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作文课程内容建设比较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MG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课程内容建设是一门课程最基本的工作,主要解决如何选择和组织某一门课程的内容,即决定应该教什么知识和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这些知识。中美在作文课程内容建设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差异:美国以写作知识为主线组织、处理、呈现课程材料,我国则淡化写作知识、以说促写、以人文主题为核心构建作文课程体系。
  一、差异情形比较
  (一)美国作文课程内容建设的特点
  美国语文教材语言和文学分编,写作训练分别融于语言教材和文学教材之中。其对知识的设计和处理方式,基本都是以陈述性知识为主线组织课程材料,以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处理和呈现课程材料;通过对课程材料的选择体现人文性、生活性、综合性、开放性等教育理念,知识的学习设计注重实践环节,在实践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以2004年同心出版社推出的《美国语文——美国著名中学课文精选》、加利福尼亚初中综合母语教材《语言》、高中综合性语言教材《普能提斯厅文学教程》为例。①美国语文教材的写作训练在对知识的认知指导策略上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1.呈现简洁易操作的写作知识
  《普能提斯厅文学教程》集作品选读与写作方法指导、写作实践活动于一体,便于学生获得并运用知识。比如,为了使学生掌握“悬念”这一写作手法,教材以短篇小说《一个男孩和一个男人的故事》作为写作前的阅读基础,先后设计了解释“悬念”——理解“悬念”——写“悬念”,没有长篇的论述,只有对“悬念”的最精要概括,让学生抓住“既不确定又危险”这一关键特征,一步步学会运用“悬念”。
  导读《一个男孩和一个男人的故事》(略)
  解释悬念
  悬念是故事本身的力量,这种力量驱使你想继续把故事读下去,直到知晓事情的最后结果。英语“悬念”一词来自拉丁语,意为“悬着的”或“不确定的”,所以,“不确定性”是悬念的一大重要部分,因为整个故事就像一个饶有兴趣的谜团,直到最后结尾才真相大白,所以吸引你一直读下去。危险是创造悬念的另一关键成分。在许多悬念故事中,结局都是事关生死的大事。 当然,悬念故事中的危险并不一定就是指对生命的威胁,它也涉及比如失去朋友或是考试失利这样的可能性。
  理解悬念
  作者通过描写既不确定而又危险的场景创造悬念。危险既可以是身体上的,又可以是情感上的。许多人喜欢有悬念的故事,他们想知道最终发生了什么,故事主人公是否避免了他们面临的危险。《一个男孩和一个男人的故事》是篇充满悬念的短篇小说。
  (1)登山队长文特的处境在故事开始时是如何的不确定和危险?
  (2)鲁迪几次尝试挽救文特队长的描写是如何加强悬念的?
  (3)鲁迪和队长的对话暗示了哪些未来的危险?
  写悬念
  设想一家青少年杂志计划出一期悬念故事特刊。想一想你读过的故事,哪些可以让读者惊魂不定。选择其中最好的一篇,然后写一封信给杂志编辑,推荐他们选用你的故事。当你修改你的信件时,记住你要向他们解释你的故事包含了悬念故事的两个关键部分:不确定性和危险性。②
  2.选取多角度多形式的范例
  《美国语文》每一课都设计了充满现代意识和创新意义的“微型写作课”,每次在简介知识后就相应安排了一个写作范例。《语言》更是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为学习者给出范例。第四课《描写人物》仅“写作前的构思”就列出了三个具体例子:故事背景和情节的示范、人物外貌和性格的示范、描述故事和人物的词汇库示范,接下来还有写作时的草稿格式示范、修改草稿和编辑草稿的示范等。每一个写作步骤都有一个范例。
  写作前的构思③
  选择主题:你最近读过哪些小说?其中有些什么人物?选择你写起来有把握的人物。
  发展思路:浏览一下你选好的书。做一些关于故事发生的背景及故事情节的笔记。下面是一位作者做的《威莉·比在火星人着陆的日子里》的笔记。
  背景:1938年,俄亥俄州
  事件:
  1.威莉·比躺在门廊下
  2.她制作化装服
  3.威莉·比玩“不请吃就捣蛋”的游戏
  4.她认为火星人着陆了——被捉弄
  5.掉下来碰破了头
  6.泰勒医生给她看病
  7.姨妈安慰她
  然后做人物相貌和性格的笔记。在做笔记时,请使用形象化的思维方法。下面是一位作者做的关于泰勒医生的笔记。注意这些笔记中包括医生说话和做事的具体例子,这些例子反映了他的性格特征。做笔记时,你也要写一些这样的例子。
  人物外貌 人物性格
  像摩西一样老 幽默——和病人开玩笑
  红润的脸庞 敏捷——知道威莉得什么病
  白发
  高个子 温和——抚摸威莉的额头
  穿过时的衣服 效率高——立即给威莉看病
  薄荷药味
  炯炯有神的蓝眼睛
  词汇库
  做一个“词汇库”帮你准备写 过时 热情
  作。把你读这篇故事及人物时,想 特殊 赢得
  到的词列出来。右面是描写泰勒医 安详 鼓舞
  生的作者列出的词汇表。 有吸引力
  3.设计详尽可行的修改、评价步骤
  美国《英语语言艺术课程说明》对作文修改、评价提出了各种要求。在结构方面,学生将能够利用各种资料找出并改正用法、拼写、语法和标点符号等方面的错误。在释义方面,学生将能够通过利用评分指南和在同学/教师帮助下理清表达思路,提出评估作文的标准;针对别人提出的文章修改建议做出思考和反应;评价自己的作文,使意思更加清楚,识别并改正冗长句和破句。以《语言》教材第23单元《描写人物》一课为例来修改④。
  阅读和讨论:对照笔记把草稿阅读一遍,确信没有遗漏什么内容。找个讨论伙伴,把你的草稿大声读给他/她听。讨论时参照下面问题,并记下讨论结果。   讨论问题
  1.第一段有没有写明书名和作者?有没有告诉读者故事的背景和情节?
  2.中间部分有没有写人物的相貌和性格?
  3.读者能在心里勾画出该人物形象吗?
  4.文章作者有没有引用对话、行为方面的例子来表现人物性格?需要补充例子吗?
  5.最后一段有没有写作者对人物的感想及原因?
  做修改:根据讨论意见,修改草稿。下面介绍一个特别的技巧,帮助你修改中间部分。
  检查一下,确信你已经引用了对话、行为或反应的例子来表现你提到的每一个人物特征。
  校对和编辑:现在检查一下拼写、大小写和标点错误。参考下列问题,注意使用校对符号。
  校对问题和编辑符号(略)
  最后定稿:字迹工整地将草稿重新誊写一遍。注意修改的部分。
  评价你的写作:
  浏览一遍你在本单元描写的人物及其他书面作业。在运用名词所有格方面有没有问题?有没有将所有格和名词的复数形式混淆?运用逗号方面你有困难吗?接下来的几课将帮助你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二)我国当代作文课程内容建设的特点
  我国当代作文课程内容建设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淡化知识,⑤突出人文,说写结合。以2001年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为例。这套教材以人文主题组合单元,每个单元由提示系统、课文系统、练习系统、综合学习、园地活动等部分构成。单元各部分基本以人文素养形成主线,其作文能力培养的步骤可以概括为“读人文、思人文、说人文、写人文”,在人文学习过程中,积累语言,训练语言思维,培养说的能力,读说写结合,读说促写,最终完成写作能力的培养。与美国作文课程内容建设相比较,对知识的设计和处理方式也表现出相应的三个特点。
  1.淡化写作知识
  淡化写作知识,从理念上表现为:“惧”言写作知识,广纳泛语文知识和非语文知识。七年级上册“写在前面的话”就是很好的例证。
  亲爱的同学们:
  新学期又开始了。拿到崭新的语文课本,你心里一定会想,又一阶段的语文学习之旅启程了。
  在旅行中,你将走进一片神奇的天地: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人生、社会、自然……
  在旅行中,你将看到,语文的含义丰富了,语文的外延扩大了。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
  在旅行中,你将看到,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更加密切了。……
  在旅行中,你将看到当代信息社会的“投影”。……
  为了用好新课本,你也许需要进行一次语文学习的“革命”——形成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式。……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谱写语文学习的新篇章吧!
  “写在前面的话”很有亲和力,很人性化,但围绕“小语文”的外延,把“大语文”说了个通透,也没提“小语文”一点点。⑥
  淡化写作知识,从实践上表现为:有概念的抛出,没有陈述性解释,也没有程序性指导和策略性体悟。单元各部分基本都围绕“人文”进行思考和感悟。
  例:六年级上册第8组“艺术魅力”。在这个单元,第一次抛出了“联想和想象”的概念。
  提示系统:艺术离我们并不遥远,艺术就在我们身边。它可以是一首歌、一幅画,也可以是一件不起眼的小工艺品。有艺术的地方就有美。本组课文将带你走进艺术的百花园,感受艺术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学习本组课文,要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还要学习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如果有条件,可以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更多地了解艺术。
  课文系统:两篇精读,《伯牙绝弦》和《月光曲》;两篇略读《蒙娜丽莎之约》和《我的舞台》。
  练习系统:
  (1)《伯牙绝弦》课后练习:①朗读课文,背诵课文。②读一读,说说句子的意思(句子略)。③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④ 资料袋:关于伯牙和子期的历史知识。
  (2)《月光曲》课后练习: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贝多芬为什么要弹琴给盲姑娘兄妹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②默读课文第九自然段,说一说听着琴声,皮鞋匠兄妹好像看到了什么,再谈谈读后的体会和感受。③背诵第九自然段,抄写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④如果有条件,听一听《月光奏鸣曲》。⑤资料袋:关于贝多芬的知识。
  园地活动:
  (1)口语交际·习作八:
  ①口语交际:生活中处处有艺术,让我们来谈谈身边的艺术。可以向大家介绍自己熟悉的一种艺术形式,比如,音乐、舞蹈,剪纸、手工编织;可以介绍一件艺术品,比如,一幅画、一首歌、一件工艺品;还可以讲讲与艺术有关的故事。可以先在小组里讲述,然后在全班交流。
  ②习作:《我的舞台》把“我”学戏的故事写得生动有趣。你可能也学过某一门艺术,比如,吹、拉、弹、唱,书法、绘画、泥塑、雕刻。请写一写你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感受。
  你也可以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一件艺术品,或一次艺术欣赏活动,如,听音乐会,看花展,参观美术馆。回忆课文中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注意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2)回顾·拓展八:
  本组课文,有的在写欣赏艺术的感受时,融入了作者的联想和想象。如《月光曲》、《蒙娜丽莎之约》……,从课文中找出写联想和想象的句段,谈谈这样写的好处;还可以结合自己的习作谈谈体会。
  从作文课程内容建设的角度看,这个单元重点要学习的写作知识是“联想和想象”,但是,从其对知识的设计和处理看,单元虽然有三个地方提到“联想和想象”——提示系统抛出“联想和想象”的概念,并要求学习运用;习作笼统地提到“回忆课文中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注意在习作中加以运用”;回顾·拓展要求“从课文中找出写联想和想象的句段,谈谈这样写的好处;还可以结合自己的习作谈谈体会”,却既没有关于“联想和想象”的解释,也没有程序性训练和策略性的感悟。
  2.缺少甚至没有写作方法的范例
  2001年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自三年级上册开始,每个单元都以单元专题为主线设计了“读、思、说、写”一体的写作训练体系,而且在习作环节还设计了习作内容的启迪及成人化的指导策略,但却缺少甚至没有符合学段儿童作文思维水平的写作方法范例。从六年级上册第8组“艺术魅力”这个单元,就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这种作文课程设计的特征。   除却单元写作训练外,有的单元还设计了微型写作练习。这些微型写作练习基本都与课文内容相应,只有写的要求,没有范例和策略的指导。如,三年级上册第2组“名人故事”,课文《小摄影师》课后练习安排了“小练笔”:“我想接着往下写这个故事”。第4组“细心观察”,课文《玩出了名堂》课后练习安排了“小练笔”:“平常我们都爱玩,让我们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吧”。
  3.缺少具体的修改、评价步骤
  在写作训练设计中,也要求学生写完进行修改,但只是要求,没有具体的修改和评价步骤。如,三年级上册第2组“名人故事”,习作:“写完以后,可以读给你写的那个人听,请他评评写得怎么样”。第3组“心中的秋天”,习作:“写好后读给同学听,根据他的意见认真改一改。再把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里,让大家欣赏”。第8组“献出我们的爱”,习作:“写完后,把不满意的地方改一改”。
  二、差异优劣比较
  比较美国和我国作文课程内容建设的特征,其中的优劣尽显。
  第一,美国作文课程内容建设对知识的设计和处理,符合学生作文思维发展规律。在学生具有某一写作概念或者方法的知识结构之前,需要向学生呈现关于这一概念或者方法的知识,并进行具体的有策略的指导;我国作文课程内容建设对知识的设计和处理,则过于成人化,不符合学生作文思维发展规律。
  第二,美国作文课程内容建设对知识的设计和处理,使得教材具有双重属性,既是教师的教本,也是学生的学本,充分彰显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理念;我国作文课程内容建设对知识的设计和处理,强化了教材教本的属性,弱化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精神。
  三、差异原因分析
  (一)内在的认识上的因素
  中美对作文课程内容建设产生的差异,从根本上源于对知识的内涵存在认识上的不同。
  余应源在谈论现当代语文教育低效的根源时,曾直指“西化”。⑦所谓“西化”,即指现当代语文教育丢弃了我国古代语文教育以体味涵泳为主的语感教学方法,而移植了西方语文教育知识教学方法。事实上,现当代语文教育的发展情形并非如此。要真正理解西方语文知识教学体系的真谛,就要理解西方教育对知识内涵的认知。
  认知心理学将知识分为三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描述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关系的知识,也称为描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主要包括符号表征、概念、命题。程序性知识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的知识,也称操作性知识,是关于“做什么”和“如何做”的知识。策略性知识是关于认识活动的方法和技巧的知识,是“如何做更有效”的知识。根据安德森和梅耶对知识的认知,一个科学而严密的课程内容知识体系,应包括三个方面的知识——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一个真正掌握了知识的人,应具备包含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三个方面知识的知识结构。掌握并能够运用陈述性知识,就拥有了了解、阐释世界的能力;掌握并能够运用程序性知识就拥有了解决具体问题的操作能力;掌握并能够运用策略性知识,就拥有了运用方法更好地了解阐释世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按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解,知识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的角度看,知识包括: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从狭义的角度看,知识仅指陈述性知识,又称为记忆性知识或可以言述的知识。我国语文教育自独立设科之始,直至当代语文教育第七次、第八次改革,知识在语文教育领域都仅限于狭义的内涵,作为与能力对立统一的概念而存在。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我国语文教育是谈不上“西化”的,或者说曾想“西化”却未得“真经”,西方语文教育知识教学的理念,从未被真正引入我国语文教育领域。
  (二)外在的环境上的因素
  知识(狭义)在我国语文教育的发展过程,可以概括为:从现当代语文教材编写的角度看,语文知识教学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突破和逐渐改造传统文选型教材体系最终又从文选型教材中逐渐被淡化的过程。从现当代语文教育方法的角度看,语文知识教学的发展过程,是逐渐被引入语文课堂到独占语文课堂又到从教育理念、课程标准、教材被淡出语文课堂的过程。所以被淡化,源于我国基础教育环境。
  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因为要应对考试,语文教学及研究逐渐开始以应试为目标以知识为中心分析讲解课文,研究教学目标标准化、教学内容序列化、考试试题标准化。语文课堂讲风日盛,课堂成了教师的讲堂。对知识的狭义的认知,外加“应试”的强化,影响了对语文知识的认知。语文知识教学被误认为导致语文教学效益“少、慢、差、费”的根本原因,并最终引发80年代末语文学科大讨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质、语文知识教学方法替“高考”这个指挥棒背了“黑锅”,在论争中语文的工具性质饱受质疑,语文知识教学受到了严厉的批判。于是,我国作文课程内容建设从千方百计将写作知识编入教材引入课堂,一改初衷而为百计千方将写作知识从教材到课堂予以淡化。于是,回归传统、弘扬人文、重语感教学、淡化知识教学的理念历经第七次、第八次课程改革,在新课程标准中被明确定位下来。作文课程内容建设突出了人文教育,淡化了写作知识、写作技术教学。
  我国中小学以人文为核心,说写结合的作文课程内容理念,还有一些理论和现实的认识源头不符本文主题,故不赘述。
  ————————
  注释:
  ①欧治华:《美国母语教材的作文编写策略》,《中学语文教学》,2006年第6期。
  ②江苏母语课程教材研究所:《当代外国语文课程教材评介》,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17、95、105页。
  ③④倪文锦、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70-171、172—176页。
  ⑤倪文锦:《当前我国语文课程改革·十大特点与趋势(上)》,《教学月刊·中学版》,2002年第1期。
  ⑥王富仁:《情感培养:语文教育的核心——兼谈“大语文”与“小语文”的区别》,《语文建设》,2002年第5期。
  ⑦余应源:《西化——百年语文教学低效的根源》,《中学语文教学》, 2001年第1期。
  [赵东阳: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王春梅:河北平泉县第二幼儿园]
其他文献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对于这首诗的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宋人许顗在他的《彦周诗话》里说道:“杜牧之作《赤壁》诗,……意谓赤壁不能纵火,为曹公夺二乔置之铜雀台上也。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被捉了二乔,可见措大不识好恶。”王尧衢《古唐诗合解》认为:“杜牧精于兵法,此诗似有不足周郎处。”近代古典学者沈祖
移动通讯与网络媒体铺天盖地的普及缩短了人们的空间距离,随着“言”而无“信”时代的到来,传统意义上的信客已被人们遗忘在了历史的角落,越来越显得可有可无。余秋雨先生却在《信客》里告诉我们一个信客所承载的见证者的角色,这个角色悲悯地见证了城乡的人情冷暖,更见证了社会改革时期,作者对“信客”这个看似微不足道人物的深度探询与怀念。  信客信客,顾名思义,他的职责非常简单,只要把信件收发到乡人那里就可以了。但
一堂优秀课,需要打磨的地方有很多,在选定教学内容、确定课堂结构之后,主要工作就是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打造教学亮点,润滑教学环节。在教《囚绿记》一文后,本人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总结。    一、雕琢板块,巧妙衔接    关于课堂板块之间的勾连设计,笔者的设计初衷是:语文课堂采用板块式教学,尤其要注重板块之间的衔接。如果衔接不紧密,就会给人僵硬的感觉;如果能够巧妙地将各板块有机联系到一起,课堂就会给人
有人曾评价中国旧社会的传统女性为“小女人”,她们柔弱而又感情丰富,受特定的社会文化的濡养,被伦理、礼教束缚,在爱情婚姻上,她们是可怜的,她们执意追求平等的地位与自由的感情,而结局往往是血泪零如雨,要么是情感被扭曲,要么是生命遭扼杀。于是乎,粱山泊与祝英台成为封建爱情的绝唱,刘兰芝与焦仲卿成就了爱情的悲壮;于是难免有了“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许”的喟叹。正因为这样,我们不能忽视在文学领域中,有
议论文以理性美见长,立意讲究思辨,语言讲究精炼,而结构与内涵则皆需讲究逻辑之美。逻辑美应成为议论文之大美,表现为内容的浑然一体,结构的环环相扣,或层层推进,或峰回路转,或多角度展开,无论哪一种逻辑,皆需缜密有序,紧扣一点——中心论点展开。  一、结构的深入有序  单纯的并列式与对照式的议论文,结构清晰简明,但易走向极端——死板僵化,需要详实的、内容精美的语言为其支撑,使之以内涵与情思弥补结构过于简
在我们现实情境中,学生知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样的名言,心灵深处也对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充满向往,但对“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认识是模糊的。在这种情况下学习《大道之行也》这样的文章,局限于理解字面意思,仅仅了解原作的思想是比较可惜的。并且如果不联系更多的相关文本来研究,想要比较真切地理解“大道之行”“大同社会”的意思,也是难度较大的。  所以我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确立了一个
在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山东临沂市教研室朱成广老师持守着这样一种特有的姿态,即作为一个有使命感的语文教研探索者,站在对学生成长与生命价值关怀的立场上,对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现实、改革和发展进行拷问和思考,为把握语文教学的真义和实现语文教学的追求,从未离开教学一线的前沿探索阵地。近几年来,他基于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程教材进行的学生发展性评价研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开启了高中语文学习评价的智慧之门,
福斯特说:“小说就是讲故事。”意思即为小说是一种叙事艺术。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在叙事上的成就是非凡的,读者可以感受到这独特的叙事技巧带来的艺术魅力。毛纶、毛宗岗父子《读三国法》一文中写到“《三国》叙事之佳,直与《史记》仿佛,而其叙事之难,则有倍难于《史记》者”,高度肯定《三国演义》一书的叙事艺术。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节选自《三国演义》的《空城计》,自古以来传唱广泛,小说、戏曲剧本流传甚多
我猜想,每一个教师有了多年的专业教学经验后都会对自己的学科有一定的感悟和概括。如果,让我说说对语文教学的概括,那么我只有一个词就是“朗读”!如果要多几个字,那么就是:疯狂地朗读!中国有“疯狂英语”的培训品牌,为了表明我的观点,姑且这里也让我们“疯狂”一回吧!  语言的学习无非就是语言材料的积累,语言运用过程的反复练习,熟能生巧,自然而然。语文的学习方法,一直概括为:听、说、读、写四个字。这四个字,
形式自由,内容丰富,文字优美,意境深远,看似不经意地抒写自我的经历和感受,所表现的却是零星杂碎的片段人生,往往会有许多值得思索的生活哲理和令人回味的审美价值,这些都是散文的主要特点。这种“集诸美于一体”的文学样式,它的美不仅有其外显的语言美,也有其内含的意蕴美,还有其亦藏亦露的情感美。笔者以为,有些散文由于受创作的时代背景、文化特质、作者心境、表现风格等因素的影响,对多数初中学生而言,要真正读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