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桥镇上的胡老板,当地人习惯称他三先生。镇上的茶叶店为三先生祖上所开,到他手上已是第四代传人。祖上传下的不仅是家业,还有为人处世的做派。这些三先生都学到了。
茶叶店以售卖茶叶为主,兼营油漆、锅、席子等日用品,有十来位伙计。三先生俭朴,每次从姜堰来店里处理事务,住上十天半个月,夜晚与店里的执事共挤一室,不肯另寻住处。三先生随身带着茶叶盒子,旁人以为装着好茶叶,其实不是,是晒干的米饭锅巴,到了饭点,三先生就用开水泡锅巴吃,他还随身带着煮熟后晒干的黄豆,当下饭菜。店里的伙计也跟着学三先生的做派。店里每天有件重要的事,就是把大灶里的锅膛灰扒拉出来,用筛子过一遍,没烧尽的柴可回炉再烧,筛下的炉灰卖给庄稼人作种田的肥料。
三先生严于律己,对员工却很厚道。过年时给每人一包四两装的茶叶,红包之外,还在枕头下放两块大洋作压岁钱。逢年过节或者加班加点,都吩咐厨房里加荤菜。清明往后直到重阳,因为是茶叶旺销时节,员工下午都有晚茶喝,如果不吃或者少吃,可折成现钱兑换。工资一年按16个月发放,这是把腊月里加班的时间都算上了。员工被辞,在找到新工作前,店里继续包吃包住,直到找到下家客客气气离开为止。
端午节之前,店里早早备好扎粽子的莞丝草,三先生把它们放在店堂前,供街坊邻居领用。东大街上有家民间消防队,称作水龙局,日常开支全由茶叶店承担。民国7年,店里先后两次捐款用于重修东街上的文明桥,共捐60个大洋。此事记录于地方志,曾有碑文立于桥头。
三先生待人寬厚,也极讲规矩。店里的伙计,不管有没有客人在,都不可身子倚着柜台站,更不用说坐着了。一定得站着,面带笑容,得有站相,可不敢弯腰驼背缩着脖子。这是人的精气神,也是店里的气象。伙计的臂弯上搭块干净布巾,客人来了得先用布巾轻扫柜面、轻抹凳椅,这是礼数,让来人觉得受尊重,心情舒服。
店里有块小牌匾,写着“真不二价”。这四个字从左往右念,或者从右往左念,都一个意思,反复强调经营要诚信,不讨价还价,不看人下菜,童叟无欺。
茶叶店经历四代人苦心经营,赢得了好名声。当地的商人走南闯北,一时资金紧张,或者不便带着大量现钱,只要凭证署上茶叶店的名号,在外就能赊到账。一家商号的生意好了,带动了一方的声誉。
茶叶店名叫裕泰和,三先生大名胡静之。镇上老字号众多,严复兴油坊、老德成酒行、王永盛酱园店、刘合心烧饼店、老太和药店等等,至今还有人念叨着王永盛酱园店的往事,记得他家包萝卜干用的是荷叶,店家大方,额外在萝卜干上淋几滴芝麻油。小孩被大人打发来买萝卜干,路上禁不住嘴馋,边走边吃,快到家时发现萝卜干吃光了,就返回来找店家再要。店家笑笑,体谅孩子回家不得安生,就又用荷叶包上一些萝卜干递到手上,一再叮嘱:路上别望呆啊,早点回家吃晚饭。
5月15号是国际家庭日,同事嘱我写篇关于家庭的稿子。我便想起了曾经去过的裕泰和。店堂里依然可见当年的风貌和格局,采茶制茶器具的模型,招待客人品茗休闲的品茗轩、起居室等等都在,陪同的当地朋友更是向我介绍了上述许多关于裕泰和茶叶店的往事。裕泰和的商道,也是传家之道。多年后,三先生的儿子到基层视察工作,恰逢雨天,他自然而然地接过雨伞,为正介绍工作的村支书挡起了雨。这种根植于内心的修养和为他人着想的善良,早已潜移默化为这个家庭最好的精神不动产。道,一种中国式的安身立命的智慧,由一个家族而蔓延至邻里、街区乃至一个地区,受益的是整个社会和我们每一个人。
茶叶店以售卖茶叶为主,兼营油漆、锅、席子等日用品,有十来位伙计。三先生俭朴,每次从姜堰来店里处理事务,住上十天半个月,夜晚与店里的执事共挤一室,不肯另寻住处。三先生随身带着茶叶盒子,旁人以为装着好茶叶,其实不是,是晒干的米饭锅巴,到了饭点,三先生就用开水泡锅巴吃,他还随身带着煮熟后晒干的黄豆,当下饭菜。店里的伙计也跟着学三先生的做派。店里每天有件重要的事,就是把大灶里的锅膛灰扒拉出来,用筛子过一遍,没烧尽的柴可回炉再烧,筛下的炉灰卖给庄稼人作种田的肥料。
三先生严于律己,对员工却很厚道。过年时给每人一包四两装的茶叶,红包之外,还在枕头下放两块大洋作压岁钱。逢年过节或者加班加点,都吩咐厨房里加荤菜。清明往后直到重阳,因为是茶叶旺销时节,员工下午都有晚茶喝,如果不吃或者少吃,可折成现钱兑换。工资一年按16个月发放,这是把腊月里加班的时间都算上了。员工被辞,在找到新工作前,店里继续包吃包住,直到找到下家客客气气离开为止。
端午节之前,店里早早备好扎粽子的莞丝草,三先生把它们放在店堂前,供街坊邻居领用。东大街上有家民间消防队,称作水龙局,日常开支全由茶叶店承担。民国7年,店里先后两次捐款用于重修东街上的文明桥,共捐60个大洋。此事记录于地方志,曾有碑文立于桥头。
三先生待人寬厚,也极讲规矩。店里的伙计,不管有没有客人在,都不可身子倚着柜台站,更不用说坐着了。一定得站着,面带笑容,得有站相,可不敢弯腰驼背缩着脖子。这是人的精气神,也是店里的气象。伙计的臂弯上搭块干净布巾,客人来了得先用布巾轻扫柜面、轻抹凳椅,这是礼数,让来人觉得受尊重,心情舒服。
店里有块小牌匾,写着“真不二价”。这四个字从左往右念,或者从右往左念,都一个意思,反复强调经营要诚信,不讨价还价,不看人下菜,童叟无欺。
茶叶店经历四代人苦心经营,赢得了好名声。当地的商人走南闯北,一时资金紧张,或者不便带着大量现钱,只要凭证署上茶叶店的名号,在外就能赊到账。一家商号的生意好了,带动了一方的声誉。
茶叶店名叫裕泰和,三先生大名胡静之。镇上老字号众多,严复兴油坊、老德成酒行、王永盛酱园店、刘合心烧饼店、老太和药店等等,至今还有人念叨着王永盛酱园店的往事,记得他家包萝卜干用的是荷叶,店家大方,额外在萝卜干上淋几滴芝麻油。小孩被大人打发来买萝卜干,路上禁不住嘴馋,边走边吃,快到家时发现萝卜干吃光了,就返回来找店家再要。店家笑笑,体谅孩子回家不得安生,就又用荷叶包上一些萝卜干递到手上,一再叮嘱:路上别望呆啊,早点回家吃晚饭。
5月15号是国际家庭日,同事嘱我写篇关于家庭的稿子。我便想起了曾经去过的裕泰和。店堂里依然可见当年的风貌和格局,采茶制茶器具的模型,招待客人品茗休闲的品茗轩、起居室等等都在,陪同的当地朋友更是向我介绍了上述许多关于裕泰和茶叶店的往事。裕泰和的商道,也是传家之道。多年后,三先生的儿子到基层视察工作,恰逢雨天,他自然而然地接过雨伞,为正介绍工作的村支书挡起了雨。这种根植于内心的修养和为他人着想的善良,早已潜移默化为这个家庭最好的精神不动产。道,一种中国式的安身立命的智慧,由一个家族而蔓延至邻里、街区乃至一个地区,受益的是整个社会和我们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