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写作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jie998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偶尔那翻到获奖证书的瞬间,我回想起年轻时的我。那时,我在供销社文具柜上班,白天做生意,晚上就伏在电灯下,写呀,写呀,断断续续地写了几年,从来没见到一方铅字问世。可能是我锲而不舍的投稿,使编辑动了恻隐之心,他给我一封回信“……你写来文章还需精练修……”从那时起,我再也不把看书当作一种消遗,而是把它作为积累知识的途径,尽量做到读书时备齐纸笔,1990年我的处女作终于在刊登出来了,尝到了积累的甜果。慢慢地登出来的文章多了,我却愈来愈觉得登出来的文章不尽人意,生怕被人家看到这是我写的文章。我常常喑自思忖,为什么二十多年来我梦寐以求的就是投稿中的,而刊登出来了却觉得心情很沉重呢?可能是人到中年,饱经追求的甘苦后,总觉得还是静下心来汲取知识,完善自己为好。书籍使我平静无味的生活化为令人身心愉快的时日,书籍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所赋予我的规劝和慰藉,质同金玉,价值无量。当读书到页中人之处,自己几乎是入神忘情,脑海里充满崇高欢乐的思想,灵魂不知不觉得到升华。我觉得写文章如同下河捉鱼,岸上的人只看到一尾一尾鱼从水里被甩上来,而忽视了捉鱼人冻僵的小腿、酸痛的腰背,更没想到人家挑灯织网的日日夜夜。
  《看法》是篇豆腐干大的文章,一次很偶然的情况启发了我的创作灵感的。
  那天,两个女孩在电梯上看到一个打扮入时的妇人。这两个涉世不深的女孩中年轻的那个讲了真心话,另一个说了老实话,看到妇人在短短的几分钟内从欣喜到沮丧的表情变化后,两个女孩子互相抱怨,竟找我评理。事后,我觉得值得下笔写一写。写完后,我思索了很久。为什么一个人就不能自己肯定自己呢?为什么自己的事还要别人认可呢?像穿衣这样的事,只要不有碍观瞻,不有伤大雅,只要自己觉得坦然愉快,是不必去理会他人怎么想怎么说的。《生命的绿枝》看上去是偶然之作,其实是历经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之作。如果平时没有看书、思考、动笔,对于扑面而来的事物,穿耳而过视若无睹的话,就不可能敏感地捕捉瞬间的“火花”。所以我觉得读书如同与先哲们对话般使人豁然开朗,读书使人充实,使人上进。昨天已成为过去,只有把握住现在,才有可能使希望变为现实。
  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一些人读书的习惯,却无法改变我读书的习惯。跟古人相比,我对于读书的意境已经很少有追求了,能够排遣我生活的艰辛便是读书最常见的使命。偶尔翻阅张潮的《幽梦影》,他写道:“《水浒传》是一部怒书,《西游记》是一部悟书,《金瓶梅》是一部哀书。”以此类推,也不难读出,《三国演义》是一部兵书,《聊斋志异》是一部奇书,《红楼梦》是一部爱书。巴尔扎克说:“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文史本不分家。
  艺术都是相通的。人,既有相通的一面,又有不相通的一面。读鲁迅的书,读出魏碑的坚实;读郭沫若的书,读出草书的才情;读茅盾的书,读出行书的刚柔相济;读老舍的书,读出隶书的质朴;读沈从文的书,读出行草的洒脱;读傅雷的书,读出楷书的有板有眼。书如其人,文学是人学。人的品格决定书风,也决定了人性的差异。因为热爱一个人的书,而延伸至热爱一个人,然后,延伸至热爱文学艺术。
  读书唤起了共鸣,读书唤醒了通感。王国维像他的《人间词话》,李叔同像一部经书,顾随像他的《驼庵诗话》。陈师曾是文人画,汪曾祺是写意水墨画,孙犁是木刻版画,木心是现代水彩画……大家之所以是大家,是因为不论世界如何变化,他们都不失其赤子之心。我现在经过努力,发表新闻、散文、摄影、书法等上千篇。看书写作已成习惯,只有挤时间读书,才能充实一天的容量,日子過得才有意义。我永远记住只有充实的每一天,才有充实的每一年,才有充实的一生。
其他文献
曹晓彬,湖南耒阳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耒阳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书画工作委员会理事、衡阳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耒阳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耒阳市第十届政协委员。书法作品入展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书法篆刻展,多次在中书协主办的全国书法大赛中入展;获“探索与发现”全国青年书法家协会联盟首届双年展三等奖、湖南省首届中青年书法展优秀奖(最高奖)、纪念少林寺建寺1520周年书画作品
期刊
我发表的第一篇人物文章《我眼中的方成》,就是写方爷爷的。那年是2005年,我已经从方爷爷笔下的小不点变成了高中生。大约写了一个晚上,稿子就成了铅字。  而这一次,好想写些纪念的文字,每每提笔,心中似有万言,却堵在笔尖,无处落笔。  13年后,方爷爷走了。我和当年的方爷爷一样,兜兜转转,从工科走向文科,从科学走向艺术。或者说,我们从来没有离开过艺术的滋养。  当年,我能在五岁跟随凌安娜老师学琴,也是
期刊
▲范迪安(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  柯桐枝在绘画的语言上形成了工写结合、墨彩兼备、注重造型与笔墨表现有机统一的基调。他后来长期在湖南生活与工作,在文化学养和美学旨趣又受到湘楚文化的感染,一种重生活、重自然、重生命的文化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他的艺术正是地域性、时代性和个性有机统一的结合。  艺术家不靠概念说话,而靠形象述说胸臆,表达自己的心声。柯桐枝艺术的当代性,正在于他用艺术反映了今日
期刊
摘要:志愿者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大学生做志愿者服务而言,可谓是走进了“社会大课堂”的一场学习与锻炼。本文以湖南师大对口扶贫点插柳村的美术志愿者服务为例,从美术志愿者的视角,探讨了其社会服务的范围、功能与途径,同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思考及建议。  关键词:美术志愿者 社会服务 插柳村 社会大课堂  志愿者一詞源于拉丁文中的“voluntas”。美术志愿者是指在自愿的条件下,无偿地将个体的美
期刊
序言  汤汤沅水,奔流千里,自西向东转北入湖,经泸溪数十公里,纳武水而东下。两千多年前,屈原泛舟沅水,流连枉渚,写下《涉江》《九歌》《橘颂》千古名篇。在《九歌·湘夫人》中,屈原如此咏叹:“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  “沅水七子”,母亲河哺育之稚子,以沅水为肇端,击水于人生之长河,跋涉于事业之高峰。因书法而結缘,因弘文而名乡,孜孜以求,挚爱不改。为弘扬沅水文化,传递屈原精神,推介美丽泸溪,我们
期刊
2010年12月17日至19日,浙江平湖市人民政府和杭州师范大学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在平湖联合主办了“纪念李叔同诞辰130周年——中国·平湖李叔同人格与艺术学术研讨会”,笔者作为与会者之一,发表了《“前尘影事”忆前尘》的拙文,后被收入《高山仰止——李叔同人格与艺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中,文中提到:弘一法师临出家前,曾陆续将自己的“遗产”分赠给诸友人和学生。其中将朱慧百、李苹香二妓所赠书画扇面裱
期刊
高永隆  高永隆,1962年生于台湾台中,台湾师范大学艺术学博士,台中教育大学美术系专任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岩彩画研究所客座教授、台湾艺术大学书画艺术系兼任教授、东海大学美术系兼任教授。作品获第34届师大美展国画第一名、师大毕业美展国画第二名、第39届全省美展国画第一名、第40届全省美展国画第二名、第10届雄狮美术新人奖、第41届全省美展国画优选、第4届高雄市美展国画第一名、第42届全省美展国画第二
期刊
世有“官二代”“富二代”之说,多指家业在父辈与子辈之间传承,我老爸曹隽平从事书法教学和研究多年,业余收藏了不少书画。在我还是婴儿时,老爸就抱着我到处参观、收藏文物,16年来从未间断。今年,我终于下定决心报考书法专业,老爸最近特地送我一副王超尘爷爷的对联,他希望我成为一个“藏二代”,不仅传承家里的收藏,还要子承父业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湖南卫视李少华近期六次采访隶书名家王超尘老人,王老非常重视,专
期刊
聂剑峰,1982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1993-1994年任日本文教大学客座研究员。现为《深圳特区报》美术编辑室主任、美术总监,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日本基础造型学会会员。  摘要:风景画需要艺术家发现自然景物的内在韵律和形式美感,用心观察自然、感悟自然、表现自然,将内心的“色彩”与自然色彩相互碰撞并化之以境、赋之以趣、寓之以情。聂剑峰女士的油画风景正是自然向“有意味的形式”转化再生的崭新表
期刊
恩师沈鸿根先生新著《砚边独语》将由中西书局出版,我自乙未年始为先生整理文稿并分辑分享于新浪拙博,有幸先睹为快,藉此以陈愚见。  沈师乃当今书坛之名家,集书法家、理论家、教育家、诗人于一身而称雄艺坛,以“独标风骨艺坛上,濯古来新成一家”的书风和出版近七十种数百万字的专著与字帖蜚声四海,艺苑耕耘五十多载,艺术成就有目共睹。然沈师不以书艺自矜,广涉国学、诗文、鉴赏等。大概十多年前,沈师挥毫之余,常将自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