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训练三法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aodeaihai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中考“重头戏”,也是中考的“得分大户”。如何掌握和熟悉中考规则,快速而高效的完成作文,是考生们应尽快掌握的应试技巧。何为好作文呢?《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对此有明确要求:一是在作文中要有话可说,有事想写,有情欲抒;二是感情要真挚,感受要独特,体验要真切;三是能抓住人和物的特征,充分表现他们的个性;四是要敢于创新,在文章风格上体现作者的个性。要想考场作文得高分,除了做好审题、立意之外,还要抓好拟题、开头、结尾等细节。因为考场作文必须有很强的“视觉撞击力”,要让阅卷老师在一瞬间就被它吸引,就要靠题目、开头、结尾和语言。近几年,笔者除教学外曾参与中考阅卷,现提出以下建议,供考生们参考。
  
  一、拟题要靓
  
  中考作文常在提供了一定的材料,确定了一定的话题之后,请你自拟题目。不少考生文章内容写得还不错,但是题目却很差,影响了整篇文章的得分。眼睛显神龙会飞,标题有神文添彩。好题目的标准是准确、简洁、新颖而富有表现力。准确,就是要能体现文章的主旨,与文章内容相符,文不对题,再新颖也不行。简洁,就是作为文章题目,它不能长,一般不要超过10个字。
  那么怎样做到新颖而富有表现力呢?可巧妙运用修辞等手法,使题目熠熠生辉。
  (1)运用修辞。如《藏羚羊的呻吟》用拟人,《乌云过后是晴天》用比喻,《榜上无名,足下有路》用对偶,《减副还是加负》用反问,《同桌的你》引用诗歌,《条条大道通罗马》用借代,《一片蔚蓝的天空》用双关等。
  (2)巧用数学式。如《5 2=0》 《减负≠减副》《8-1>8》《真诚 守信=真正的友谊》等。
  (3)运用逆向思维,反常求异。如《我是坏孩子》《她想当差生》等。
  (4)直言事理。如《网络,让我欢喜让我忧》《不得抛弃诚信》等。
  
  二、开个“凤头”
  
  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凰头。凤头美好招人看,文头亮丽引入读。技巧有那些呢?
  首先,开头需与文题相符,须与全文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紧密相连,为突出中心服务,千万注意不能为了追求新奇而离题万里。
  其次,入题要快,语言要精练,最好是开门见山。有些同学落笔时总爱兜圈子,拐弯抹角离题千里,读了半天,不知所云。记住,不要玩“深沉”,不要玩玄而又玄的“哲理”。应当旗帜鲜明,快人快语,迅速打动阅卷老师的心。
  当然,开好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创新意识,不同凡响。这就要求考生善于独创,从最细微的事情里去发现有价值的新鲜玩意儿,那么,你将它用在开头上去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常用的方法有:
  (1)设置悬念,吊足别人胃口。如“挂钟不慌不忙,有节奏的走着,滴答,滴答……都快6点了,爸爸怎么还不回来?”这类开头,设置疑团让读者去猜测,增加了作文的神秘性,让读者看了开头之后,就想再往下去看。
  (2)引语入题,点化名言。这类开头或以格言,或以俗语,或以诗文,或以故事,或设比喻,然后以此为核心生发出去,使开篇富有新意。这种方法可增强文章的艺术魅力,有访古探幽之效。例如有篇习作《WTO与中国文化》,小作者是这样开头的:“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中国加入WTO,这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入世,不仅能给国民经济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更意味着中国文化与WTO成员文化的一种接触、碰撞、融合与对接。”开头引用古诗,紧扣话题中心,出语不凡。
  (3)设问式。开头就提出问题,或引起读者注意,或激发读者思考,或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4)写景状物式。如:“朝阳出来了,湖水为她梳妆;春花盛开了,路叶为她映衬;小鸟在鸣唱,蟋蟀为她伴奏……天地万物都在讲述着关爱的故事。”(《关爱到永远》)。
  
  三、结个好尾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作文亦然。結尾应像老虎的尾巴那样,刚劲有力。考场上又有哪些办法去应急呢?请坚持一个原则,不要拖泥带水无话找话,要干净利索。另外,首尾呼应或结尾点题是结尾的好办法。首尾呼应或结尾点题的好处是:
  (1)能给阅卷教师留下中心突出、结构完整的印象。
  (2)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可能跑题的缺憾。
  例如考场作文《笑容也是一种美》这篇文章开头有这样一句:她那灿烂可爱的笑容,至今让我难以忘怀;结尾一句是:笑容也是一种难得的美。
  其次,卒章显志法。可用抒情议论句直接点出:“如人啊,请慎选染缸,点染好你的人生。”(《生活如染缸》)或用诗句点题:如一篇习作借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作结,表达了师生依依惜别之情。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当前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更注重的是人本身——人的潜能、人的发展、人的个性和人的价值。相应的,教育在其本质上,已不再仅仅是一种培养人的工具,而是一种生命的存在方式和生命的连接。立足生命存在,关注生命体验,呼唤生命活力,提升生命质量,这是当前社会对教育的基本要求。  在当前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必须树立新的理念,那就是人本理念,用真情和爱心教育学生。那么如何去实践呢?    一、
【摘 要】 英语本身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必须让学生大胆、主动参与教学。在这个背景下,互动式英语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使得教学过程中不仅是师生之间相互交流与反馈,而且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促进都得到了强化,真正实现了教学过程中信息来源的多元化,从而有效地克服了传统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各种弊端,值得大力倡导。  【关键词】 英语 教学 阅读课 互动 探索    新课程标准要求采用互动的课堂模式,提倡开放
一、中学生道德建设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成效初步实现,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近年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义务教育寄宿制项目工程、远程教育工程和“两免一补”工程,基础教育成就巨大,举世瞩目。但是由于基础条件及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道德建设工作相对滞后,发展不力、改观不大,不仅制约了学校自身的发展
英语学习不是简单地获取词汇、语法知识的过程,它作为一门语言,从来就不是孤立存在的:词出现于句,句出现于语篇,而语篇出现于特定的交际场合。语境制约着语言单位的选择、意义的表达与理解。根据职业教育的“就业为导向,适应市场,能力本位,实践为重”的办学方针,以及中专生的交际需求和认知发展水平,中专英语教学更应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能力。以下是本人多年在旅游专业教学上的一些尝试,请同仁赐教。  一、教学
农村初中学生,由于受图书装备不足的客观条件限制,往往存在阅读量少、语言积累不够的缺陷,因而在写作文时往往感到无内容可写,给作文教学带来了困难。这是很多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感到头痛的一个问题,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笔者感到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求学生投入现实生活,抒写真情实感    “为文者,情动而辞发”,文章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生活中
情感是人的重要心理要素之一。要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丰富的情感,语文课有着举足轻重的责任。就语文科的特点而言,我认为情感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教材中挖掘情感    新编初中语文教材,特别注重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让学生从作品中观察社会、体验人生、感悟生命,从而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而现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着约定俗成的套路,如介绍作者、解释字句、扫清文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中学生快速作文的目标是:“要求学生在四十分钟内完成六百到八百字左右的作文,并且做到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真切体会和独特感受,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根据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为了要达到上述目标,我在教学实践中,经过潜心摸索,在几个方面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写作的
科研是科学研究的简称,它是探索未知的过程,包括对未来事物的揭示或对已知事物中未知的发生发展规律的探索。科研是一种创新性劳动,而自然科学研究的任务就是使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有所发现、有所前进。当今世界,科学飞速发展,高科技在文化、军事、医药、经济等各个领域的运用是各国追求的目标和在竞争中取胜的法宝。今后世界各国的竞争,无疑是人才的竞争。培养人才,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中学时代是接受信息快、思维敏捷的黄
受十多年来语文考试模式的影响,教师中普遍存在着忽视“文本解读”,以练习代替学语文的情况。中考考什么类型的题,教师就仿制什么样的作业题和考试题。上课时老师对答案,学生记答案,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变成了枯燥无味的练习课。课程改革以来,有人以弘扬人文主义为借口追求那种表面上热闹非凡,实质上又再一次抛开文本价值,扔掉了学习语文最有效的方法。这是非常可怕的现实。  那么语文课到底怎么上?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要使学生真正成为中学语文学习的主人,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应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加强语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学、质疑、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获得语言文字综合训练的阅读实践活动,它的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