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王建业 不忘初心 方能建业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wq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建业,安徽怀远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怀远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椒江开明画院副院长。作品入展全国首届手卷展、首届全国楷书展、首届“西狭颂”全国书法展、首届“沈延毅奖”全国书法展、第七届全国楹联展、第三届“四堂杯”全国书法展、“金山岭长城杯”全国书法展、丝绸之路全国书法展、欧阳询杯全国书法展、“埇桥杯”全国书法展等。
  我与建业君虽未曾谋面,却已神交很久,自以为有些认识和了解。当读到《我看王建业》(见2018年第4期《中国书画报》)一文时,真乃感慨万分、感动不已。“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于建业君可以说是最好的写照。
  建业君生长于怀远,这里传说是大禹劈山导淮、召会诸侯之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以及鲜明的地域特色。深受淮河文化滋养的他自幼家贫,高中毕业后外出务工,后又回到家乡。建业君只是淮河里的一条鱼,而不是“鲲”,却有鲲的志向,那就是化而为鹏“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为了这个梦想,或曰初心,他来到了台州,从事过不同的工作,像泥鳅一样在泥滓里不屈地奋进着。居陋室、苦心志、饿体肤、劳筋骨,在这样的生存状态下,建业君不忘初心,执著于书法艺术的学习。几多付出,几多收获;一路坎坷,一路高歌,他凭藉实力斩获多个奖项,加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现已专门从事青少年书法教育工作的建业君,在传授书法艺术的过程中教学相长,相得益彰。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他一步一个脚印地行走在书法的大道上,其“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建业君是勤奋的,也是睿智的。他于书法学习,一是重视师承之道,既能拜明师、求真艺,又能转益多师、博才众长。他先后拜在方明、张乃田、单凌雁等方家的门下,并得到倪进祥、严海南、朱晓峰、夏建国、金岳清等书法名家的教导。这样的学习,可以避免走弯路和浪费精力、时间,有效地提高基本技法、技能。另一方面能够“与古为徒”,以古人为师,从最初临摹欧楷,到经典碑志《张迁碑》《乙瑛碑》,并从《张黑女墓志》《李壁墓志》《董美人墓志》《高道悦墓志》等中汲取营养,追求内蕴,寻求出路。二是在书体选择上能够博涉和专工,一个人的能力、才学、精力都存在着某种的局限,想做到五体皆精不太容易,如果只专究一体,难免偏食。建业君深谙书体有异、笔意相通的道理,主攻楷书,而不费他体,以隶书、行书的学习,来涵养楷书的内蕴。
  学欧楷者,往往首选《九成宫醴泉铭》,由于其碑刻“展转翻刻,往往入于肤烂”,如起收笔的锋芒、牵丝、折搭等精微的笔画难免被磨泐消失。那么在临摹中就会远离其宗,照葫芦画瓢,徒摹其形。建业君在学习中也不免遇到这样的困惑,幸得其师单凌雁的指教,要求他在苦练欧楷的同时,主攻魏碑墓志,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他几经学习、研究,已能把行书的飞动之势、隶书的渊穆之情融入到楷書中,让神静的楷书气脉贯注、静中寓动,贵有新意妙理,诚如邹方锷所言:“楷书先求古劲,于古劲中得冲和淡穆之致,乃到最上一层。”
  一般认为楷书以沉着端庄为主,当以静中寓动,实中兼虚为妙。若是没有精深的功力、圆熟的技法、深厚的修为,往往会流于单调、呆滞。建业君能够把握艺术的随机性,顺应艺术的规律性,以通过字形的大小、长短、宽窄、开合、俯仰、向背、疏密、欹正,用笔的疾涩、急缓、曲直、提按、顿挫等来弥补体势平正的不足,含姿态于规矩中,敛动势于静态中,无不使每一个字正中蕴奇、气足神完。康有为云:“以飞动作楷,笔笔皆舞,未有不工者。”再察其笔画的起止处,偶露牵丝,虽极微小且为引带之过文,却往往是笔意流动之关键处。纵观整幅,既有天马行空之动势,又有老僧补衲衣之沉静。作品饶具姿态,显得正而不板、活而不谐,富有一种节奏、神逸的审美。
  建业君的楷书沉着而不失灵动,拙朴而不失清劲,萧散而不失古雅,一如其人的朴实谨重、高洁脱俗,促其所成的是他多年对初心的坚守、对书法艺术的执著和甘于做冷板凳的心态。当年的建业君白天进厂务工,晚上蜗居练字,一边为了谋生四处奔波,艰辛而又顽强地生活着,一边为了心中的梦想去追逐并快乐着。建业君凭借着勤奋和智慧,硬是把当年的“余事”变成了专业,书法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今天的建业君,声名鹊起,他的书法作品自有喜好者收藏,因此无衣食之虞。在这种生活状态下,他可以平静地坐在书斋里,读书、写字、教学,这会让他的书法艺术有更大的进步。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当年的建业君以坚持不懈的精神实现了由“黄包车夫”到专业书法家的身分转变,让人肃然起敬、赞叹不已。然而“抱着过去荣誉不撒手的人,将会倒在逝去的光环下”,建业君对此已有了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并付诸行动,那就是潜心研艺、静心读书,由技入道,技道双修。
  如此,方可再“建业”!
其他文献
序言  汤汤沅水,奔流千里,自西向东转北入湖,经泸溪数十公里,纳武水而东下。两千多年前,屈原泛舟沅水,流连枉渚,写下《涉江》《九歌》《橘颂》千古名篇。在《九歌·湘夫人》中,屈原如此咏叹:“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  “沅水七子”,母亲河哺育之稚子,以沅水为肇端,击水于人生之长河,跋涉于事业之高峰。因书法而結缘,因弘文而名乡,孜孜以求,挚爱不改。为弘扬沅水文化,传递屈原精神,推介美丽泸溪,我们
期刊
2010年12月17日至19日,浙江平湖市人民政府和杭州师范大学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在平湖联合主办了“纪念李叔同诞辰130周年——中国·平湖李叔同人格与艺术学术研讨会”,笔者作为与会者之一,发表了《“前尘影事”忆前尘》的拙文,后被收入《高山仰止——李叔同人格与艺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中,文中提到:弘一法师临出家前,曾陆续将自己的“遗产”分赠给诸友人和学生。其中将朱慧百、李苹香二妓所赠书画扇面裱
期刊
高永隆  高永隆,1962年生于台湾台中,台湾师范大学艺术学博士,台中教育大学美术系专任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岩彩画研究所客座教授、台湾艺术大学书画艺术系兼任教授、东海大学美术系兼任教授。作品获第34届师大美展国画第一名、师大毕业美展国画第二名、第39届全省美展国画第一名、第40届全省美展国画第二名、第10届雄狮美术新人奖、第41届全省美展国画优选、第4届高雄市美展国画第一名、第42届全省美展国画第二
期刊
世有“官二代”“富二代”之说,多指家业在父辈与子辈之间传承,我老爸曹隽平从事书法教学和研究多年,业余收藏了不少书画。在我还是婴儿时,老爸就抱着我到处参观、收藏文物,16年来从未间断。今年,我终于下定决心报考书法专业,老爸最近特地送我一副王超尘爷爷的对联,他希望我成为一个“藏二代”,不仅传承家里的收藏,还要子承父业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湖南卫视李少华近期六次采访隶书名家王超尘老人,王老非常重视,专
期刊
聂剑峰,1982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1993-1994年任日本文教大学客座研究员。现为《深圳特区报》美术编辑室主任、美术总监,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日本基础造型学会会员。  摘要:风景画需要艺术家发现自然景物的内在韵律和形式美感,用心观察自然、感悟自然、表现自然,将内心的“色彩”与自然色彩相互碰撞并化之以境、赋之以趣、寓之以情。聂剑峰女士的油画风景正是自然向“有意味的形式”转化再生的崭新表
期刊
恩师沈鸿根先生新著《砚边独语》将由中西书局出版,我自乙未年始为先生整理文稿并分辑分享于新浪拙博,有幸先睹为快,藉此以陈愚见。  沈师乃当今书坛之名家,集书法家、理论家、教育家、诗人于一身而称雄艺坛,以“独标风骨艺坛上,濯古来新成一家”的书风和出版近七十种数百万字的专著与字帖蜚声四海,艺苑耕耘五十多载,艺术成就有目共睹。然沈师不以书艺自矜,广涉国学、诗文、鉴赏等。大概十多年前,沈师挥毫之余,常将自己
期刊
在偶尔那翻到获奖证书的瞬间,我回想起年轻时的我。那时,我在供销社文具柜上班,白天做生意,晚上就伏在电灯下,写呀,写呀,断断续续地写了几年,从来没见到一方铅字问世。可能是我锲而不舍的投稿,使编辑动了恻隐之心,他给我一封回信“……你写来文章还需精练修……”从那时起,我再也不把看书当作一种消遗,而是把它作为积累知识的途径,尽量做到读书时备齐纸笔,1990年我的处女作终于在刊登出来了,尝到了积累的甜果。慢
期刊
寻访时间:2015年—2018年  有这样一些老人,从晚清中走来,走过民国,走入新中国,走进新世纪。他们生活在湘南边陲的美丽江永,在滚滚红尘中经历了更朝换代,看尽人间世态,感悟了百味人生。他们,在历史变迁中鬓发如霜;他们,在美丽的四季中流年飞逝;他们,在江永的历史风雨中满目沧桑。岁月成就传奇,岁月练就人生,无论经历了什么,他们依然从容,依然从善,眼里闪烁让人感动的光芒。我们在他们百年人生中撷取了一
期刊
编者小记:富察氏傅洵者,号绿茜堂主人、康园居士,著名国画家。其绘画语言极为丰富。笔者怀揣着一种仰慕之心情拜会傅洵先生,竟有一见如故之感,令人心中暗自生奇,缘何会有如此灵妙之感觉?颇有少小别恩师、今朝喜相逢的意思。接下来我将为读者揭开先生艺术生涯中一些鲜为人知的趣闻轶事。  注:石篆居画廊公司专访著名国画家傅洵先生,以下分别简称“石篆居”“傅”。  一、名师门下,劫难之后低调做人  石篆居:书画界了
期刊
丁酉岁杪得陈寅生“身似云在”十五言联一件。文曰“身似菩提心似镜、如兰如莲世间清品;云在青天水在瓶、若竹若谷贤者虚怀。”对联有小字长题,文曰:“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道心静似山藏玉,书味清如水养鱼;石泉春酿酒,松火夜煎茶;佛即心。色界香尘正观不起,雄文直道当世誰同;听鸟说甚,问花是谁;时有溪山兴,能为松石歌;鱼游墨沼蘋风暖,燕入书林杏雨浓;山静尘清、水参如是观,天高云浮、月喻本来心。”落款为:“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