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初探

来源 :职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binf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职业教育迎来了自身发展的机遇期、黄金期。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各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作为中职学校基础课程的语文,在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因此,笔者就语文教学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谈一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设定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
  针对中职生大多语文基础较差的特点,笔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设定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控制好难易程度,循序渐进,切忌好高骛远。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重点进行字、词、句、文的认、释、读、写,在此基础上适当地进行能力训练和提高。
  二、处理好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
  中职学校语文课程具有语文学科的共性,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具体内容上,它又有其作为职业教育的独特之处。
  语文是中职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它的工具性,首先体现在语言本身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进行思维的工具。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使用语言,即学会自我表达,学会理解,学会交际。其次,体现在为学生专业学习提供知识和能力基础。语文是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工具,也是他们未来自我发展和终身自主学习的工具。较强的语文能力,可以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它还体现在语文是文化的载体,作为传承文化价值观念的工具,可以绵延人类社会的发展。
  另外,中职语文课程还具有丰富的人文性。它积淀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思想认识、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民族情感。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感染的过程。它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完善健康的人格奠定坚实的基础。中职学生相对于普高学生而言,在思想、性格、习惯、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会多一些,因此,更需要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教育功能,重视语文对学生精神品格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总之,工具性与人文性共同构成了中职语文课程的本体要素,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语文教师必须从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立场,全面深刻地认识语文课程的性质,把语言的工具训练与人文精神的教育结合起来,既着眼于学生未来的适应与发展,又着眼于他们综合人文素质的提高,不能偏重某一方面。
  三、体现出职教特点,强化能力,学以致用
  中职教育的办学定位是培养大量一线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必须实现由专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由重学科教学向重能力培养转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职业训练转变,从专业学科本位向岗位职业能力本位转变。语文教学改革也应紧紧围绕学生发展和就业的需要来进行,树立以生为本、以能力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既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又要使语文教学成为奠定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如何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点? 这要求在语文教学改革中,首先树立以生为本的观念,在学生的注意力、学习兴趣、参与意识、师生交流、思维启发等方面多下功夫,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次,在教材的选取和教学内容的确定上,应该充分考虑专业特点,凸显职业学校语文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例如,在应用文教学中,尽量选用和学生所学专业有关的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等例文;在口语训练中,训练的内容应和所学专业所要求的口语表达能力相吻合等,使学生理解中职学校每一种专业的学习都离不开语文能力的培养,改变学生“语文虚、专业实”“语文是花瓶”“专业是饭碗”的思想。另外,在教学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把语文学习与社会实践、社会生活结合起来,通过演讲比赛、作文比赛等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多方法、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语文能力的训练,从而达到提高语文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四、语文教学要与专业学习相结合
  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不但要考虑到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为人处世和人际交往的需要,也要考虑到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职语文教学具有双重职能,既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又要为学生学习专业服务。”中职学生大多重视专业而往往忽略文化基础课,因此,语文教师就要以专业为突破口,巧妙地把语文学习同学生所学的专业结合起来,使学生认识到语文是一种工具,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从而喜欢并重视语文。
  五、坚持以学生发展为宗旨
  课程改革最终要落实到课堂教学改革上来,而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就是要坚持教育民主和学生发展的理念,强化学生意识,保障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为此,课堂教学必需实现以下几个“转变”和“还给”:
  1.转变以教师为中心,把课堂还给学生
  课堂教学要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把每一堂课真正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他们有自我表现、自主发展的空间。在教学方法上,积极推行探究式、行为导向式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体验、领悟、发现、创造中体会学习的快乐。
  2.转变以标准答案为中心,把思维过程还给学生
  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不要急于把标准答案说出来;要鼓励学生善于思考,敢于质疑,对传统观点提出不同意见,养成“不唯师”、“不唯书”的习惯。
  3.转变以书本为中心,把生活还给学生
  要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区和企业,有的放矢地开展各种语文活动,使学生在生活中培养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观察思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活中掌握市场就业信息,了解岗位素质内涵,实现一般语文能力向综合职业能力的迁移。
  4.转变以统一要求为中心,把选择权还给学生
  要根据实际采用不同形式的分层次教学,允许学生选择不同的层级和课程,允许教师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最终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
  5.转变以分数为中心,把评价权还给学生
  要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为目的,对学生课内外的表现,包括平时作业、课堂纪律、特长才艺、校内外荣誉等进行加分评级,并以此作为考核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要倡导评价主体多元化,除教师评价外,还要有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家长评价等方式,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反思能力。
  诚然,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任重而道远。综上所述,这只是笔者在近几年的实际教学中总结的一些粗浅思考。笔者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希望有更多的语文一线教师加入到探索职业教育改革新途径的道路中来,共同开辟中职语文教学的广阔前景。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
其他文献
一、传统教学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技工院校在办学理念和教学管理思想上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存在技能培养不能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追求专业学科体系完整的现象。师资队伍存在来源单一,从学校到学校,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实践动手能力,优秀的双师型、一体化教师数量少。教学管理的责任主体不够明确,教务处、人事处和各系对教学工作的管理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参与和介入,学校和系部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容易脱节。学院也就
期刊
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着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如何把握机遇,并且找寻一种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最优模式,是摆在每一个
[摘 要]虽然小学阶段的知识总是越直观越好,对某些算式的解释也是越通俗越好,如除法,就是将总数平均分配给若干对象,然后求每个对象分到的分量,但学生有时会误认为大数就一定为总数,小数就一定为份数,一旦待分割的总量小于份数,学生的思路就会陷入死胡同。在教学中,教师有时可以故意调换总数与份数的位置,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解题策略的能力,让学生活学活用。  [关键词]总数;份数;颠倒  “用4千克的马铃薯可以提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强化教育体系的科学功能,实现人才培养和人才结构的合理配置,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下,一批以培养高级技能人才为目标的技术学院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这无疑对改善我国的教育结构和推进我国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就其来源来看,绝大部分技术学院是由中等技工学校升级而成。如今面临的首要课题是,如何提高办学层次,提升科研水平,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以培养高道德、高
《机械制图》是机械专业中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重要基础课之一。笔者从事职教工作二十多年,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现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一、上好第一堂课,激发学生的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着眼点应由学点技术转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想实现这一转变,必须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德育课教师处在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沿阵地,应教育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也应注意德育的渗透,这样教师、学生、教学才能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才能真正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势在必行  1.教育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