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与中学英语教学的应对策略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lyialyia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使中外的文化交流更为普遍,但我们应该认识到的是中外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英语教学应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这要求英语教师端正教学思想,了解中英两种语言文化中常见的差异,剖析中国学生常犯的错误与原因,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一、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
  传统的英语教学法强调学习语言技能而忽视文化背景介绍,导致学生不能正确运用语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各国交流日益密切,这要求我们的英语教学思想要调整到适应新的时代发展的轨道上来。李岚清曾经说过:“我国的英语教学已不是一般的教育问题,而是影响到我国对外开放方针的重大问题。”众所周知,一个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不了解或了解很少的人,即使语音、语法正确,词汇也学了几千,与英美人交际起来仍然有许多障碍。只学习语言材料,不了解文化背景,就会只抓了外壳而不能领悟其精神。只有深入地理解和体会英语国家的文化,才能进行跨文化交流,才能在联系日益密切的国际社会中站得住脚,才能跻身到全球化的行列当中。
  二、中西文化交际的差异
  1.由于地理因素和历史渊源的不同,导致语言上的差异
  由于地理位置和发展历史的不同,世界各民族在语言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在今天,以希腊罗马为母体的西方文化和黄河长江流域孕育出来的东方文化对世界影响最大。西方作家往往从《圣经》或希腊罗马神话故事中引经据典,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而中国作家则常常借助于成语和谚语。中国的成语大多来源于历史故事、古书文句,而谚语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现成的话,是劳动人民经验的总结。历史文化的不同导致语言的差异性很大,如“纷争的苹果”(an apple of discord)是“争斗之源”,“迷途的羔羊”(lost sheep)指“误入歧途的人”。一个不了解英语文化的中国人听到“You are a lucky dog ”会误认为别人在骂自己,而这个英文句子的真正意思是“你真是个幸运儿”。因此,中国学生如果对此缺乏了解,在跨文化交际方面就会犯一些令人尴尬的错误。
  2.由于传统习惯的不同,导致价值观念上的差异
  “个人主义”在中西文化差异上表现得很突出。西方人的“个人主义”是带褒义色彩的,而中国人所说的“个人主义”绝对是贬义。西方人对隐私非常敏感,不喜欢被问及年龄、工资、婚姻、宗教信仰、个人身体健康状况等方面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在西方文化中被视为敏感区,即使要涉及也要谨慎、委婉,以免被认为是喜欢打听、干涉别人的隐私,从而造成令人尴尬的局面,使交谈无法顺利地进行下去。而中国人一直把助人为乐、关心别人视为传统美德。中国人认为个人要归属于集体,在一起讲究团结友爱、互相关心,故而中国人往往很愿意了解别人,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因此,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向学生讲述中西方在交际方面存在的差异,从而使学生能够选取适当的话题与外国人顺利交谈。
  3.由于思维习惯的不同,导致语言的理解和使用上的差异
  由于各民族的思维方式、文化习俗和观念上的差异,各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也各异。句子结构排列存在很大差异,人名、地名的排列顺序也是不同的。如果不弄清楚这些语言上的差异,我们会常常因为谈话的方式不恰当而造成误解,使交际不能顺利进行。例如“爱屋及乌”的英文表述为“Love me, love my dog”,“力大如牛”的英文表达为“as strong as a horse”, “落汤鸡”为“a drowned mouse ”,“胆小如鼠”的英文则是“chicken hearted”等等。这些表达方式上的差异必须积极思考并记忆,了解英文的文化背景,才能避免犯中式英语的错误。
  4.由于东西方社交礼仪的不同,导致两者风俗习惯方面的差异
  (1)在问候方面
  中国人见面喜欢问“你吃饭了吗?”或者“你到哪里去?”而西方人则喜欢单纯的问候或者谈论天气。如果问西方人“Have you had your meal?”他们会认为被邀请去吃饭,同样的,如果问“Where are you going?”则会被认为是干涉他们的私事,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因此,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应注重中西方的问候语不同。
  (2)在称呼方面
  在汉语里,只有很熟悉的人之间或地位较高、年龄较长的才可以用名称呼对方。但在英美社会里,用名直呼对方是很普遍的,因此要适应这种称呼方式。另外,中国学生用英语称呼老师时,常会套用汉语习惯,如用Teacher Li来称呼李老师,这是不正确的,正确的表达方式应该说Mr/Mrs/Miss/Ms Li。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也要注重称呼方面的差异。
  (3)在电话交际方面
  中西方国家在电话用语方面也存在差异。一句简单的开场白“喂,我是小李”,英语中却不能说“Hello,I’m Xiao Li”,而应该说“Hello,this is Xiao Li speaking”。如果要问别人“你是谁?”英语中不能说“Who are you?”而应该说“Who is that/speaking?”。因此,英语教师要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打电话方式进行英语交流和会话。
  (4)道别的习惯差异
  中国人到朋友家去做客,道别时常表现为行为方式太突然,有时说走就走,这往往使英美朋友认为中国人的道别不得体。如“I’m leaving now. / I must go now.”(我现在要走了/ 现在我必须走了),这种表达不符合英美人的习惯。告别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在交谈结束时,进一步巩固交谈双方的关系,这一功能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结束语来实现。如对此次交谈作评价——Thank you for a lovely morning; 说明结束谈话的原因——Well, I’ll really have to get on my way;对别人的关心——Take care now;期望再次见面——See you next week, then;提及谈话双方都熟悉的人——Give my regards to your parents等中国学生要特别注意。   (5)致谢的方式
  致谢是为了感谢他人,有利于促进人际关系的增进。按照英美的文化习俗,受到称赞的一方一般情况下总是很愉快地接受并向对方表示感谢。而中国人则会表现得很谦虚,说“哪里哪里”、“您过奖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受到他人赞扬时,往往要自贬一番,把谦虚作为一种美德,而英美国家的人听了会觉得十分奇怪,如果不了解这种文化差异,势必导致文化交际的障碍。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文化意识。
  (6)在禁忌方面
  禁忌是指在一些特定的文化或在生活起居中被禁止的行为。各民族文化不同,禁忌的内容和形式也不同。例如英国对有关宗教的语言,如God(神)、devil(魔鬼)、Christ(耶稣)等,除了认真谈话以外,是不可以随便说出口的。星期五是个不吉利的日子,因为耶稣基督于那一天受难,因此有“黑色星期五”之说。按照中国传统文化,4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数字,因为4是“死”的谐音。凡此种种说法都反映了人们期望平安好运、避免灾难的社会心理,在跨文化交流中要尤为注意。
  (7)对老年人表示关心和照顾
  在中国,尊老爱幼是传统美德,“养儿防老”的观念深入人心,青年人理应照顾老年人。然而,英美国家注重个人的独立性,认为只有弱者才需要别人的照顾,凡是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从不求别人,也不希望别人帮忙。当我们主动向年长的外国人提供帮助时,会使其感到难堪。如果这位年长者是中国人的话,则会对别人的帮助表示感谢。以上说明中国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时,常使用固有的思维方式,或把中西方文化等同起来,忽略了其存在的巨大差异。
  三、导致中国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方面经常犯错误的原因
  1.教师缺乏对英语文化的了解
  中国的英语教师大部分都是由当地英语专业毕业生组成。这些英语教师对不同文化的差异也或多或少地缺乏了解,因为他们中很少有人有机会走出国门去感受真正的英语文化氛围,彻底地融入英语国家的风俗人情、生活习惯、价值观念以及伦理道德和是非标准,因此,教师对英语文化缺乏了解成为学习英语的一个重要因素。
  2.汉语思维的植入
  在学英语的过程当中,习惯于把汉语的思维直接迁移到英语表达当中,没有从英语思维角度进行学习,没有认真体会中国与西方存在的文化差异和表达差异,产生的后果就是学生不自觉地依赖汉语思维,用本族文化和汉语思维模式来学习英语,所以导致了错误地理解英语。
  3.语言环境的缺乏
  语言环境是学习语言的土壤,而地道的英语环境在中国是极为缺乏的。因此,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没有真实的语言环境。并且受传统英语教学法的影响,学生习惯于在课堂上把每一个英语句子都对应成汉语翻译出来,通过背诵的方式被动地接受,缺乏语言环境,再加上学起来枯燥无味,自然收不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4.英语教材忽略了语言的应用性
  大部分传统英语教材在编写时侧重于对学生的“语言输入”,而忽略学生的“语言输出”,即侧重于阅读理解,而忽视语言的交际功能。高中的英语学习一切以高考为导向,高考考什么,学校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导致学生掌握众多的孤立知识点,但没有形成自己的英语语言能力,这就很难把英语应用到实际当中,学到的只能是“哑巴英语”,听不懂老外讲话,更不敢用英语与外国人交际。
  四、结论:英语教学重在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
  1.发挥英文阅读的作用
  教师应通过英语课堂教学尽可能让学生接触英美文化,将英文原著结合背景让学生阅读,这些作品涉及英美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社会关系等文化以及该民族的心理状态、气质,提醒学生注意有些注释部分是着重解释文化上的差异,要强化记忆。通过课内外广泛的阅读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并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掌握跨文化交际中应避免的问题。
  2.语用能力必须和语言能力同等对待
  作为一名从事英语教学三十多年的一线教师,我深知通过英语课堂教学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各种文化意识,还要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教学,帮助学生在国际交往中能理解和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冲突,避免出现一些语用失误。因此,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一定得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通过听说读写各项活动的反复训练,让学生掌握地道的英语,以利于学生将来交际能力的提高,为他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搭建一个平台。
  3.语言和文化必须同步传授
  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由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文化形态上的差异不可避免地会呈现在语言系统上。我认为英语教师应当本着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原则,找出影响语言有效传递的文化部分,密切结合语言知识点,对学生进行同步的跨文化知识传授。
  总而言之,文化融入语言能力的培养应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英语课堂教学离不开文化的渗透,应培养学生强烈的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还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初步了解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将来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避免犯低级错误,更好地发挥英语交际水平,为以后的事业和人生的顺利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英美文化辞典[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2.袁昌寰.英语教学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01(8).
  (作者单位:山东省龙口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徐晓卿)
其他文献
摘要: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是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推出的“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系列活动之一。经过几年的发展,论坛覆盖的学科领域不断扩大,论坛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高,并且在广大博士生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为推动博士生之间的学术交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促进多学科研究思想和研究方法的融合以及在促进科技创新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旨在对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的特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建议。  关键
网络的普及赋予了人的个性发展许多新的变化,引起了研究生教育的变革,同时也提供了研究生教育个性化发展的平台,对研究生个性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研究生教育的特殊性,使得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即灵活地处理教材内容,把数学知识转化成有用的技能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小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但目前由于种种因素,大多数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不高,因此,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变现状,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积极肯定,启发教学  首先,小学生喜欢被赞美、被肯定,他们特别希望获得教师的夸奖和表扬。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Source Normalized Impact per Paper(SNIP),2010年由荷兰莱顿大学教授Henk F.Moed提出,旨在对期刊进行跨学科比较。SNIP同时考虑到引文和被引两方面的影响,将数据库的文献覆
本文作者力图结合多年从事科学基金工作的实践,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运用辩证思维方法,以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中国科学基金制,促进我国基础研究的源头创新为目
在课程中加强研究生科学精神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科学精神教育的主要内容有求真精神、求实精神和求新精神;课进行科学精神教育的组织形式有开展科学教育专题讲授、实行课堂讲授
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对语文的定义是“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也讲到“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表述来看,语文教学既具有工具性的功能,又承载着文化内容。因此,语文教学既要引领学生吸纳,又要引领学生
200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揭晓,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陈均远教授、云南大学侯先光教授和西北大学舒德干教授共同完成的“澄江化石群和寒武纪大爆发”获得本年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增长带来了适应能力下降的负面效应,产生这一负面效应的深层次原因是结构与数量之间的失调。因此,在我国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发展的转折时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