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研究性学习已经走进了数学课堂。这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指的是学生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或从数学的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以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它更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究、自主学习、亲身体验、合作交流。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作为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一环,应当以学生良好发展为走向,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和激励功能,帮助学生提高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支持学生通过探究,建构真实的学习意义和生活意义,并在正确评价观的指导下,突出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按照新思路来考虑有效评价的策略和方法问题。
【关键词】数学 研究性学习 评价
1.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有效评价策略。
1.1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目标应该比较自由。目标自由的评价观认为,如果不根据预先确定的目标向评价人员提供信息,那么评价就会比较客观。因此建议,作出评价结论的依据不是制定者预定目标,而是活动参与者所取得的实际成效。研究性学习中由于学生个体发展水平的差异,学习的结果必然会五彩纷呈,但只要学生将他们学习结果与适应他们发展水平的科学知识相结合,并且他们的判断力和创造力有所展示,就可以认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因此评价的标准应具有开放性。通过目标自由的评价方法能更好的判断研究性学习的结果。
1.2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应该整合到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更加注重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活跃、兴奋的状态,从选题到制定计划,再到收集资料,最后到结果的呈现,无不渗透着他们的辛勤劳动和积极的思考。由此丰富了学生学习的经验,进而促进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能力的提高。可见,评价应该围绕着学生如何提问、如何收集信息、如何作出假设和解决问题进行,始终关注学生正在学习着什么,而不是建立一套学习的参照标准。所以说有效的评价应该整合到教学过程中,成为教学过程的一部分。
1.3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传统的评价以教育者为主,评价观只着眼于人才的选拔与淘汰。对受教育者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方面较为忽视,导致教育者的期望和目的得不到实现,其结果只能流于形式。自我评价使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的地位得到落实,通过真诚地指导和帮助被评价者自我认知、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唤醒了被评价者的自我意识,实现了评价的教育功能,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经验和结果的获得是通过持续、主动地自我学习,自己亲自实践、亲自体验获得的。最好的评价者应该是学生自己。
2.数学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2.1档案袋评价法。这是一种在欧美国家广泛推行的评价方法,指的是汇集学生的作品的样本,目的是为了展示学生的学习和进步状况。档案袋内容的选择和提交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决定。它的制作过程,涵盖了一项任务从起始阶段到完成阶段的整个跨度。它的保管由学生自己承担。
借鉴国外的经验,研究性学习的档案袋内容可以由4个部分组成:课题产生过程的说明、研究过程的记录、系列作品以及学生的反思。课题产生过程的说明,是课题产生和学习计划编制的文件记录。比如学生以脑风暴(brain-storming)方式提出问题的记录,选择的问题的初步计划草稿,修改过或再次修改的计划,最后以开题报告形式提交的计划等等。通过这一部分档案袋内容,学生选择计划时的理想就能展现出来。研究过程的记录是学生在完成某一学习计划的过程中活动情况的记录。比如,进行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活动后,每个学生都必须提交详细的活动报告、活动记录、活动结果和自我评价。这部分内容可反映出学习进展和深入的程度。系列作品是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取得的各种类型的作品集。作品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小论文、图表、模型、课件、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这部分内容反映学生学习的广度和范围。学生的反思记录,它对于学生在学习上成长尤其重要。在学习的不同阶段里,教师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包括对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正确性的思考,研究中个人的参与程度、合作情况及其体验感受,已经取得的目标以及研究成果的质量的探讨等,都可以作为反思记录的内容。
档案袋为学生和教师不断提供学习的信息,让他们及时准确地掌握学习过程,调整进一步的学习,其中还为学生提供了学会自己判断自己进步的机会。档案袋评价真正实现了评价和课程、教学的整合。
2.2学生的自我评价法。自我评价法指的是学生参与评价,学生既作为评价的主体,又作为评价的客体。主体的我以“一定的准则”为参照来衡量客体的我是否达到目标。这里的准则既可以是自我参照的,也可以是标准参照的。前者以学习者自己的目标、期望和以前取得的成就为参照点进行评价,评价标准来源于学生自己的作业,而非外在的指标。标准参照则依据公认的公共标准进行。自我评价的意义在于加深学生对自己作为学习者的理解,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认识,有助于对学习过程的控制,培养和形成对学习及活动的评价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自我评价的一种简单、自然的形式——访谈或课题讨论。可以由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反思,评价自己的学习。另一种形式是自我报告。采用这一形式首先需要学生能够对学习加以深思,然后由学生写出自己某一阶段的学习成果,遇到的困难、进步、学习期望、自我行为的评价和下一步的打算。我们提倡的自我评价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起到内部调节的作用,教师等的他评起到外部调节的作用。第三种形式是通过教师指导,采用一系列检查表进行自我评价。检查表是由学生和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以明晰、准确的措辞表述一系列可观察、可检验的学习标准编制而成。可以用分值来表示达到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进行测定,判断自己的进步情况。检验表的内容应该包括研究性学习评价进程中的各个重要方面。自我评价以定性评价为主,定量评价为辅。因此评价中要注意上面3种形式的综合运用。
以上只简单介绍了两种评价方法,评价方法还有许多,比如观察记录、小组评价、操作评价等等,各种评价方法各有长处和局限,应当取长补短配合应用。总之,研究性学习的有效评价体系必须充分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有利于达成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它的合理构建对推进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数学 研究性学习 评价
1.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有效评价策略。
1.1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目标应该比较自由。目标自由的评价观认为,如果不根据预先确定的目标向评价人员提供信息,那么评价就会比较客观。因此建议,作出评价结论的依据不是制定者预定目标,而是活动参与者所取得的实际成效。研究性学习中由于学生个体发展水平的差异,学习的结果必然会五彩纷呈,但只要学生将他们学习结果与适应他们发展水平的科学知识相结合,并且他们的判断力和创造力有所展示,就可以认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因此评价的标准应具有开放性。通过目标自由的评价方法能更好的判断研究性学习的结果。
1.2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应该整合到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更加注重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活跃、兴奋的状态,从选题到制定计划,再到收集资料,最后到结果的呈现,无不渗透着他们的辛勤劳动和积极的思考。由此丰富了学生学习的经验,进而促进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能力的提高。可见,评价应该围绕着学生如何提问、如何收集信息、如何作出假设和解决问题进行,始终关注学生正在学习着什么,而不是建立一套学习的参照标准。所以说有效的评价应该整合到教学过程中,成为教学过程的一部分。
1.3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传统的评价以教育者为主,评价观只着眼于人才的选拔与淘汰。对受教育者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方面较为忽视,导致教育者的期望和目的得不到实现,其结果只能流于形式。自我评价使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的地位得到落实,通过真诚地指导和帮助被评价者自我认知、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唤醒了被评价者的自我意识,实现了评价的教育功能,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经验和结果的获得是通过持续、主动地自我学习,自己亲自实践、亲自体验获得的。最好的评价者应该是学生自己。
2.数学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2.1档案袋评价法。这是一种在欧美国家广泛推行的评价方法,指的是汇集学生的作品的样本,目的是为了展示学生的学习和进步状况。档案袋内容的选择和提交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决定。它的制作过程,涵盖了一项任务从起始阶段到完成阶段的整个跨度。它的保管由学生自己承担。
借鉴国外的经验,研究性学习的档案袋内容可以由4个部分组成:课题产生过程的说明、研究过程的记录、系列作品以及学生的反思。课题产生过程的说明,是课题产生和学习计划编制的文件记录。比如学生以脑风暴(brain-storming)方式提出问题的记录,选择的问题的初步计划草稿,修改过或再次修改的计划,最后以开题报告形式提交的计划等等。通过这一部分档案袋内容,学生选择计划时的理想就能展现出来。研究过程的记录是学生在完成某一学习计划的过程中活动情况的记录。比如,进行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活动后,每个学生都必须提交详细的活动报告、活动记录、活动结果和自我评价。这部分内容可反映出学习进展和深入的程度。系列作品是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取得的各种类型的作品集。作品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小论文、图表、模型、课件、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这部分内容反映学生学习的广度和范围。学生的反思记录,它对于学生在学习上成长尤其重要。在学习的不同阶段里,教师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包括对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正确性的思考,研究中个人的参与程度、合作情况及其体验感受,已经取得的目标以及研究成果的质量的探讨等,都可以作为反思记录的内容。
档案袋为学生和教师不断提供学习的信息,让他们及时准确地掌握学习过程,调整进一步的学习,其中还为学生提供了学会自己判断自己进步的机会。档案袋评价真正实现了评价和课程、教学的整合。
2.2学生的自我评价法。自我评价法指的是学生参与评价,学生既作为评价的主体,又作为评价的客体。主体的我以“一定的准则”为参照来衡量客体的我是否达到目标。这里的准则既可以是自我参照的,也可以是标准参照的。前者以学习者自己的目标、期望和以前取得的成就为参照点进行评价,评价标准来源于学生自己的作业,而非外在的指标。标准参照则依据公认的公共标准进行。自我评价的意义在于加深学生对自己作为学习者的理解,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认识,有助于对学习过程的控制,培养和形成对学习及活动的评价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自我评价的一种简单、自然的形式——访谈或课题讨论。可以由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反思,评价自己的学习。另一种形式是自我报告。采用这一形式首先需要学生能够对学习加以深思,然后由学生写出自己某一阶段的学习成果,遇到的困难、进步、学习期望、自我行为的评价和下一步的打算。我们提倡的自我评价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起到内部调节的作用,教师等的他评起到外部调节的作用。第三种形式是通过教师指导,采用一系列检查表进行自我评价。检查表是由学生和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以明晰、准确的措辞表述一系列可观察、可检验的学习标准编制而成。可以用分值来表示达到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进行测定,判断自己的进步情况。检验表的内容应该包括研究性学习评价进程中的各个重要方面。自我评价以定性评价为主,定量评价为辅。因此评价中要注意上面3种形式的综合运用。
以上只简单介绍了两种评价方法,评价方法还有许多,比如观察记录、小组评价、操作评价等等,各种评价方法各有长处和局限,应当取长补短配合应用。总之,研究性学习的有效评价体系必须充分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有利于达成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它的合理构建对推进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有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