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出要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奋斗目标提供人才保障。而作为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定盘星——教学管理,在此背景下,不容忽视的纳入了中等职业学校研究的重点研究范畴。驾驭文献资料法、实地观察法、逻辑分析法,针对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现存问题,剖析了对中等职业学校进行教学管理的必要性,进而运用协同治理理论,试图尝试构建学校教务处采用网络评教、教学研究室使用学生教学信息员收集教学信息、教师互评促改的三位一体的协同治理教学管理问题的机制。以期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优化,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达到人才培养质量的拔高。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教学管理 教学 治理
伴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件精神的深化、细化、具体化的实践推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的部署实施。中等职业学校作为教育领域一块不可忽视的阵地,何以推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中流砥柱是教学管理。笔者鉴于此,解析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瓶颈,对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改革有一定理论与实践价值。
一、理论解读:治理与协同治理
1.治理。世界银行在1989年对非洲的情形进行概括时首次使用了“治理危机”一词,此后,治理便广泛地被运用于学术研究领域中。
来源于拉丁文和古希腊语的治理这个英文词汇,原意是指控制、引导及操纵。作文治理理论的创始人之一的罗西瑙对治理进行界定时,指出治理就是一系列活动领域里的管理机制,即使没有得到正式的授权,但是可以发挥有效的作用。
本文给治理的定义解读为,为了一定的目标,而各方主体进行有效活动来共同促进目标的实现。
2.协同治理。笔者结合当前学术界对协同治理的研究,本文对协同治理理论界定为,在治理中主体可以是政府,亦可是非政府的,体现出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手段的多样化,为了一个共同的治理目标,而协调有序、高效运作的治理机制。
二、现状素描: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现存困境解析
1.政出多门,治理力弱,治理绩效低下。中等职业学校虽说各个职能部门对教学管理提出了相应的治理要求,学校教务处、院系教学办、教研室等部门难以糅合成一个一体化的治理主体,各自为政,没有有效的协调好,相应的配套治理对策难以有效的执行。你方唱来我登台,各演各的。教务处有教务处的要求,教学研究室有教学办的规定,教研室有教研室的任务,故而,没有协调成一个体系。
2.治理工具落后,治理理念差强人意。在大数据时代,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并非与时俱进,有碍于教学评估等信息化评教系统的价格及效用,并非所有中等职业学校购买了相应的评教系统,即使有的中等职业学校配备了评教系统,但是有的领导的治理理念并非是为了评教而评教,却成为了其谋取利益的一个工具,认为调控评教的数据,通过评教来达到打压异己、破坏公平晋升职称的生态平衡,甚至成为其谋取相关利益的渠道。
3.治理载体的错位——教学督导的两难困境。古人云:问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教书育人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智力劳动,从学校的存在目的而言,一线教师应该是核心力量。在现行的中等职业学校的行政编制下,教师却只是一个配角,行政系统的人员不论其话语权还是享受的福利待遇均普遍高于一线教师。虽说当前去行政化一直在教育界推行,但是影响到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故而收效不容乐观。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督导往往扮演着鸡肋的角色,有碍于是教务处这样的智能部门派出的检查教学质量的,但是鉴于专业学科领域的不同、教学对象的差异、教学理念及教学手段的驾驭能力不同,有的教学督导往往只能是门外汉,亦或是乱点鸳鸯谱,即使指点江山、激昂文字,对实质的教学优化而言,毫无价值可言。但是一线教师绝大多数只是碍于教学督导这一职位,任凭教学督导在课后的指引与点拨、修正及点评。
三、依据与趋势: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1.治理依据:人才市场的现实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就其人才培养的目标而言,是培养的技术型劳动者。直接与市场的需求是需要进行无缝隙对接的。这样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高就业率才有了保障,才能让中等职业学校在现如今许多高职院校生源锐减、中职有的专业招不到学生的困境中能够保证较强的生命力与生存能力。发挥着定盘星、压舱石、中流砥柱作用的教学管理理所当然要进行治理。
2.大势所趋:中等职业学校做为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一个细胞。在这“去行政化”、“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助推中国梦的实现”等等行政生态环境下,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进行治理是大势所趋。更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市场对人才要求的内心的集体呼喊。
四、机制构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三位一体”协同治理
1.一体主导:教务处牵头教学管理。中等职业学校在角色定位上,应该发挥“行政首长责任制”的作用,整个教学管理应该是教务处出于主导地位,全盘谋篇布局、统筹规划,建议中等职业学校应该行政划拨相应的资金购买相关的教学评价系统,但是其软件的权限分配上要做到有权必有责,并且对领导的管理权限要进行有限理性的监督,“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诚实、守信、合法的评教原则,教学处在其分值的分配上上要实行三三制,不能让机器全权衡量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可以对其进行加权系數分配,本文建议,评教系统、教学研究室、同事互评各占33.3%的分值,如此这样分配方显公平。
2.两翼护航:教学办与同行互评。
2.1教学研究室配置班级教学信息员。作为三位一体的教学管理单元,教学研究室可以在相应的班级设置一名道德、成绩各方面综合素养较好的学生为教学信息员。但是这个教学信息员并不是说充当教学办的耳目,只是说扮演者信息收集者、教学实地观察者的角色,绝不不准许充当裁判、评论员的角色,有损尊师重道、杜绝有的教学信息员拿根鸡毛当令箭来在课堂上左右教师的上课秩序等等。
2.2教研室分配同行听课互评。教研室可以与教务处协商,教师去听另外一名教师的课程是可以计算工作量的,这样形成一种激励制度。杜绝以往,“听课只是在本子上听课”,一提到说有教学检查,连夜突击,在听课本上疯狂的填补听课记录,其实是治理的配套措施没有到位,导致往日“假听课”现象。
五、结语
文章出于优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质量,驾驭协同治理理论,解析了当前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存在治理力弱、治理工具差强人意、治理载体错位的问题,分析对其进行治理是时代发展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要求、市场人才需求的呼喊,进而构建出由教务处主导,运用教学评价系统,配置以教学研究室的学生教学信息员反馈实地教学实况、教研室安排同行教师听课互评,践行三三制,分别占据综合教学评价的33.3%,这样一体两翼式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管理模式,以期推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
参考文献:
[1]杨浩,杨娇.高职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人才培养探析——基于中国城市化视角[J].中外企业家.2013(16).
[2]杨浩.基于多源流理论的高职物业管理人才培养探究[J].企业导报.2012(21).
[3]杨浩.当前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分析——以湖北武汉为个案[J].商场现代化.2012(27).
[4]杨浩,卓慧萍,熊伟.权变理论视角下的信息技术与组织结构关系[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3).
[5]杨浩,卓慧萍.“集权为主,分权为辅”——21世纪企业领导方式的新选择[J]. 决策与信息.2008(10).
[6]杨浩,卓慧萍.博弈论视角下公共政策制定的政府利益分析[J]. 魅力中国.2009(3).
[7]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姚康(1981.12—)男。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在读研究生。武汉大学。研究方向:教学管理。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教学管理 教学 治理
伴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件精神的深化、细化、具体化的实践推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的部署实施。中等职业学校作为教育领域一块不可忽视的阵地,何以推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中流砥柱是教学管理。笔者鉴于此,解析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瓶颈,对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改革有一定理论与实践价值。
一、理论解读:治理与协同治理
1.治理。世界银行在1989年对非洲的情形进行概括时首次使用了“治理危机”一词,此后,治理便广泛地被运用于学术研究领域中。
来源于拉丁文和古希腊语的治理这个英文词汇,原意是指控制、引导及操纵。作文治理理论的创始人之一的罗西瑙对治理进行界定时,指出治理就是一系列活动领域里的管理机制,即使没有得到正式的授权,但是可以发挥有效的作用。
本文给治理的定义解读为,为了一定的目标,而各方主体进行有效活动来共同促进目标的实现。
2.协同治理。笔者结合当前学术界对协同治理的研究,本文对协同治理理论界定为,在治理中主体可以是政府,亦可是非政府的,体现出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手段的多样化,为了一个共同的治理目标,而协调有序、高效运作的治理机制。
二、现状素描: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现存困境解析
1.政出多门,治理力弱,治理绩效低下。中等职业学校虽说各个职能部门对教学管理提出了相应的治理要求,学校教务处、院系教学办、教研室等部门难以糅合成一个一体化的治理主体,各自为政,没有有效的协调好,相应的配套治理对策难以有效的执行。你方唱来我登台,各演各的。教务处有教务处的要求,教学研究室有教学办的规定,教研室有教研室的任务,故而,没有协调成一个体系。
2.治理工具落后,治理理念差强人意。在大数据时代,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并非与时俱进,有碍于教学评估等信息化评教系统的价格及效用,并非所有中等职业学校购买了相应的评教系统,即使有的中等职业学校配备了评教系统,但是有的领导的治理理念并非是为了评教而评教,却成为了其谋取利益的一个工具,认为调控评教的数据,通过评教来达到打压异己、破坏公平晋升职称的生态平衡,甚至成为其谋取相关利益的渠道。
3.治理载体的错位——教学督导的两难困境。古人云:问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教书育人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智力劳动,从学校的存在目的而言,一线教师应该是核心力量。在现行的中等职业学校的行政编制下,教师却只是一个配角,行政系统的人员不论其话语权还是享受的福利待遇均普遍高于一线教师。虽说当前去行政化一直在教育界推行,但是影响到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故而收效不容乐观。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督导往往扮演着鸡肋的角色,有碍于是教务处这样的智能部门派出的检查教学质量的,但是鉴于专业学科领域的不同、教学对象的差异、教学理念及教学手段的驾驭能力不同,有的教学督导往往只能是门外汉,亦或是乱点鸳鸯谱,即使指点江山、激昂文字,对实质的教学优化而言,毫无价值可言。但是一线教师绝大多数只是碍于教学督导这一职位,任凭教学督导在课后的指引与点拨、修正及点评。
三、依据与趋势: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1.治理依据:人才市场的现实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就其人才培养的目标而言,是培养的技术型劳动者。直接与市场的需求是需要进行无缝隙对接的。这样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高就业率才有了保障,才能让中等职业学校在现如今许多高职院校生源锐减、中职有的专业招不到学生的困境中能够保证较强的生命力与生存能力。发挥着定盘星、压舱石、中流砥柱作用的教学管理理所当然要进行治理。
2.大势所趋:中等职业学校做为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一个细胞。在这“去行政化”、“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助推中国梦的实现”等等行政生态环境下,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进行治理是大势所趋。更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市场对人才要求的内心的集体呼喊。
四、机制构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三位一体”协同治理
1.一体主导:教务处牵头教学管理。中等职业学校在角色定位上,应该发挥“行政首长责任制”的作用,整个教学管理应该是教务处出于主导地位,全盘谋篇布局、统筹规划,建议中等职业学校应该行政划拨相应的资金购买相关的教学评价系统,但是其软件的权限分配上要做到有权必有责,并且对领导的管理权限要进行有限理性的监督,“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诚实、守信、合法的评教原则,教学处在其分值的分配上上要实行三三制,不能让机器全权衡量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可以对其进行加权系數分配,本文建议,评教系统、教学研究室、同事互评各占33.3%的分值,如此这样分配方显公平。
2.两翼护航:教学办与同行互评。
2.1教学研究室配置班级教学信息员。作为三位一体的教学管理单元,教学研究室可以在相应的班级设置一名道德、成绩各方面综合素养较好的学生为教学信息员。但是这个教学信息员并不是说充当教学办的耳目,只是说扮演者信息收集者、教学实地观察者的角色,绝不不准许充当裁判、评论员的角色,有损尊师重道、杜绝有的教学信息员拿根鸡毛当令箭来在课堂上左右教师的上课秩序等等。
2.2教研室分配同行听课互评。教研室可以与教务处协商,教师去听另外一名教师的课程是可以计算工作量的,这样形成一种激励制度。杜绝以往,“听课只是在本子上听课”,一提到说有教学检查,连夜突击,在听课本上疯狂的填补听课记录,其实是治理的配套措施没有到位,导致往日“假听课”现象。
五、结语
文章出于优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质量,驾驭协同治理理论,解析了当前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存在治理力弱、治理工具差强人意、治理载体错位的问题,分析对其进行治理是时代发展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要求、市场人才需求的呼喊,进而构建出由教务处主导,运用教学评价系统,配置以教学研究室的学生教学信息员反馈实地教学实况、教研室安排同行教师听课互评,践行三三制,分别占据综合教学评价的33.3%,这样一体两翼式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管理模式,以期推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
参考文献:
[1]杨浩,杨娇.高职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人才培养探析——基于中国城市化视角[J].中外企业家.2013(16).
[2]杨浩.基于多源流理论的高职物业管理人才培养探究[J].企业导报.2012(21).
[3]杨浩.当前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分析——以湖北武汉为个案[J].商场现代化.2012(27).
[4]杨浩,卓慧萍,熊伟.权变理论视角下的信息技术与组织结构关系[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3).
[5]杨浩,卓慧萍.“集权为主,分权为辅”——21世纪企业领导方式的新选择[J]. 决策与信息.2008(10).
[6]杨浩,卓慧萍.博弈论视角下公共政策制定的政府利益分析[J]. 魅力中国.2009(3).
[7]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姚康(1981.12—)男。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在读研究生。武汉大学。研究方向: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