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变“学堂”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leq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扬老师一直潜心于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先后数十次在省内外执教示范课,通过大量的实践及课例分析研究,他创造性地提出了“点线面教学法”。2015年5月,张扬老师做客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举办的《教学新时空》栏目,开设了题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的“名师课堂”。在该教学中,他以“点线延伸,知识重构”为思维主旨,力求解决初中数学复习课的低效问题。这一节“名师课堂”的推出,在全省范围内迅速得到一线教师的认同与共识,也得到了众多专家的关注与点赞。
  在实践中,张老师通过大量的课例研究,萃取出了实施“点线面教学法”的重要抓手,那就是“五提”,即提供情境,提出问题,提取方法,提炼思想,提升能力。
  提供情景 这是“点线面教学法”的切入点。张老师的数学课堂通常都是以一个问题、一个故事、一个图形等情景为兴趣点导入的,进而引领学生独立自主地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这节复习课中,由一个点到两个点,由两个点再到三个点,由三个点到四个点,体现出点的生长;再由定点到动点,由静态到动态,体现出点的变化;又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体现出点、线、面的内在有机联系。张老师开宗明义,让学生课前思考:“已知点A(2,1),可以解决哪些关于点A的数学问题?关于函数的问题呢?”问题开放而简约,研究方向明确,便于学生轻装上阵,激发学习兴趣。课堂上张老师从给出两点开始探究:“已知点A(2,1),B(6,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再问“现在添加一个动点M(m,0)”,继续设计关于点A、B、M的数学问题。最后在作业中增加第二个动点N(0, n),即已知定点A(2,1)、B(6,4),动点M(m,0)、N(0, n),解决关于这四点的相应数学问题。
  提出问题 这是“点线面教学法”的主体成分。本节课中张老师仅仅提供一个研究问题的场景,几乎所有的数学问题都是由学生提出,并顺乎自然地唤起了学生对已有相关知识的记忆和解题方法的迁移运用。不仅如此,学生还会惊喜地发现,原来做的许多试题都可以从这“一个点、两个点、三个点、四个点”提出问题来研究,从而跳出题海,学会联想、拓展、提问,数学思维与数学能力自然会得到长足的发展。张老师在课堂上总是循循善诱,亲切和蔼地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激发学生数学创造的激情,让学生掌握数学提问的方式方法,体验到主动提问的成功感与自信心。本节课通过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个数的变化,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并解决了10余个思维含量高的数学问题,而且各个问题的设计环环相扣,纵横捭阖,一气呵成。这充分展示出张老师对初中学段内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的内容认识可谓是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提取方法与提炼思想 这是“点线面教学法”的精髓所在。关于数学教学思想,张老师还提出了“有根的知识、有序的方法、有魂的思想”的“三有”主张,强调数学知识的教学要“刨根问底”,不能让新知识的学习像“水中的浮萍,随波逐流”,要努力挖掘,仔细探明新知识的生长点与培养基。同时,数学方法要讲究算法程序,让学生在解题实践中逐步总结概括出操作步骤以及顺序,数学方法重在“序列化”。另外,如果说数学方法是数学的行为,那么数学思想就是数学的灵魂。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感性认识不断积累的过程,当这种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质的飞跃,从而上升为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是否有“魂”,关键就在于能否灵活地迁移运用到新的认知情境中。“三有”主张的实践意义就在于通过一题多解与多题一解,达到探究一个问题、掌握一种办法、解决一类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比如本节课中,运用的数学方法主要有:求函数解析式中的待定系数法,运用勾股定理中的构造直角三角形法,求最值中的找“对称点”及“K”型图形的构造法等。本节课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有:类比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等等。
  提升能力 这是“点线面教学法”的最终旨归。通过数学活动积累经验,总结数学思想方法,学会创新,最终落实到提升数学能力,如设计提出问题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自主探究能力、数学表达能力、运算求解能力等。张老师总能够及时洞察学生的思维障碍点,通过设计精致的数学活动,开展有效的师生对话,帮助学生突破认知难点,发展数学思维能力。譬如,在解决问题“在x轴找一点M(m,0),使得[MA-MB]最大,求点M的坐标”时,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知识储备和活动经验,张老师先让学生互相讨论,进行深入思考后,学生的回答是在x轴任取一点M(m,0)连连看。张老师紧紧抓住这个学生的思维亮点——“在x轴取一点M,并连接AM、BM后”,追问:“请比较[MA-MB]与AB的大小关系?”多数学生回答:“[MA-MB]  通过对几年教学实验的反思,张老师还总结出了“点线面教学法”的一些注意事项:一是教学内容不要面面俱到,要智慧取舍,突出重点,做到“宁断其一指,不伤其十指”;二是教学过程不要贪多求快,应做到学一法,会一类,悟一片;三是教学行为要坚决贯彻“生本”理念,教师重在创设问题情境并提供师生对话的语境,由学生设计并提出问题,由学生解决问题并总结方法,让课堂变“学堂”。这三条“金科玉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这节课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作者为中学正高级教师,江苏省宿迁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副主任)
其他文献
在课堂上,如果学生没有经过积极主动乃至痛苦的思维过程,极有可能呈现出的是一种表面上流畅有序的课堂局面,而事实上,这是一种惰性的平衡和低层次的和谐。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主动地设置矛盾,不仅可以避免学生在已知领域转圈,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在“愤愤悱悱”中进行思考和交锋,从而活化学生的思维,实现洞达通彻的教学超越。  黄厚江老师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课,巧妙地利用“矛盾”的激化与释放,不断和
期刊
一、背景和教学任务简介  “温度”是苏科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上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小节的内容,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在小学科学课堂已经初步学习了关于物体冷与热的判断和摄氏温度的相关内容,并且与温度相关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涉及,学生对温度既熟悉也陌生,学生对温度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温度数值越大,物体越热,反之则越冷”,对温度计也仅仅会初步使用而已。中学阶段关于“温度”的教学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
期刊
《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如果“不求甚解”,八年级学生大致能了解文字内容。但要深度理解课文,尤其是比较深刻地理解陶渊明的写作意图,学生仅仅依靠文本和书下的注解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穿插”相关内容。但是如果“穿插”不当,就会使课堂枝枝蔓蔓,影响学生对文本本身的学习和理解。在全国初中阶段古诗文教学研讨会上,徐杰老师执教的《五柳先生传》则巧妙地运用了“穿插”,促
期刊
《幽径悲剧》是一篇有深度的文章。我试图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在文中走个来回,理解文章中古藤萝包涵的形象特征和内在的美好,通过幽径和藤萝被毁前后的对比让学生看见亮色和沉痛。  课堂开始,我用季羡林先生的数字故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季羡林先生的生平和主要成就,把学生带回那个年代,短短的3分钟时间,学生有了一些震撼,这样的一个伟大的学者,会带给我们怎样的作品呢?  接着我出示了北大燕园的图片,请同学们在
期刊
3.“为学而教”,让学生学语文。  语文教师应该“为学而教”。衡量一位语文教师是否优秀,最根本的是看其学生对语文的兴趣、阅读的水平、写作的能力、语文成绩等。  教,是为了学的需要。一要了解学生的爱好与需求。语文教学既要从学科素养出发,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倾向,决定教学取向。有位专家曾就学生喜欢的现代文学作家做过调查,排在前五位的是鲁迅、冰心、朱自清、老舍、徐志摩,然后还有巴金、郭沫若、沈从文等;学生
期刊
在上完“勾股定理”第二节课时,我班一位爱提问题的学生小徐向我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在平面内,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满足勾股定理,那么在空间里,有没有类似的结论呢?”在感慨与欣喜之后,针对这个问题,我进行了思考,并决定改变原来的教学计划,补充了本节内容,与学生继续探讨空间里的“勾股定理”。  教学过程  如图1,已知四边形ABCD是长方形,AC为对角线,则有AB2+BC2=AC2,即AB、BC、AC满足勾
期刊
摘 要 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更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资源成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此外,课程改革还倡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强调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为此,如何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具体的实践研究,探索利用网络资源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提高农村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 网络资源 数学课堂 农村学生  我国
期刊
“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是“地理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如何体现“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的思想,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现在越来越多的现代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地理教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笔者利用微视频上了一堂八年级《自然灾害》课。  一、用视频切入课题,营造气氛  课前,教师滚动播
期刊
“各位队员,新学期开始了,我们气象社团的学习活动也正式拉开了序幕。”2月22日,开学第一天,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气象台的台阶上,围坐着21名八年级学生,校气象社团团长、气象研究所所长周一帆同学正在向大家布置任务,“从下周一开始,4人小组每天坚持早上7点、中午12点进行气象观测。每个观测员都要遵守社团活动课程化的相关规定,不能早测、迟测、缺测”。  据了解,气象社团的学生每天都要开展相应的气象观测活动
期刊
摘 要 诗歌源于生活,诗歌教学归根结底是对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生活意识,还要有语言意识。而要在诗歌和生活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就离不开对语言文字的个性化解读,因此,教师还需要具有开掘意识。  关键词 意识 诗歌 教学  长期以来,传统诗歌教学形式着实让人担忧——教师外科手术式的讲解,让作品支离破碎;师生品头论足式的鉴赏,疏远了我们与诗歌的距离;功利化的技巧灌输和读读背背,让我们难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