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峰:十四岁就参军

来源 :山东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ng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永峰,1926年5月生于山东荣成,他的父亲和哥哥很早就加入了共产党。当别人还不知道共产党什么样时,他就参加了当地儿童团的于永峰已经开始为共产党做事。
  1940年的农历正月初三,日军占领了荣成的崖头镇。那时候在当地进行抗日的,除了共产党还有国民党的部队。不过国民党的部队在当地口碑很差,老百姓管他们叫“油饼队”,还编了句顺口溜“油饼队吃饱了睡,鬼子来了往后退”。
  当时日军在崖头设立了据点,时不时下来到村里扫荡,有的人被抓到据点后,鬼子问“你是不是八路?”你无论回答“是”或者“不是”都要被杀掉。于永峰觉得与其这样窝窝囊囊地被杀掉,还不如真的去当八路跟鬼子拼一拼。
  1940年10月,山东八路军第五支队到当地扩军,刚满14岁的于永峰就报名参了军。由于年龄太小,他被分到了医训队去学习包扎抢救。那时候医疗条件非常简陋,药品只有碘酒和红药水。医训队的学员们上山采苦菜,晒干之后碾成粉,用来给伤口止血;马齿苋煮水喝,用来治疗拉肚子。
  于永峰说,有个18岁的小战士,他至今都忘不掉。那个小伙子是家里的独子,撤退中正在卧倒隐蔽,没想到日本鬼子扔炸弹正扔到他胯里,轰一下腿都炸烂了,没有办法只好截肢,谁想到抬进手术室后再也没回来。那时候没有麻药,更谈不上输血,动手术觉得疼,嘴里塞个东西咬着。有时候手术刀都没有,就是普通的刀,用酒消消毒就用,截肢用的也是锯木头的锯子。
  1943年1月,于永峰回家探亲,由于叛徒的告密,他被前来扫荡的日军抓到了威海的水牢。水牢里关着三千多人,水深的地方可以没过腰部,当时正值冬季,连冻带饿每天都有死人被抬出去。后来由于当地党组织的营救,于永峰这才摆脱囚禁,幸运地活了下来。
其他文献
从肥城到宁阳县的公路西侧,陆房深藏在山的深处,其西邻大董庄,西南接肥猪山、岈山,北傍黄土岭、黑峪,东接凤凰山、蛤蟆山。而就在凤凰山下青青的松柏丛中,长眠着178位在76年前陆房突围战中牺牲的八路军战士的英灵。1939年的5月11日,这里曾硝烟弥漫、炮火纷飞,战争从从拂晓持续到日落,八路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与数倍于己的敌酋殊死较量,写下了抗日战争战史上可歌可泣的篇章。  挺进山东 连战告捷  1938
期刊
杨晓刚同学的近作,无论就其技艺水准还是内蕴品味,在这一年半时间里的提升是明显的。这具体表现在他的作品从视觉形式构成到人物形象塑造,从笔墨组织设计到发挥运用等诸方面都有了稳步但却显著的完善变化。晓刚腼腆但却执着,作品中充盈了对抒情特质和唯美情调的追求,显现出某种若隐若现的尘世与上界交会的情境氛围、音乐韵致以及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作者热烈的内心情感呈现在画面之中的却是集体凝视式的静穆,似期盼、是希冀、
期刊
“海阳‘铁西瓜’,威名震天下,炸得鬼子哇哇叫,炸得伪军上西天……”68岁的海阳赵瞳村退休教师赵炳旭当年在课堂之外最喜欢给学生们讲海阳地雷战的英勇抗战故事,尤其是与他同宗同族的电影《地雷战》原型、民兵英雄“爆炸大王”赵守福的传奇事迹。退休后,他常常来到村子的制高点,一座名叫信号山的山丘,从高处眺望,行村镇几个村子尽收眼底,当年,站在信号山上能窥见日军在行村设的据点。  当年,海阳民兵利用地雷战与日寇
期刊
少年李扬风在青岛中学读书时,正是日军铁蹄长驱直入之际。“经历了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我决定到部队去!”受抗日救亡运动思潮影响,抗日救国成为少年李扬风的志向。1938年春,李扬风和同伴一起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鲁西抗日游击队,并于1939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那场发生在鲁西的著名战役——陆房突围战,当时年仅18岁的李扬风就是亲历者之一。  1938年5月,17岁的李扬风随鲁西抗日游击队加入中共泰西特
期刊
76年前,在梁山西南的独山,正当日寇凭借优势装备,猖狂攻城掠地,国民党正面战场节节败退之时,八路军115师却以劣势装备和与敌相等的兵力,将一支装备优良的日军大队(营)予以全歼,创造了抗日战争史上中国军队第一次以同等兵力歼灭日军成建制部队的歼灭战。此战也被八路军总部和国民政府嘉誉为“模范歼灭战”。  独山村,始建于明代,因村北有座突兀的山丘独山得名,属于山东地区典型古村落,自古自然与人文风情并重。如
期刊
1962年,电影《地雷战》在全国引起轰动,影片中勇敢智慧的赵家庄民兵用地雷将敌人炸上天的故事成为几代人的共同记忆,故事主战场发生地海阳市赵瞳村、主要人物赵虎原型赵瞳村“爆炸大王”赵守福因此威名远扬。  如今的赵瞳村,随处可见当年地雷战留下的红色印记,神奇的地雷威力无穷,在抗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赵守福等民兵英雄靠智慧和胆识,借山取石,利用地雷与日军顽强战斗,不仅活跃在海阳县境内,还奉命组成远征爆炸队
期刊
85岁的李洪杰,是为数不多的几名在世的鲁南铁道队(铁道游击队)队员之一。作为当时年龄最小一名队员,李洪杰老人现在身体健康,眼不花,耳不聋,饶有兴致地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在铁道大队的烽火岁月。  给“王强”包扎过伤口  李洪杰出生于1930年,12岁时因穷困辍学在家,看到村里有铁道大队队员们出门去打仗,时常跟在队员们身后跑来跑去,慢慢和大家熟了,就提出了加入铁道大队的要求。老人说:“可能是因为我年龄还小
期刊
在惠风和畅的金秋时节,山东省迎来文化发展中的大事件——2015年9月16日,“书香山东·快乐阅读”推进活动暨书城开业仪式在山东书城隆重举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守刚,山东省副省长季缃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刷发行司副司长高世屹,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山东省文化厅厅长徐向红,以及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财政厅、大众报业集团、山东省作家协会、山东广播
期刊
1944年七八月份,渤海平原笼罩在漫天遍野的青纱帐中,利津城外绿意盎然。此时,抗日战争战略反攻已拉开帷幕。借此天时地利大好时机,为迎接全面大反攻、配合正面战场作战,渤海军区遵照上级指示,对日寇展开了夏季战役战略攻势。8月11日,八路军渤海军区挥师北进,发起以解放利津城为目标的第二阶段作战——利津攻坚战,并取得辉煌胜利,使得利津成为山东省全境解放第一县。  此役,共毙俘日伪军1600余人,缴获大小炮
期刊
沂蒙深处,蒙山险峻,沂水长流,一条蜿蜒的公路穿梭在大山深处,这里深藏着一段抗战历史。74年前,位于费县、沂南、蒙阴三县交界处的最高峰大青山发生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一次著名突围战——大青山突围战。1941年11月,为彻底消灭沂蒙抗日根据地,日军调集3个混成旅团及伪军53000余人对大青山地区进行“铁壁合围”大扫荡,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八路军115师等党政军机关和抗大一分校校部及其二、五大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