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凉水河汛期调度方案研究

来源 :中国市政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si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缺水城市河道闸坝调度运用应兼顾防洪和水资源利用要求.凉水河是北京中心城区“南分洪”重要的排洪河道和景观河道,随着水生态环境改善和居民亲水需求增长,河道功能由单一的防洪排涝向“防洪、生态、景观、休闲”等多功能综合利用转变.运用MIKE11模型构建凉水河干流河道一维水动力学模型,模拟计算现状和闸坝水位控制工况下干流河道的水位,分析防洪风险和蓄水效益.结果表明,与汛期现状敞泄运行相比,闸坝控制运用方案不会增加凉水河干流河道防汛风险,但增加蓄水量66.8万m3,增加水面面积约1.91万m2,生态环境效益显著.
其他文献
为研究包裹钢板的钢混组合结构在刚架拱桥提载加固设计中的应用有效性,根据纤维模型的结果与缩尺试验梁的静载结果对比分析了钢板-混凝土的组合效果及合理计算方法.以某实际桥梁的改造加固为工程背景,比较加固结构刚度取值对结构内力、变形特性的影响;基于加固桥梁的荷载试验对理论计算方法的验证.结果表明:外包钢板法能提升桥梁的刚度和承载能力,但整体结构力学性能以钢结构的力学特性为主,内部混凝土起到防止钢板局部失稳的作用.组合结构的理论计算会过高估计结构的刚度和承载能力,而忽略组合效应,且设计方法所得承载结果与试验接近,是
悬索桥耐久性设计关系着整座桥梁的使用寿命.在正常运营阶段,越来越多的悬索桥构件逐渐暴露出耐久性问题,使部分悬索桥在没有达到设计使用年限时就已出现各种桥梁病害.以龙潭长江大桥耐久性设计为例,探讨悬索桥主缆、吊索、散索鞍、桥面伸缩装置及支座等构件耐久性设计发展趋势.
网状吊杆拱桥由于其良好的景观效果及受力性能,所以先后在欧洲、日本及美国等地相继修建了近百座该体系桥梁.近些年随着高性能材料的应用,国内多座大跨度网状吊杆拱桥应运而生.着重研究网状吊杆系杆拱桥,分析不同网状吊杆不同角度布置、不同间距布置下结构的受力特性,探讨合理的吊杆布置形式,为网状吊杆系杆拱桥的设计、应用提供参考.
在城市道路的建设实践中,主干路的功能定位在干线道路和集散道路之间游移,导致其在设计标准选取和时空资源分配上的错配,影响其交通功能充分发挥.根据所承担的交通功能,将主干路分为交通性主干路和一般主干路2类.对承担干线道路功能的交通性主干路,根据服务对象和交通流特性采取针对性的设计策略.在城市干线道路网中,交通性主干路定位为快速路的有效替代和有益补充,采用相对灵活的设计标准和多样的敷设形式,以平衡功能需求与建设条件、工程造价等方面的限制.交叉节点是交通性主干路运行效率的关键,交叉节点设计的目标是提高直行交通连续
在交通强国和新基建发展背景下,结合G15沈海高速(嘉浏段)实际需求,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全息感知、“BIM+GIS(建筑信息模型+地理信息系统)”等前沿技术手段构建智慧高速数字孪生底座.探索智能化、数字化的高速公路提质增效方案,统筹协调高速公路上人、车、路、环境全要素,为全面提升上海市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及服务水平提供借鉴.这样,既满足出行者对交通安全运行的迫切需求,又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适应新形势交通的发展.
3DEXPERIENCE平台是目前市面上主流的3D设计软件之一,因其复杂曲面的构造能力和参数化设计的优势,在机械、汽车、船舶、航天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桥梁下部结构构造相似,数量众多,需借助达索平台的知识工程模块进行批量实例化,但模板的创建和批量实例化要求设计人员具有熟练的软件操作能力以及EKL语言的编程基础,学习成本较高,且其机械装配化的设计模式并不直接适用于桥梁设计.针对以上问题,借鉴装配式的思路对桥梁下部结构进行拆分,采用Top-Down骨架模板法,基于3DE平台开发桥梁下部结构的模板管理系统和实例化
主要介绍张家界旅游通道杨家界大道工程路线方案比选研究.以旅游公路为功能前提,综合建设规模、实施难度和工程造价等多方面因素,对各选线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以其中一段选线为例,计算模糊评价分数,佐证工程设计选线结果.通过模糊计算方法,可从主、客观因素进行路线比选分析,以期为类似工程方案提供参考.
结合上海市排水与内涝防治重大工程建设,以保障上海市公共和民生安全为目标,研究不同标准的积水风险与投资效益.深入研究上海市区域除涝标准的具体内涵、指标,构建能适应上海新的雨情、水情、工情以及灾情的排水、防潮、防洪与除涝标准体系,为上海排水内涝防治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永宁江流域地势复杂,从山区延绵到沿海平原,洪涝致灾因子多样.下游城市区域快速发展导致原有产汇流过程改变,进一步加剧流域防洪排涝压力.以永宁江流域为例,针对河道洪水构建一维水动力模型,以上游长潭水库下泄洪水作为干流上边界,以山区支流洪水作为支流上边界,以偏不利潮型作为下边界,并采用历史台风洪水进行率定和验证;构建一、二维耦合水动力学模型,模拟洪水漫堤后在地表的演进过程.结果表明,构建的水动力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洪水水位变化.基于一、二维水动力耦合模型,分别设置5~100 a一遇设计洪水与2019年“利奇马”台风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地下排水管网的养护维修需求量越来越大,然而现有的管道检测方法在有些情况下无法良好地完成地下排水管道全面检测工作.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并建立了一套城市地下排水管道智能检测系统.系统主要由排水管道机器人和配套的管道检测系统两部分构成,其中管道机器人负责在管道中采集数据,检测系统负责对数据进行自动分析.通过实践验证排水管道机器人和检测系统的可行性和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