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教育一直以来都属于素质类教育的重点课堂,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素质培养作用比较突出。但是,以往高中音乐教育都是采取口述、模仿等教学方式,这一些教学方式对于学生而言存在明显的枯燥、乏味感受,学生的参与热情较低,这也导致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比较差。对此,为了更好地提高高中音乐教育水平,本文详细分析舞蹈元素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价值与实施,希望可以为今后相关教育者提供理论性帮助。
关键词:高中教育;音乐教育;舞蹈元素;渗透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7-0089
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中的关键性内容,其主要是以审美作为关键,并以人的情感世界作为基础性的实践活动。音乐与舞蹈属于人表现情感最为原始与自然的方式,其具备相互推进、相辅相成的特征,在中学音樂课程教育中的应用价值非常突出。在高中音乐教育中,合理运用舞蹈元素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应节奏,此时结合音乐节奏,可以更好地掌握音乐表达技巧,从而达到提高音乐教育效果的目标。对此,探讨舞蹈元素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价值与实施具备显著现实意义。
一、舞蹈元素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价值
在高中教育阶段,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以及形式相对而言更加多元化,所以学生所学的音乐知识、技巧等都会成为个人的优势以及班风校风。另外,近些年国家对于素质教育的重视度不断提高,单纯的音乐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审美培养要求,所以将舞蹈元素合理渗透到音乐教育当中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借助舞蹈教学可以促使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另外,因为学生的性格相对而言比较内向,所以在团队表现方面的能力并不是非常理想。对此,借助舞蹈与音乐的结合教学方式,可以促使学生从音乐表现舞蹈,从舞蹈理解音乐,从而达到对音乐的全面性理解,进而更好地培养团队写作能力,在动静相结合的条件下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二、舞蹈元素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实施
1. 在音乐训练中的实施
在音乐教育过程中,节拍与节奏属于最为基础的教学内容,但是学生普遍对于基础性的学习内容并不重视,所以学生普遍无法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基础知识,导致基础知识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这也促使许多学生存在节奏混乱的问题,在教师带领下可以掌握相应的节拍,但是一旦脱离教师便显得无法跟随。对此,教师便可以在基础教学内容中运用舞蹈元素的方式进行教学。
例如,在歌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舞蹈步伐或手部动作的方式对歌曲的节奏进行表现和演绎,例如可以用手的挥动实现对节奏的跟随,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指导进行模仿。同时也可以按照乐谱的节奏变化引导学生以拍节奏唱歌曲的方式进行表演,借助这一种音乐和舞蹈元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加浓厚,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另外,借助这一种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肢体动作协调性与美观性,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强化学生对于乐曲节奏的记忆深度,从而达到多元化的教学效果。
2. 在作品编创中的实施
音乐与舞蹈本身就具备较高的关联性,都属于艺术的范围,艺术最为重要的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根据自己的感悟与理解进行创新创作。在素质教育环境下,音乐与舞蹈都需要以学生作为基础,在课堂的主体教育环境下在重视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创造能力。在实际的音乐课堂教育中,学生可以根据自我灵感不断的创新创造,并在实践与体验等过程中发现自己所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对此,教师可以在歌曲教学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与思考为歌曲配上动作,同时也可以对歌曲进行适当的改变,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然后在下一届课堂中进行表演。借助这一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同时对于学生的情感投入也有明显的帮助,对于学生的表现能力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可以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当中不断提高自我。
3. 在教学方法中的实施
一般而言,在音乐教育中,教师的教学任务除了不仅是强化审美能力、丰富课程内容,舞蹈元素的教学应用也非常重要,在教学方法方面需要根据舞蹈元素进行适当的创新。为了更好地提高音乐教育的实效性,大多数教师都能够合理运用“体态律动”这一教学方式,但是舞蹈本身就属于身体节奏的一种律动,体态律动的教学目标本身便是将身体当做是一种乐器或乐谱,从而实现对音乐节奏的感受以及跟随音乐而律动。在音乐教育中,趣味性的教学策略非常多,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是以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为主。声势律动便是舞蹈元素的一种有效表现方式,其属于音乐课堂的特殊教学方法,其主要是围绕着旋律,让学生跟随着旋律律动,从而在感受旋律特点的同时形成对旋律的掌握以及应用。在音乐教育中,旋声势律动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也是丰富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有效方法,可以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促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提升。在声势律动的教学中,学生会随着旋律而协调身体,并借助不同的参与模式提高对于音乐的认知,从而达到趣味性、快乐学习。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音乐教育中,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将理论性、专业性比较强的音乐节奏学习内容转变为趣味化、生活化、形象化的教学形式,合理应用舞蹈元素,将其合理运用于训练与编创等活动中,可以将单纯的知识内容以模仿、表演以及游戏等多种途径表现出来,将“静态”知识转变为“动态”行为,从而实现提高节奏掌握能力,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康红芹,张家辉.地理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SWOT分析及路径选择[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1).
[2] 欧阳婷.茶乐的音律美学在当前音乐教学中的作用[J].福建茶叶,2018(5).
[3] 唐 敏.水袖舞的音乐特征及其审美价值在教学中的体现[J].音乐创作,2016(8).
(作者单位: 浙江省平阳县鳌江中学 325400)
关键词:高中教育;音乐教育;舞蹈元素;渗透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7-0089
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中的关键性内容,其主要是以审美作为关键,并以人的情感世界作为基础性的实践活动。音乐与舞蹈属于人表现情感最为原始与自然的方式,其具备相互推进、相辅相成的特征,在中学音樂课程教育中的应用价值非常突出。在高中音乐教育中,合理运用舞蹈元素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应节奏,此时结合音乐节奏,可以更好地掌握音乐表达技巧,从而达到提高音乐教育效果的目标。对此,探讨舞蹈元素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价值与实施具备显著现实意义。
一、舞蹈元素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价值
在高中教育阶段,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以及形式相对而言更加多元化,所以学生所学的音乐知识、技巧等都会成为个人的优势以及班风校风。另外,近些年国家对于素质教育的重视度不断提高,单纯的音乐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审美培养要求,所以将舞蹈元素合理渗透到音乐教育当中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借助舞蹈教学可以促使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另外,因为学生的性格相对而言比较内向,所以在团队表现方面的能力并不是非常理想。对此,借助舞蹈与音乐的结合教学方式,可以促使学生从音乐表现舞蹈,从舞蹈理解音乐,从而达到对音乐的全面性理解,进而更好地培养团队写作能力,在动静相结合的条件下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二、舞蹈元素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实施
1. 在音乐训练中的实施
在音乐教育过程中,节拍与节奏属于最为基础的教学内容,但是学生普遍对于基础性的学习内容并不重视,所以学生普遍无法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基础知识,导致基础知识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这也促使许多学生存在节奏混乱的问题,在教师带领下可以掌握相应的节拍,但是一旦脱离教师便显得无法跟随。对此,教师便可以在基础教学内容中运用舞蹈元素的方式进行教学。
例如,在歌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舞蹈步伐或手部动作的方式对歌曲的节奏进行表现和演绎,例如可以用手的挥动实现对节奏的跟随,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指导进行模仿。同时也可以按照乐谱的节奏变化引导学生以拍节奏唱歌曲的方式进行表演,借助这一种音乐和舞蹈元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加浓厚,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另外,借助这一种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肢体动作协调性与美观性,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强化学生对于乐曲节奏的记忆深度,从而达到多元化的教学效果。
2. 在作品编创中的实施
音乐与舞蹈本身就具备较高的关联性,都属于艺术的范围,艺术最为重要的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根据自己的感悟与理解进行创新创作。在素质教育环境下,音乐与舞蹈都需要以学生作为基础,在课堂的主体教育环境下在重视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创造能力。在实际的音乐课堂教育中,学生可以根据自我灵感不断的创新创造,并在实践与体验等过程中发现自己所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对此,教师可以在歌曲教学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与思考为歌曲配上动作,同时也可以对歌曲进行适当的改变,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然后在下一届课堂中进行表演。借助这一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同时对于学生的情感投入也有明显的帮助,对于学生的表现能力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可以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当中不断提高自我。
3. 在教学方法中的实施
一般而言,在音乐教育中,教师的教学任务除了不仅是强化审美能力、丰富课程内容,舞蹈元素的教学应用也非常重要,在教学方法方面需要根据舞蹈元素进行适当的创新。为了更好地提高音乐教育的实效性,大多数教师都能够合理运用“体态律动”这一教学方式,但是舞蹈本身就属于身体节奏的一种律动,体态律动的教学目标本身便是将身体当做是一种乐器或乐谱,从而实现对音乐节奏的感受以及跟随音乐而律动。在音乐教育中,趣味性的教学策略非常多,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是以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为主。声势律动便是舞蹈元素的一种有效表现方式,其属于音乐课堂的特殊教学方法,其主要是围绕着旋律,让学生跟随着旋律律动,从而在感受旋律特点的同时形成对旋律的掌握以及应用。在音乐教育中,旋声势律动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也是丰富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有效方法,可以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促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提升。在声势律动的教学中,学生会随着旋律而协调身体,并借助不同的参与模式提高对于音乐的认知,从而达到趣味性、快乐学习。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音乐教育中,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将理论性、专业性比较强的音乐节奏学习内容转变为趣味化、生活化、形象化的教学形式,合理应用舞蹈元素,将其合理运用于训练与编创等活动中,可以将单纯的知识内容以模仿、表演以及游戏等多种途径表现出来,将“静态”知识转变为“动态”行为,从而实现提高节奏掌握能力,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康红芹,张家辉.地理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SWOT分析及路径选择[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1).
[2] 欧阳婷.茶乐的音律美学在当前音乐教学中的作用[J].福建茶叶,2018(5).
[3] 唐 敏.水袖舞的音乐特征及其审美价值在教学中的体现[J].音乐创作,2016(8).
(作者单位: 浙江省平阳县鳌江中学 32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