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班级合唱前奏曲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s3522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合唱教学不仅是学生体验多声部感觉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合作意识、协调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三年的时间里,笔者着重实践研究、提炼总结中高学段常规班级合唱课堂实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在常规的班级合唱教学中,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音乐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再针对不同合唱课型特点和难易程度会因课制宜地在每节课前设计一个或几个简单的二声部综合练习曲,这些练习曲综合了呼吸的运用、科学的发声、趣味识谱教学及和声音程的听辨及合唱的综合性训练内容。所以这些因地制宜的课前基础综合训练曲与合唱教学高效融合的教学模式成功突破合唱教学中遇到的难点与瓶颈。班级里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目标的实现过程中逐步认识自我,建立歌唱多声部概念,找到歌唱自信心,体验到成功合唱的喜悦。
  一、“小步子,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的课前基础综合训练”为合唱奠定坚实基础
  课例:在二声部歌曲《快乐梦想》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前设计了视唱训练、和声训练结合歌曲二声部知识点的综合训练。小步子,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在课堂中渗透和声训练,最终让孩子们形成和谐的二声部演唱。
  1.三度音构唱
  课前的发声练习,根据歌曲需要的音程,把do re mi fa作为基础音,用柯尔文手势辅助,向上和向下构唱三度音。让学生先从单声部感受三度音的行进。(谱例如下)
  2.三度音程模唱
  在識谱唱准单声部后,加入二声部,在长音的小节上,形成一个三度音的二声部。让学生分声部演唱,初步形成二声部的模唱,感受三度音音响效果。
  3.学唱歌曲二声部
  首先,老师根据学生的能力,高声部没有改动,低声部在不影响和声效果的前提下,基本简化为同音走向,让学生更容易找准三度音程之间的配合。在这样的综合训练中,经过了师生合作—生生集体合作—生生单独合作:节奏与旋律的多声部—和弦主干音支撑的多声部—和声为主的多声部:跟着老师手势唱歌—独立看谱唱歌等不同维度、不同难度的多个学习过程,最后达到学生分声部独立看谱演唱多声部旋律的目的。这种小步子的教学安排,细腻的认知处理,不会让学生在多声部音乐的认知上增加负担,也为后面的歌曲合唱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二、先入为主、巧设发声训练,低声部优先法的综合训练曲
  “先入为主”是学生对曲调的印象,常有先入为主的情形。学生最难接受的就是低声部的旋律,甚至觉得难听,因为第一声部本身给他们较深的印象。首先要打破学生对二声部的“恐惧感”,在备课的过程中设计“先入为主”的教学方案,在教学之初就暂可以把低声部先拿出来设计成综合发声练习,让学生提前熟悉感知学习。这是以“先难后易”为原则,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合唱。
  例如:笔者在歌曲《蒙古娃》的合唱教学之初就暂把二声部先拿出来让学生结合柯尔文手势模唱乐谱并加入象声词,作为一项rub特色的趣味动感的发声练习,学生在课前针对性的综合训练中趣味盎然地、充满感情地完成了歌曲低声部的学习,并用有气息支撑点的声音较完美地随音乐伴奏演绎了歌曲的低声部。此时,出示歌曲二声部的完整谱例再进入歌曲第一声部的学习。
  学生会更加新奇地关注歌曲的主旋律,听的目的性更强,同样的音乐伴奏可用两条不同的旋律演绎,合唱的听唱意识很好地被挖掘出来了。立体的、纵向的和声概念初步形成。因而,用“先入为主”的教法打破常规,出其不意的方法激起了学生的合唱学习兴趣。
  三、渐入叠加式的综合训练方法聆听声部层次,建立“立体”听觉,增强和声体验
  1.渐入叠加式学习——学习其中一声部
  笔者在教学轮唱歌曲《白鸽》时,学生在第一声部的演唱过程中,音准很容易受到另外一个声部的混淆,所以,采用先学习不容易唱准的声部,利用思维定势,稳定这一声部的音准。再加入另一个声部的学习。
  2.渐入叠加式——教师或钢琴加入另一声部
  这一步骤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多声部的音响效果聆听和体验。学生在学会一个声部以后,教师通过演唱另一个声部或者用琴弹奏另一个声部,让学生打开耳朵,品味和声的丰满和立体效果,感受两个不同的旋律融合在一起演唱时的和声音响效果。
  3.学唱另一声部
  当学生逐步熟悉两个声部后,老师把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演唱各自的声部旋律,再进行合作练习。在练习中强调轻声唱,聆听另一个声部的声音,在有层次地干扰性聆听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合唱意识。实践证明,这种渐入叠加式的教学方法,由于减少了趋同性干扰,二声部都能较稳定地保持住。不仅二声部演唱可以运用,三声部、四声部也同样可以运用。渐入叠加式的综合训练方法使学生内心听觉得到多层次训练,建立“立体”听觉,增强和声体验,从而有效提高合唱综合能力。
  多样化的因课制宜的班级合唱课前综合训练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大脑活跃起来,耳朵灵敏起来,歌声和谐起来,主动参与到班级合唱学习中,并逐渐养成在歌唱中聆听的习惯,在聆听和演唱中理解合唱的内涵,感受合唱的魅力。
  编辑 李建军
其他文献
摘 要:人人都有追求完美、受人尊重和得到信任的需要。每一个孩子都有成为更好的人的心愿,那是隐藏在他們天使灵魂中的翅膀。而作为班主任,所能做的就是成为孩子们人生道路上一盏引导的灯,引导孩子们正确地对待成长中的问题,让班内的每个孩子都能登上舞台。   关键词:尊重;信任;班级活动   班级活动是班级群体为了满足彼此的需要,有目的地作用于客观事物而实现的相互配合的动作系统。班级活动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摘 要:近年来,微信群成为家校间新的沟通和交流方式。班主任在微信群管理工作中,也可以与学生家长之间共同互动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以及成长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在群策群力、促进家校和谐共育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班主任提升对微信群管理工作的重视,定期优化微信群管理工作方式和管理內容,不断将教学管理内容和学生管理内容第一信息通过微信群传递给家长,也可以让家长通过微信群参与教学、互动等形式,提升家校和谐共育以
摘 要:为应对21世纪以来偏僻地区教育面临的新变化以及教师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日本北海道地区将偏僻地区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改革作为偏僻地区教育改革的工作重点,呈现出新的发展动向,主要包括:教师职后培训手段的信息化、高校对教师职后培训的积极介入以及教师职后培训形式的多样化等。以北海道地区为例深入分析日本偏僻地区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改革的新动向,有利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教师职后培
摘 要: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方法,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打造高效课堂,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最高目标。主要围绕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意义以及有效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综合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初中数学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指导思想已经难以满足现在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因此学校和老师应创新教学理念,并围绕新的教学思想创新教学策略,实
摘 要:没有问题的引导,就不会有思考的过程;没有质疑的声音,就不会有创新的实践,正如孔子所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教学过程中,就是要促进学生“学”与“思”的完美结合,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学会运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要善于运用问题促进学生学习。   关键词:问题导学;初中数学;应用依据;实践策略   问题导学式教学方法,就是指在数学课堂中,教师通过巧妙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思考
摘 要:社会的发展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行教育制度的改革刻不容缓,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展现与以往不同的教育观念,采用更为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方法,以此实现素质教育的推广,完成教育改革的计划。推行素质教育要求必须对小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其中主要包括对小学生各方面素质进行评价并判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状态。实践表明,在这些评价中真心关爱学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必然途径,是教育学生的良方
摘 要:为更好地推动家庭德育配合学校德育工作,立足于新时代培养孩子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品德修养等方面的家庭教育。通过调查问卷形式,探讨藏区家庭德育的有效实施策略,以期为家庭德育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甘南藏区;家庭德育;實施策略;调查问卷   高一新生报到时,往往会有家长领着孩子入学,并对班主任叮嘱说:“我这孩子交给您就放心了!我的孩子就听老师的话”。笔者相信这些家长对老师对学校教育寄予厚望
摘 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群文閱读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引入优秀散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课堂变得更加开放,学生阅读面广了,阅读能力也相应增强,对初中语文散文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以群文阅读在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为切入点,对群文阅读在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重点阐述。   关键词:群文阅读;初中散文;教学应用   群文阅读教学是通过将多篇文章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要“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于此,中小学各个学科的教师都针对“个性化教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以小学数学教学中个性化作业的设计为切入点,针对小学数学的个性化教学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   作业内容枯燥、作业形式单一、评价方法僵化,是传统小学数学作业中常见的三大问题。在本文中,笔者
摘 要:课堂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及时鼓励的评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快乐学习,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应该重视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基于此,分析了教学评价的优点,对教学评价提出了优化建议。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教学;评价;有效性   教育方式在不断创新,教育方法也在不断改革,家长对孩子寄予的希望也是越来越大,也希望能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