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m_19780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素质教育理念得到快速发展的前提之下,通过大学英语教育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已经成为高校不得不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探索在大学英语中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模式,本文首先对现阶段大学英語教学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人才评价机制、教学内容以及学习兴趣三个方面论述了具体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大学英语 思辨能力 培养模式 高校
  一、引言
  在高等教育中大学英语是面向所有学生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大学英语教学往往侧重于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并没有给与高度的关注。在素质教育理念全面发展的高等教育阶段,在大学英语教育中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已经成为高校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二、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现状分析
  1.应试教育影响了学生思辨能力的进一步发展。目前阶段作为公共基础课的大学英语一般都是面向大一大二开设的,即在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处接受高等教育。在高中教育阶段,所有学生都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应试教育成为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制度。因此,在高中阶段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自己的考试成绩,从而顺利走进大学。在进入到大学教育之后,应试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在短时间内依然无法有效消除,大部分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主要目标依然在于顺利的通过考试,对于思辨能力的提升大部分学生都不会给与高度的关注,即使有部分学生已经意识到思辨能力的重要性,但是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学习习惯也很难让学生在短时间转变过来。
  2.英语文化的缺失。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进行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必然需要以英语文化作为培养的侧重点,但是从总体上来看,现阶段大部分学生在英语文化方面都相对较为缺失。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首先在于语境的缺失,大部分学生都长期生活在一个完全汉化的环境当中,无法有效接触到英语文化。其次,学生对于英语文化的学习也没有给与高度的关注,认为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在于顺利地用英语进行沟通与交流,对于英语背后所隐藏的内在文化,大部分学生都并不会给与高度的关注。
  3.大学英语课程安排不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现阶段应用型高校建设成为大部分高校的发展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大部分高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改革时往往侧重于增加具有一定实用性的课程。例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许多高校都增加了英语听说能力的教学课程,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沟通与交流能力。但是由于学生的思辨能力在大学英语中并没用直接的体现,其教育价值在短时间内也无法体现出来。这就导致许多高校认为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并没有一定的实用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不会开设相关课程。根据笔者的调查研究,现阶段国内的高校只有少部分高校开设了针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英语公选课,还没有高校开设必修课。
  三、大学英语教学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模式分析
  在上文当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对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具体现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从中可以发现,现阶段的大学英语培养模式对于学生的思辨能力发展具有非常不利的影响,必须要实现全面改革,建立一种全新的培养模式才能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在下文当中笔者将对这种培养模式进行系统的介绍。
  1.改革传统的人才评价机制,增加学生的思辨能力评价。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高校逐渐认识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才能教育的根本目的,高校也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对传统的人才评价机制进行了必要的改革,希望能实现对人才的全面评价。例如,在现阶段许多高校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结合在一起进行评价,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这种人才评价模式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真实的反映出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在总体上来说还无法有效反映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基于此种情况,必须要转变传统的人才评价机制,将学生的思辨能力作为人才评价的重要指标。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自发主动的进行思辨能力的提升,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改革传统的大学英语教育内容。改革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是提高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具体来说主要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加强英语文化内容教育。通过英语文化教育不仅能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受到英语文化的具体内涵,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全新的思维方式,最终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2)加强思维训练内容的教育。现阶段高校需要为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提供必要的途径,建立专业的课程体系对学生的思辨能力进行训练。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自我提升。著名的教育学者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没有的兴趣而强制的逼迫学生去学习的话,那无疑是最为失败的教育行为。学生只有对教学内容真正的感觉到了乐趣,才会自主的进行有效的思考和学习。因此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课堂中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来激发学生进行思辨能力的培养。
  四、结语
  在本文当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当前阶段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培养模式,旨在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希望能对现阶段的大学英语教育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杨静林,曹莎.小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探析-基于中美小学英语教材比较分析[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6,32(07): 58-62.
  [2]李冠杰.以思辨能力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拓展类课程培养模式构建-以“希腊罗马神话”课程为例[J].英语广场,2016,(04):72-74.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家之间的交流也更加的深入,各行业对英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英语已经成为职场中不可缺失的部分,本文通过不断研究泛在教学的方法,并通过对各个方面的对比分析网络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两者之间的有利方面和他们的弊端,以职场应用项目为导向,从多方面:学习环境、资源、建设、模式等提出职业英语泛在教学的措施。  【关键词】职场应用项目 职业英语 泛在教学  随着
“我国的教育国情是穷国办大教育.”崔邦焱说.从1999年高校扩招开始,各地高等教育规模发展较快,学校经费需求量猛增,而政府财政预算内教育事业经费及基本建设经费的增长,远远
众所周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在人们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可以用于现代人的工作和学习的各个领域。近年来,wifi、蓝牙、4G等无线通讯技术深受人们的喜爱以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电子技术在人们中得到快速的普及。移动互联技术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正在悄悄的走进亿万人民的生活中。本文旨在阐述“移动学习”这个移动互联技术的理论基础并对移动互联技术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做出简要的
期刊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以智能手机等移动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欢迎,本文着眼于研究智能手机软件运用于英语口语教学的大背景、意义,并结合英语口语的特点,研究如何将智能手机等移动学习方式运用于英语口语教学,更好的服务于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口语热情和口语水平。  【关键词】智能手机 移动学习 英语口语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逐渐成熟,移动设备也越来越多元化,移动学习方式受到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已经成为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慕课模式越发流行。在慕课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应改变旧有教学模式,融入这种新的在线教学,提高高职英语教学效率。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法,分析了慕课简介,分析了高职英语教学的几点创新,旨在为慕课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慕课 高职英语 教师 学生  人们从1962年开始研究慕课,在2008年Jim Groom教授和Michael Branson Sm
《孙子兵法·始计篇》中指出:“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说的是充分的谋划分析有利于战争的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师资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及其对高职英语教师的“双师型”教师的要求,提出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育 师资 双师型  一、高职英语教师的师资现状  1.英语教师的构成单一。专职英语教师,语言功底扎实,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基本素质,特别是语法讲解和组织教学活动上比较熟练,但由于缺乏相应的行业知识,对于专
【摘要】英语是高职课程体系的关键学科,对学生的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具有关键意义。本文主要针对我国高职英语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和阐述,并且提出有效教学的相关策略,希望给予我国高职教育以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职 英语教学 现状 有效教学 策略  新时期下,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对外的经济与文化交流更加频繁,而英语是国际语言,在国与国的交流中起到关键作用,尤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英语的作用要更加
公证作为一种证明活动,谁是公证证明活动的证明主体?公证证明主体应当采取什么形式进行证明?不同的证明形式又意味着什么?笔者认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利于我们对公证证明责
【摘要】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也是考察学生英语综合水平和实际运用能力的关键因素。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出现了许多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现象,继续转变教学思维和模式。纵观当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各类问题,我们既需要深刻了解和熟悉上述问题,更要探究问题背后的原因,制定高中英语阅读策略。  【关键词】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新课程改革 问题 阅读策略  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