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典作品的整本书阅读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而选择适当的阅读视角将有利于唤醒同学们的阅读体验,用现代人的眼光去审视并汲取书中精华,追求对阅读主体和当今社会的指导意义,让经典作品成为学生的生命滋养是本文思考的重点。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现代視角;经典阅读;意义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2
“整本书阅读”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的重要性众所周知,所以整本书阅读势在必行,并必将在语言教学中发挥变革性的功能。而经典作品的整本书阅读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经典作品往往由于时代的隔膜,在语言形式和内容理解方面有困难而让人死活读不下去。然而,经典都是经过沉淀的精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正如温儒敏所说,接触和学习经典,是人类接受智慧的最主要途径。因此,历来的教育,都很注重让青少年们多阅读经典。而《论语》是一部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经典作品。它在中国古代社会有重要作用和影响。据此,我们设置《论语》的研读策略和实施路径如下几点进行详细论述。
一、 《论语通译》细读
1.版本选择
《论语》是古代汉语,对高中生来说阅读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可以选择无障碍阅读版本,如杨伯俊的《论语译注》(中华书局),程树德的《论语集释》等。我们选择了《论语通译》(延边人民出版社),这个版本对《论语》的每篇每则都设置了“原文”“注释”“译文”和“评语”,甚至难读的字还注有拼音。这就为学生扫除了阅读古文的障碍,有利于学生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
2.细度要求
同样,根据新课标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教学提示,结合《论语通译》文本特点,文本细读应做到:第一,集中时间和精力,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借助注释、译文和评语读懂每则的深刻意蕴。第二,“阅读要有笔记,记下自己思考、探索、研究的心得”,尤其要将参照注释、译文和评语仍读不懂的条目记录到读书笔记本上。可以利用课内外时间自主交流讨论,交流讨论后仍有疑难语句,则留待下一步的问题细磨阶段课堂集中解决。
二、问题细磨
1. 问题提出
《论语》的语言和所记录的内容与现代学生的生活相隔较远,虽然指定的这个版本有详实的注释、译文与评语,但古今语言和古今文化的差异还是会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诸多理解上的问题。当然,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享受读书的愉悦,教师也要有意识地鼓励、激发学生在研习过程中,联系个人经验,不断提出疑问。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用现代人的眼光审视并汲取作品中的营养。
2. 问题导释
如何解决学生提出的诸多有价值的问题?首先,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他们自主学习获得的问题为目标指向,以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交流讨论为主,那些价值不大或较简单的问题,学生间互相帮助即可以解决。其次,“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或限制学生的阅读与思考”,弱化老师的讲授职责,强化其组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与交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把所教文本读细读深,成为研究专家。否则,教师很可能会失去课堂主导权,让整本书阅读流于浅表,流于形式。
三、专题细研
1.教师提出专题学习目标
专题驱动法是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一直使用的方法,它简单高效,易于掌握,为许多老师喜爱和使用。《论语》虽简明扼要,内涵却很丰富,在治学、从政、自身养性乃至交友之道等方面,都有深刻的见解。要让学生用现代人的眼光审视并汲取中的精华,发现其内涵中能够指导现代社会及阅读主体的思想,就要求教师根据这一研读目的,设计多样有趣的专题,通过专题的驱动,引导学生去寻找、感知《论语》思想在当今社会的重大意义。我们结合高中教材中的《论语》名着导读中的指导和读这部经典的现代视角设计出如下四个专题供同学们研读:
专题一:孔子的治国之道。专题二:孔子的治学之道专题。三:孔子的为人处世之道。专题四:写孔子人物评传。
2.学生研习专题达成目标
要让学生在完成专题任务的过程中,真正动起来,积极有序地解决专题研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教师就要采取开放式的任务设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专题,也可以另外自主选择专题,分小组进行探究。这样,可以驱动学生在动态的过程中研读查找、反思改善。也有利于学生能动性的激发、主动性的提升、思维的完善、素养能力的综合推进。如专题一、二可以用表格的形式设计任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实际拓展表格。专题三可以用摘录积累名言警句的方式,呈现在读书笔记本上。专题四则要求同学们写成小论文。
四、成果报告
1. 读书评价
为了确保整本书研读系统化,有人主张建立一系列的评价机制,用以强化和促进学生的日常阅读,调动学生阅读整本书的积极性。整本书阅读固然很重要,但它也只是高中语文课程内容的一部分,没必要把它的评价做得过于复杂。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就是很好的评价方式。其中过程性评价主要呈现形式为摘抄和做读书笔记。如《论语》整本书阅读就根据专题研读阶段的专题任务,表格填写、警句摘录和小论文撰写全都以静态的形式呈现在读书笔记本上。
2. 读书报告会
在学生经过反复阅读,记下自己思考、探索、研究心得的基础上,教师可发挥组织引导作用,利用课堂开展读书报告会。每组选择一个专题,分享展示自己的研读成果,展示时可以灵活使用多种形式,如采用图片展示与口头说明相结合,如传阅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如小组内交流思想,还可以在开放的网络平台如校园网站、班级论坛、班级学习群、公众号上发表,与别人交流分享。
在分享与评价过程中,老师应善于发现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成功经验,应善于发现、保护和支持学生阅读中的独到见解。
在分享与评价过程中,教师应鼓励更多人积极参与研读成果的展示,鼓励更多人积极参与评价。
总之,整本书阅读,我们应选择经典,用现代人的眼光审视并汲取其中的精华,让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孔子.《论语通译》.延边人民出版社,2007
[2]刘雪梅。遵道循序 巧法大法[A].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旬),2019(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言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现代視角;经典阅读;意义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2
“整本书阅读”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的重要性众所周知,所以整本书阅读势在必行,并必将在语言教学中发挥变革性的功能。而经典作品的整本书阅读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经典作品往往由于时代的隔膜,在语言形式和内容理解方面有困难而让人死活读不下去。然而,经典都是经过沉淀的精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正如温儒敏所说,接触和学习经典,是人类接受智慧的最主要途径。因此,历来的教育,都很注重让青少年们多阅读经典。而《论语》是一部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经典作品。它在中国古代社会有重要作用和影响。据此,我们设置《论语》的研读策略和实施路径如下几点进行详细论述。
一、 《论语通译》细读
1.版本选择
《论语》是古代汉语,对高中生来说阅读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可以选择无障碍阅读版本,如杨伯俊的《论语译注》(中华书局),程树德的《论语集释》等。我们选择了《论语通译》(延边人民出版社),这个版本对《论语》的每篇每则都设置了“原文”“注释”“译文”和“评语”,甚至难读的字还注有拼音。这就为学生扫除了阅读古文的障碍,有利于学生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
2.细度要求
同样,根据新课标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教学提示,结合《论语通译》文本特点,文本细读应做到:第一,集中时间和精力,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借助注释、译文和评语读懂每则的深刻意蕴。第二,“阅读要有笔记,记下自己思考、探索、研究的心得”,尤其要将参照注释、译文和评语仍读不懂的条目记录到读书笔记本上。可以利用课内外时间自主交流讨论,交流讨论后仍有疑难语句,则留待下一步的问题细磨阶段课堂集中解决。
二、问题细磨
1. 问题提出
《论语》的语言和所记录的内容与现代学生的生活相隔较远,虽然指定的这个版本有详实的注释、译文与评语,但古今语言和古今文化的差异还是会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诸多理解上的问题。当然,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享受读书的愉悦,教师也要有意识地鼓励、激发学生在研习过程中,联系个人经验,不断提出疑问。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用现代人的眼光审视并汲取作品中的营养。
2. 问题导释
如何解决学生提出的诸多有价值的问题?首先,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他们自主学习获得的问题为目标指向,以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交流讨论为主,那些价值不大或较简单的问题,学生间互相帮助即可以解决。其次,“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或限制学生的阅读与思考”,弱化老师的讲授职责,强化其组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与交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把所教文本读细读深,成为研究专家。否则,教师很可能会失去课堂主导权,让整本书阅读流于浅表,流于形式。
三、专题细研
1.教师提出专题学习目标
专题驱动法是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一直使用的方法,它简单高效,易于掌握,为许多老师喜爱和使用。《论语》虽简明扼要,内涵却很丰富,在治学、从政、自身养性乃至交友之道等方面,都有深刻的见解。要让学生用现代人的眼光审视并汲取中的精华,发现其内涵中能够指导现代社会及阅读主体的思想,就要求教师根据这一研读目的,设计多样有趣的专题,通过专题的驱动,引导学生去寻找、感知《论语》思想在当今社会的重大意义。我们结合高中教材中的《论语》名着导读中的指导和读这部经典的现代视角设计出如下四个专题供同学们研读:
专题一:孔子的治国之道。专题二:孔子的治学之道专题。三:孔子的为人处世之道。专题四:写孔子人物评传。
2.学生研习专题达成目标
要让学生在完成专题任务的过程中,真正动起来,积极有序地解决专题研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教师就要采取开放式的任务设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专题,也可以另外自主选择专题,分小组进行探究。这样,可以驱动学生在动态的过程中研读查找、反思改善。也有利于学生能动性的激发、主动性的提升、思维的完善、素养能力的综合推进。如专题一、二可以用表格的形式设计任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实际拓展表格。专题三可以用摘录积累名言警句的方式,呈现在读书笔记本上。专题四则要求同学们写成小论文。
四、成果报告
1. 读书评价
为了确保整本书研读系统化,有人主张建立一系列的评价机制,用以强化和促进学生的日常阅读,调动学生阅读整本书的积极性。整本书阅读固然很重要,但它也只是高中语文课程内容的一部分,没必要把它的评价做得过于复杂。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就是很好的评价方式。其中过程性评价主要呈现形式为摘抄和做读书笔记。如《论语》整本书阅读就根据专题研读阶段的专题任务,表格填写、警句摘录和小论文撰写全都以静态的形式呈现在读书笔记本上。
2. 读书报告会
在学生经过反复阅读,记下自己思考、探索、研究心得的基础上,教师可发挥组织引导作用,利用课堂开展读书报告会。每组选择一个专题,分享展示自己的研读成果,展示时可以灵活使用多种形式,如采用图片展示与口头说明相结合,如传阅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如小组内交流思想,还可以在开放的网络平台如校园网站、班级论坛、班级学习群、公众号上发表,与别人交流分享。
在分享与评价过程中,老师应善于发现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成功经验,应善于发现、保护和支持学生阅读中的独到见解。
在分享与评价过程中,教师应鼓励更多人积极参与研读成果的展示,鼓励更多人积极参与评价。
总之,整本书阅读,我们应选择经典,用现代人的眼光审视并汲取其中的精华,让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孔子.《论语通译》.延边人民出版社,2007
[2]刘雪梅。遵道循序 巧法大法[A].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旬),2019(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言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