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亟须夯实基础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LD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科建设首先是基于教学中问题的解决,只有深入到问题之中,才能提出创造性的方法和见解。近年来,南京市教学研究室对全市初中思想品德教师的学科教学基本能力进行了调研,调研采用了听课、参加学校教研组活动、问卷、座谈和测试等方式。特别是今年组织了一次书面作答的大面积测试,测试的课题为《思想品德》(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九课第一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调研测试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给出的课题,解答以下四个问题:①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简要说明编制教学目标的理由。②简要分析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阐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思路与方法。③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学情,编制本课时形成性测试题,给出参考答案,并简要说明命题意图。④根据列举的学生解答问题的情况,诊断学生答题错误的原因,并提出补偿矫正方案。
  通过调研测试,逐步发现了一些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真”问题,对我们寻找教师专业成长的着力点、把握深入推进课改的切入点、确立进一步提升学科教学质量的支撑点,有着很大的启示。同时,调研工作展开的过程,引导与推动着更多的教师重视教学基本功的修炼,校本教研有效进行也有一个切实的抓手。
  
  一、调研测试基本情况的多维观照
  
  1.教学目标的制定方面
  从调研测试中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目标意识有所增强,多数教师能从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表述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其中有64%的教师能掌握或基本掌握教学目标陈述所需要的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等四个基本要素。特别是大家普遍明确了教学目标的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部分教师能依据对不同学生学习水平的分析,在目标要求上体现差异。相比以往教学设计中大量存在的对教学目标简单化、形式化的处理,有一个较大的进步。
  但是,仍有少数教师的教学目标陈述以教师为本位,用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替代教学目标,对教学目标的设置不够全面、完整,只有知识和能力目标。有一部分教师知道新课程教学必须有三维目标,对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处于一种“有意”却又很“随意”的状态,不能紧贴教学的内容,表述空泛,要求虚化,缺乏针对性。特别是在说明制定教学目标的理由时,有51%的教师,包括一些目标设置也比较好的教师,不能说明或说不明原因。这表明了一些教师对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还停留在认知层面,目标设置还只是一种程式化的操作,没有很好地转化为实际教学行为,同时,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技术的掌握上也存在问题。特别是有27%左右的教师,对课标与教材缺乏深入的钻研与整体把握,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平面化。
  2.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及解决思路与方法方面
  分别有54%和57%的教师,对本课时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把握到位或比较到位。他们对教学重点的分析没有停留在知识层面,而是侧重于从教材内容的教育价值去思考,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他们能够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参与社会公共生活时的“疑点”作为学习这部分内容的难点。特别是在阐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思路与方法时,课改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引导与帮助得到充分体现,即使是少数在分析重点、难点时阐述不够清晰的教师,这时也能表现出自己组织教学的智慧。有60%左右的教师能好或较好地回答这一层面的问题,他们能不同程度地把教学内容活动化,既有教师列举的事例,也有对启发学生寻找自己事例的方法陈述。一些教师设计的教学方式很能启发和引导思维活动的展开,把“讲事”与“讲理”结合起来,“以事明理”。
  从测试情况看,20%左右的教师只是或侧重在知识点上做文章,过于专注于概念的定义表述,纠缠于相近、相反概念的分辨,突出表述中关键词的识记。在阐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思路与方法时,有些教师主要是把教学内容习题化。也有些教师在创设情境时,选取的事例中承载的信息或需要辨析的内容较多,这样的设计如果付诸实际教学,大部分时间只能是“就事说事”,教学应当达成的目标就会被边缘化了。还有22%左右的教师或者是撇开教学内容,主要在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上做文章,对解决重难点思路的陈述成了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展示;或者是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成为“两张皮”。
  3.教学诊断及补偿矫正方面
  从调研测试的情况看,教师编制形成性测试题目方面的能力,是测试的所有内容中最好的。有68%的教师能够自主编制符合本课目标的测试题且意图基本准确,题目的设计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层次感;少数教师有一定创新;部分教师编制的试题能紧扣目标、突出重点、难度适中。这与当前教学重视考试,对考什么、怎样考的研究比较投入有关,从中也看出教研部门组织的“命题技术”专题研修是有成效的。但还是有一部分教师编制的试题偏离本课教学目标的要求,功能定位不准,意义不明确,难以体现对学科的教学要求,缺少针对性。有些教师命题欠缺规范性,条理不清晰,层次不清楚;少数教师命制的试题内容或答案,其科学性有待商榷。
  为了调研教师教学中问题的诊断及其补偿与矫正能力,命制了这样两个测试问题:
  ①下列对宽容理解正确的是
  A.宽容既要讲原则,又要讲策略
  B.宽容就应该事事时时容人之过
  C.我们应该宽容他人,苛求自己
  D.宽容不必讲策略,但要有原则
  学生选择A、B、C、D4个选项的百分比分别是69%、10%、9%、12%。
  请你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并说明学生错误的可能原因,同时针对学生错因提出你的矫正方法。
  ②根据你自己的教学实践,写出一个学生在学习本框内容后容易出现的问题(错误)。请你对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针对学生的错因提出补偿矫正的方法。
  分析这两个问题的解答,有66%左右的教师能好或较好地针对问题,分析学生在学习教学内容时可能存在的缺漏,或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其中大约有31%的教师还能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从教师的教学偏差进行分析。部分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本框内容后出现的问题,从社会学与心理学的角度尝试着进行解释,表现出很好的学科素养。
  但是,在这方面也出现两个需要关注的现象:一是从整张测试答卷分析,大约有20%左右的教师对几个问题的回答,缺乏内在的联系,反映出教师的教学目标缺乏教学过程的支持;二是有一些教师提出的需要补偿矫正问题,恰恰是自己在陈述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思路时缺漏的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在确定重难点时没能很好地分析学生,或者不知道应当对学生已学知识、生活经验、实践体验进行了解,对学生学习的困难点只是停留在感性认识上。
  
  二、调研测试情况引发的深层思考
  
  我们选取的这几项检测内容侧重于教学设计的能力,虽然不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学科教学能力的全部,但却是学科教学能力中最主要、最基本的内容。从调研测试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教师个体在教学设计的整体系统中的发展不均衡,局部项目上的欠缺影响教师的整体教学设计能力。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检测的各个方面既有一定的独立性,更具有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特性(如第一项教学目标是整个课时教学设计的纲和灵魂,其他几项都应围绕正确的教学目标来设计,衡量其他几项设计的有效性必须把是否符合第一项作为重要的标准),从这个层面看,应从整体上研究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同时,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还会受到许多非专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把这次调研测试的结果与平时教学视导、教学常规的检查等情况结合起来分析,我们以为无论是深入推进课改、进一步提升质量,还是教师队伍的建设,都不能停留在行政管理层面对常规的布置与检查,亟须对教师的基本能力在“规范层面”、“内容层面”、“技术层面”与“方法论层面”提出专业要求并给予帮助。由于教师是已经具有专业素养与职业经历的成年人,教师的学习不仅仅是教学资源的给予,不仅仅是专业技能的培训,更重要的是改进教师的学习方式与思维方式,引导教师“怎样想”或“想怎样”。
  审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我们以为,当前需要把学科建设的“基本导向”融入“基础”的范畴。
  1.教什么与怎么教——坚持教学意识与课程意识的统一
  这些年我们对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建设的关注点,大体上经历了三次“翻转”。
  以往很长时间里教学中主要关注的是“教什么”,这与当时课程的“常识化”特点联系在一起,课程是按素质构成的多元性分类实施,教材内容偏重学科最基本知识的系统性,如心理常识、法律常识、国情常识,编写出的教材也是以“教本”的形式呈现。“教什么”习惯定位于认知层面的基本知识结构体系。
  实施新课程以来,课程凸显生活化的特点,加强了内容目标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教材编写的改革使教材以“学本”的形式呈现。教师在教学中也是更多地关注“怎么教”,改革的兴奋点集中在教学方式的改变上,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学生参与教学成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评价标准。但对于围绕基本知识、立足于知识点“堂堂清”的教学内容结构,改革缺乏一定的力度。
  随着课改的深入,人们逐步重视学科内容的教育教学价值,“为什么教”的问题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焦点。从这次调研中我们感受到这样的变化,一部分教师的课程意识进一步加强,努力用思考“为什么教”,来解决“教什么”与“怎么教”的问题。尽管这样的教学统整还需要进入深层,但已经成为有效教学的发展趋势。
  “教学意识与课程意识的区别,如果用一句话来讲就是,教学意识更多地关注教学的技术,而课程意识则更多地关注教学的价值问题,即关注人本身,关注教学究竟是为了什么的问题。”(吴刚平.《课程意识及其向课程行为的转化》.载《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9期)我们需要进一步将教学意识与课程意识统一起来思考教学能力的内涵。从一定意义上讲,教学意识缺失的教师不能说已具有教学能力,但只有教学意识而缺乏课程意识的教师,也很难真正提升新课程的教学能力,课程意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质量与水平。
  2.对不对与值不值——坚持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统一
  在教学中引导、帮助学生形成事实判断能力与价值判断能力,是教学能力的重要内容。所谓事实判断是回答“对不对”的问题,而价值判断则是回答“好不好”、“值不值”的问题。思想品德教学三维目标的整合,正是强调教学中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统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形成事实判断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促进学生价值判断能力的提高,事实判断是价值判断的基础,让学生形成价值判断能力是思想品德学科的核心目标,事实判断应当服务于价值判断,这是思想品德课程的特定原则。
  从调研测试的情况看,我们有部分教师缺乏这样的意识,即使在具有这样意识的教师中,仍有一些人还没有真正形成自觉的意识。如,在分析教学重点与难点时,在设计处理重难点的思路与方法时,在命制形成性检测题目时,主要是在“对不对”的分辨上下功夫,忽略了“好不好”、“值不值”、“信不信”的辨析与判断。
  初中学生正处在“社会化”过程中,自我意识逐步增强,在教学中他们难以接受空泛的内容、直白的推理和僵硬的结论,而且他们支配行为的更多是自己对“好不好”、“值不值”、“能不能”、“该不该”等的价值判断。同时,由于社会环境的多元、信息来源的多样,教师不可能只让他们想什么或不让他们想什么,只能通过教学中的辨析,引导他们怎样想或想怎样。
  新课程教学强调探究与辨析,这样的理念已逐步转化为一些教师的行为,他们把学生的疑点与难点统一起来,并且将疑点设计为“辨点”,这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策略。但是,提供辨析的问题、事例要重视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学习中的经验。课程专家提示我们:“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学习中的经验,虽然不都是知识经验或不都具有正面意义,但他们对很多问题和现象的认识,必定要凭借相关的经验,应该把其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这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辨析过往的知识经验、探究学科知识的意义、确信基本观点的机会。比如,在个案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澄清观点,在比较鉴别中辨认观点,在自主探究中提炼观点。”(朱光明.《走出困局的选择:新编思想政治教材三大看点》.载《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第3期)虽然这是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所说的,但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单位:南京市教学研究室)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圆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验到圆是什么。  2.联系画圆的过程体会定点和定长,通过观察、想象、分析、交流等方式探究圆的特征。  3.通过鼓励和肯定学生,培养他们敢于想象、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及意图】  一、问题引入,激发探究意识  1.创设情境:八位同学正在进行套圈比赛,你们觉得这样站成一排公平吗?  (1)动手操作:如果把每个人
“词串识字”是苏教版教材富有创意的编排,它让儿童能借助韵文的形式和韵文的情境以及情境图来识字。这种识字教学方法,继承了传统蒙学的精髓并融入了现代教学的理念,其教学效果得到实践的检验、大家的一致认可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  但是借鉴“词串识字”的优点,在阅读教学中开展“词串教学”的巨大价值还远没有被大家发现和认识。薛法根老师在《猴子种果树》一课的教学中,巧妙地引入“词串教学”,获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江苏省宝应县实验小学创建于1903年,是一所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悠久办学历史的百年老校。学校现有67个教学班,3名省特级教师,80多名市县级骨干教师。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十一五”教科研先进校,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中央教科所教科研实验学校,江苏省实验小学、模范学校、体育传统学校、文明校园、电化教育实验学校、绿色教育先进学校、青年文明号以及扬州市三星级实验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学校、素质教育先进校等荣誉称号。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特别是在人年轻的时候。  ——柳青    将近而立之年,我才与“教海探航”有了一次美丽的邂逅。虽有些姗姗来迟,但正是由于这场迟来的邂逅,我的教学生活正悄悄地发生着改变……  是的,我是“80后”,生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是刚刚参加“教海探航”的一名年轻水手,我将要讲述的是一个青年教师在“教海探航”中的成长故事。  从第一次知晓“教海探航”到第一次参加“教海
听杨卉老师执教《月光启蒙》第一课时,笔者顿生感悟:一节恰好的课堂,让每一个生命在课堂“起舞”,如此美好。杨老师课堂的“恰好”表现为诗意氤氲、思维激荡、生态盎然。  一、诗意氤氲,让学生沉浸在美好中  杨老师的课一直不散的是浓郁的语文味。文题是在学生的朗诵中揭示的,由此,于不觉间教师对学生开启了系列“启蒙”:“篱笆”“时辰”的词语教学中,原本“笆”第一声,“辰”第二声,但在词语中要念成轻声,学生这么
【关键词】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G46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2-0042-02  2012年3月20日,教育部在江苏苏州召开“全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会议”。江苏省教育厅沈健厅长向全体代表说明,江苏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心,是建立新型质量保障体系,全面促进基础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为此,全省在建立健全基
【摘要】“多元目标英语”认为,语言教学的目标不应仅仅是教会学生语言知识,还应包含对学生品格的培养,但目前的英语教学对学生品格方面的培养没有足够的重视。鉴于此,教师可以从挖掘教育素材、联系学生生活、触动学生内心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品格。  【关键词】英语教学;学生品格;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6-0011-02  【作者
【摘 要】常州市实验小学与常州市平岗小学是集团化办学体制下的结对学校,以强带弱寻求教育均衡发展是集团化办学的宗旨。基于对两校优劣势的分析,学校提出了以课程基地建设项目为抓手,以综合实践活动学科为突破口,探索集团化办学背景下促进学科均衡发展的新思路。历经两年多的实践与探索,项目建设盘活了集团的优质资源、开发了新资源、引入了社会性资源,带动了师生发展,形成了辐射效应,为两校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均衡发展奠
【摘要】词语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但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词语学习过程泛化的现象。提炼整合词语,创造性地运用词语,让学生在与词语“对话”的过程中,实现词语教学的结构化、功能化,从而发展儿童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儿童的语文思维能力。  【关键词】词语组块;多维运用;适时迁移;结构化;功能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3-0012-
【摘要】说清发展儿童写作核心素养的问题,是一次“难上加难”的回答。吴勇团队专题探索的五篇论文分别从理论和实践视角,阐释了儿童写作核心素养的基本结构、教学通道和核心要素培育的实施策略,让写作核心素养看得见、摸得着,让写作核心素养可以教化、可以习得。  【关键词】写作教学;写作核心素养;“文心”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41-0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