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与不需要

来源 :东方艺术·大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TT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龄和地域毋庸置疑会影响到一位艺术家的方方面面,虽然我们不能一味的按照年龄或地域划分艺术家,但追本溯源的回看艺术家的种种,便能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作品中散发的浓浓个人气息,那一抹萦绕心头的艺术特色也就自然而然地流淌弥漫了——叶楠便是这其中一位。
  
  2006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艺术系总体艺术工作室的叶楠,也同样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作为一位年轻艺术家,叶楠始终徘徊于让自己从小就心醉神迷的变形金刚、科幻小说的世界中,综合艺术系的教育为叶楠开阔了研究艺术的视野,让他再次从物理学的角度重新审视早年对变形金刚痴迷的原因。艺术家将物理学的概念以视觉图像的形式呈现给我们,启发人们在感受到陌生感的同时思考时间与空间的哲学问题。正像叶楠自己所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老一辈的艺术家面对的是国外大师,而我们这一代年轻人不仅能够面对西方大师,而且能够面对本国大师”。毋庸置疑,涉世不深的叶楠对生活很难有深刻的思考,但是,他以物理学视角为我们呈现的陌生感给人们不仅带来视觉享受而且也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景。而这恰恰就是80后艺术家(也许该换个称号)最具人格魅力的地方,他们深刻的清楚前辈们的擅长缘由,知道书本里的经典是如何成为 “经典”的。所以,要自己找到并硬趟出来一条路并不容易,就像被媒体无数次提及的“机遇与挑战”这个组合,真正做到并实现并不容易。这也是摆在所有年轻艺术家面前的选择,是继续接过前辈们手中的“枪”,还是猛打轮调头朝着完全不被看好或荆棘满布的道路前行呢?!
  
  “我是从材料出发,首先是想找一些材料,找一种会变化的材料,然后我就找到火柴,然后拉出我脑子里大概关心的一些话题,从这些话题里面找到适合我做的和有关系的,就开始做了。”在曾经的《赤磷》展览上他看似轻松但实则反之的简单一句话,透露出年轻艺术工作者的大胆与创新,并自行坚持着执行了下去。“我也不需要观众去了解我的意思,我的意思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大家能够在画里面看到什么就是什么。每个人的出发点都会有一些隐含的意思,但是观众们也总是各取所需的。”毋庸置疑,将意识主动权还给观者或藏家对叶楠来讲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我创作我的你欣赏你的,大家各得其乐,你看到的想到的就是作品想要表现的。“理想的观众就是从这些作品中能够看出些别的东西,他看出的这些东西要有一些高度,是我所不知道的,这是我所期待的。例如一个物理学家来看这个东西,他跟当代艺术圈中的人看法会很有不同。我觉得这样的交流是我比较期待的。” 所以,有时候过于强调自身的创作初衷也是种偏激,不如像叶楠这样以一种欣喜期待的状态旁观着观众的各种附加上了各自特色、经历等等,进而释放出的情感与见解,而这一刻也才是最让人激动兴奋的瞬间。
  
  当叶楠的老师邱志杰问到:比你们稍长一点的70后画卡通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里面也经常出现科幻形象,这些形象往往用那个年代的图像,例如铁皮人、宇宙飞船等等的形象来证明自己的代际身份。其实是一种自我表述。你对这样的做法有什么评价时。叶楠平静地回答他,他们那不是科幻,其实仔细分析可以把他们分成各种流派,如果说我有一种流派叫科幻流派,那他们都不是这个流派的。他们这种做法也未尝不可,也有一定的意义,在作品内部也会对人们勾起一些回忆,这是他们的作用,也是他们的一种局限性。我并不想在这个层面上工作。
  
  我们能够面对西方大师和本国大师,我不需要观众去了解我的意思,我不想在这个层面上工作⋯⋯
  这是一个轮廓异常清晰的立体的叶楠,有自己的倔强品性与思维程式。叶楠是这一时期艺术家的一个鲜亮缩影,也是这个时代带给我们的珍贵礼物。
其他文献
有老话:不论男女,一个人应该像朵花儿。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缺一不可。  阿覃(正名覃琨瑛)原来是花儿,现在是香菜。即便花儿时期,阿覃在我看来也似花非花,某张大学时期的相片可以证明,虽然阿覃在20世纪90年代初戴着黑边眼镜框风摆荷叶、雨打芭蕉,但这种默默招摇的形态依然晕染出了香菜的气息。  说起来,香菜有两种气息:一种说味道,好这口,香是香,反之臭。二种是基因,世界上大约有1/7的人不
期刊
对话人:孙磊贾秋玉  对话时间:2014年  孙磊(以下简称“孙”):你理想中的当代水墨是什么怎样的?  贾秋玉(以下简称“贾”):首先,水墨似乎类似于我的本体,我对本体的理想总伴随着不断上涨的期待,因此,我的理想不是固死的,而是每个阶段都不一样,每种期待都有所不同。我也希望它是变化的、难以把握的,不可企及的,以便于我能够不断的期待。目前我有种束缚感,一种被水墨包围的束缚感,同时我也看到、体验到了
期刊
记忆,总是通过形象呈现的,形象组成事件,但事件却抽象了。选择性记忆一是从利好的角度,一是不由自主地涌现在眼前。当我们把记忆与“证人”合在一起的时候,形象不光是时代的佐证,也会记忆成片,带动起了岁月尘埃,让过去又鲜活了起来。  庆幸我们还有记忆可以感怀,所以我们才不在乎岁月流逝。把过去的放在记忆的匣子里,不仅是存放,也想让过去变得越来越不确切,回忆也才有了意义。  早在大学本科阶段,朱小坤的作品就显
期刊
号俗了,河北武安人。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艺术学硕士。二0一五年至二0一六年先后在首都师范大学张立辰花鸟画高研班和北京画院進修,现任教于河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保定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
期刊
一九八六年,出生于北京。  二00九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学士学位。师从姚鸣京、陈平、崔晓东、丘挺等诸位先生。  二0一三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山水工作室,获硕士学位,导师崔晓东先生。  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主要展览:  二0一六年,“第二届朝阳艺象美术作品展”(798玫瑰之名艺术中心,北京);“水墨新浪——当代中国画青年艺术家年度提名展”(杏坛美术馆,北京);“江水云
期刊
原名马妮娜。  二00五年毕业于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二0一四年考入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攻读学术型研究生,师从刘进安教授。  展览及获奖:  二0一四年作品《枯花束与吊兰》获“悸动反思朝住——研究生年展”三等奖。  二0一五年“‘一二’双个展”,  二0一五年“密斯花藤——《东方艺术·国画》之系列推荐展”。  二0一六年“意韻无尽——水墨画小品展”;  二0一六年“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
期刊
一九八七年生于河北。  二0一二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获学士学位。  二0一五年毕业于天津美院,获硕士学位。  主要展览:  二0一六年,“谁在谁的时代——魏青吉,姚浩,蔡海标三人展”;“关注的力量——青年水墨作品展(第三回)”;“同心同意·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写意人物工作室历届学生作品展”;“青衿计划(2016)”。  二0一五年,“细觉——八零一代新水墨研究展”“趣味情绪观念——新水墨
期刊
父亲古元的延安木刻  —古安村女士讲座在馆举办  德高望重的老一辈版画艺术家古元先生的延安木刻是今日美术馆“第二届中国当代版画学术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本次展览的最大看点之一。此次展览得到了古元先生子女的同意,在古先生长女古安村女士的全力协助下,得以展出全部延安时期的作品,这些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首次面向社会展出。在开幕式上,年逾70岁的老艺术家也感慨说,这么完整的一批作品,他们也是首次见到。
期刊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宜兴市美协副主席。  参展与获奖:  二0一六年八月,《这个南方的冬天》入选“中国精神——2016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中国圃)”。  二0一六年二月,作品《崇宁喜乐》参加丙中名家画猴青州邀请展。  二0一四年十一月,作品《斗草》参加2014大马旅游年暨中马建交40周年国际艺術营及艺术大展。  二0一四年八月,《泰扶风桥》入选“多彩中国梦——2014,中国百家金
期刊
美术馆与博物馆作为西方殖民历史时代的产物之一,在西方发展已有四五百年的时间,然而其在中国的发展却是近五十年间的事情。随着当代艺术在世界以及中国的不断发展,当代艺术作品也逐渐进入到博物馆与美术馆的体系,甚至近几年间在中国大陆,以当代艺术的展示、收藏为主的美术馆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然而这些美术馆在建立初始,对其展览展示的学术定位、艺术收藏的体系建设以及建立其与公众的良好互动关系等诸多问题是否真正做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