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梗五加林间管理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e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了短梗五加林间管理技术,包括整地、中耕除草和间作等,以期为更好地保护短梗五加以及加强其林间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短梗五加;整地;中耕除草;间作;林间管理
  中图分类号 Q949.76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3-0185-02
  短梗五加属五加科五加属灌木,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本属药用和食用价值均较高。由于野生资源被过度采收,其自然分布区正日益缩小,个体数量在不断减少,目前短梗五加已被列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1-2]。为了更好地保护短梗五加,现将其林间管理技术总结如下。
  1 整地
  1.1 园地清理
  在建园前1年秋季进行。短梗五加的定植一般在春季进行[3]。但春季从土壤解冻到栽苗,一般不足1个月时间,春季新挖掘的定植沟,土壤没有沉实,栽苗后容易造成高低不齐,甚至影响成活率。因此,挖定植沟的工作,最好在栽苗前1年秋季土壤结冻前完成,使回填的松土充分沉实。定植前,首先要平整土地,并且把所规划园地内的杂草、乱石等杂物清除。若以林缘地、撂荒地、农田地作为栽培园,要填平坑洼及沟谷,使短梗五加园地平整;若以疏林地作为栽培园,选好林地后,沿林地的下端向上,根据树冠的遮荫情况和地势及土质情况,在适宜种植短梗五加的地方割去小灌木和蒿草,以便于以后作业。
  1.2 深翻熟化
  短梗五加根系分布的深度会随着疏松熟化土层的深浅而变化,若土层疏松深厚,根系分布也较深。因此,深翻有利于短梗五加的生长发育,同时可提高短梗五加对旱、涝的适应能力。最好能在栽植的前1年秋季进行全园深翻熟化,深度要求达到30 cm,如不能进行全园深翻熟化,在植株主要根系分布的范围进行局部土壤改良[4]。
  1.3 施肥
  短梗五加是多年生植物,一经栽植就需要经营多年,因此栽植时的施肥对短梗五加以后的生长发育非常有益。栽植前主要施有机肥,如人、畜粪和堆肥等,各类有机肥必须经过充分腐熟,以杀灭虫卵、病原菌、杂草种子,切忌使用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医院垃圾等易造成污染的垃圾类物质。如有条件,也可配合施入无机肥料,施硝酸铵450~600 kg/hm2、磷酸钙750 kg/hm2、硫酸钾375 kg/hm2。施肥的方法依深翻熟化的条件而定,全园耕翻时,有机肥全园撒施,化学肥料撒施在栽植行1 m宽的栽植带上。如果进行栽植带或栽植穴深翻,可在回土时将有机肥拌均匀施入,化肥均匀施在1~30 cm深的土层内,或进行单次施肥。
  1.4 定植点的标定
  定植点的标定工作要在土壤准备完毕后进行。根据全园规划要求及小区设置方式等,决定行向和等高栽植或直线栽植。标定植点的方法:先测出分区的田间作业道,然后用经纬仪按行距测出各行的栽植位置。打好标桩后,连接行两端的标桩,即为行的位置。最后在行上按深耕熟化的要求挖栽植沟或栽植穴,注意保留标桩,这是以后定植时的依据。
  1.5 定植沟(穴)的挖掘与回填
  定植沟(穴)的规格可根据园地的土壤状况有所变化,如果园地土层深厚肥沃,定植沟(穴)可以挖得浅且窄,一般深40~50 cm、宽40~60 m即可。如果园地土层薄,底土黏重,通气性差,挖的定植沟就必须深且宽,一般要求深达50~60 cm、宽50~80 cm。挖出的土按层分开放置,表土层放在沟的上坡,底土层放在沟的下坡。挖定植沟必须保证质量,要求上下宽度一致,上宽下窄的沟是不符合要求的。提倡定植前1年入冬前挖栽植沟(穴),使土壤有一段时间的自然风化,春季定植前回填。在回填土的同时分层均匀施入有机肥,先回填沟上坡的表土,表土不足时,可将行间的表层土填到沟中,填至沟的2/3后,回填土的同时施入高质量的腐熟有机肥45~60 m3/hm2,以保证苗期植株生长对营养的需要。回填过程中,要分2~3次踩实,以免回填的松土塌陷而影响定植质量,或增加再次填土的用工量。待每个小区的定植沟都回填完毕后,再把挖出的底土撒开,使全园平整,栽植带高出地面10 cm左右。疏林地按株行距50 cm×80 cm左右挖30~40 cm深的栽植坑,挖好坑后将表土先回填到坑内,栽植时再回填新土。
  2 中耕除草
  短梗五加栽培园进行中耕除草是土壤管理的重要措施。中耕可以改善土壤的水分、温度、空气状况,促进微生物的活动,不但能使土壤疏松、通气良好,调节土温和保墒,同时还可防止土壤板结,使根系生长处于良好的条件,形成庞大的根群,促进根系向土壤下层发展,有利于抗旱和抗寒。及时地进行除草,避免杂草和短梗五加争夺养分和水分,使养分和水分集中供给短梗五加。
  2.1 秋耕
  秋耕在果实成熟后即可进行,在9月末至10月初。耕地深度一般为15~20 cm,短梗五加根系在土壤中分布较浅,耕地过深会过多损伤根系。根系受损后,恢复时间较长,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发育。1~2年进行1次秋耕,最好结合秋施基肥进行,秋耕的范围依地理环境和栽植行距的大小而定。
  2.2 春耕
  如果未进行秋耕,可在春季解冻后、萌芽前进行春耕。但在土壤干旱、春风较大的地区,耕翻后应随即镇压,以防根系与土壤被吹干,有条件的最好随即灌水1次。
  2.3 除草
  除了春耕、秋耕外,整个生长季要经常进行中耕除草,一般每年要进行3~4次,深度在8~10 cm,栽植带内达到土壤疏松无杂草,行间可清耕或免耕,免耕的行间留草高度应在10 cm以下。
  3 间作
  本着改良土壤、充分利用耕地、增产增收和减少强光照射灼伤短梗五加叶片的原则,在林缘地、撂荒地、农田地进行栽培的短梗五加园的行间进行间作。选择对短梗五加植株的生长发育影响轻微、无害或是有益、适宜遮挡强光照的作物。短梗五加栽植后,在垄沟内套种东风菜。一般采用1 畦 4 垄短梗五加中间套种 3 垄东风菜的栽培模式。龙牙楤木、短梗五加、耐阴叶菜(如老山芹、大叶芹等)三者进行混作套种栽培,推广大面积露地和保护地栽培,可实现高产高效益,并逐渐缓解资源压力。板栗园套种短梗五加具有投资少、收益高、见效快的特点,并且具有保持水土,改善板栗园生态环境的功效。在东北三省,自然分布有大面积核桃楸天然次生林,植株密度大,通风透光条件差,树体加粗生长缓慢,结实少,经济效益不高。合理间伐后,在其上套植短梗五加,实现树上树下立体经营,可获得树木和地表植物双丰收。
  4 参考文献
  [1] 徐大伟,徐大猛,杨光.辽东山区短梗五加繁育技术[J].防护林科技,2014(2):117.
  [2] 崔超.冷棚菜用短梗五加高产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4(2):195.
  [3] 张鹏,郑金萍,孙宝俊,等.短梗五加系列产品的加工工艺[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6(3):66-67.
  [4] 杨坡,孙宝俊,刘娥,等.短梗五加食药用价值及开发利用[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6(2):43-44.
其他文献
摘要 以中稻品种太湖糯为材料,研究不同播种量对中稻直播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种量对直播中稻经济性状、产量和单位经济效益的影响不同,以播种量45.0 kg/hm2的处理表现最好;太湖糯直播产量和经济效益因播种量变化而不同,随着播种量的增加产量和经济效益也增加,当到达一定量的时候不升反降;单位面积太湖糯直播产量和播种量具有显著的回归关系,其关系式为y=-7.9139x2 785.0
摘要 通过对沂沭河流域银杏古树资源进行调研,从其分布和生物学特性方面分析了该区域银杏古树资源的特点,探讨了银杏古树复壮保护和健康生长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 银杏古树资源;分布;生物学特性;复壮保护;沂沭河流域  中图分类号 S7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3-0188-01  沂沭河流域银杏栽培历史悠久,是中国银杏种质汇集中心、栽培种植中心和产品集散中心。区域内
摘要 从药用植物对人体的保健功效和新型园林特色植物出发,分析药用植物对于丰富园林景观的地位与作用,并对药用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 药用植物;园林绿化;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 S7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9-0211-02  我国自古就有栽培、改良药用植物作为观赏植物,大多数药用植物除了药用价值之外,还为人们提供食用、衣用、药用、
摘要 总结分析了种业企业研发体系建设的背景及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种业企业的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种业企业;研发体系建设;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5-0075-01  1 种业产业背景  种子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优良品种对农作物产量增加和品质改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控制种子,就掌握了农业竞争的主动权。因
摘要 论述了国内淡水珍珠养殖技术问题及现有生产模式存在的问题,对自动化生产模式的经济价值进行分析,以期实现我国珍珠产业的可持續发展。  关键词 淡水珍珠;生产模式;经济价值  中图分类号 F3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4-0288-02
摘要 以洞庭湖区莲藕种植大户调查为依据,结合大面积生产实际,介绍了莲藕种植的效益及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并对种植莲藕需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莲藕;效益;高产栽培;洞庭湖区  中图分类号 S645.1.04 .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3-0115-02  莲藕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水生蔬菜。洞庭湖区土壤肥沃,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特别适宜莲藕的生长发育。
摘要 阐明了我国农业生产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搞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策,即要树立战略性观念,不宜操之过急;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中心;突出科技创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关键词 农业生产;产业结构调整;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8-0297-01  随着世界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加入WTO
摘要 土壤样品检测中,质量控制是其中重要的环节,是能否提供准确、可信数据的前提。在日常批次样品检测过程中,通过编号为GBW07413a土壤有效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对检测过程进行质量控制。结果表明:2012年29批次样品及2013年13批次样品的检测结果在均在上下控制限范围内,最小值12.1 g/kg,最大值14.6 g/kg。42批次检测结果平均值为13.2 g/kg,相对标准偏差为4.54%,准确
摘要 综述了铁皮石斛新品种桂斛1号的生物学特性、产量、品质和抗病性等,并从基质选择、种植密度、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加工等方面介绍其栽培管理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 铁皮石斛;桂斛1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R28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5-0118-02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摘要 新型肥料相较于传统肥料具有很多优点,利用多种有机水溶肥料验证其在小白菜上示范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新型水溶肥料增产效果明显,不仅能有效改变小白菜的植物性状,且经济效益明显,新增纯收入超过9 363.00元/hm2,其中由江苏植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提供的大量元素水溶肥料产值达到204 600元/hm2,新增纯收入达到11 754.75元/hm2。  关键词 白菜;新型水溶肥料;效益;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