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视野下的高校师德建设现状与分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ongsh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师德建设是维护高校稳定、促进高校长足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全民素质、推进社会和谐文明的重要措施。“群众路线”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以“群众路线”为指引加强高校师德建设,从“以人为本”的角度要求教师和学校对自身提出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不仅要以高度责任感保证课堂教学,而且要深入学生,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高校要认真对待教师,做好思想引领,完善组织机构,建立切实有效的奖惩体系。两者互相统一,共同促进高校的师德建设。
  【关键词】群众路线 高校 师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0-0217-02
  随着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对高校教师师德也越来越重视。在相关文件精神的指导和高校各组织部门的努力下,高校教师师德主流呈现积极健康的良好态势。从调查数据也可以看出高校教师师德水平总体较好。67.25%的受访学生和91.89%的受访教师对所在高校教师的师德水平持满意态度。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统计中,对于教师在遵守纪律、热爱本职工作、爱护关心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强、衣着得体、作风正派等方面的满意度都达到了70%以上,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教师的职业理想和对学生的态度,基本上能反映出当前高校教师师德是积极向上的。
  一、高校教师师德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教师理想信念淡化,价值标准失衡。部分教师由于自身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不足,对社会主义和党政方针认识不够,仅凭借教师权威给学生灌输一些非主流价值观。据调查显示,高校教师队伍中,仍存在一些教师对共产主义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中国共产党的信心产生动摇的情况,有46%的受访教师认为高校教师不够热爱祖国,政治信仰不够坚定;在与学生日常交流中,甚至有11.85%的教师会主动告诉学生社会的阴暗面。少数教师由于受国外教育的影响,与学生交流时习惯用西方意识形态强加于观点之上,对于敏感性热点话题发表过激言行,这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会带来不良影响。
  2.部分教师轻教学,重科研,敬业意识不足,当前部分教师更加同意“科研重于教学”的观点,忽视教学。调查中,38%的受访教师和27.87%的受访学生认为当前高校教师存在教学态度敷衍,对教学工作投入不足的现象。
  3.部分教师学术道德失范,功利化严重。在调查中,当问及“您身边的教师学术不端现象”,有32%的教师选择说“不清楚”和“比较多”;而对于“学术剽窃”现象,仍然有16%的教师表示“教师职称评定压力大,剽窃行为可以理解”,甚至还有6%的教师表示“学术剽窃现象随处可见,不足为奇”,可见部分教师对于学术不端现象持有同情理解之心。
  4.部分教师为人师表意识淡薄。调查数据显示,40%的受访教师和21.25%的学生认为“为人师表意识淡薄”是当前教师师德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具体表现为:不遵守教学纪律,在回答“上课时教师接听手机的现象”这一问题上,有22%的受访教师和27.53%的受访学生表示教师在上课会接听手机;集体观念不强,缺乏协作意识。
  5.部分教师师生交流不足,育人意识缺乏。部分教师为了个人利益而忙碌,而疏于与学生交流。在“你现在和教师课余交流的时间和机会”的回答中,23.69%的学生选择“没试过,不清楚”,19.86%的学生选择“基本没有”,由此可以看出部分教师仅把教书当成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没有很好的扮演好“家长、朋友”角色,这样使得学生不自觉地疏远教师,不愿意与教师交流。
  二、高校师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高校师德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一方面激活了人们的竞争意识——追求效率、创造价值,另一方面也刺激了个人主义的膨胀。此外,由于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法制还不够健全,管理制度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会道德的滑坡,高校师德失范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2.考评制度的片面性导致的误导
  高校对教师进行的考核评价与教师职称晋升、工资待遇等个人利益直接相关,因此,它对高校教师影响最大。而目前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导向下,过度重视教师的科研水平,而个人工作作风、职业道德、教学水平等方面的指标难寻其踪。虽然目前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重视,但师德考评至今仍然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现有的师德考核指标缺乏理性指标、弹性大,操作性差,在师德考核时往往流于形式,这种流于形式的考核,实质上仍未把師德标准纳入人才评价体系中。
  3.高校管理体制有待改善。一个健全的管理体制是高校良好师德形成的重要保证,但是目前我国地方高校依然行政化色彩浓厚,本应在学校重大事情决策以及教师工作考评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教授委员会变成了形象工程,而有的地方高校甚至根本不设立此类组织,导致出现“一言堂”、外行人管内行人的不良机制,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和上进心。
  4.教师自身因素。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师德建设的成败与否,它是高校进行师德建设的基础。随着教师队伍的急速扩大,教师素质也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一部分教师刚毕业就被推上了讲台,而有些教师则是直接从其他社会企事业单位聘请而来,这些教师对教师这个职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对师德的追求很容易被实际物质利益的追求所影响。
  三、以“群众路线”指导高校师德建设的建议
  “群众路线”的内核是“为人民服务”,这不仅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教学和科研活动要围绕学生展开,而且要求高校以教师为主导,从引领教师发展、服务教师个人的角度出发,多方面促进高校的师德建设。
  1.从教师自身来讲
  首先,教师要善于思考学识与工作生活、个人知识修养与道德修养的关系,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在实际工作中注重自身的道德养成,做到学有所用。其次,教师应以生为本,经常性与学生对话交流。教师要在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用最真实和最真诚的自我与学生平等交流,并保持开放的心态面对学生提出的质疑和不同观点。最后,教师必须做到行为示范,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教师应该善于将自己所学所思运用于社会实践中,通过参加爱心助学、企业实践等活动锻炼自己,提升自身的道德责任感。   2.从学校层面来讲
  不同的学校造就不同的教师,高校对于师德的建设也会成就差异化明显的师德水平。所以,高校对于师德建设一定要本着“为教师服务”的理念,切实推行各项措施,促进高校师德水平的进步。
  (1)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教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坚定高校教师理想信念的题中之义。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提高教师的政治理论素养,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2)明确教师的师德规范
  引导教师明确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激励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严守教育教学纪律和学术规范的基本要求。高校要推进教师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培养严谨治学的态度,精心组织教学,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推动知识和技术创新。高校要引导教师注重自身的作风仪表,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以优良的师德师风赢得学生的尊重,促进学生良好作风的形成。
  (3)培养教师健康心理
  高校应该对教师适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保持心理健康的意识,促使其掌握正确的心理调适方法,帮助教师正确地认识和应对自己的心理状况。高校应将针对于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师德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学校定期对教师进行健康水平测试和心理咨询活动,积极开展心理教育与辅导,邀请心理專家举办心理座谈会,引导他们运用正确有效的压力管理方法舒缓教师的负面情绪。
  (4)建立科学的培训机制
  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离不开科学有效地师德培训机制。首先高校应对教师的师德进行全程化培训。岗前进行系统化的师德培训,明确师德规范;其次,高校应拓宽师德培训渠道,改进师德培训模式,使师德培训常规化、生活化。最后,高校应重视师德培训效果评估。通过建立教师师德档案,对师德培训效果要进行严格的跟踪考核和评估。
  (5)完善考核评估机制
  《关于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工作考核和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岗位聘任(聘用)、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建立健全教师师德考核档案。”建立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师德考核评估机制,是使师德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并形成良好运行状态的重要一环,也是引导教师遵守师德规范,提高道德素质的重要举措。
  (6)健全组织领导机制
  建立和健全师德建设的组织领导机制,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关键环节。首先,学校党委要把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作为一项事关教育工作全局的大事,纳入教育事业总体规划,加强领导,统筹部署,切实做到制度落实、组织落实、任务落实。其次,学校主要领导要亲自抓教师师德建设,建立专门的职能机构,通过组织学校德高望重的老教师构成领导组织,明确各组员的职责,积极发挥教工大会的组织作用,形成学校领导统筹,组织、人事、教务、工会等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最后,高校应该充分吸纳教师加入学校基层党组织,着眼于培养和建设一支数量充足、质量较高的党员队伍,通过组织他们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和思想政治觉悟,更好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晓莉等.当代师德研究的省思:与国外教学道德维度研究的比较[J].外国教育研究,2011(6).
  [2]姜素兰.充分发挥师德建设在创建高校和谐校园中的作用[J].思想教育研究,20101(2).
  [3]张胜利.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J].继续教育研究,2012(7).
  [4]黎开谊.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师德建设[J].思想教育研究,2011(4).
  作者简介:夏兆伟(1986.10-),男,汉族,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育学硕士,助教,从事高校思政、学生管理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工具主义课程知识观在我国长期占领着重要位置课,面对当今核心素养教育的时代,课程改革亟待突破工具主义知识观的窠臼。程知识的文化性意蕴主要体现在:知识的集体建构性、历史生成性、生存实践性以及意义指向性。知识的文化性意蕴表明,课程知识应该从“知识占有”提升至“意义生长”,引导学生在知识学习中获得文化提升,从而实现核心素养所追求的健全人格发展的教育愿景。  【关键词】课程知识 工具主义 文化性  
期刊
【摘要】对于非智力因素的提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多年的时间了,并且对于非智力因素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同时也有一些不足,特别是将非智力因素与教育实践的运用,衔接方面的研究有待加强。根据初中,高中,大学不同特征分阶段的来研究学生非智力因素对于学习的影响,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情况在理论和实践上提出有效的建议来使非智力因素与教育更完美的结合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 教育 阶段
期刊
【中图分类号】G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0-0241-02  云阳位于渝东北三峡库区腹心,地处万州、开县、奉节3个连片百万人口大区县的中心。目前,我县有建制学校125所,其中教师进修学院1所,国家级职业学校1所,市级重点中学5所,市级示范幼儿园2所,特教学校1所;在校学生近20萬人,在职教师9232人。  为推进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全国各级教育督导部门在
期刊
【摘要】在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中,通过打造校园文化活动“精品”工程,用校园文艺的“体”承载大学精神的“魂”,提升大学生精神境界,形成大学生德育新模式。内蒙古医科大学原创话剧《生命之歌》以一种艺术感化的方式,诠释大学精神的内涵,把本校特有的思想优势转化为师生的社会主义理想自信和奉献青春力量的坚定决心。  【关键词】立德树人 校园文化 大学精神 思想政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通过对比美国、日本、新加坡创新创业教育举措,从政府、行业、院所、教师、学生五个利益相关者角度得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可借鉴的经验,以期摸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创新创业教育规律。  【关键词】创新 创业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0-0225-01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是西方企业管理经典理论,后被学者引入高校,利益相关者
期刊
【摘要】19世纪后半叶实证主义从欧洲传入拉美,由于拉美社会环境的契合,实证主义在拉美各国发展起来。阿根廷实证主义的一大体现是在教育界,政府政策吸引来的移民和海外归来的知识分子促使实证主义传入。政府建立的巴拉那师范学院是实证主义传入阿根廷的重要入口。实证主义教育在阿根廷为教育世俗化和义务免费教育做出贡献,但是政府过于注重学校数量、过度引进外国文化以及实证主义一家独大的状况都为一些学者诟病。  【关键
期刊
【摘要】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儒学教育理论的奠基人。孔子在教育的对象、教育的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的修养等问题上都具有丰富的、系统的伦理思想,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影响了中国2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教育史,在当今社会他的许多思想依然能指导我们。但是孔子出生于贵族家庭,是奴隶主贵族阶级的代表,他的思想也存在着许多缺陷,在教育思想上突出表现为:把人生来就分成了上智和下
期刊
【摘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特别是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已成为彰显现代中职学校办学特色和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各中职学校面临的难题之一。本文在分析校外实习基地运行中存在一些难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以宣城市工业学校为例,依托校办实习基地、按照“企业化试运营”的工作思路指导下,在建设高水平、综合性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收获得了一些经验。  【关键词】中职教育 人才培养 工
期刊
【摘要】钢琴艺术指导课程的传统教学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其历史功绩值得肯定,但这一模式存在的缺陷也是十分突出的。突破“一对一”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集体课模式将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传统教学 教学效率 钢琴艺术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0-0093-02  On the Efficiency of Group Lessons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引入了丹尼尔吉尔的“口译训练模式”:吉尔模式, 由吉尔模式包含模块提出了少数民族文化在口译过程中的重要性。然后探讨了铜仁市少数民族文化口译过程中翻译策略的运用。这不仅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翻译实践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区域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 口译策略 吉尔模式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