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之以恒服务心

来源 :荣誉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x000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浩德先生
  将服务社会视为自己的第二份事业,在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他活跃的身影频频出现在医疗辅助队、圣约翰救伤队、红十字会救护队等公益团体中,不仅亲身参与各类工作、助人无数;更以良师益友的身份、引导後辈了解奉献之真谛。通过种种付出,他悟出了美好生命的价值所在,也塑造了澄明的内心,存放着不变的情怀。
  踏实付出 恒心奠基础
  一样物品,若得到反复精心打磨,它可以变成精美的艺术品;一份事业,如果被人持续地用心经营,相信能缔结出累累硕果。就如林浩德先生二十年如一日地投身公益事业,积累经验、历练能力,终使其成为服务界一棵挺拔茂盛、予人阴凉的“常青树”。让他既助人无数,同时也为後辈们树立榜样。
  白天上班,晚上训练,这是林浩德先生退休前每天基本重复的生活轨跡,要是在日程中插入其他安排,往往也是维持活动现场秩序、配合医疗急救工作、宣传健康保健知识等一类工作。林浩德先生全身心地投入社会工作,用实在的付出以及满腔热情填满了生活,乃至忘记了时光的流逝,留下了满心的喜悦。
  “我完成学业、开始工作时,已产生参加社会工作的想法,於是加入公益社团,希望自己能帮助其他市民。”林浩德先生从二十多岁开始,就加入了圣约翰救伤队一类服务团体,经过了系统的训练,后期也加入医疗辅助队负责应急护理病患等专业的工作.从此以新晋成员的身份,参与各项基层工作。“我们这一代人参加社团大多是从基层开始做起,大家通过脚踏实地的工作方式,向前辈学习,用实践提升能力和经验。所以日後晋升到更高的职位,也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拾级而上。”
  林浩德先生经过急救及救护车驾驶员训练,获得了救护车驾驶员的身份後开始负责运送团队的工作。出勤的时候,他与随行成员交流,了解到大家是来自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例如律师、医生、会计师、护士等等,也知道大家聚在一起,皆源於“服务社会”这个共同的心。他在群体中渐渐获得了归属感,觉得自己加入了一个和睦友爱的“大家庭”,工作起来也更有幹劲了。
  随着参加社会工作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林浩德先生用於社团的时间也越来越多。尤其是遇上举行较大型的活动,他作为後备急救团队的一员需提前训练,並在现场随时待命,前前後後,会佔用个人的一大段时间。但林浩德先生始终认为,为公益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有人问我,为什麽那麽喜欢做社会工作?我想了一下,觉得这个就是自己的爱好,没有其他特别的理由,於是就回答道,自己天生就是喜欢帮助别人。”林浩德先生笑着说,其实在团队里跟他一样全心付出的人还有很多,所以他自己也不敢有任何懈怠,以至耽搁了团队的进步。“忙完一天的工作後,我参加社会工作可以调节身心,舒缓情绪,其实也得到了另一种收穫,同时,我还可以在社团中接触各种各样的人,並且有机会向对方学习,对个人的成长也有帮助。例如通过与医生、护士交流,让我了解很多医疗知识,为後面许多工作打下了基础。所以並不觉得自己只是付出,而没有收穫。”
  除了圣约翰救伤队,林浩德先生还参加了其他社会团体,例如医疗辅助队、红十字会,並在里面潛心服务数十个春秋。他的时间因此被众多的服务工作挤满了,连周六日都可能要参加训练班一类的活动。不过就是在那一段充满斗志的岁月里,林浩德先生充分感受到服务的乐趣所在,同时也体会“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而他渐渐成为了社团中重要的成员,肩负起更多的责任与义务。他被委以重任,管理香港一个区的医疗辅助团队,並且相关的职务在日後也会不断地增加。由此,林浩德先生感受到,生命是充满喜悦的,未来是令人期待的。
  前後相传 两代助公益
  “从二十岁做到现在七十多岁,我从未停止社会工作。”林浩德先生自豪地说,自己在社团里尽心尽力,做到了问心无愧。然而对於家庭,他卻表示感动:“因为多年忙於社会工作,我常常忽略家人,陪伴少,家务只靠太太操持,自己又帮不上什麽忙,感到对不住她。”然家人们一直很支持我参加社会工作,对於他们的包容理解和支持,我十分感激。”
  而在2006年,林浩德先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亲情的可贵:当时,他已从政府的医疗队退休,本以为自己有时间能与家人共享天伦。然而他的儿子到医院检查卻发现了问题,他的夫人也因忧虑过度加上用药问题导致肝衰竭。虽然林浩德先生以前面对各类急救情况时总能冷静处理,但当看到自己家中两位成员先後病倒,他竟一时不知如何面对。
  当时林浩德先生的夫人急需肝移植,情况紧急。虽然太太患病在床时间並不长,但林浩德先生的内心卻备受煎熬,每每想起家人对自己的支持和包容,眼前浮现一幕幕温馨的场景,想起夫人常常为自己熨烫制服、煲汤做饭……让林浩德先生心情变得愈发沉重,即使今日回忆起来,他也不禁哽咽起来。
  幸好,身边的好友和服务界同仁纷纷送出了关怀和鼓励,终於帮助林浩德先生恢复过来。更让他欣慰的是,他的女儿愿意移植部分器官给母亲。最後,经过医院一天紧张的手术,母女都平安,儿子也在後来恢复了健康。林浩德先生心怀感恩之餘,也更加重视自己的家人。
  温情的传递,悄然改变了林浩德先生的儿子:过去,由於在家里整天看不到父亲的身影,同时也体恤母亲打理家事的不易。他的心中常感到不平,他认为父亲忙於社会工作,既浪费时间又忽略了家庭,两代人之间的误会因此变得越来越大。後来,儿子开始理解林浩德先生投身公益的意义,也慢慢认识到父亲整天在外忙碌是为了帮助更多的人。“後来,我的儿子接触了社团服务,並产生了兴趣,也开始参加社会工作。”和父亲一样,林浩德先生的儿子也感受到了服务的意义。虽然同样是忙碌的工作,但白天的正职工作和晚上的公益分别给人带来不同的体会,前者可以激发後者的冲劲,而後者也可以补充前者的不同。尤其是穿上制服、带领青少年户外步行八小时,或提着礼物、探望独居长者,这些传达着关爱之情的工作,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也能化解自己心中的鬰结。对於林浩德先生父子而言,社会工作好比一座“桥樑”,消除了两代人之间的隔阂,加强双方的沟通,增进情感又传递了服务的使命。
  两代人的心意相通是可贵的,社会因此可以减少分歧,变得和睦。林浩德先生希望这样的改变能发生在更多年轻人的身上,如果他们能积极参加社会工作,在社团之中懂得遵纪守法、学会尊师重道,並且能理智地处理问题,而非一旦遇到与自己相左的观点就要抗拒到底,不知如何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如何提高道德方面的修为。
  现在,雖然林浩德先生已经过上退休的生活,但在服务方面他依旧活跃,定期参与社团培训後辈的工作,也在閒暇时间到社团教授太极拳、詠春拳等。他说,服务就像学习一样,如果不坚持做就会出现倒退,何况今日讯息发达、科技进步,如果不能与社会保持一致的步伐,便容易变得固步自封。因此,这个勤奋的服务者至今在各种公益活动中,他像过去一样努力为社会做贡献。其实,服务是他诠释生命的方法之一,他以此彰显生命的活力,丰富其中的内涵,仿佛用五彩的笔调,绘就自己瑰丽的生命画卷。
其他文献
王炳臻先生  心仪书法大半个世纪,他的生活因萦绕了墨香而变成充满趣味。早在学生时代,他凭借着一手好字,或写春联赠予他人,或领同学外出创作海报,奠定了稳固的艺术基础。步入社会,他得益於书法的积累,胜任不同的工作。到了在香港颐养天年的年纪,他参加香港书画艺术协会、香港千里墨缘书画会等社团,与同好们分享书法的趣味。他的书法情缘,历经岁月的洗礼,不仅纯粹如初,更增添几分智慧与理性的光华。  国粹启心 恣意
期刊
李悦琪女士  在事业上一直步步为营,追求实事求是,她对合作对象的选择及要求,对投资项目的考察,都会根据个人的丰富经验及公司专业团队对项目进行谨慎而深入地调查及分析 ,並在对风险值有了可靠的预判後才做出决定。因此,凯宏自成立屹今,有着不少亮眼表现,足见其眼光和智慧。生活中,她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慈善事业付出。多年前她便决定将个人资产的30%用於慈善,並将每个合作项目利润的30%用做慈善,她的心愿很简
期刊
陈建群先生  一个以国为重、以港为家的社团领袖、成功人士。青年时,他信奉人生当自强,奋斗不息,写下一段不服输、不放棄的励志故事。至中年,他将心放在了青年上,意在为年轻人创造机会,将年轻的力量集聚在一起。他的方向是为社会的未来打造一支充满正能量青年生力军。他总是在努力地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将对香港的爱护之心和对中华民族的赤诚之心,浓缩在每一个言行举止中。  非法“佔中”事件背後的深思  2014年9
期刊
陈荣森先生  自幼醉心於中国书画,曾师从岭南画派名师习画。对於艺术的高悟性以及对於艺术表达的敏感度,让他在绘画艺术之上快速成长。其後,为了生活,他转而投身商海,其艺术创作之路在此中断,可他卻始终未曾真正放下对於艺术的追求。多年之後,他重返艺海,再拾笔墨,一心创作。他的画作融汇古今,折贯中西,表现自我与性灵,画作清新脱俗,生气灵动。自2006年起,其便开始於世界各地举办画展,画作深受大众喜爱。  倍
期刊
香港街道名称多元化,其中以殖民地时代香港总督命名的街道最多,年代愈久的港督,以其命名的街道愈接近上环、半山及山顶。有的港督没有街道命名,卻有其它建筑物命名,例如柏立基师范学院、戴麟趾美沙酮诊所、东区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等,亦有个别港督是没有留下命名纪念的,例如第21任港督杨慕琦爵士和末代港督彭定康。  砵甸乍街(Pottinger Street)  砵甸乍是香港第一任总督(1843年6月-1844年
期刊
【本刊综合报道】由澳门特区政府主办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的文化使命”国际论坛,於8月12日在澳门君悦酒店开幕,论坛内容涵盖历史、哲学、宗教、政治、法律、语言、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来自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德国、美国、葡萄牙、韩国、日本、新加坡、巴西等国家和地区的6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大湾区的文化建设展开研讨和交流。  文化使命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开幕式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厚铧、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崔世
期刊
刘汉铭先生  对中华书法艺术情有独鍾,亦致力於国粹文化的传播与推广。同时他又热衷投身社会工作,参加扶轮社等众多公益团体,尊老护幼、捐资助学,心中长存仁爱精神。艺术的美、公益的善,在他的生命中交相辉映,感动了自己,愉悦了他人,墨香萦绕的岁月,因此变得暖意融融。  书法,民族精神之所在  对於书法,大多数国人都心怀一份敬意。它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之一,让现代人可以了解先贤的智慧;早在数十个世纪前,它所传播
期刊
【本刊综合报道】澳门福建同乡总会赴闽访问团一行60餘人,在会长许健康、执行会长陈明金的率领下,於7月29日至31日先後拜访福建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福州、莆田、泉州、晋江、南安、厦门等地市委、市政府领导。澳门中联办协调部部长傅铁生、福建省委统战部副部长陈飞受邀担任访问团顾问,福建省委统战部联络处处长赖华栋、澳门中联办协调部处长级助理陈燕影受邀担任副秘书长。  是次访问目的在於两个方面:  (一)向
期刊
梁健璋先生  致力於跳绳运动的推广与发展,他通过与学校合作创办校队、培训运动员及裁判、到内地或海外交流、参加专业跳绳比赛等途径,改变了大众对跳绳的固有看法,並使之发展成一项竞技性和欣赏性並存的运动项目,甚至走出了香港,在亚太地区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力。见证及推动跳绳运动的健康成长,他因此感到欣喜而满足。  推广跳绳不言倦  大概十多年前,几个年轻人走遍香港各区,拜访一所又一所学校,向教职员工推荐一
期刊
杨俊熹先生  得益於父亲的教诲和指导,自小他便接触了狮子会的服务工作,了解了服务的内涵及意义。进入社会之後,他便加入到了狮子会之中,倾情付出,快速成长。成为狮子会会长之後,他以创新的理念和独特的视角筹办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活动,彰显了他的社会情怀。不管是作为一名餐饮行业的企业家,还是作为一名社团中的骨干,他都永葆激情,用自己的匠心悉心耕耘每一寸土壤。  爱心传承 狮子情深  杨俊熹先生加入狮子会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