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上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terz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浓厚兴趣是推动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在动力,所以必须激励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学习动机。然而帮助缺乏数学学习动机的学生的最好办法就是首先帮助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取得进步,并在进步中体验一种内部的自我激发。其具体方法如下:
  1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
  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的成功而不断得到发展。有的学生,因学习失败、学习困难而对书本知识失去好奇心求知欲。好奇心是一种天生的和强有力的动机因素。为了发展学生的内在动力,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必须保证学生既能较为轻松地学懂知识,又能更加积极、主动的配合教师自觉学习。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安排的学习内容及教学方法则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学习内容和课堂情境的设置。学习内容的安排尽量不要过分地繁杂,线条要清晰。教师应设法把学生的注意集中于学习知识的活动中,排除分散学生注意的干扰,如使用幻灯机的过程中,教师尽量不要使自己的影子投影到屏幕上;不需用时及时关闭电源。还可创设问题情境,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如:在上高一《立体几何》的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之前,可先提一问题:建筑工人在用砖刀砌与地面垂直的墙面时,是否用了什么工具来帮助他判定他所砌的墙面符合要求?如有?是什么工具呢?这样学生很有兴趣,也会很认真地开始学习新课,并能以互相讨论的方式,经过认真思考和恰当的应用所学的定义、定理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从而得出正确结论。这节课会上得相当圆满。②学习内容难度恰当,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要分层次要求:特优生应加强对其学习深度和广度的加深和拓广;中等生应加强综合能力的训练;所谓的差生则应加强基础知识过关训练,使其学有所得,不断进步,从而增强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如:在《不等式》这一章“不等式证明”的学习过程中,对特优生的要求是证明的各种方法: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换元法、判别式法、反证法、放缩法和函数单调性法。中等生则要求熟练掌握: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换元法。而差生只要求重点掌握比较法理解综合法和分析法。③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使学生进行不同深度的加工,特别是深水平加工。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模式,调动学生使用眼、耳、口、手等感觉器官,使得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以提高课堂效益,减轻课外负担,让学生不再认为学数学就是做题,而是一种享受,从而对自己更加充满信心。
  2 准确把握教学的难易程度
  数学学习的目标设置是激发数学学习动机的重要环节。不同的学生,学习接受能力不同。一个思维灵活的学生,能够较好地处理新旧知识之间的很大差距,而思维僵化的学生面对新旧知识之间的距离感到束手无策。但是如果从自已的切身体验出发去学习新知识,那么任何问题都会变得更加令人感兴趣。如:在《解析几何》中有关直线系和曲线系的问题,直接使用直线系或曲线系方程,可以很快解决与交点有关的许多问题,思维灵活的学生,用来得心应手,兴趣盎然,思维觉得更加活跃;而思维僵化的学生则很难理解这些方程,更不用说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只能依靠繁复的计算,势必导致产生厌倦情绪,因而把握教学难度及情景创设是犹为致关重要的问题。
  数学学习目标的设置应根据学生个人的情况,学生应参与目标的设置;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在目标设置的过程中使其内在动机进一步激发。一般来说,目标越具体,兴趣越浓厚;舒适的数学学习目标的设置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满足,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成功的经验能使学生建立信心,提高兴趣。当然,学习目标的设置还应该稍高于先前已有的学习水平,使他们产生适当的内部紧张状态,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然的话,目标太高或太低都无益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 促使学生“卷入”学习任务
  一个人专心致力于奖励很少的业余爱好之中,或者一个学生全力以赴地参加到娱乐性的解题活动中,都可描述为“自我卷入”,当智能受到挑战的时候,自我卷入就达到它的顶点。问题是如何才能促使学生“卷入”学习任务之中去?首先,教师应设法使学生在卷入的学习任务过程中至少不会受到失败的威胁,相反,应使学习任务变得更加容易完成,学习因此受到促进。还应设法传授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技巧,促进学习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是促进卷入效果的最有效方法。如:在椭圆和双曲线的教学中,如果采用比较手法,学生的兴趣明显浓厚得多,虽然不可避免繁琐的运算过程,但由于两种曲线却有很多相似之处,这次运算可能量大一些,但实质上已经把后面的工作也一起做了,心理上感觉不是很困难。这样既减轻了负担,而对两种曲线的理解反而更加深刻,对以后整个圆锥曲线的学习都有很大好处。
  从以上的一些措施来看,首先肯定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机是促进学习的最有力、最稳定的动力。其次,必须采取一系列综合配套的激励措施,才能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机。从而使学生真正的进入角色,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体现素质教育的成果,为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做出我们的贡献。
其他文献
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电脑普及的信息时代,掌握应用计算机已经是科学发展和走向未来信息化时代的需要,且已成为当今合格人材的必备素质之一。作为21世纪的主人,掌握电脑操作这一信息处理的工具是尤为重要的。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迅速发展,需要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为了培养优秀的跨世纪人材,必须提高教学效益,改革教
期刊
【摘 要】 文章倡导教师实施开放性课堂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自主学习,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 开放性课堂 自主学习 创新能力  20世纪90年代,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把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培养学生的主体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步成为我国教育教学
期刊
著名的外语教学专家斯通说过,情感对外语学习的作用至少与认识技能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按照这种观点,离开了情感的作用,即使有良好的学习潜力,学习的积极性也调动不起来,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运用积极的情感因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融洽的课堂气氛,从而使教师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纽带和桥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1
期刊
众所周知,在这一课程改革与重建过程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建设无疑是改革力度最大、创新含量最多的系统工程。然而,在实施的一年中,我们也出现了一些困惑,如语文选修课程目标定位问题、选修课程服务主体及教学方式问题、选修课程评价问题等等,新困惑又在滞碍着课程改革实践。因此,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有待我们进行积极而审慎的探索与思考。  1 选修教材如何教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转变的前提
期刊
【摘 要】 教材为教师教学提供“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范例”。运用“认定规划教材、选定精品教材、对接行业教材、开发校本”四个有效教材建设策略,有利于教材内容与岗位技能对接,有利于凸显中职教材的规范性、实用性、对接性和补充性。在校本教材开发过程中,考虑人员组成校企化、设计理念联动化、内容编排任务化、版面设计图表化、难度标准适度化、内容含量可控化、书稿图片清晰化、内容描述规范化,将使校本教材的生
期刊
智障儿童在智力上有缺陷,心理发展的速度缓慢,但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爱,别人的理解,希望能和正常的儿童有相同的“待遇”。现实生活中,我们仍然在承受的“白眼”和“厌恶”,导致智障儿童一系列的排斥反映,使他们个性孤僻、自卑、固执、任性、暴躁、蛮横,其中情绪反常、情感脆弱是智障儿童所反映的一个共同的特性。特别是我们在特殊教育的学校里,面对的是众多的聋哑人,他们在心理上更是有着与普通孩子不同的一面,他们的智障
期刊
《基础会计》学科由于专业术语的抽象、深奥、枯燥,加上职高学生缺乏感性经验,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参与性差,形成被动性学习,习惯于听老师讲,很少去自己阅读教材,对知识进行梳理,因而形成学习效果差,教学效率低的结果。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情境化探究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感受情景中学会学习、学会思索、学会创新。  1 创设情景,贴近学生认知、分层推进  情景的创设至关重要,一个生动的、适合学生认
期刊
【摘 要】 在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四个主要特征要求来论述其在课程总体框架结构搭建、课程设置、课程体系构建、课程组织实施与课程评价等多方面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课程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
期刊
【摘 要】 什么叫“职业倦怠”,我不希望我再产生这种思想和工作状态,所以我必须谋求自己在专业上的发展。根据自己的情况,我必须如何发展。  【关键词】 职业倦怠 读读写写 专业发展 价值  “职业倦怠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听了杨老师的讲解,我认识到了什么叫“职业倦怠”。实际上“职业倦怠”就是指我们日常工作中出现的那种厌学(本专业进修)、厌教、懒散工作作风和想“辍教”的行为
期刊
目前中学英语教学存在着严重的低效教学现象,表现在教师辛劳、学生疲倦、求知欲望不强、学习的效果也得不到保证。因此,要求我们的教师从自身出发,对英语课堂的教学进行调整和思考,利用多种教学策略和手段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学任务要真实,完成任务的过程必须要学习、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要符合认知规律和学生身心特点,要有利于发挥教师自身优势,要能进一步调动学生兴趣。  1 坚持“三个一”有效训练  我在课堂教学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