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法吴迹·吴广诗书画印艺术回湘汇报展暨五体书曾国藩楹联展 研讨会纪要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ren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曹隽平(主持人):(中国书协会员、湖南省文化馆副馆长)
  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为吴广先生从艺四十年、五十岁返湘办展举行艺术研讨会。吴广先生想借这个展览之机,请在座的各位专家多提些宝贵的意见,望大家多多发表自己的高见,少说官话套话。我个人建议:从年龄长幼顺序发言。首先,请吴广的老前辈、老朋友张青渠老师发言,大家欢迎!
  张青渠(中国美协会员、湖南省文史馆馆员)
  陈师曾先生在《文人画之价值》这本书里面提到,文人画的“四要素”第一是人品,第二是才情,第三是学问,第四是思想。陈师曾首先讲的就是人品,人品既高,气韵不得不高,这是大家公认的事情。所以,吴广在这一点做得比较好,他在展前那个前言里面讲了这么一句话,我是一个“半路出家的野和尚”,其实我觉得是不是宗教味重了一点,你就是个大侠,你是游走江湖的大侠,不是野和尚,為什么你是大侠呢?吴广先生走南闯北,从二十岁开始离家到长沙捡破烂,什么事情都干过,社会上什么层次的人他都接触过,诗书画印方面他是全才,从家乡到长沙到参军,以第一名成绩考上军艺,然后到驻港部队工作,这些都很不简单。在军艺,他和刘大为先生在各方面交集很深,后来又跟随林凡先生,那是我们湖南走出去的书画界大师级人物,书法、诗联和绘画都很好的。所以吴广先生既是画家又是书法家,这一点就高出我们画家很多,所以我很佩服他,而且吴广先生在书法方面呢,也是正草篆隶都能来。现在很多书法家尤其是画家,为了在字画上题款,只会一种行书,或者一种楷书,不会写其他书体,甚至有些画家题款根本不敢题,就题个穷款。其实中国文人画它就是诗书画印,这是传统。例如比较有成就的文人画家,从八大、石涛、黄宾虹、齐白石……,这一路下来都是四全型的。所以,如果我们想在书画上做出成就的话,就要像吴广先生这样,诗书画印都会,这样才能达到相应的品味和高度。我们就应该学习吴广的豪气,大侠一样的人物,学习他在诗书画印方面的成就。
  最后,希望吴广术业有专攻,能不能相应地稍微收一下,侧重或者在哪个方面寻求更大的突破,因为你还年轻,做好判断和选择,我相信吴广在这样丰厚的艺术基础上,肯定能够创造很高的成就来,我祝贺吴广先生成功,谢谢大家!
  曹隽平
  张老师讲得很全面,我接着您最后那句“术业有专攻”的话说,人的生命都是一步步来,前面是做加法,到了一定的时候呢,就要做减法。以前,我和吴广先生聊过,他也认为下一步是开始做减法的时候了,这个建议很好。
  彭国梁(中国作协会员、画家)
  吴广先生《联墨生辉》这一本书,是早段时间委托李曙光先生给我的,我认真看了,能够把五体运用得这么娴熟自如很难得,我只在隶属书上花了点功夫,其他基本上都没怎么涉猎,所以我对这种全面型的人是很佩服的。
  刚才张青渠老师也谈到了,这个诗书画印“四全”和款如何题,现在的书画家在这方面是很欠缺的,当今这一代,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真正有文化底蕴的书画家是很少很少的。那天我和曙光兄探讨了一个问题,作为一个画家也好,书法家也好,都应该要有个人的坚守,这个话就不展开了。我们看看齐白石、启功他们的文字,那才是一个真正的画家,每一个作家都有一种价值取向、个人的精神,这些方面才会影响到这个人的成就和位置。
  吴广先生的画涉及的题材特别的广,所以我赞成张老师讲的那一点,一个人到一定的时候,都会要有所偏向。比如说到齐白石的时候,会说齐白石的虾,讲到虾的时候,我们会想到齐白石,想到徐悲鸿的马,又讲到谁谁谁的什么。舒婷有一首诗,就是说要有一个单项指标,这个单项指标就是你要站得比较上一点高一点,在这个上面是要有话语权的,像砌房子一样的。吴广兄现在已将那个房子的基础打得很好了,从第一楼到十楼二十楼都已经建好了,最后那个房子到上面的时候会有那么一个顶,一个封顶,这个顶峰是什么?这就靠自己去思考,我们也一起互勉。
  吴尚君(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今天很高兴能够参加吴广的作品展和研讨会,吴广——我第一次接触,人到中年,刚刚五十岁,因此我认为五十岁大有可为,太好了。我想跟吴广谈一点,我看了他前言部分有一段话吸引了我,就是他的老师评价他诗第一,画第二,印第三,书第四,如果你要追问哪个更好,他说我的荷花可以传,我的山水可以立,我的人物可以琢。这段让我记忆很深刻,通过这段简短的文字,我知道了他的文采和文字的功底,因此我带着他这种理念,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了他的作品。诗我还没看到,因为时间问题,但是我看到了他的荷花,动了我的心,那种水墨那种淡墨的表现淋漓尽致,山水有小品和大画,小品更适宜我,那个小品,小桥流水人家,有很多诗情画意能够让人停住脚步,细细琢磨。
  第二点:他姓吴,巧了,我也姓吴,机缘巧合。汉字语音学的解构,吴,有一种说法,一个人在手舞足蹈,手张开拥抱太阳,诗书画印不就是“四肢”吗?他的文采修养不就是他的内心吗?他用自己的作品在拥抱着太阳。汉字语音学解构用在他身上比较贴切,而且还比较有劲有节。
  第三点:我主要是搞设计的,但是我也画画,也练书法,画画的时间可能比设计的时间还要久还要多一点,所以我从设计的角度来看你的画,我发现了点线面的应用。你无意当中有设计的结构在里面,点线面在你的画里面穿插变化,小鸟有点、荷杆为线,线条穿插不一样产生的节奏感不一样,韵律感不一样,所以我能够读到一种点线面穿插的美。换句话说,设计的语言、节奏、韵律、穿插、对比,和绘画是相通的。所以,在我看来设计与绘画也不分家。
  我有一个思考,就是传承和创新这四个字的两个方面,在你身上我看更多的是传承的方面,没有传承谈何创新,这是毫无疑问,但是传承后面有一个创新,所以我希望五十岁以后,还有更多的创新,这种创新需要底蕴,而你具备这种广泛全面的底蕴,正因为你有这种底蕴的存在,所以我想中国画的大师就会在你这一辈身上诞生,祝贺你成功!
  龚旭东(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湖南日报教科文卫新闻中心执行主任兼《湘江周刊》主编)   我是作为吴广的朋友来参加这次活动,谈一下我的感受,我觉得吴广是一个情商很高的人,也是一个智商很高的人,诗书画印全能,大家都有同感。我很佩服他的人物画题款都是来自他读过的书,世说新语——把那些历史人物相关的故事,以自己的方式和引经据典的方式说出来,这个真的是下了功夫。他的诗词歌赋,包括他与文怀沙、林凡的这些诗词唱和,都说明他是有文采的。艺术创作上,青绿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全面发展,书法上篆隶正草行全面发展,所以,他是一个全面发展的艺术家,这也是大家的共识。
  今天这个展览对吴广来说,应该是一次人生的总结,也是人生新的开端,既是一个终点也是一个起点。今年他五十岁,五十知天命,知什么样的天命?今天这个研讨会,吴广应该做一个最好的明断,我觉得可能大家都会有同感,吴广已然全面发展,但吴广需要术业有专攻,这个话题我上次到深圳跟吴广也谈到过,与大家不谋而合,所以,這次研讨会对吴广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
  我跟大家有同感,花鸟中的荷花,特别是用青瓷颜料,青花的画法画出来的荷花,我觉得是最出彩的,这个问题我跟吴广曾深入地研讨过,我也一直在想,用各种各样的色彩来画,为什么用青花瓷的画法给我的感觉最好。因为这批花鸟画最能够体现出物与人的境界,既要有你表现对象的境界和意境,也要寄托人的心境和境界,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山水里面的青绿我也觉得是很好的,但是远景的表现太单一而且太草率,这些地方都还有进一步探索的空间。至于书法,吴广很全面,这个做得很好,感觉隶书的味道更好一些,但是下步怎么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包括他的书写方式、格式、形式可能还有进一步探索的空间。所以我觉得五十岁回湖南家乡做一个汇报做一个总结,然后真正朝最后的名家大家进发,这是一个起点,我相信以吴广的情商智商和他对艺术追求的这种勤奋,他一定会成功的,我等待这一天,谢谢!
  曹隽平
  龚先生讲得很诚恳,包括批评意见,我相信吴广是听得进去的。人生六十岁才开始,这是我二十岁看到的一篇文章,但是最近我看了曹景行的文章讲人生七十岁才开始。
  陈新文(湖南文艺出版社副社长、书法家)
  我是李曙光介绍跟吴广兄认识的,之前一直是微信,今天见到了真神,神交已久,这个“神”对于我来讲其实是两个方面的事情,第一就是人的神采,第二是艺术的神采,因为我是吴广《联墨生辉》这本书的责任编辑,所以他的这些书画作品我都是一幅幅甚至一个个字仔细看了的。
  他的字写得非常好,并且他的传统功力非常之深,而且下的功夫也不是一天两天,看得出来他的勤奋,也看得出字背后的东西,我是很佩服的,特别是颜体味道,发挥得极好。第二呢,作为责任编辑,编这种书其实很忐忑,因为这种书,牵涉到方方面面,这是本专题类书,主要是写曾国藩的对联,我做的工作不是很多,大部分工作都是他自己做的,我当时有一点担心,担心什么呢?一个是书的质量,因为那个纸张很薄,我有五十套样书,自己好不容易留下几套,其他的全部被人强行拿走了,质量还是蛮高的。其实按照我个人的设想,这本书其实可以更加市场化,因为与曾国藩有关的东西本来就很有市场,不知道吴广兄是否这么考虑?
  刚刚旭东兄讲的五十岁的问题,我觉得现在五十岁不是个事了,好多人五十岁都没有开始,这个东西我觉得不以年龄算,当然吴广兄的这种悟性这种天资,包括他勤奋,如果他不成功的话,那就是这个世界的评判出了问题,这个社会的审美出了问题。吴广兄是在一个规矩里面做艺术,做得很扎实并有了一定的突破,但是我认为他做还是有点老实,胆还不够大不够肥,湖南人那种霸蛮的劲还没完全使出来,那种敢为天下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精神还有些欠缺,那种冲劲没有完全使出来。如果吴广兄能够把以前的东西全部忘掉,就带着自己的这种基本功在传统文化之路上前行,做到这一点就不得了了。
  曹隽平
  吴广《联墨生辉》这套书出版过程也是一波三折,最终还是在新文这里出版了,他也征求过我的意见,谢谢你,接了这个棒。你刚才提的这个建议,我倒觉得坚守传统也是个办法,要我写草书和那大写意的东西是写不出来的,但是我就写楷书规矩到极致是不是也是一种风格呢?我想,书法也好绘画也好,都是这样,最终吴广怎么听取大家的意见是他自己的问题,还有个造化问题。
  陈樵哥(湖南省诗词学会秘书长)
  上个月我在报纸上看到介绍湘籍诗人、书画篆刻家吴广《攻他山石,嚼自家馍》的文章,两个整版介绍他的艺术作品,我才知道是他这个艺术全才五十岁回湘汇报展。吴广是湘阴人,一提到湘阴,我们自然就想到左宗棠,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的这种湘人精神,在吴广身上也体现得比较集中,在我们湘人中间,一提起湘阴也很自然地想到吴广。
  吴广也是个苦出身,靠自学勤奋刻苦霸蛮起步,他博览群书,这就奠定了他良好的国学基础,在他的艺术天地里有一片诗词歌赋的云彩在游曳,这个云彩时常化作艺术的绵绵细雨,滋润着他自己倾情打造的艺术生态园,书法篆刻需要诗词歌赋国学基础作为阳光雨露,无形的人文情怀,能放大升华特色鲜明的艺术作品,诗书画印的原理都是古代文人的艺术表现形式,吴广先生正在做。我也真诚希望并坚信:吴广先生将做得更好更完美,创造属于他自己也属于人民的艺术高峰。谢谢大家!
  鄢福初(湖南省文化厅副厅长、湖南省书协主席)
  吴广的夫人和我是一个镇的老乡,我也拜读了他的作品,很好很有才气,有诗词楹联、人物、山水、花鸟画,中国诗书画印他都搞了,多才多艺的多面手。我看了那幅《姑苏惊梦游园》,很有意境很有格调,我觉得那幅画和其他的画格调不一样,非常有艺术性。吴广画了很多人物,在艺术手法上都做了较好的处理,但人物背后的东西似乎少了点什么。而那幅画恰恰相反,意境到位了,手法也有新意,整体氛围很好,就是要往这个方向走,因为艺术是追求个性,所有技法都搞一种格式,千人一面就不好了。
  中国画最高境界也就是文人画,传统中国画是要跟墨跟水合在一起交融的,恰恰相反,你那幅画纯粹用颜料,如用西方颜料在宣纸上面作画一样,很有探索精神,包括黄永玉这些老艺术家都做过一些,但吴广在这条路走得远一些,可以坚持下去,这两点我很有体会。   吴广在画上面下的功夫很深,那些青绿山水传统山水有真功夫,以后主要是提升格调和品位,写胸怀、写情趣,画画和写字一样,以后要努力把自己的情趣画出来,用自己独立的语境、独立的感受!比如那些历史人物画,我觉得没必要画得那么完整,每个人的精气神三两笔就勾出来,其他都是次要的。我对中国画是外行,但我深信画是写出来的,吴广也是搞书法的,下一步要坚定把书法的功力打入到画的线条里面,你那些青绿山水,勾的那些树干树枝,要发挥写篆书的特点,把树画得更有力度和精神。
  关于书法我就体会深刻一点,简单说一下,一个呢——写杂了,吴广现在写得最好的是隶书,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隶书应该说在他的所有书法作品里面,比起其他的书体来是最有前途的。我看他练了《好大王》《张迁碑》《西狭颂》啊,还有《史晨碑》《礼器碑》,汉碑也练得多,但是写得还不够古雅不够纯粹。我提供一个参考意见,隶书它是要由近及远,譬如他只写明清一路的隶书肯定不够用,宋元唐写隶书又没有多少。他就要越过这个时代,再往前面时代远的地方走,隶书才会有出路,江波博士你说呢?我打个比方,吴广现在的隶书用笔老辣,线条精准度不错,力度感也很好,但是书法美学上讲究刚柔相济,好多人写字只会用墨,不会用水,那样慢慢地越写越粗俗,隶书是他的强项,但是还要自己不断地矫正,这是一个意见。
  不论是画也好书法也好,要做减法。我认为展览主要是要找自己的长处,找自己未来的方向,展览有三个目的:第一,对过去的作品进行总结;第二,听听意见到底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第三,我未来要怎么走?所有艺术家要给他出主意,我很直爽,因为我们彼此很熟悉。吴广读那么多书,画那么多画,写那么多字,够勤奋,天赋也那么好,包括青绿山水还是画得很有厚度的,功夫也很深,但是还没有把写字的线条完全用到画的线条里面去,把他作诗对文化的理解没有完全放到人物画里面体现出来,意境语境没有真正体现出来,所以要把书画两者之间的通道打通,打通了才通透,吴广也是大文人,你把他打通了,人家一看,这画是吴广的,这字也是吴广的,那才是境界!所以两者要打通,把读书的事和画画写字的事打通,这是第一。第二个就是艺术家要做减法,要把自己拔出来,披荆斩棘走出自己的路,只经营一行,就是几个产品,你天天干这个活,肯定会做出名气来。你今天在湖南开店以后,这个店会影响全中国,再影响全世界!第三个就是要多思考,搞艺术讲个性悟性。他现在画画也好写字也好,有些拘紧,拔出来会轻松一点。譬如画个竹子,从起笔到收笔要形成一种快感,写字画画就是要找快感,要通过笔触和宣纸之间的跳跃、翻转和腾越,要找到跳舞的感觉,终极目的是要表达我们自己的青春、个性、感受,让我愉悦起来,让观者愉悦起来,这才叫做艺术。
  以上纯粹是我个人的感受,对吴广的了解非常浅薄,我们没有更深度的沟通,但是凭我搞了几十年书法,我也说说话,算朋友之间的对话,肯定每个人观点不一样,我讲的不一定正确,请你们批评指正,在座的他们都是博士,都是专家,在理论上给你更多的建议,谢谢!
  曹隽平
  鄢厅长是一个非常睿智非常有品位非常有造诣的学者,我每次听他讲话都很愉悦,因为他讲的话让我确实能学到很多东西,我相信在座的各位专家学者都跟我有一样的感受。
  吴志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大家上午好,我非常荣幸地被邀请参加这个研讨会,来之前我很激动。我先用“四同”和“四全”来概括我和吴广之间的交往。四同呢,就是同乡同宗同道同庚,同乡就是我们都是湘阴人,同宗就是我们都是吴家人,看到这吴法吴迹四个字,好像是为我写的一样,是我家里的事,同道是我们都是搞诗词字画的,同庚就是我们年龄一样。四全就是诗书画印四个方面,全面向吴广老师学习,在这四个方面尤其和吴广学习诗词。
  接下来讲他诗书画印方面的造诣,刚才讲到了一个问题,诗书画印作为文化艺术,他很积极地自觉地走向传统,走向全面,用自己的行为告诉别人,诗书画印作为一种文化不是单方面的,而是综合的全面的。吴广兄一直顶着别人不可理喻的“四全”压力,我们也推心置腹地谈过。我认为,全就全嘛,你就这样“四全先生”“四全学者”“四全文艺家”,乾隆是“十全”,他“四全”那也是一个了不得的人。齐白石到了八十岁才找到口子嘛,怕就怕哪些人呢,自己只学了一点点,就把自己视作偏才专才,不去学其他的东西了,这个不好,我在吴广老师这里已经尝到了“全”的甜头,我已经感觉到吴广回湘的意义。
  他很明确地告诉大家,一个人要从基层开始奋斗,要勤奋要有侠义心肠,要有感恩的心,要有团结人的胸怀,要有通江达海的气概,如果没有这些东西,他就做不成大事成不了人才,这一点吴广做得让我很佩服。希望吴广像曾国藩先生当年把湖湘子弟作为湘军一样,自己的同乡同党亲戚朋友都跟着你走,你成了大家就成了。因为我们队伍里面缺你这种全才,祝你成功!
  曹隽平
  吴志立老师是我们湖南著名的画家,说得这么谦虚,也是有自己的想法,至于他关于这个减法加法,每个人意见不一样,这个和天分机缘有关系。
  江波(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师范大学副教授)
  我跟吴广先生是湘阴同乡,在很早之前应该是九十年代初期,那时候我就听到过他的名字,湘阴巢善宝老师也经常提起他,但是一直无缘相见,非常仰慕你。吴广出道很早出名也很早,你看他现在书协美协诗协联协好几个都是国家级的会员,这些是很多人都难以做到的,并且他都做出了自己的成绩,尤其是我们这一辈人接受艺术方面的教育,实际上是很欠缺的,所以吴广在我们湘阴人中是做得非常好的,大家都知道他。
  从个人追求上面来讲,他一开始就要求自己诗书画印四全,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他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我们以后书画发展的一个主流方向,不管你是专还是想怎么样,对其他的方面都应该要了解,诗书画印在传统的文化语境当中是“四艺”“四全”,诗书画印对于传统文人来说应该都要会,应该去坚守文化傳统,吴广不仅仅这么去做而且又做得这么好,真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研究。   第二点就是对他的艺术作品感到震撼——诗书画印。诗我了解比较少一点,书画印这一块是很直观地呈现在我面前,首先看到他涉猎非常广泛,每一个项目都要做到这么高的水平,确实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需要非常强烈的生活感悟,能够做到这么全面这样的高度,是非常非常难的,所以我们都很佩服。我也有一些不成熟的意见建议借这个机会说一下。
  首先说一下书法吧,因为我自己对书法这一块关注挺多,书法吴广写得东西非常丰富,篆楷行草正都写得很好,每一种书体,各种时代的碑帖他都有临摹,楷书从魏碑写到唐楷,篆书大篆小篆,并且隶书和魏碑还有所融合,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有很宽的视野很强的实力。接下来确实需要把精力集中到某一个点,有个集中的突破,我坚信以吴广的资质和努力,解决这个问题是分分钟的事情。但个别作品我认为凝聚笔墨的这种浑浊感还稍微弱了一点点,那种纯净的状态个别地方稍显不足,这是第一。然后呢就是节奏的变化,你大篆作品写得非常好,特别是大篆线条的曲折,每个节点的处理和呈现,都给人非常浑厚扎实的感觉,但有的小篆的作品感觉线条稍微有点平淡,如果能够适当地放松放纵一下心境,那这种雄浑大气的感觉就会更加彰显出来。鄢主席讲的书画要打通,你现在正在打通过程中。黄道周讲王铎五十字画,他也是看了王铎前期的作品之后,认为王铎五十岁之后肯定能够自成一代大家,所以我觉得吴广再集中精力突破那么一点,很快会成为既全又有高度的中年人当中的楷模。
  吴广是湘阴的一张名片,我祝贺吴广展览圆满成功。
  李正庚(书法学博士、长沙理工大学副教授)
  吴广的名字如雷贯耳,我和他妹妹冠军是同学,很早就听过,正如江博士所说。有很多老师讲这个“全”的问题,我觉得“全”的问题要辨证地去看待,我们古代很多书画家素养都是全面的,你看文人画的开创者王维,作诗、做官、写诗、作文,也画画,无一不精,他的字要是流传下来,肯定也是造诣很高的书法作品。苏东坡是文学家,当过官,也绘画,是文人画的开创者、尚意书风的创导者,中国文化无一不通。米芾是大书法家、大诗人,米点山水开创者。所以“全”不是个问题,应该辨证地看,在“全”里面怎么去找自己的亮点。
  我看吴广的诗书画印,画我不太懂,我觉得他书法里面隶书写得很棒,精气神都有了,行书也写得很好,稍微有点弱的是楷书,在书法和绘画里面选一门最好的做就专了,要辨证去理解,不是搞了書法就不能搞绘画,它们毕竟是通的,可以斟酌一下。诗词方面,他的诗词歌赋文章都很好,因为文人画单独讨论笔墨技巧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这些正是他的优点。最后我再强调一下就是这个全和专,一定坚持要走下去,要辨证地去处理全和专,我相信这条路会走得很好,我们都要向吴广学习,也祝他成功!
  贺迎辉(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兼书画艺委会委员、湖南省辞赋学会副会长)
  现在年轻书画家太不注重传统文化修养,而吴广兄恰恰做得很好,在湖湘文化这个圈子里那是寥寥无几的,这和新中国建国以来艺术人才培养机制有关,特别是被“文革”严重破坏毁灭,断代很久了。现在老、中、青书画家,能写诗文书画用传统来打造自己东西的很少,一动笔就是抄录名人名篇,太滥了太俗了!所以我觉得吴广老兄,是很有文化担当文化自觉的一个人,也很勤奋,我们要向你多多学习。
  提到他的诗词,我看过,写得非常之好,这是一种传承,书以诗存,书以文存,包括王羲之苏东坡,他们那些东西流传下来不光是技法,而是因为他们的道德文章。现在很多人技法方面不错,但是没有文化这方面的支撑,即使成名但作品也不会流传。我觉得吴广先生的远大目标应该是向古人看齐,不是说一定要超过古人的高度,但这是一种努力的方向,最后祝福吴广老兄展览圆满成功。
  这里我也提个建议,我感觉中国当代有名家无名篇,比如一提杜甫,就会想到他的《秋兴八首》,吴广先生的书画诗词赋对联多力作,以后只要一提吴广的对联、词赋,我就想起你的哪副联哪篇赋,甚至还能背出一段两段那该多好。你的青绿山水《珠玉满春江》《浩荡潇湘》多好,那就是你的名篇力作。还有你的诗词、格言、对联、辞条,可能写得多就不会去考究了,其中有几个字还是值得推敲锤炼的。你给文老和林老的诗,一下子十首八首,多了,你给沈鹏老人的那首贺诗就很好,每一个字都要像摆兵布阵、冲锋陷阵一样,不可替换,那就行了,我觉得吴广先生还是很全很多能的。去年我给胡立伟先生写过一首诗,其中两句送给你也很贴切:“诗书振鹤多能手,金石屠龙好快刀。”再次表示祝贺,多多向你学习,相互交流。
  李莹波(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无论是搞书法还是搞绘画,总归是一个文化的问题,我们的祖先特别厉害,创造了悠久灿烂的文化,令人敬畏,事实上文化传承最终还是一个哲学的问题。人有五脏六腑,文化里面也是诗书画印等各个门类,一个人要健康,每个方面都要均衡发展,所以我觉得如果把文化比成一个人的话,各方面如果能够全面均衡发展,才是一种最理想的状态,最合乎于道——自然之道。
  这种状态在我们古代是一种常态,古代文人在做学问的时候,从来没说自己是个书法家画家,他们画画也好写字也好作诗作文也好,都是自然而然的行为。但是“五四”之后,随着貌似科学的学科体系的冲击,我们的社会就失去了对文化传承,导致现在很多专业艺术院校的学生写字的不会画画,尤其画工笔画的笔墨都比较差,这是个普遍现象。像吴广老师通过这种实践,把中国传统文化行为的生活方式统一起来,实际上就是文化回归,这种行为和艺术方式很有意义,包括我自己也一直是这么想这么做的,就是在恢复古人的一种常态罢了,本来无可厚非,也无所谓创新,这是我们艺术应有的坚持和操守。当然这个恢复的程度到底是什么样子,很难说,总之这些事情需要人去做,所以我很佩服吴老师这种精神品格,做得比我深比我好得多,所以我们要向他学习。
  曹隽平
  我再稍微讲几句,今天这个研讨会和我原来参加的研讨会不同的是,今天各位不是来唱赞歌的,基本上大家都在肯定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意见,非常好!2013年我们杂志社戴慎崇老师拿着吴广老师的字给我看,问我这个字能不能在我们《艺术中国》杂志上发表,我当时一看,说这个字不仅是可以发表,而且水平非常高,然后那年湖南首届文人书画邀请展我们请他参加了,所以对吴老师的认识是一步一步的,其实他最近又有一个新作品,跟花鸟画类似,是画在宣纸陶瓷上面的,陶罐上面有磨砂的感觉,相当不错,可惜这次展览没有拿来展出。
  他这个人呢,刚才大家叫他大侠,他自己说有点匪气,他的精力真是超级旺盛,又这么有天分,虽然大家在讲减法,事实上在诗书画印里面各抽一项去做,他是做得到的,而且会有大成就的。如果说他六十岁的时候再回湖南办展,我相信一定会有全新的面貌,那个时候我还没有退休,还可以为你继续操办,我们共同拭目以待,谢谢大家!
  (纪要根据发言先后顺序录音整理,未经研讨会人员本人核对)
  
  二○一八年六月十一日于湖南省文化馆
其他文献
聂剑峰,1982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1993-1994年任日本文教大学客座研究员。现为《深圳特区报》美术编辑室主任、美术总监,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日本基础造型学会会员。  摘要:风景画需要艺术家发现自然景物的内在韵律和形式美感,用心观察自然、感悟自然、表现自然,将内心的“色彩”与自然色彩相互碰撞并化之以境、赋之以趣、寓之以情。聂剑峰女士的油画风景正是自然向“有意味的形式”转化再生的崭新表
期刊
恩师沈鸿根先生新著《砚边独语》将由中西书局出版,我自乙未年始为先生整理文稿并分辑分享于新浪拙博,有幸先睹为快,藉此以陈愚见。  沈师乃当今书坛之名家,集书法家、理论家、教育家、诗人于一身而称雄艺坛,以“独标风骨艺坛上,濯古来新成一家”的书风和出版近七十种数百万字的专著与字帖蜚声四海,艺苑耕耘五十多载,艺术成就有目共睹。然沈师不以书艺自矜,广涉国学、诗文、鉴赏等。大概十多年前,沈师挥毫之余,常将自己
期刊
在偶尔那翻到获奖证书的瞬间,我回想起年轻时的我。那时,我在供销社文具柜上班,白天做生意,晚上就伏在电灯下,写呀,写呀,断断续续地写了几年,从来没见到一方铅字问世。可能是我锲而不舍的投稿,使编辑动了恻隐之心,他给我一封回信“……你写来文章还需精练修……”从那时起,我再也不把看书当作一种消遗,而是把它作为积累知识的途径,尽量做到读书时备齐纸笔,1990年我的处女作终于在刊登出来了,尝到了积累的甜果。慢
期刊
寻访时间:2015年—2018年  有这样一些老人,从晚清中走来,走过民国,走入新中国,走进新世纪。他们生活在湘南边陲的美丽江永,在滚滚红尘中经历了更朝换代,看尽人间世态,感悟了百味人生。他们,在历史变迁中鬓发如霜;他们,在美丽的四季中流年飞逝;他们,在江永的历史风雨中满目沧桑。岁月成就传奇,岁月练就人生,无论经历了什么,他们依然从容,依然从善,眼里闪烁让人感动的光芒。我们在他们百年人生中撷取了一
期刊
编者小记:富察氏傅洵者,号绿茜堂主人、康园居士,著名国画家。其绘画语言极为丰富。笔者怀揣着一种仰慕之心情拜会傅洵先生,竟有一见如故之感,令人心中暗自生奇,缘何会有如此灵妙之感觉?颇有少小别恩师、今朝喜相逢的意思。接下来我将为读者揭开先生艺术生涯中一些鲜为人知的趣闻轶事。  注:石篆居画廊公司专访著名国画家傅洵先生,以下分别简称“石篆居”“傅”。  一、名师门下,劫难之后低调做人  石篆居:书画界了
期刊
丁酉岁杪得陈寅生“身似云在”十五言联一件。文曰“身似菩提心似镜、如兰如莲世间清品;云在青天水在瓶、若竹若谷贤者虚怀。”对联有小字长题,文曰:“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道心静似山藏玉,书味清如水养鱼;石泉春酿酒,松火夜煎茶;佛即心。色界香尘正观不起,雄文直道当世誰同;听鸟说甚,问花是谁;时有溪山兴,能为松石歌;鱼游墨沼蘋风暖,燕入书林杏雨浓;山静尘清、水参如是观,天高云浮、月喻本来心。”落款为:“岁
期刊
王建业,安徽怀远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怀远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椒江开明画院副院长。作品入展全国首届手卷展、首届全国楷书展、首届“西狭颂”全国书法展、首届“沈延毅奖”全国书法展、第七届全国楹联展、第三届“四堂杯”全国书法展、“金山岭长城杯”全国书法展、丝绸之路全国书法展、欧阳询杯全国书法展、“埇桥杯”全国书法展等。 
期刊
十九世纪中叶,著名的生物学家、博物学家达尔文写了一本著作《物种起源》 。换句话来说:万事万物的存在,自然有它存在的理由,万事万物做出改变,也必然有它做出改变的历史条件。  唐“风”字砚,宋“抄手”砚,是大家公认的两个时代砚式的标准制式。就整个砚式的发展脉络而言,也大概都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发展轨迹。然而就像人类的出现和发展变化一样,每个砚式的演变也必然有相应的社会基础,这个基础主要表现为审美情趣的变化
期刊
刘军,四川新津人,高中毕业后习画,现为四川东方绘画院画师、成都市工笔画会会员、新津县政协五津书画院画师。受巴蜀画家影响,喜爱翰墨,受到从事教育职业父亲的厚爱和支持,先后师从周红梅女士、著名巴蜀画派工笔花鸟画家郭汝愚先生。2011年9月荣获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海峽两岸三地书画展优秀奖。从2013年至2016年,多幅作品连续入选成都市文联和成都市美协举办的画展;2015年至2016年,7件作品入选海
期刊
摘要:砚铭书法最初以文学载体出现实在汉魏时期,而真正发展起来是出现于宋元时期并发展到现在的另一种书法形式,以砚台为载体、用刻刀等工具刻制在砚台上的一种书法形式,到明清时期发展到鼎盛时期,大多是由篆刻家刻制,砚铭书法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随着社会时代的变迁,现在关注这门艺术的人越来越少,逐渐变成一门冷门艺术。王镛先生是当代著名书法篆刻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及考证并进行了一次空前的砚铭书法创作,根据自己的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