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索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king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主要侧重工程应用,面向行业领域进行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培养环节,是培养高质量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重要保证。本文以我校航天工程专业为例,分析当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提出校企协同联合培养模式。并以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重点,探讨了高校如何更好的依托专业实践基地解决专业实践深度不够,校企联动的“双导师”制不充分,行业资格认证制度不完善,专业实践缺乏质量保障机制等问题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校企协同;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5-0019-02
  大力发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建设创新性国家的要求,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2009年开始我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始招生培养,近年来招生数量快速发展。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信息平台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总人数66.36万人,其中专业学位研究生35.39万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占招生总人数的53.3%[1]。但毕竟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时间较短,培养模式还不够成熟,特别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实践环节经验不足,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所以,面对大部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从校门到校门”,缺乏行业企业的一线实践经验的实际情况,2013年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改革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2]。这就体现了校企协同下的专业实践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培养环节。
  一、校企联合培养机制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专业实践过程中存在专业实践深度不够,校企联动的“双导师”制不充分,行业资格认证制度不完善,专业实践缺乏质量保障机制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因此,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模式创新研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要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只是依靠高校在课堂和实验室传授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课程是不够的,校企协同的培养模式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校企协同的联合培养模式突出特点是强调专业学位研究生要结合企业中的生产实际问题进行专业实践,在真实的行业企业工程实践环境中,作为企业的一名员工,一起协同工作,接触生产实际,强化实践应用能力、职业素质能力培养,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身工程实践能力。校企协同培养模式就是要打破高校和行业企业的界限,明确校内、外导师的职责,学生在专业实践期间为行业企业解决生产、管理与研发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且在专业实践过程中贯穿科学研究、职业道德教育。这才真正实现高校与企业全程协同,实现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二、目前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效果不佳的原因
  以高校为主体的传统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模式很难实现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目前,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协作式培养主要以在企业建立培养与实践教学基地的形式实现校企联合的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实践环境和职业化体验,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1.双导师制流于形式,沟通机制欠缺。虽然校企协同的专业实践大多都采用校企双导师制,部分校内导师自身缺乏实践经验,对学生的专业实践内容更是不甚了解,部分企业导师存在指导意识不足、而且校内、外导师的沟通机制缺失,对学生的专业实践情况缺乏沟通交流、这就對学生的专业实践活动的落实,学位论文的撰写等一些培养环节造成了阻碍。
  2.专业实践内容不足、流于形式。一些高校因为其所设置的专业的自身特点,很难在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培养与实践教学基地,或因为学生多,企业实践基地少、校外导师不足等情况不能满足学生专业实践需求,无法达到应届本科毕业生专业实践时间不少于1年的要求,这些都造成了虽然学生的专业实践环节与培养方案吻合,但专业实践过程存在流于形式“走过场”的现象。
  3.专业实践内容无法满足硕士学位论文要求。专业实践要求学生直接参与企业工程项目的实际开发过程,完成必要的技术方案设计、产品的研发与生产、项目的管理与实施、相关文件的制定与审核等工作,并在所完成的工程项目成果的基础上撰写硕士学位论文、完成课题研究。学位论文应注重基础理论、实际应用和前沿知识的有机结合。在实际的专业实践过程中,存在实践内容因为专业实践时间不足、实践内容不够丰富、校内外导师沟通不畅等因素,无法达到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
  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为:(1)大多数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从校门进校门”,缺少企业实践经验,解决问题缺乏与企业生产实际联系,部分学生虽实际参与了企业的实际生产课题,也只是根据企业需求在校外导师指导下在实验室进行理论研究,并不一定能完全解决企业的生产实际问题。(2)高校与实践企业没有一起制定学生的专业实践计划,校内导师对于学生的专业实践内容和课题项目内容不甚了解,专业实践过程中校内外导师缺乏沟通,没有达到让校内导师参与专业实践、校外导师参与学位论文的设计指导等过程,这些都影响了专业实践的质量。(3)很多高校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环节的质量监控体系不够健全,没有建立很好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三、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的建议
  高校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主题,一定要采用校企协同培养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并通过创新招生选拔机制,创新培养方案,完善校企协同双导师制度,加强过程化管理,注重专业实践能力和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及考核指标体系建立。
  1.改革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选拔制度   在招生选拔机制上,以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选拔质量为核心,建立与研究生培养目标相适应,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有利于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脱颖而出的研究生招生制度。在研究生复试中,并注重对考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考查,在专业复试中,加入实践考核环节。
  建立本科后期教育与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相衔接的优质生源选拔机制,对相关专业应届本科生开放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增加他们对行业企业发展及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了解。同时,积极探索研究生入学考试选拔办法,在复试工作中,引进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增加对考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环节,测试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未来职业发展预期。
  2.科学制定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以我校航天工程专业为例,在培养过程中,针对研究生的学术兴趣、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制定适合研究生培养的个人培养计划。组织关于航天传统文化、航天精神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报告、讲座,开设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开展关于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系列讲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我校毕业生发展目标定位:根据服务航天特殊需求人才培养目标,毕业生的发展目标定位是航天骨干人才。按照航天行业确定的航天骨干人才的条件:“一般是某一专业的主管师,掌握型号研制的程序、方法和工具;思想开放、善于学习,能够把航天总体要求与本岗位工作关联思考;团队合作意识强,能够获得组织和同事信任与支持;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能够独立解决工程研制中的具体问题,在工作中能够独挡一面”。专业领域要求:航天工艺类工程硕士毕业生工作在生产一线,承担着将设计制造成产品的任务,要求具备解决制造中的各种工艺问题,进行工艺研究与创新,不断面对新产品而设计新的工艺路线和方法、辅助工艺装备、检验检测方法等,能够制定本行业或企业的工艺和标准,协调设计、标准化、检测、试验及其他相关工艺等的能力。
  3.健全导师责权机制,完善校企协同“双导师”制度
  强化校内外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特别是专业实践过程中的作用,作为研究生导师,担负着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角色,完善导师管理评价机制,充分发挥导师的科研引领和师德示范作用。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导师培训,大力支持导师进行学术交流和到行业企业实践。高校要采取措施,鼓励校内教师到相关行业企业兼职或培训。建立和完善工程硕士研究生导师的评聘、考核、培训制度,着力建立和形成有利于激励教师积极投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评价体系。深入落实和完善“双导师”制度,建立企事业单位导师库,明确校内外导师各自的职责,充分发挥校外兼职导师在课程教学、专业实践、论文考评等培养环节中的职能和作用。为实现对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无缝管理,学校将建立导师网络交流平台系统,进一步加强学生与校内外导师之间、导师与导师之间的交流。
  4.健全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完善内外监督体系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充分重视研究生培养质量,建立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突出职业胜任能力评价,强化质量在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质量监控是保证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是确保专业实践质量的关键。高校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建立能涵盖专业实践、论文选题、开题、论文撰写、评审、答辩等各环节的质量监控体系,以有效保证专业实践、学位论文质量,努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生产相结合,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对学生在企业专业实践期间的质量监控将依托研究生培养基地,充分发挥校外导师的作用,对专业实践、学位论文撰写等环节实施全过程监控,聘请经验丰富的专家对研究生专业實践的进行全程督导,严格专业实践过程管理。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强质量监控力度,把指导研究生的专业实践考核、学位论文质量与校内外导师的选拔、考核和奖励直接挂钩。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信息分析与预警机制,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并发布质量报告和评估结果,接收社会监督,不断健全研究生质量保证体系,特别是专业实践质量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2015/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课题组,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数据中心.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9.
  [2]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3号.
其他文献
【摘要】汉语言文学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对提升学生文学素养、传承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能够使学生形成更高的语言审美能力,并有效提升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然而当前一些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还有很多问题存在,包括教学模式陈旧、审美教育匮乏等,这严重抑制了学生在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将对高职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在高
钯栅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品体管(Pd—MOSFET)是国际上正在研究的一种高选择性氢敏器件,可以用于氧气报警、探漏、监测及测量等,在宇航、军事、化工、电子、电力、冶
目的 探讨(踇)趾腓侧皮瓣修复指腹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3月,对15例指腹缺损的患者行游离(踇)趾腓侧皮瓣修复.结果 15例皮瓣全部成活,并获3~12个月随访,平均8.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从量子力学课程自身特点出发,结合具体教学实践和课程项目建设经验,探讨了量子力学视频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方法,具体介绍了量子力学视频课程的拍摄与制作方式,后期课程资源如何调整与更新,以及网络资源共享课程如何与课堂教学有效的结合。  【关键词】量子力学课程教学;视频资源共享课;网络资源共享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5
本装置采用了TP801单板计算机为主单元配以多只CYG型微差压传感器、A/D转换(PF3型多路数字电压表)、I/O接口电路以及TP801P微型打印机,可根据软件要求进行多点压力数据的自动
【摘要】高等院校对法学实践类课程教学考核体系方面的改革,关注度明显不足。积极探索重理论考核也重实践考核、重结果考核也重过程考核、重学生考核也重教师考核、重统一化考核也重多样化考核的形成性考核方式,以期实现设置科学﹑合理和公平的考核体系,充分发挥实践类课程教学在培养学生法律应用能力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法学专业;实践类课程;考核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D90-4 【文献标识码】B
【摘要】情境迁移理论对高校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文章概述了情境迁移理论的主要理念,提出建筑学教学实践中借鉴迁移的情境性理论的多种探索策略和手段。这种教学策略和手段是翻转课堂、案例式教学、自主学习、混合式教学的结合体,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设计能力、团队协作、表达能力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做中学”教学理念的有效实施。运用这些教学策略和手段,可有效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
【摘要】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从教学方法着手,结合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提出了教与学并重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传统课堂教学;教与学并重的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5-0020-02  一、我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外语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主要在课堂。课堂是师生交流的主要场所,是教员控制学员情感因素协调学员学习行为、
【摘要】治理与管理事实上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高职教育当中校企合作机制应当在当前阶段积极的从治理视角来寻找新的突破口,从而促使校企合作模式开展更加的顺利,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本文主要对治理视域中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机制进行了分析,希望为高职教育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治理;高职教育;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
中国东部陆缘中区包括燕山及其以南,长江以北,太行山以东的广阔陆域和南黄海、东海海域.区内分布有渤海湾、开封、南华北、南襄、胶莱、苏北—南黄海以及东海等一系列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