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来源 :理论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pu0510420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期,美国次贷危机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次贷危机给处于经济高位增长、资产价格过快攀升、流动性过剩的中国敲响了警钟。本文通过剖析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根源,从中总结出此次危机的启示。
  关键词:次贷;次级债券;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始于2007年4月,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破产事件为标志,由房地产市场迅速蔓延到信贷市场,在全球范围内掀起巨大波澜,造成极大的金融恐慌。2008年以来,次贷危机的噩梦仍未结束,相反,其对各国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影响不断加深,“多米诺骨牌效应”不断释放。雷曼破产、美林被收购、“两房”和AIG被政府接管……全球资本市场的信心严重受挫,股市、债市剧烈波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前景也因此蒙上一层浓厚的阴影。
  次贷危机仿佛一面镜子,映射出盛世浮华之下,金融大厦脆弱的一面。美国这样一个金融制度、信用体系健全的国家会爆发房贷危机为我们敲响了居安思危的警钟。我们要以更大的视野、更加冷静的思维来审视、评估这场“金融火灾”,从中汲取教训,采取措施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一、次贷危机的内涵
  
  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是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隐约出现流动性不足的危机。“次贷”即次级抵押贷款,是指向信用程度差(包括收入不确定、负债较重、资信证明缺失等)的人发放的住房抵押贷款。由于对借款者的信用记录、还款能力要求不高,风险较大,因此贷款利率比一般抵押贷款高,而且采用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相结合的方式,借款者在购房后头几年以固定利率还贷,其后则以浮动利率还贷。美国的次贷业务本身是一件挺好的事,在促进美国地产业的发展的同时解决了大批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1994年-2006年间,超过900万户的家庭购买了住房,其中约20%是借助于次级贷款。但是,就在这个过程中,一些负面因素逐渐浮现,最终导致危机爆发。
  在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是由抵押贷款公司(如“两房”)而不是银行发放。为了尽快回笼资金,转移风险,抵押贷款公司将住房抵押贷款出售给投资银行(如雷曼),投资银行再将其重新打包成抵押贷款证券即次级债出售给诸如共同基金、养老基金、对冲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经过风险隔离和信用增级后,次级债能够获得较高的风险评级,收益率也明显高于风险同级的国债或公司债,因而获得全球投资者的追捧。次级债是以购房者的还本付息为偿付来源的,但投资银行通常会与抵押贷款公司签署协议,要求后者在购房者拖欠还贷的情况下回购抵押贷款。
  当经济处于上升期,房市向好时,借款人可以按期还贷,次级债也有稳定的收入保障投资益。但当经济环境发生逆转或波动,借款人偿债能力下降,无力还贷,危机自然就会产生。
  
  二、美国爆发次贷危机的原因
  
  次贷危机爆发的偶然性中孕育着自身的必然性,归纳起来如下:
  1、美联储宏观货币调控的不稳定性是次贷生成的温床,也是危机爆发的催化剂。
  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美联储担心美国经济就此衰退,不断下调联邦基准利率,货币政策进入减息周期,从6.5%降至1%的历史最低水平,持续的降息带动美国地产市场的繁荣,成为拉动经济的重要力量,与之相连的许多高风险的金融创新产品也有了生存和扩张的空间,这些都为次贷危机的酝酿提供了温床。
  随着美国经济反弹和通胀压力的增大,从2004年6月起,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出现逆转,一年半的时间内连续17次加息,联邦基准利率迅速升至5.25%。连续升息提高了房贷的成本,发挥了抑制需求和降温市场的作用,同时促发了房价下跌及按揭违约的大量增加。致使多家次贷放款机构深陷坏账危机,这又引发次级债的价格下跌,巨额的赎回使基金不得不低价转手流动性较差的次级债。
  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为刺激经济复苏的低利率政策促使次贷迅速增长,而为抑制经济过热大幅提高利率的政策,又直接导致次贷偿付危机的爆发。
  2、美国信贷机构对未来房市盲目乐观,任意降低贷款门槛、过度放贷,并且忽略风险管理,埋下危机的种子。
  首先,次贷产品本身就存在缺陷,其偿付保障不是建立在客户还款能力的基础上,而是房价不断上涨的假设中。信贷机构乐观地认为:即使借款人不能还贷,他们也可以通过变卖房产来填补缺口,借此银行可以获得高息收入,不必担心风险。由此衍生的次级债更是凭借不断提升的价格产生更高的收益。其次,房市的繁荣、激烈的同业竞争使得许多放贷机构有意、无意降低贷款的信用门槛,增大了银行和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他们放宽贷款审核,忽视借款人的偿付能力和信用状况,使得原本不合条件的次级借款者得到获取贷款的机会,埋下了危机的种子。但是,房市不可能只涨不跌,2006年美国房地产市场开始下滑,房价下跌,利率回升,借款者的成本急剧上升,违约陡增,利益链条随之被打破,危机爆发。
  3、资产证券化的盛行和偏高的信用评级掩盖了次级债的风险,高回报、低风险的假象混淆投资者的视线。
  如果说大量的偿贷违约是此次次贷危机的导火索,则其引爆的引信就是庞大的抵押贷款证券市场。贷款可以通过证券化来提高资产的流动性,贷款证券化即把同质贷款打包变成有固定收益的证券。这时信贷机构套现退出了,投资人接手成为这个贷款群体的风险承担者。贷款证券化属于金融衍生品,金融衍生品是把“双刃剑”,在活跃交易、转移风险的同时也能凭借杠杆效应掀起金融波澜。次级债就是资产证券化的一种细分产品。在抵押贷款证券化后,各行业的联系更加千丝万缕。
  证券发行离不开信用评级。贷款利息收入的高低及违约率成为证券评级的依据,评级的结果直接影响证券的发行价格和发行成本。评级越高表明证券风险越低,发行成本越低。可以说,良好的信用评级是证券成功发行的关键。信用评级机构的收益来自所评级证券的规模,而不是评级结果的真实性。信用评级机构受到利益驱使,降低评级标准,提高评级级次,使得高违约风险的次级债披上一层华丽的外衣吸引了大批投资者。
  加之证券化产品过于复杂,投资者对其定价缺乏了解,投资决策完全依赖于产品的信用评级。最终,信用评级高的次级债受到投资者非理性的追捧,累积了信用风险,使得最初由借款人个人违约行为带来的损失演变成从抵押贷款公司、投资银行、机构投资者无一幸免的连锁反应。可以说,次贷危机的蔓延离不开次级债的发行、流通,信用评级机构对此难辞其咎。
  4、美国金融体系的监管缺失。
  美国信奉自由主义,最低的政府干预及最大程度的竞争,建立了具有很大弹性的经济体系,但是逐渐放松的金融监管使得金融体系常常陷入危机当中。次贷危机就暴露出美国监管体制的不少问题:监管标准不统一、监管缺失、不到位使制度形同虚设、监管对市场的反应过慢。华尔街的游说使得监管机构推翻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商行能够从事全能银行的业务。越来越多的商行加入到衍生品的盛宴当中,从而使隐患一步步扩大。早在2003年,监管部门就注意到抵押贷款公司降低信贷标准的做法,评级机构也将有些次级房贷机构列入信用观察名单,但这些并没有引起监管部门的足够重视。直到2006年9月,金融监管部门才开始拟议并推出监管指引,遏制不负责任的放贷行为,但为时已晚,房地产泡沫破裂,多重委托代理关系的链条从根本上断裂,危机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三、美国次贷危机的启示
  
  次贷危机的爆发引起了市场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导致投资者对房地产业、金融业及美国经济的担忧。虽然此次危机对我国影响有限,但给正处于经济高位增长、资产价格过快攀升、流动性过剩的我们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反思机会,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应该及时采取措施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1.要警惕资产价格过度攀升的负面影响。美国次贷危机始于房地产市场泡沫的不断堆积,泡沫破灭后,危机爆发。无论是投资者还是房地产企业都要警惕宏观经济的系统性风险,避免投资行为中的赌博和冒险心理。当前资产价格虚高的中国更应从中得到教益。2004年以来,中国的房市持续升温,人们对房价继续走高产生强烈的心理预期,大量资金包括国际热钱盲目跟进,投机氛围日浓。投资者一定要理性看待目前的房市,要学会居安思危,市场不会永远高涨,在形势表面大好的情况下清醒的认识到潜在的系统风险。政府也应不遗余力地加大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供给,帮助中低收入者置业,合理引导房地产价格回调,严控房价非理性暴涨。
  2.央行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其对资产价格乃至整个经济链条的冲击。次贷危机的导火索是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的货币政策引起的房市逆转。当前,流动性过剩仍然是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主题,如果房市做不到软着陆,房价大跌,对金融市场甚至整个经济的冲击难以估量。因此,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充分评估其对房市的作用及对整个经济链条的冲击,考虑政策可能的负面影响,以实现政策效应的最大化。
  3.商业银行要审慎经营,加强流动性过剩背景下的信贷风险管理。次贷危机告诉我们:房价上涨会掩盖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商行应重视房市发展中的各类金融风险,无论何时产品的定价及风险管理都不能失去理智。
  近年来,我国住房信贷呈快速增长的态势。尽管目前房贷准入条件比较苛刻,借款者还款能力相对较强,但日益高涨的房价所展现出的利润空间就像一块蛋糕对任何一家商行都是巨大的诱惑。放贷冲动之下,一些银行对房贷的资质审核形同虚设,被视为银行优质资产之一的房贷就可能蒙上违约风险的阴影。此外,还应该规范抵押贷款市场,防止为增加盈利,抢占市场,擅自降低贷款标准和担保条件,向高风险、低信用的客户提供消费贷款的现象发生。
  我国的商行应加快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加强对个人信贷资信的监管,强化个人信用的约束管理机制,减少房贷市场的安全隐患;同时商行应该重视对宏观经济环境变动趋势的监测和分析预警,准确判断房价的变化趋势,提前采取措施避免房价回落的不利影响。
  4.高度重视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谨慎对待房贷证券化。发展衍生品是金融改革的必然趋势。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进程缓慢,长期以来房贷资金主要来自居民存款。一旦居民储蓄率下降,就可能导致银行资金短缺。加快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发行抵押贷款债券,可以有效解决银行的资金问题,减少风险积聚。但是资产证券化和信用衍生品只是将资产的收益、风险重新切割,并不能消除其背后实体投资的风险,也不能免受外界环境波动的影响。一旦这些产品依托的基础资产发生动摇,其市价就会缩水,此时的链条延伸可能增大整个经济体系的脆弱性。因此,我国贷款证券化的发展,首先要衡量资本市场的承受力,其次要保证房市的基本健康,并对借款者的诚信强力约束,避免将不良贷款证券化。此外,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基础资产池的信息披露,建立资产信用风险的评价体系,规范、引导信用评级机构评级行为,避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投资风险。
  5、建立有效的金融风险监管框架,保障金融安全、有效、平稳的运行。
  防范危机的最好办法就是加强危机管理。国际经验告诉我们:要强化金融机构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加强监管机构的执行管理能力,完善金融监管体制,保护金融服务有效运行。我们应建立起涵盖制度监管、市场监管、全程监管、协同监管等形式的监管框架,承担维持金融稳定的重任。不同的监管部门要实现信息共享、形成监管合力,达到对金融业务的全程无缝监管。对各类金融机构的同类业务进行统一标准的监管,以减少监管盲区,提高监管效率。同时监管者应当将监管环节适当前移,重视事前监管中对创新产品的深入研究,以形成有效的产品风险评估,避免产品创新带来的风险隐患。监管部门应当密切注视经济的运行情况,加强市场信息的披露,有效利用监管信息和数据指导管理,在危机到来之前向相关部门发出警示,避免危机发生或有效应对危机。
  应该说,次贷危机的扩散向全世界展示了金融风险的破坏力。一个本来仅出现在次贷市场的问题竟然能够对强大的美国经济产生巨大冲击,我国的金融市场远没有美国发达,如果发生类似危机,后果可能更加严重。次贷危机为高位运行的中国经济敲响了警钟,我们必须从中得到教训、启示,实现我国金融市场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向阳: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风险及其影响[J]经济管理;2008年05期。
  [2]李云林:美国为什么会发生次贷危机[J]《中国投资》;2007年12期。
  [3]沈炳熙:次贷危机与证券化,[J]《中国货币市场》;2007年11期。
  [4]王飚:论我国房地产证券化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5]甄炳禧:透视美国次贷危机[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年11期。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运用系统论的观点,从系统各构成单元的有序性、系统具有较强的弹性、系统具备系统恢复能力使无序转化为有序三个方面,分析了空军综合保障基地的集中供餐模式。  关键词:空军综合保障基地;集中供餐;有序性;弹性;系统恢复    空军综合保障基地的饮食保障可以看作是一个具有高效率保障功能的保障系统,有其特殊的职能和任务,区别于一般航空兵场站的饮食保障。所谓集中供餐,是指饮食保障按照统一管理、统一采
期刊
摘 要:在《红字》中,霍桑精心刻画了四个人物,都映射出一种对社会道德规范,价值观念的反抗。这反抗或强烈,或微弱,但总的来说,都体现了一种对清教统治社会的不满。映射出自然人与社会人,本我与超我,理性与非理性的二元对立。  关键词:清教徒;自然人;本我;非理性    一、清教徒    《红字》是霍桑成就最高的一部作品。讲述的是发生在美洲新英格兰殖民地的一个故事。当地的居民绝大部分是清教信徒,他们是一群
期刊
摘 要:按照云南省五华区区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我区分别开展了街道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专题调研,本组通过对五华区文化巷社区的调查,较好地弄清楚了文化巷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在分析问题原因的基础上,针对该辖区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社区社会工作人才;素质;培训;激励机制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社区服务对社区发展乃至整个社会进步的主要促进作用日益
期刊
摘 要: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工作一直是制约职业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在目前国家经济形势引导、利好政策促进的条件下,重新梳理和认识并寻求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是从强化内外管理的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  关键词:职业学校;就业盲区;解决途径    近年来,职业教育由于政府的推动,一度疲软的形势峰回路转[1];随着国家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的就业局面也是柳暗花明,凸显良好局面,毕业生
期刊
摘 要:袁世凯是晚清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但其性格充满着矛盾。从其一生来看,他具有维新变法的理想,曾倾向于维新派,但为了个人的私利,又出卖了维新派。他的所作所为,归根结底是由他的阶级本性决定的,他是封建地主阶级中的一员,与康、梁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关键词:袁世凯;维新思想;复杂性;地主阶级    袁世凯是晚清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也是近代史上颇受非议的历史人物之一。在戊戌变法中,由于他向荣禄告密,直接导
期刊
摘 要:在明确新装备战斗力形成的基本内涵的基础上,从全寿命的角度分析了装备战斗力形成涉及装备的论证、研制、生产、使用直至退役的各个环节应注意的问题,总结出新装备战斗力形成内在规律。  关键词:武器装备;战斗力;全寿命    1、战斗力的内涵    研究新装备战斗力形成问题,首先必须了解新装备战斗力形成的基本内涵,可从武器装备、战斗力的定义入手。  武器装备,是用于实施和保障作战行动的武器、武器系统
期刊
摘 要: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热点话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本文分析了大学生中的种种不良心态并从学生个人、家庭社会及学校角度提出了一些调适的对策,以引导大学生顺利就业、自主创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  关键词:不良择业心理;生涯规划;择业观念;耐挫力    大学生择业心理是指大学生面对职业选择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状态与特征的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有助于大学生顺利就业、满意就业。我国大学生就
期刊
摘 要:社区自治本身的概念是来自于西方政治体系的一个概念。在中国城市基层政治的研究中,研究者也习惯相信社区自治是中国城市基层政治发展的未来,但本文通过个案的调查对中国发展城市社区自治进行反思,追寻中国城市社区自治的局限和不利于社区发展的方面,力图寻找一条中国城市基层自治的发展路径,给中国基层政治发展的研究提供一个角度和一些建议。  关键词:城市;社区自治;反思    在我国的城市基层自治中,研究的
期刊
摘 要:人力资本投资是提高创新能力的根本保证,本文从安徽人力资本投资构成现状为切入点,分析安徽人力资本投入不足等主要问题,提出改进对策。  关键词:人力资本;安徽;投资对策    人力资本形成与增加的主要途径是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是教育投资及增加人才资本的存量。教育支出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个人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和企业组织培训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安徽人力资
期刊
摘 要: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青少年教育是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的一项内容。本文通过对韩国的社会现状和发展前景等方面的考察,得到了对韩国的几点突出认识,尤其是对韩国青少年教育方面的认识,并从中得到启示,这对促进我国青少年教育的完善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青少年;教育;韩国;中国;共青团    在韩国国立庆尚大学留学其间,我参观了韩国多所大学、青少年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