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隆炮声中传来一曲《高山流水》

来源 :读写月报(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1028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野政文工团”派出一个小分队,来九团慰问演出。思想内容没得说,可是出来进去总是那么几个熟悉面孔,太乏味了!台下开始发难:“不看!不看!不看!”
  最初只有少数人起哄,像是受到恶性传染,到处尖声刺耳地打起了口哨。
  报幕人从大幕中缝处钻出来,他每次出现,观众都以为演出将会做出调整。台下又狂呼乱喊起来:“出来一个坤角儿!出来一个坤角儿!”
  宣传队队长亲自到大幕前讲话,面目严肃到不可能更加严肃:“我可以负责地向你们声明,我们这里没有什么坤角儿,绝对没有!”
  “有!”“有!”台下齐声揭露。
  小分队里确实有两位女演员,可是今晚排定的节目单里没有女角,分派她们反串鬼子兵。
  团长齐竞接到报告,风风火火地赶来了。
  有人认出了团长,彼此提醒:“一号!”“一号!”
  前面几排观众端端正正地坐好了,远处的人似乎觉察出有什么不对头,也都不敢再出声了。齐竞这才开始队前训话:“丢人现眼!给八路军丢人现眼!给‘虎团’全团将士丢人现眼!”
  全场空气像是凝结在一处,紧张极了,大家都听到自己的心咚咚地跳。齐竞转身向当值的现场总指挥挥手说:“解散!各单位带回!”
  老乡们叹息说,可惜一台好节目,就这样吹灯拔蜡了。
  “请等一下!请等一下!”传来一个女孩的呼喊声。
  “虎团”团长齐竞远远地看到,那个女孩子站在场地最后,一只手抱着一个长长的物件。她很有自信的样子,脸上总挂着那么一丝天然的微笑。
  女孩仰起脸,向高居于舞台台口的齐竞提出交涉:“首长同志,你好!碰巧我带着古琴,就由我为大家弹奏一支曲子,可以吗?”
  一个花季少女怀抱古琴,突然出现在队列前,齐竞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陪同女孩子的地方干部上前说明,她是从北平来的女学生,名叫汪可逾。路经此地,正好赶上“虎团”在开晚会。
  齐竞的脸上顿时感觉热辣辣的,这一下,让沦陷区来的女学生看笑话了!应该欣然接受,还是婉言谢绝呢?他心想,作为现场的最高指挥员,决不可冷冰冰地板起面孔,对着如此天真烂漫的想法,劈头一瓢冷水浇下去。
  “欢迎欢迎!请到台上来!请到台上来!”齐竞正式发出邀请。
  汪可逾登上舞台,她已经高兴得迫不及待解开琴囊,取出了古琴。
  “啊哟!天哪!这不是一张宋代古琴吗?”齊竞随口吟诵出了白居易《废琴》的诗句:“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女学生也来了兴致,以白居易的另一首诗做回应:“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老乡们也都重新围拢上来,等待恢复演出。自然是由齐竞担任了报幕员:“安静!安静!现在请小汪同学为大家演奏一支古琴曲,好不好啊?”
  “好!”
  只见汪姑娘缓缓抬起右臂腕,纤纤素手弹出了一个散音——空弦音。她的这张宋琴共鸣极佳,洪亮一如铜钟。
  离开舞台一段距离,便可以隐约听到远处接连不断的炮声。台下观众早把战火纷飞隆隆炮声抛诸脑后了,一支古琴曲营造出了超乎音响感受的一种空幻氛围,清风明月,万籁俱寂,令全场军民泰然心悦、陶醉不已。
  二十世纪末,军事科学院一个战史编写小组重访太行山根据地。抗战初期许多著名战例,便发生在这一带。日军发起规模空前的一九四二年五月大“扫荡”,此地也正是遭受祸害的中心地区。当地七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全都作为亲历者接受了采访。
  让来访者大失所望,老人们对当年战斗中许多生动感人的细节记忆很模糊,掏不出他们几句话。而要成年未成年的一个北平女学生,以她尚不娴熟的技艺弹奏了几支古琴曲,老人们却至今难以忘怀,连种种细节都能讲得出来。那位汪姑娘怎样席地而坐,怎样将古琴架在双腿上,又怎样缓缓抬起右腕,以右手中指尖弹拨出一个空弦音。
  那天独立第九旅举办的军民同乐晚会,远远超出了娱乐的含义,令战史编写组各位将校难以置信。
  而事实上,那个夜晚军情正是十万火急。日军已经完成隐蔽合围部署,并组成了“挺进杀入支队”,企图对太行区领导机关来一个迅雷不及掩耳的向心奔袭。我军则采取“敌进我进”战术,适时向日军后方交通线和据点发起猛烈攻击,迫敌回援,变被动为主动。敌我双方作战指挥的电报讯号往返交错,在茫茫夜空织成了一张无形的网。汪姑娘的古琴曲,悠悠然穿过那张炽热的电讯网,随疾风流云远远传向四方。
  齐竞接到指挥部加急电报,来不及先向汪姑娘打一声招呼,让她终止演奏,而是直接向全场宣布:“全体起立!出发!”
  转眼之间,台上已经空空的了,幕布一收,再看不出这里有过什么舞台的痕迹。“一号”和他的两名警卫员已经上马了,团民运科科长跑来报告,说那个北平女学生向他报名参军,非跟着部队走不可。齐竞一听就急了:“你有脑子没有?她拿着边区政府的介绍信,要去太行二中,你半路把人给拐跑了,怎么交代?”远远看见,小汪深一脚浅一脚向这边跑过来,他指头戳着民运科科长的鼻子尖喝令:“甩掉她!听清楚了,甩掉她!”
  齐竞一抖缰绳飞奔而去,两名骑兵通信员紧随其后,消失在黑暗中。
  (来源:徐怀中《牵风记》)
  【阅读导引】一面写战火纷飞、电报讯号往返交错的战争局势,一面写吟诵诗句、弹奏古琴的军民同乐晚会。在美好的音乐面前,残酷的战争被弱化了,这次演奏不仅是娱乐,更是人们对抗战胜利的乐观与自信的体现。
  【文本聚焦】这是篇战争题材的小说,为何要对女主人公汪可逾的演奏进行详细描写?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其他文献
一星火光,就是你的生命,  一盏明灯,就是你的追求。  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  为了全国人民的解放,  你点燃了心爱的书本,  也点燃了生命的火光。  战友啊,亲爱的战友,  是你用生命点亮了一个光明的世界。  一  上面这首短诗,讴歌的是一位年轻的战斗英雄。那是解放战争中一次重大的歼灭战,战斗打响前,他在翻阅一本破书,书中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灯下一个孩子在聚精会神地读书。他为这幅插
期刊
读罢“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中莫泊桑的成名作《羊脂球》,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犹如高尔基读完福楼拜的短篇小说《一颗纯朴的心》,被小说那力透纸背的艺术“迷住了”,像是“聋了、瞎了”似的,机械地对着光亮寻找文字背后神奇的魔法那样,我也为莫泊桑对复杂人性深入的解剖,对人物性格的准确刻画、人物形象的鲜明塑造所折服;进而深思小说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超的艺术手法何以支撑其佳作呈现出的真谛。笔者对此有如下体会
期刊
多年以后,当张功浩站在承包地的山头上,吹着山间凉爽的清风,听着林中的鸟叫声时,他会记起那个改变他一生的中午。那时张功浩八岁,已经开始学种地了。但是不管家里怎样辛勤劳动,过年都没有像样的饭菜,常常是有上顿没下顿。那天中午,毒辣辣的阳光像鞭子一样抽在张功浩的背上,他拿着锄头,正考虑去避暑。  这时密林里突然传来了动静。张功浩警觉起来,山间飞过一只杜鹃,树林里钻出了一支军队。这是一支奇特的队伍,有些人拿
期刊
天地间风起云涌,他早就预料到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灾难。于是他牢牢地握紧了手中的风筝线。  阴云密布的天空俨然是一副“山雨欲来”的模样,四周都被映得黑沉沉的,仿佛一座巨大的监狱,密不透风地笼罩在人们头顶。他抬头望着,深深地咽了一口唾沫,可那发白的手指更用力了。  此时,天空中随风飘荡着无数只风筝,那种无处停留的萧瑟仿佛也预写了他的结局。但他倔强到近乎执拗的力气和信念又似乎是在告诉世人他从不惧怕,他会成
期刊
“宠辱不惊”这个典故出自《新唐书·卢承庆传》:“(唐高宗时)承庆尝考内外官,有一官督漕运,遭风失米,承庆考之曰:‘监运损粮,考中下。’其人容色自若,无言而退。承庆重其雅量,改注曰:‘非力所及,考中中。’既无喜容,亦无愧词。承庆嘉之,又改曰:‘宠辱不惊,考中上。’”  唐朝时,对各级官员建立了一套严密的考核制度,称为考课,也叫磨勘。考课由吏部考功司主持,根据考课等级进行奖惩,事关每位官员的仕途升迁,
期刊
背影  朱自清  我与父亲不相见(是主动不见,还是父子隔阂?需结合背景资料)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点明是追忆)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祖母为何而死?原是被父亲气死)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为何交卸?原来是咎由自取)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触发、呼应心中的荒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朱自清此时会作何
期刊
寒冷有千百种形式、千百种方法在世界上移动:在海上像一群狂奔的马,在乡村像一窝猛扑的蝗虫,在城市则像一把利刃截断道路,从缝里钻入没有暖气的住家中。那天晚上,马可瓦多家用尽了最后的干柴,裹着大衣的全家人,看着暖炉中逐渐黯淡的小木炭,每一次呼吸,就从他们嘴里升起云雾。再没有人说话,云雾代替他们发言:太太吐出长长的云雾,仿佛在叹气;小孩们好像专心一意地吹着肥皂泡泡;马可瓦多则朝着上空一跳一跳地喘气,如同转
期刊
如果说读诗怡情的话,我首先让孩子选择读李白的诗,因为李白的诗可以让人不畏惧人生的困难,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就点亮了每个人的心灵,让无论前路困顿还是天资迟缓的人都能遥想明天的希望,活着就有一份自信。李白的诗好,他被后世冠以“诗仙”的大名,是当之无愧的。但对李白平生遭遇的评价,有很多人为拔高和误读的因素。这种拔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李白是不屑于参加科举考试吗?  唐代沿袭隋朝的科举取士制
期刊
1.古今基本相同  “问讯”这个词语,意义和读音古今基本相同。《汉语大词典》在其条目下注有以下四个义项:①互相通问请教。②打听。③问候;慰问。④僧尼等向人合掌致敬。《辭源》《辞海》《现代汉语词典》以及台湾《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与《汉语大词典》相比,仅少第①义项,因此可以说其词义古今基本相同。  2.复词同义连用  “问讯”这个词语,从结构上讲是个并列式的合成词。“问”表达一般的询问,“讯”的本义是
期刊
有一个中年人,年轻时追求的家庭和事业都有了基础,却觉得生命空虚,感到彷徨无奈,而且这种情况日渐严重,到后来不得不去看医生。  医生听完了他的陈述,说:“我開几个处方给你试试。”于是开了四帖药放在药袋里,对他说:“你明天九点钟以前独自到海边去,不要带报纸杂志,不要听广播,到了海边,分别在九点、十二点、三点和五点,依序各服用一帖药,你的病就可以治愈了。”  那位中年人半信半疑,但第二天还是依照医生的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