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整合,比较辨析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e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能力是高中语文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注重学生语文阅读素养提升的当下,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性、提升语文阅读指导的有效性,可以通过群文阅读来达成,丰富阅读内容,拓宽学生阅读视野,切实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素养。所谓的“群文阅读”是指教师围绕一定的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进行构建,从而达成共识的阅读。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而言,进行群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多角度探索文本的意蕴,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训练学生形成一定的阅读技能,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这也是新课标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在群文阅读中有效进行梳理整合、比较辨析,从而提升群文阅读有效性的思考。
  一、梳理整合,求同品文
  群文阅读打破了传统的单篇阅读模式。梳理整合作为语文阅读的基本方法,也是阅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它要求学生对学习材料和内容进行横向或者纵向的分类整理。而整合需要在梳理的基础上对各个学习内容进行前后勾连、有机组合。梳理整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阅读方法,提升阅读的品质。
  在内容上进行梳理整合,求同品文。教师在实施群文阅读前需要精选文本,文本一般以相近或相同的內容或者主题为标准。比如学习鲁迅的作品《祝福》的时候,教师可以补充以下三篇作品:《阿Q正传》《明天》《端午节》,从而开展以鲁迅小说为系列的群文阅读。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这几篇作品,分别概括出文本的情节,找出相关的人物,绘制思维导图。根据学生为各个文本绘制的思维导图,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梳理出的情节、人物进行归类整合。学生会发现这几篇作品都涉及对女性的描述,并且发现这些人物身上都存在着共性特征——粗笨、孤独。教师可以围绕这一特点确定以“孤独中的呐喊”为主题进行求同式讨论。学生经过梳理整合得出,这些女性人物的“孤独”表现在:①离不开家庭的无助者。无论是《祝福》中失去孩子、被捐了门槛的祥林嫂,还是被阿Q调戏的小尼姑,还有那个家庭崩塌后一切空空如也的单四嫂子,贤良淑德、尽心操持家务、为丈夫分忧的方太太。在她们身上,我们看到的不是女性的柔情,而是被当作“生育工具”“家庭奴仆”的卑微者,她们在家庭中是一个孤独者。②主动顺从的孤独者。学生在阅读归类的过程中,会发现这些女性在社会上也是被人丢弃的孤独者。比如,阿Q欺负小尼姑的时候远远地听着酒店里的人得意的笑声,还有那个带着一个孩子的单四嫂子更是随意被人侮辱,祥林嫂在捐了门槛后甚至还被地位卑微的柳妈嘲笑……她们的孤独背后最大的可悲就是主动顺从,还粗笨地认为一切都是自己的错。
  学生在归类整合中会从对单一人物的同情转化为对一类人物命运的关注,并且分析原因,得出作者创作的意图在于“通过呐喊来唤醒沉睡的国人”。由此,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理解更加全面,思想也更加深刻。
  二、比较辨析,寻异品言
  群文阅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将一组文章放在一起阅读。教师需要将学生从单篇阅读中引领出来,同中求异,不断比较,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品质。
  首先,在写作章法上进行比较辨析,寻异品文。确定相关议题进行群文阅读,需要将相近主题的文本的章法进行比较,体会不同作品不同的语言风格,从而全面深入地挖掘文本的主旨内涵。比如我们把曹文轩的《前方》、老舍的《想北平》、刘亮程的《今生今世的证据》组合在一起,以“家园”作为群文阅读的主题实施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几个文本的章法进行比较辨析,从而得出“家园”内涵的差别。教师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分别找出这三个文本写作的特色。《想北平》以“通俗而纯净的语言”表达出“简明而真切”的情感;《前方》从摄影图片中人物的表情说起,进而引出照片中一个带有人类生存哲学的共同轨迹:“离乡—思乡—返乡—再离乡”,切口较小,哲思广大。《今生今世的证据》没有过多的抒情,而是以一个迁移者的角度去探寻自己与家园之间的关系。同时,文本中的“我”不断地追问这种家园情感产生的原因,比如人与家园之间的关系如何?故乡对人来讲意味着什么?从而探寻出“家园废失,人就踏上了虚无之途”。学生在阅读中,整体感知这三个文本的章法和写作特色,进行比较,进而辨析出不同的主题内涵。
  其次,仔细辨析,表达出自己的个性见解。比如曹文轩的《前方》、老舍的《想北平》、刘亮程的《今生今世的证据》,这三篇文章的写作章法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文本中的相关语句,运用自己喜欢的语言风格,表达自己对家园的理解。学生结合三位作家的语言风格展开思考,形成以下精彩的语言表达。
  学生一:家是一位老母亲,在她的怀抱中我们悄然长大。故乡的一草一木、一枝一叶总关情。那老城墙,那些花、果子还有那古物都渗透到了老舍先生的血液之中,这是一种母亲与孩子之间情感的勾连,自己的脾气、性格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座小城赐予的,自己的整个心都与这座城、这个家黏合在一起。
  学生二:一群人拥挤在一辆车上,目光呆滞,不知家在何方。其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感到身虽然有家可归,但是心却无家可依。漂泊无依,成了我们生活的最大状态,流浪还是回归成了我们人生的命题。当心灵找到了落脚点,才会有“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宿感。
  学生三:我们的家园即使是荒凉的、狭小的,但是曾经这里流过我们的血与泪。它即使是平凡的、破落的,但是我们曾经的坚忍、痛苦、不屈都融入在这里。家园是我们梦想和追求的起飞场,家园哪怕废失了,远离了,但是我们曾经的人生已经保存,我们将来的一切还会继续记录,它们成了我们“今生今世的证据”。
  在三名学生精彩的评论文字中,我们看到老舍的平民意识,他的家园之思渗透在家乡的一草一木之中,这是一种对家园情感上的文化认同;曹文轩把家园的内涵上升到了精神灵魂层面;而刘亮程则从家园对人的价值角度探讨了家园的内涵。三名学生紧扣“家园”的主题和文本的内容,结合三位作家不同的写作章法和语言风格进行深入思考,从而表达出不同的见解。
  当然,对群文阅读同与异的确定是根据具体的文本而定的,探寻的问题则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而在学生探寻之后,教师最好再引导他们思考问题是如何设计的,阅读所得有没有普遍应用性,找到求同寻异的规律,获得阅读分析能力的提升。
  总之,群文阅读打破了传统的单篇阅读单一化的界限,使不同文体、不同写作特色之间有机整合,从而发展了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能力。在群文阅读中,教师注重梳理整合,仔细辨析,求同存异,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中学(225600)
其他文献
帮助小学生掌握汉语动词并让学生能灵活运用动词,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小学生语言构建能力的培养,使小学生学有所得,以更好突出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就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而言,许多教师在课堂上没有重视对动词的详细讲解,往往是“一闪而过”,忽视了动词教学的重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提高。基于此原因,本文以小学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这篇
期刊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以民间故事为主,由《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三篇课文组成。其中将《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设定为精读教学,《牛郎织女》(二)设定为略读教学。教学时,要围绕本单元语文要素来设计导读打开方式,通过对课内习得方法的学习,指引学生迁移运用到民间故事的自主阅读实践中,提高学生阅读素养。  一、围绕语文要素,做好课外阅读衔接  本单元所要落实的语文要素是
期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界定了整本书阅读教学学习目标:在阅读过程中,探索阅读整本书的路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重视学习前人的阅读经验,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综合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的方法阅读整本书,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可见,整本书阅读教学,需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并学会灵活运用。  吴欣歆教授将整本书阅读大致梳理出五种基本策略:
期刊
新课改提出后,花样翻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层出不穷,但我们看到的是学生成了配合教师的“合桌聊天的演员”。客观地讲,智慧的教学应是形神兼备的。语文教师应摒弃浮华的外表,将潜心的备、有效的导、静静的等、适时的讲有机结合,学生的心智之花才会在我们的智慧课堂绽放。  一、潜心的备  要上好一堂课,课前准备是必不可少且尤为重要的环节。课前,教师必须潜心研读文本,并做深入剖析,力求全面而透徹地解读文本。然而,由
期刊
语文教材中有一定量的自读性课文,在教学设计上如何对其定位,在学生自主阅读时应该发挥怎样的调度作用,如何让学生展开卓越的阅读学习,这是教师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新课程改革倡导主体学习,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成为主流认识,教师要在阅读方法指导、阅读思路规划、阅读活动设计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阅读服务和启示,确保自主阅读也能够酝酿巨大的回响。  一、创新设计原则,讓学生情绪活跃起来  自读阅读教
期刊
文言经典引领人们在文化熏陶中不断成长,汲取有益的精神营养。然而,高中文言文教学还停留在浅层,主要围绕文言文大意进行解读,简单地对内容进行梳理,缺乏思维的参与,思辨性不足,导致文言文阅读教学“冷场”,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引入思辨性阅读,引领学生在多样化的思辨性阅读活动中触摸文言经典的温度,感受文言经典的魅力,从而亲近文言经典,从中汲取精髓,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提升,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期刊
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的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是初中语文必读名著篇目,该小说记叙了汤姆历险的经历,情节跌宕起伏,极具语言魅力,适合初中生阅读。教师在阅读指导上,需要重视学生思辨性思维指导,培养学生思辨思维,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加强思考,能够更深入理解名著的主题和情感,提高阅读收获。  一、细读主要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通读文章是名著阅读第一步,还需要对主要情节细读分析,了解主人公人物形象,感受名著
期刊
亚里士多德说:“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正是这种美妙绝伦,才使文人墨客将诗情画意付诸笔端,钟情于美景与心灵结合的一刹那迎来的智慧与想象。所以,与其说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古人为某次游景所写的美文,不如说是因自然之景,古人从己身挖掘的富饶精神情感。但是,我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终不能直接目睹作者最后要表达的东西,所以,还是要从景色本身的文化内涵、精心布置的语言“棋局”,以及作者的人生迹况入手进
期刊
散文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因其特殊的体裁风格,形式不拘一格,学生往往难以抓住作者的真实情感。引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为学生的思维插上“共情”的翅膀,不但能够让学生离文章内核更进一步,提高阅读的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他们发现美、欣赏美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笔者从苏教版教材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具体论述将“共情”与散文阅读教学结合起来的几点心得。  一、摆脱传统范
期刊
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学目标不断更新,单元整合更符合阅读教学的要求,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课文内涵,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应借助群文阅读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锻炼学生思维,以满足时代发展需要。  一、课前预习,奠定群文阅读基础  课前预习能让学生提前了解文章内容,带着问题去阅读新课文,这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也能促进师生互动,是开展群文阅读的重要基础。教师要根据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