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29011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数学教学;教学模式;自主预习;发现质疑;
  讨论辨析;总结升华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3—0108—02
  通过新课改理论的学习,结合自己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笔者探索得出“自主预习——发现质疑——讨论辨析——总结升华”数学四环节课堂教学新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对这一教学模式详细阐述。
  一、自主预习
  预习是一种学习新课前的准备活动,是提高自学能力和开发学习潜能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课前预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使学生的听课具有针对性,能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应紧密结合教材内容、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预习工作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指导学生去预习,使预习的作用得到更好发挥,让学生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笔者认为,预习的环节应包括:把与新课相关的旧知识进行回忆和接触,发现不足,及时弥补,以架起“认知桥梁”。具体做法是:布置预习学案,明确要求学生将预习学案在课前完成,然后课前检查学生的预习学案,了解其预习的情况。上课时,针对学生预习的结果,给予指导,并对预习工作做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以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在适当的时候,可让预习工作做得好的学生当一次小老师,给全班学生讲一讲课。这样可有效提高学生的预习兴趣,并发现自己预习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同时,也会调动起其他学生预习的热情。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体会到预习的好处,并主动去预习,进而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二、发现质疑
  发现质疑是指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因此,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质疑是通过问题来实现的,问题的提出有两种,一种是教师精心设计,抓住关键提出问题。这样的问题能突破一点,带动全局。当然教师提问题不是随意的行为,是有要求的。如,提出的问题要有很大的启发性和吸引力,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问题还要有思维的深、广度,使学生感到课文如同矿藏,需要不断开掘;问题还要难易适中,不致使学生感到淡而无味或畏难而退。另一种则由学生自己提出,应该特别予以鼓励和提倡,并有意识地指导培养。笔者认为,在课堂上,可以运用联想、类比、对比、转化、归纳等方法,在知识的生成、发展、运用上质疑,在知识的模糊处质疑,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拓展上质疑。教师要适时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巧设问题情境、模拟现实情境,诱导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不恰当意见,应在肯定其勇于提问的前提下,与其一起讨论,使其认识不足,并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同时还应鼓励学生合作学习,讨论交流,使其在合作、探索、交流的过程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学生真正培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质疑、乐于质疑,又善于解疑的创新型人才。
  三、讨论辨析
  讨论辨析是指学生对自己发现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讨论或辩论。这一环节是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实践表明,有效地讨论有利于调动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针对目前课堂上存在的问题,比如课堂讨论参与率低、讨论不充分、小组讨论组织效率差等现象,笔者主要做了以下几点改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第一,确定明确的目标。设计课堂讨论时,精心安排,有所取舍,可要可不要的不安排,简单易行、一目了然的不安排,高深莫测、令人望而生畏、无从下手的不安排。
  第二,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空。提出问题后,首先要给学生一个缓冲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只有经过了自己酝酿和思考,才能有话可说,有观点可讲,讨论时才会深入,才会有新看法、新观点的不断涌现。
  第三,动态地把握讨论过程。教师作为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平等的首席,必须要做到两点:一是要让学生感觉教师在等待和倾听。二是可以通过学生的情绪来作出判断,及时终止讨论,避免浪费时间。
  第四,给学生提供表现的平台。让学生把他们小组讨论的成果用自己的语言阐述出来,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胆量,又让在讨论中处于弱势的学生再次获得解题的思路。
  四、总结升华
  总结升华,就是将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或辩论的问题进行系统归纳。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充分利用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个性特点,力求使课堂教学更完美,把教学要求变成学生内心真正的需要。同时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笔者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形式:
  (一)归纳式总结
  利用下课前几分钟时间,简要地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做,既可以帮助学生回忆所学的内容,帮助他们进行知识梳理,厘清知识之间的联系,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又可以进一步强调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建立和完善认知结构,同时还能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练习式总结
  新课结束后,针对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一些习题,最后以组织学生练习的形式结束本课。这样,既能使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和强化,又可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及时反馈,便于教师后续进行具体的辅导工作。
  (三)比较式总结
  比较是一切思维和理解的基础。课堂小结时通过比较可以确定概念和公式的共同点和差异性,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的正迁移,从而达到深化概念、活化公式、开拓思维和培养能力的目的。
  (四)互动式总结
  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活动。同时要让学生有机会去畅谈自己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获得的体验、感受和收获,并要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其表达自己的困惑和喜悦,以及对教师教学提出的建议和见解。这种小结是开放的,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体验和感受,关注学生的数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笔者探索的“互动式”小结方式,一方面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也能使教师及时发现自己教学的不足之处,有利于自己教学能力的提升。实践证明,互动式小结的采用,对全面提高课堂效率有很大的作用。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内涵是多层次的,这也就决定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因此,简单地用某一种教学模式或某几个步骤进行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理念。笔者上述所提到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是多种教学模式中的一种,数学教师完全可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探讨出更多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数学教学百花齐放的局面。
  编辑:谢颖丽
其他文献
〔关键词〕 历史教学;有效性;缺失;现状;原因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8—0088—01  一、问题提出  为了对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一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笔者于2013年9月~12月对甘肃靖远县某两所中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初二四个班和高一六个班中各随机抽取三个班,共440人作为本次问卷调查的样本,收回问卷420份
本文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大学图书馆信息服务及用户需求的现状,提出了以用户为中心的全方位的大学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
〔关键词〕 赏识教育;自信心;自尊;独立性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7—0097—01  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出,小时候,孩子的眼睛总是亮晶晶的,可上学后,就慢慢变得暗淡无光,把人世间最大的欢乐求知异化成了人世间最大的痛苦。而在每一对父母教育孩子说话、学走路的那个阶段,孩子进步最快,父母的心态最好,家中总是充满了欢乐,因为父母
期刊
〔关键词〕 数学教学;练习;目的性;  针对性;层次性;趣味性;  开放性;操作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4—00108—01  练习作为学生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它不仅是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训练技能技巧的手段,也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那么,在落实新课标的过程中,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注意什么呢?  
数字图书馆是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发展和变革的产物,它带来了从运作体制、工作内容、服务形式、馆员角色转换等方面的转变.本文从数字图书馆的特征入手,阐述了数字图书馆在传
摘要:兴趣是巨大的自主探究的内在动力,是成功的源泉。运动兴趣是学生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关键词:运动兴趣;培养;激发;策略    新课程改革已有几年,国家教育部门也不断地推出各种加强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措施,但学生的身体素质还是不容乐观,本人在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地观察、分析学生,并且进行研究和探索,总结出几种激发运
〔关键词〕 新课程;政治教师;角色;转变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21—0065—01  传统教育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垄断者、传授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处于被动的、从属的地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得到充分的体现。新课程强调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
〔关键词〕 英语教学;情感正迁移;  兴趣;动机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23—0063—01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广泛存在于知识、动作技能、情感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迁移有正负之分,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或干扰、抑制作用。积极情感得以发挥促进语言学习称之为语言学习中的情感正迁移,反之即为情感
一、优化导入,吸引学生注意状态  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好的导入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为一堂课的成功奠定基础。因此,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课堂导入。首先,导入要有启发性。具有启发性的导入对学生接受新的知识内容,实现知识的迁移具有很大帮助,启发性的导入能引起学生去积极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教材。其次,教师要根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