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中学数学学困生教学的一个细节处理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c86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一种现象
  平时,在批改学生数学作业或批阅学生数学试卷的过程中,教师最不愿看到的事情,就是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反复强调的东西,还不断地有学生做错,尤其是那些学困生。一些年轻气盛的教师有时会按捺不住自己心中的怒火把犯错误的学生找来狠狠训斥一番。这种现象不是个别的,而是普遍存在的。不仅过去存在,现在存在,将来可能还会存在。对这种现象进行过深入思考的教师也是大有人在的。这里,我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种较另类的处理方法。
  二、一类个体
  在中学,有这样一类学生,平时数学学习兴趣不浓,数学学习自信心不足,数学基础不扎实,听课感到吃力,对数学知识理解感到困难,独立完成作业错误较多,数学考试成绩基本上低于年级平均分,我们把这样的学生称之为中学数学学困生。中学数学学困生在一所中学、一个年级、一个班级都是普遍存在的,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辩证思维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在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数学始终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可以说,数学在各门学科被应用的水平标志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学生学不好数学,不仅意味着一种文化的缺失,一种素质的缺少,而且将严重地制约着其今后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如何提高中学数学学困生的数学成绩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摆在了中学数学教师的面前。
  三、一丝疑惑
  课堂上教师反复强调多遍的东西,学生为什么还不断地做错呢?
  其实,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的主观愿望也不想做错,只是客观上受到个人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兴趣、注意力集中程度、认知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不知不觉地就做错了,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谁又能在学习中不犯错误呢?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主观上希望学生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个个都智力超群,在做作业或考试中都能得心应手,取得令人满意的正确率,然而这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事实并非如此。高智商的人毕竟是少数,即使在很多名校,学生的数学成绩也是参差不齐的。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颗平常心对待做题犯错误的学生,同时还应该深刻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理念有没有不正确的地方?教学方法有没有不科学的地方?教学环节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一个策略
  如何才能降低中学数学学困生解题的错误率呢?
  对一些不容易理解的知识点或容易理解错的知识点和一些不容易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应该如何教学才能让学困生掌握呢?一般的,教师可以通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和耐心细致的正面引导来解决;也可以通过课后辅导、反复讲解和重复训练来提高。还有一种细节处理的策略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容易犯知识性错误或推理性错误的地方设计成陷阱,让学生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我们的经验是:教师的千言万语不如让学生犯一次错;犯错是为了不犯,与其后犯,不如先犯。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陷阱故意让学生掉进去,让他们品尝一下失败的滋味,产生一种刻骨铭心的感受。只有这样,才会引起他们对相关问题的重视,他们才可能去积极探索,认真思索,不断总结、最终形成正确的认识。可以说,有时从失败中获得的经验要比从胜利中获得的更多。就像四五岁大的小孩,一开始并不知道开水的危险性,大人可故意让他触摸一下,在有了被烫疼的体验后,他以后就再也不敢随便触摸暖壶之类的物体了,这比你事先警告他十次八次都有效,这叫吃一堑长一智。
  对学生来说,教师如果事先提醒他们应该注意什么,学生虽然当时都不犯错误了,但过了一段时间,仍会有一些学生在同样的问题上犯同样的错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和数学思想方法并没有多少感性认识,也未上升到理性高度;或虽有认识,但认识肤浅,不够深刻;或虽能理解,但比较费力,不够熟练;因而也就不能正确地、迅速地运用。学的真谛在于“悟”,教的秘诀在于“度”,学生的学习应该有一个感悟过程,教师的指导应该选择时机,而且要适度。
  例如,求过点M(3,-4),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在刚开始学习直线与方程时,许多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在做该题时往往只利用直线的截距式方程求出了其中一条直线方程x y 1=0,而遗漏了另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方程4x 3y=0,原因是他们认为从截距式方程可以看出截距应该不为零,这说明他们对截距这一概念并没有真正理解。
  再如,已知函数y=lg(mx 1)在(-∞,1)上是减函数,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同样有许多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求出的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1,0),而不是[-1,0),遗漏了-1。原因是他们考虑问题不全面,忽略了对区间端点值的研究。对这些问题的教学,教师可以先进行预设,要变告诉为探索,变提醒为暴露,让学困生先回答或让他们上黑板板演,让他们暴露自己错误的思维过程,然后再引导全班学生进行认真分析,揭示犯错误的原因,以帮助犯错误的学生改正错误,提高认识。以后再做同样的问题时他们就不会再犯错误了;如果是作业或试卷中的错误,教师可以让犯错误的学生讲讲当时自己错误的思考方法,然后通过师生互动,纠正错误,助其提高。这种做法能有效地减少学生解题的错误率。
  五、一点反思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简单地由教师传递给学生的,而是由学生主动地建构到自己脑海里的,学生不是“得到”想法,而是“产生”想法。就是说,知识不是习得的,而是建构的,它存在于心理而不是外部世界中。该理论还认为反思是学习的关键成分,认知冲突或疑问是学习的激励因素,并决定着学习内容的性质和组织。
  对教师来说,课堂教学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主动建构了多少。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学生要真正掌握知识,要有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由量变到质变的错综复杂的认识过程,这个过程只能通过个人的独立思考来实现,这个过程也是正确与错误不断冲突的过程。教师要做的工作之一就是能够创设一种令人难忘的问题情境(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认真探索、积极思考,主动建构;教师还要有良好的心态面对学生所犯的错误,要允许他们犯错误,允许他们有一个提高的过程;教师更要用科学合理的策略来指导学生少犯错误。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只有教师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足,才能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其他文献
我是1944年在延安整风学习后分配到延安军事工业局所属茶坊兵工厂工作的,开始认识了当时军工局局长李强同志。1945年8月,我被调到军工局任秘书。1946年冬,李强同志调军委工矿委员会任副主任(杨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阵地,教师要树立“人人都能创新”的意识,努力探索,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语文课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如何体现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今语文课程改革的关键。俄国大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告诫我们:“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那么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教师能否针对学生的情况有效地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能否实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2010年的中考已进入倒计时阶段.作文是中考语文试卷中的“重头戏”,占很大的比重.作文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语文成绩的好坏.
1999年8月5日,中国信息产业的领导厂商———北大方正在北京宣布,她将携其完全自主研发的一系列产品和解决方案,全面进入广播电视领域,为该领域的数字化、网络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平
为准确了解北京地区观众的收视情况,科学调整节目单版面,以更好地为北京地区广大观众服务,《中国电视报》于1998年11月2日刊登北京地区观众收视调查表。调查表包括中央电视台节目(1-8套)与北
一些使用时间较长的BetacamPVW录像机,如PVW2600、PVW2800等经过重放记录、快进倒带或正反向搜索功能操作后,磁带被损伤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被损伤磁带的故障现象主要是磁带上下边沿折伤,磁带中间
“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需要”(苏霍姆林斯基)。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当学生具有了探究学习的能力后,他们知道自己到哪里去获取,怎样获取,就不用花很多时间去记忆和操练。从这个意义上讲,强调探究的过程,让学生通过探究去参与、体验和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比获取探究的结果更加重要。因此,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把倡导探究性学习放在突出的地位。教学改革也从单一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
面对作文,许多学生都感到茫然,不知道写什么,或写出的文章毫无味道。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之间可以办到的,但如果教法得当,使学生较快地提高写作水平,也并不是完全不可能的。那么教师怎样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呢?这是大多数语文教师所面临的问题,目前在一些中小学作文课方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写作兴趣,不注意观察周围事务的变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有许多印刷品、光盘、录像带,甚至一些网站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许多中小学学生的数学能力仍以分数来衡量,分数仍在家长、学生、教师乃至社会上占不可动摇的位置,成为评价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新标准明确表明:分数不再是评价学生数学能力的唯一标准,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多方面目标的达成与发展状态来对学生的数学能力进行评价。那么,我们作为数学教师,又该
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这些因素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积极的非智力因素,能促进和推动智力因素的发展。要全面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务必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并把这种培养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数学的自觉性  在数学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教师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穿插介绍数学史上的名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