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意与活水

来源 :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ep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发现张潮的读书观里有这样一句:“看书不难,能读为难。”于是,“看”与“读”两字豁然开朗。
  对待杂书的心态很简单,散文是最标准的闲读,要配备一壶酒一溪一云,快然去忧欣然忘食,为了思绪的象牙塔,单枪匹马得像顾影自怜人。人们问起时,可以说:我领略到了锦绣河山和人间清欢。也许每个为此追求过的人,都自恃其览世间百态,并且义正辞严地宣称其为杂书的价值。
  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自称不求甚解,是因书中真意难得,劝诫学者不可自满。我想这和张潮不谋而合。阅读杂书止步于看而无所顾忌,并非为探索真意而来,而是寻求快意,领悟与陶冶是不对等的,人格塑造论实际上也本末倒置。
  “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全读,但是不必细心地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用心地读。”书籍的层级意识人皆有之,却无人敲定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划分原则。经典毫无疑问是最稳重的,不偏不倚地与千百年的大浪淘沙相交接,无须多虑便可突破浮光掠影的闲趣,以潜心于其中求真意。而对待杂书时脱不开近墨者黑的忐忑,若试图鞭辟入里,则质问纷至沓来。
  为了浩然之气一尘不染,读书要有点目的。它依旧可以不沾烟火,即使一个人拥护经典,若是他不以之为附庸风雅的手段,就没有理由批评他圆滑世故,而自诩读杂书是众醉独醒。
  当我们为真意而阅读时,经典重于泰山,杂书轻如鸿毛。
  源头活水来
  朱熹有言,保持内心明净的唯一要诀是阅读。他所讲的活水,倒是无须解释得不失毫厘,比起与作者对接,更偏向随性的悟得。
  经典当然可以使人有所会意,相较于杂书似乎毫不逊色。不久前重讀汪曾祺的《复仇》,“虽有忮心,不怨飘瓦”的和解思路,以壁外的第一束光抚过以战止战的寒刃,那一刻确是肃然起敬。
  但还记得我漫无目的地初看,会被复仇者迷惘下的柔情所动摇,为剑落回鞘而庆幸,在路凿通的那刻与人们一同礼赞。这轻而易举的神游却难能可贵,当对作品本身刻薄起来时,迫切地想将其为人传颂的内核寻根究底,若再次碾过那不深不浅的车辙,不免要觉得掉价。经典之作的真意足以将目光风卷残云地吸纳,于是活水的涓涓细流化作万丈深渊,并且被持之以恒地向下度量着。
  这时杂书的阅读价值就很可观了,停留于看的层面时逍遥得很,触手可及的是风月无边。这并非真意而是快意里的源远流长,不可多得。
  于是在探求真意的深山巨谷中,杂书收效甚微;在寻找活水的半亩方塘里,杂书无可比拟。始终有的放矢或是随性而为都不免偏颇,唯有通晓读与看,辨明真意与活水,方能取舍得失皆有道,鱼与熊掌两来全。
其他文献
21世纪后半叶,为了确保人类不沉迷于“愚蠢的幻想”中,让每个人都拥有精英思想,联合国制定并通过了《1984读书法》。该法要求全体人类一致遵从,要求每人每年定量阅读所谓“经典书目”,并要有“学习的心得”,严格限制新书的出版和销售,销毁所有不正统的杂书,严禁阅读网络小说,只能读纸质书。违法者五年有期徒刑起,不设上限。  “老陈,今天还去读书会吗?”杨天翔兴奋地问道。  “你小声点!别人听见就完了,我们
期刊
每一个人做每一件事,都有一个目的。一如人呼吸是为了生存,耕作是为了食物,创造是为了进步。即便是随心而动的老庄,也是为了追求无为逍遥的生活而随性着。而阅读亦带有目的性。  林语堂曾说:“读书使我们得到美满幸福的人生。”读书能使人“腹有诗书气自华”,升华我们的人格与情操;读书能让我们挣脱现实臃肿的肉身,自由地拥抱诗与远方。未到过浩渺的宇宙,你却能用手指丈量光年的长度;未见过深邃的大海,你却能用双眼领略
期刊
清晨的图书室里,一片寂静。  粗心的图书管理员昨日忘关窗户,一阵凉风从窗外袭来,吹醒了躺在书架最底层的《鲁迅全集》,长年潮湿的环境使他的老寒腿隐隐作痛。  他皱了皱眉头,幽幽地睁开眼,本想伸伸懒腰,可长期搁置已变黄变脆的纸张使他不敢随意动弹,无奈只得稍稍扭动身躯,抖开头顶新旧叠加的灰尘。  一阵窸窣声吵醒了几层上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他躺在自己众多的“兄弟姐妹”中——书架上三层下三层里外都排满了
期刊
《红楼梦》中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将一生都炼入红楼一梦中,向芸芸众生呈现出一出沉浮俯仰的人生大戏。当世之人也许并没有想到这满纸荒唐言竟成为后世人慢琢细品的文学经典,可见书哪有什么正闲之分?经典与杂书从来没有明显的界限。这好比人呐,一生走来,回环曲折间,有谁敢言一生皆好棋或是错棋布满盘。人生无对错,读书无正闲。  传统精粹非独秀,苇草野芳亦争春。21世纪是一个人权高度自由的时
期刊
闲暇之余,最喜捧一本好书,品一盏茗茶,冬日午后的阳光透过树枝缝折射下来,驱散寒冷。于是在微暖熹光下,品茶花绵绵,观墨香缕缕,亦是浅淡墨香与清新茶香的升华,沁人心脾。徜徉在文字的暗流中,梦回年少稚嫩时光。  初品《红楼梦》,我还是个懵懂的初学者,没有持之以恒的态度将它深入、透彻地了解。对于刚刚步入书本殿堂的我来说,它是复杂却又简单的,无非就是一个大园子里几个人身上发生的种种故事。以窄小的视野来观察,
期刊
“减负”话题始于21世纪初,小编们作为当时还在上中小学的80后、90后,一定对自己这种独特的教育经历怀有别样的情愫。当时与“减负”语境匹配的,还有诸多媒体宣传的“快乐教育”:欧美的孩子几乎不用学习,每天上体育课,做手工,夏令营,德智体美劳就自然得到了全面发展,作为亲历者和见证者,成年后面对这一话题又有何感受?来看看小编们的“吐槽”或心语。  回忆派  庆幸,童年没有“减负”  @清扬  面对这个话
期刊
杂书,即一些随笔、小说、游记等。而说起它,人们对它的印象并不太好,只道是磨人时间、以供消遣的无用之物。然而,我认为,杂书有其妙处,且妙在其“杂”。  杂书,“杂”在内容丰富。若要从一本小说或一本工具书中选取一本读上半天,选小说的人必定是多数;而若要从游戏和小说中选取以供消遣,那多数人们定会选择游戏。但能从游戏中可获取的知识未免太少,而工具书内容太过枯燥,让人读不下去。杂书的“杂”便妙在此。丰富并不
期刊
人生下来不是为了拖着锁链,而是为了展开双翼去探索生命的广袤。读书,正是给予人伸出双翼的机会,书中丰富的知识是人飞翔的條件。阅读,重要的是先明确读书的定位。它不是为了添加资本去侃大山而读书,也不是为了吹嘘自己爱好高尚而读书,而是应当把书当作一张舒适柔软的大床,涵养自己的心灵。想象一下:头脑四肢微陷在其中,或许比功利的追求更重要。
期刊
傳统的文学著作中,被主流所推崇的经典好书睥睨书群,留下那些“无名书籍”被扬尘掩盖。于我而言,经典是史官记载的正统历史,权威全面,杂书便是民间流传的野史,生动有趣。世人大多追捧经典却忽略了杂书具有的价值。  何谓经典?大抵不过反映一段时期、一个阶层的文学,因它们经得起时代的冲刷,所以被人赞扬推崇。可杂书大都不能抵挡岁月的巨浪,只能在某一处寻得一个避风港。世人都道它胆小怯懦,不似经典这位勇士手握击破时
期刊
老师推荐  每个人都有对阅读的个性化见解,阅读也并不是像平时所说的“开卷有益”那么简单,那么如何让自己在读书的选择上独具慧眼呢?本篇作品提出的真意和活水的说法,令我们眼前为之一亮,原来真的是这个道理,每一种存在都有合理性,但是合理在哪里呢?这就需要我们的眼光和智慧,需要激扬文字或者娓娓道来了。细细品来,作者说出了我们的心声,说出我们没有放开胆量和放手才华的一番话,这真是令我们佩服。何况这如飞叶穿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