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指导研究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a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广大初中学生耐力素质、肺活量指标持续下降,肥胖学生的比例明显增多,近视眼发病率居高不下。此外,不少学生心理素质不高、抗挫折能力差。这些问题反映出学生呈现体质下降、锻炼不足的趋势。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许多,其中有一点不可否认的是学生缺少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项目,因而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等特点设计活动内容,组织形式多样、练习强度适宜的课外活动才能更好地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实施课外体育活动指导,优化课外体育活动项目及内容,加强监督和考核,构建出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规律,符合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的课外活动模式,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通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经验总结、数据比对等研究方法对大庄中学一至三年级在校师生的课外体育活动进行了指导研究。
  学生方面: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课外体育活动指导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从我校所收集的反馈信息来看,学生普遍持肯定、欢迎的态度。如八(3)班张敏把课外体育活动指导比作快乐的学习乐园,八(1)班吕小洁等同学更把课外体育活动当做一个学习、展示自己的舞台。学生将课外体育活动指导所带来的影响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获得了知识,认识了许多体育项目,如篮球、跳绳、踢毽子、健身操等;了解了许多常用的体育规则,如篮球规则、跳绳规则、踢毽子规则、羽毛球规则、健身操规则等。
  第二,掌握了技能,学到了许多技巧,提高了速度、平衡、协调、判断能力等。
  第三,培养了优良的道德品质,如谦让、团结、友爱、关心等等。
  第四,培养了一批懂体育、懂规则的体育骨干。成为学校体育活动的小裁判,让学生体会到了为别人服务是多么快乐,也认识到了工作的辛苦,学会了组织、裁判,学会了与同学团结、合作等。
  学校方面: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指导研究是我校学校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从科学性、普及性、层次性、趣味性和安全性等因素进行了实证性研究。2013年,我校学生代表沂南县参加了临沂市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会,参加了跳绳、踢毽子比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展示了我校的课外体育活动成果,得到了上级领导与有关专家的一致认可。2014年临沂市中小学生运动会和沂南县中小学生运动会都将跳绳、踢毽子、健身操等阳光体育项目纳为运动会的内容,我校将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把这些项目力争做得更好。学校也加强了对课外体育活动的领导,把课外体育活动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建立了一个由副校长主管、团委负责检查督促。
  家长问卷调查:家长对学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指导的知晓率为100%,支持率为94%,认为学生身体素质得到提高的比率为92%。
  学生个人体育技能:通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感到身体素质增强的学生有98%。每位学生掌握一项至两项体育锻炼方法的实现率达100%。
  教师调查结果:认为自己体育锻炼意识明显增强的教师达90%,认为学校应该取消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师为零,对学校创建体育办学特色的认同率由66%提高到100%,通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感到身体素质增强的教师有94%。
  对初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进行指导研究对于体育教学和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一,课外体育活动指导是丰富与改进体育教学内容的发展方向之一。以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素质教育,重视学生主体发展的需求,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享受运动的乐趣,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爱体育,不爱上体育课”的现象。从今后学校体育发展的眼光看,娱乐体育的内容必将大大加强,将与健身体育一起成为学校体育的支柱。
  第二,课外体育活动指导符合《课标》的精神与要求。《体育课程标准》大力提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选择学生喜闻乐见、安全实用和具有锻炼价值的新兴体育项目作为教学内容,特别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完全符合《课标》的四大理念,为实践《课标》精神提供了有益的尝试。课外体育活动所表现出来的趣味性、普及性、简便性、健身性和娱乐性等特点符合初中学生的身心规律。
  第三,结果表明,学生、教师、班主任、校领导、学生家长均对此项活动作出了肯定的评价。尤其是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实践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产生了明显影响。
  通过研究要进一步强化全校师生的体育意识,突显学校体育办学特色,深化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理论研究成果,进一步拓展学校体育活动和校本研究的层面。通过体育校本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健康发展的水平、团结合作的意识、终身体育的思想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得以全面增强。
  我校将以此活动研究作为基础,更进一步地开发课程资源,把适合于学生开展的课外体育项目在全校乃至全县蓬勃开展,通过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身心得到调节,提高学习效率,振奋师生精神,共同提高审美能力,展示学校的精神面貌,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还学生一个美好、快乐的中学时代和—个健康的体魄。
其他文献
小学时期是心理潜能开发的最佳期,小学数学教学作为复杂的认识活动,与人的心理活动密切相关,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作为数学教师,应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深入研究数学教学中有关的心理学问题,一方面按照心理学的规律进行数学教学,一方面通过数学教学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使学生主动地学、创新地学、快乐地学,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数学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
期刊
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摆正学校体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是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因为学校体育在实现“素质教育”、提高国民体质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为了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及其机能的正常发展,小学体育教师应了解儿童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掌握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以实现体育教学的科学化。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
期刊
口语能力差是农村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一方面,当前的英语教学仍存在许多弊端,重读轻说、重教轻学、重知识轻能力的课堂教学依然较多地存在。不少英语课堂仍是教师一统天下,学生参与机会少。另一方面,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不浓,缺乏主动性、自觉性,为了适应当前考试的要求,片面地追求卷面成绩,忽视了口语训练;加上缺乏必要的语言学习环境,导致大部分学生的口语能力都不理想。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并乐于用英语交际,
期刊
学校体育作为国民体育的基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要教育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面对21世纪,学校体育教育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运动成绩,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和一大批体育骨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和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因此,我们的教育观念也应有所转变,应以终身体育观为出发点,对体育教育的认识从初级走向高级,由封闭走向
期刊
摘 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随着英语教材内容的加深、难度增大,学生基础差,课堂听不懂,兴趣索然;单词量增加,学生对单词又记不住,产生了畏难心理;加上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不当,教法陈旧、单一,缺乏趣味性和艺术性,这个时候学生很容易出现厌学的心理。因此,“初一朵朵金花,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的现象普遍存在。初二是承上启下的一年,上承初一基础阶段,下启初三中考,显得至关重要。如何控制和缩小两极分化,是目
期刊
一、体育教学内容创新分析  1.课程内容设置要体现实效性和生活性。 教学内容的时效性是指教师的体育教学能够以教学内容为依据,让学生学得有效率。以往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导致教学过程缺乏效率,这使得体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形同虚设。要改变这种情形,就必须创新教学内容,使之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也符合学校的教学实施要求,能够引导教师充分落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课程内容的设置不能按部就班,应该体现教学内容的
期刊
摘 要:小学英语,词块如一个灵动的音符,跳跃在师生互动的时空,贯穿于词汇、短语、句子、语篇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读”词块学习句型,“用”词块创设语境,“抓”词块理解语篇,“记”词块再构话语,词块教学,成了小学英语课堂的一道亮丽风景。  关键词:词块 教学 语篇  何为“词块”?“词块”又称“字群”、“语块”,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单词、词汇,它是语篇功能和语篇意义的结合;简单地说,即指词汇短语。  而
期刊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学校文化对形成学校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学校文化成为激发学校发展活力的源泉,深深地熔铸于学校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之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软实力。用先进的学校文化催生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为学校长远发展提供稳固而持久的动力,是一种明智远见之举。一所学校如果没有先进、高雅、深厚文化的滋养和浸润,就会成为教育竞争中的落伍者、教育实践的失败者,其后果必然是学校没有
期刊
摘 要:现阶段,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课教学所面临的形勢不容乐观,尤其是学生认识上的“社会性偏差”十分突出。因此,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正确认识这种现象,在教学中努力避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关键词:政治课 社会性偏差 现象  所谓“社会性偏差”是指学生认识受到来自社会方面的影响,与学校教育的内容与宗旨不相符合,并且发生了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思想行为偏差。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
期刊
课堂设疑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是启发学生思维、开拓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路、争取良好课堂效果的主要教学手段之一,也是获得反馈信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而掌握设疑技巧、把握设疑时机又是衡量设疑效果的重要标志。  一、设疑时机的选择和设定  设疑是为了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语言材料的表层信息,并促使学生根据表层信息去进一步思考和理解语言材料深层的本质的东西。设疑是为了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快速度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