圆形(侵华日军修筑的碉堡多为平顶),加上非常坚固,因此被我军戏称为“乌龟壳”。在碉堡周围一般还设有防御设施,如鹿砦、铁丝网、雷场等。日军还曾在碉堡周围大量挖掘阻绝壕,上置吊桥,在遇到攻击时拉起吊桥阻挡我军通过。
  
  我军打碉堡的几种“特种武器”
  
  战争年代我军的武器装备非常差,只有步/机枪、手榴弹、炸药和少量火炮,这使得我军打敌碉堡的难度非常大。除了少数情况下可以用炮火摧毁敌碉堡外,更多时候都是靠步兵手中的手榴弹和炸药来解决问题。本文仅主要介绍我军利用手榴弹和炸药炸毁碉堡的情况,而用直射火炮或火箭筒打碉堡的情况在此暂不涉及。
  手榴弹和炸药包大家都非常熟悉,不再赘述。这里只介绍几种由我军战士自己创造的“特种武器”:一种是炸药手榴弹,也称为“强力手榴弹”,即将盛满炸药的小布袋绑在手榴弹弹体上,靠手榴弹爆炸引爆炸药以加大威力,用于摧毁防护力比较弱的小碉堡;第二种是长杆手榴弹,在2~3m长的竹竿或木杆顶部捆绑3~4个手榴弹组成集束手榴弹,用以插入射孔壁较厚的敌碉堡;第三种是长杆烟熏弹,即在长木杆或竹竿的一端固定手榴弹拉发引信,以少量炸药和发烟物包裹引信,使用时使引信发火并插入敌工事内,将敌熏出趁机消灭。
  此外,我军还使用过“辣椒面炮弹”,即将追击炮弹内装一部分辣椒面,打到敌碉堡上风方位爆炸,辣椒面燃烧形成刺激性烟雾,使敌不能组织有效抵抗而被迫退出碉堡或投降,其可以看作一种原始的“催泪弹”。我军著名神炮手——赵章成就曾经使用过这种炮弹。下面介绍两种我军打碉堡的战术运用。
  
  我军打碉堡战术之一:火力掩护与爆破相结合
  
  在没有炮兵或步兵直射火炮、火箭筒支援的情况下,我军步兵攻击敌碉堡必须进行很好的组织,将火力掩护和爆破行动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完成任务。
  在敌地堡不太坚固时,我军曾采取以重机枪或高射机枪从侧面(敌碉堡射击死角)集中火力打敌地堡射孔,一番猛烈射击,将敌地堡射孔从侧面击毁打烂,使敌不敢利用射孔而退出地堡。笔者在一部纪录片中,曾看到这种射孔被打烂的地堡,除射孔被打烂外,其他部分基本完好,敌守兵很可能被迫逃离了地堡。在运用这种方法时,以用威力较大的重机枪为宜,大口径高射机枪更佳,可以迅速击毁敌射孔。但这种方法对弹药消耗比较大,在没有充足弹药保障时不能采用,因此在我军历史上应用并不多,主要是在解放战争后期使用。
  根据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总结的打敌地堡经验,在攻击之前一定要很好地侦察敌地堡周围的地形。首先要确定敌地堡射孔的方向和火力封锁区,以此来确定其射击死角位置,以便在攻击时加以利用,接着确定接近地堡的道路和可用来作为掩蔽的有利地形,最后选定担任火力掩护任务的机枪的射击位置。如果在敌人未发现我攻击部队时,可不进行火力掩护而采用偷袭手段攻击,但应做好转为强攻的准备。
  当敌地堡已发现我攻击部队时,要进行有效的火力掩护,否则就会受到严重伤亡而不能达成目的。对敌单个地堡进行攻击时,火力掩护有3种方式:地形好时,在我掩护火力不妨碍爆破手(即向敌地堡投送炸药的攻击人员)接敌运动条件下,应保持不间断的火力射击,使敌无法射击阻止爆破手接近,直到解决敌人为止;如掩护火力对爆破手接敌运动的最后阶段有妨碍时,则以机枪连续进行点射方式射击封锁射孔,爆破手利用敌火力射击间隙运动,运动到距地堡约10m时,机枪抬高枪口进行连发快速射击,爆破手听到连发射击声后迅速跃进,猛扑地堡进行爆破;当地形不好只能正面攻击时,组织机枪火力封锁敌射孔从正面掩护爆破手强行攻击,等爆破手接近地堡时,机枪火力转向地堡两侧,爆破手应注意观察,随后迅速跃进爆破敌地堡。这里的要点是,爆破手必须充分利用火力掩护的效果,瞅准时机迅速前进,才能完成任务。
  当打敌地堡群时,由于敌地堡之间可进行相互之间的火力掩护与支援,因而难度非常大。对此,东野2纵采取的是“突破一点、再及其余”的战术。首先打最突出最暴露的地堡,方法与打单个地堡基本相同,但要注意压制邻近地堡的火力。打下后,作为继续攻击的依托,逐步解决其他地堡。敌地堡之间有交通壕连接,可利用交通壕接近其他地堡,但绝不可进入壕内(交通壕通向地堡入口,且较平直,敌如占领入口射击,我爆破手在壕内将无法躲避),而应利用交通壕侧面之土埂运动,接近敌地堡。最好能绕至地堡背后门口处投弹,逼敌缴械投降。靠近房屋的地堡不易接近,可以登上屋顶向下投掷爆破器材将地堡炸毁。如敌地堡附近地形开阔,绝不可众多人员一拥而上,用1~2名战士即可解决地堡,人多反而会因目标大而招致伤亡。
  在组织机枪火力对敌地堡射孔进行封锁时,应明确每挺机枪的目标和任务,以使火力持续有效。根据经验,1挺重机枪即可封锁1个射孔,1挺轻机枪封锁1个射孔火力不足,以3挺轻机枪封锁2个射孔比较适合,其中1挺作为机动火力封锁对我军威胁最大的射孔,也可在1挺机枪发生故障时火力不致中断。轻机枪射击时,还应采取轮番射击和3~5发短点射方式射击,比狂扫式齐射准确且节省弹药。
  爆破手在攻击时应轻装,不带枪支,每人带1包炸药及数枚手榴弹,以提高运动速度。手榴弹可用来形成爆炸
其他文献
挪威国防部披露,他们将采购一种单兵自卫武器(PDW),以完成按特种部队模式来给步兵连配置轻武器的计划。  挪威陆军建立于1966年,一直使用本国仿制HK G3步枪生产的AG-3 7.62mm步枪。但美国与阿富汗的非对称战争使挪威国防部意识到只装备AG-3步枪已不能满足现代战争需求,同时,由于反恐、维和等越来越多的任务需求,国防部认为有必要针对不同的任务为部队装备不同的武器。  挪军曾装备了一些9m
美国哈里斯公司根据一份1 070万美元的合同,将向某中东国家交付战术无线电台和相关软件。这些无线电台和软件将增强该国武装部队的视距通信、超视距通信及态势感知能力。  据哈里斯公司透露,该中东国家提出了多种“猎鹰”系列战术无线电台的采购意向,用于在战场上传输语音和数据信息,其中包括“猎鹰”III RF-7800S可穿戴式单兵无线电台、RF-7800V甚高频战网无线电台、RF-7800W高性能视距无线
在我国的单兵反坦克武器中,70式62mm火箭筒有些特殊。它虽来正式装备部队,却有里程碑的意义,因为它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单兵反坦克火箭筒,首次采用了火箭发射原理。让我们一同来了解它的独特吧……    我国56式/56-1式40mm火箭筒、69式40mm火箭筒均是仿苏产品,它们采用无后坐力炮的发射原理,发射筒需要承受住一定的火药燃气压力,因而对筒身的强度要求较高,筒身质量难以减下来,而
结构特点    FAL步枪采用活塞短行程导气系统,活塞在枪管上方,其结构类似于美国的勃朗宁自动步枪。导气装置有气体调节器,可以根据不同气候环境条件或污染情况调整合适的导气量,或完全切断导气孔来发射枪榴弹;闭锁机构取自 SAFN49步枪;枪机结构与苏联SVT38/40托卡列夫自动步枪的极为相似;英制式FAL步枪的枪机框两侧锻压有Z形排沙槽,而公制式则没有排沙槽。  握把和扳机座位于弹匣后面,铰接在机
遗传 变异,方能造出优异物种,俄罗斯SVDK狙击步枪就是在这一“公式”下横空出世的。它继承了一代名枪——德拉戈诺夫(SVD)。狙击步枪的精髓设计,并在局都加以改进。其中最具亮点的是,它采用了比前辈更为优秀、口径增大的新型狙击步枪弹,有理由相信,它的出炉会延续一代名枪的传奇。    俄罗斯SVDK 9.3mm狙击步枪是SVD增大口径的变型枪,俄罗斯《国家标准——轻武器术语与规范》中规定,凡是口径大于
单兵掩体爆破器又称炸坑爆破器(简称炸坑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一种单兵使用的简易掩体构筑器材。我军从1970年代开始装备掩体爆破器,其一代代更迭,不断发展演进——    掩体是指保护作战人员安全、隐蔽进行射击以及观察、指挥和操作技术装备用的露天工事,在实际作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单兵掩体是最常见的一种,又称为散兵坑,具体可分为卧姿射击、跪姿射击和立姿射击用3种散兵坑。其构筑一般使用工兵锹等
生性浪漫的法国人总是能迸发出一些精灵古怪的念头,但这些想法又常常独特而美妙,就比如本文所要讲述的这支没有扳机的高卢袖珍手枪——射击时只要把它握在手掌心里,使劲将后方的框架压进机匣即可——这种标新立异的结构,大概也只有法国人才能想得出来。    “高卢”(GAULOIS)一词在法语中既是一个民族的名称(高卢族),也是传说中一位英雄的名字,因此在法国利用率极高,例如其国内最畅销的香烟就叫“高卢”牌。 
美军的“轻武器轻量化技术”(LSAT)项目从2003年启动至今,一直备受轻武器界广泛关注。该项目中的下一代班用机枪系统比现役的M249机枪轻一半,有壳弹的塑料弹壳技术表现良好,无壳弹技术似乎也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从这一高科技发展计划中衍生出来的各种成果很可能对军用、警用乃至竞技轻武器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AAI推出“轻武器轻量化技术”项目    2005年3月,由著名武器制造商AAI公司率
奥地利斯太尔GB 9mm手枪于1970年代研制成功,是奥地利斯太尔Pi18手枪的改进型。GB 9mm手枪曾与伯莱塔92SB-F、西格P226、HK P7M13、瓦尔特P88、勃朗宁FN-DA等手枪一起参加美国陆军1983~1984年的手枪竞标试验,但最终意大利伯莱塔92SB-F手枪胜出,被美军命名为M9手枪。    GB 9mm手枪采用半自由枪机式工作原理,气体延迟后坐式开锁机构,采用18发大容量
红色克里克战术公司  红色克里克战术公司是一家坐落在美国犹他州福克市的轻武器制造公司,其名称中的“克里克”源自印第安部落中最有名的克里克部落。虽然是一家小公司,但其却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了。红色克里克战术公司最初为执法部门和军方进行枪械改装,包括M1911手枪、M1伽兰德步枪和M14步枪均在红色克里克战术公司的改装名单中。后来,该公司也开始生产AR15系步枪。  经过多年经营,红色克里克战术公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