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说城市化与城市文化

来源 :文化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04189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从农业文化向工业文化的过渡。批判现实主义对城市批判得很厉害,到21世纪,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和立场不同了,我们应该欢迎城市,欢迎城市化的到来。近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脚步逐渐加快。按国家统计年鉴,我国每年增长的城市有60个左右,1999年公布的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数字是688个,估计近两年这个数字增加很大。 广东正在撤并乡镇,要求15年内完成城市化进程,为实现现代化创造条件。
  但是城市文化的一个更重要方面是城市如何建设得更有诗意,这是城市诗学的问题。要让居民感受到诗意,感受到美,诗意地栖居大地。就目前既有的条件,我们不可能回到乡村去寻找诗意,那么就要求城市的建设、城市的管理考虑到诗意,考虑到美,城市的绿化、城市的小区建设、城市的生活质量要考虑到城市的文化内涵。城市文化设计范围很广,我们的衣食住行等都关系到城市文化建设,审美享受是城市文化建设必须考虑的。
  
  从新的起点寻找城市的品位和城市的精神
  
  李江涛(广州市社科院党组书记兼副院长、研究员)——
  城市是个现代概念。城邦很早就有了,但古代的城邦和现代的城市不一样。城市化可以分两块来谈:一方面是原来的大、中城市的改造;另一方面是新兴城市的建设。原有的农村变成城镇,再变成城市,同样面临着城市文化建设的问题。城市化伴随着工业化,是一个资源集约的过程,它将各方面的功能集纳、丰富起来。根据规模效应的原理,城市的能源和空间被节约了,不像农村那样任意占有空间,比如城市的供应系统就是如此,我们的地下布满了管道,形成了高度集约。如果像美国那样提倡郊区化,从资源节约角度上讲是一种很大的浪费,成本大为提高。尤其对我们国家来说更是如此,我们的人均资源如此稀少,放着已经建成的城市不用又搬到郊区重新建设,那是非常浪费的,我们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我们新城市建设应该有一个新的高的起点,我们既要使城市的交通顺畅,又要高楼大厦。20世纪的70和80年代实施的见缝插针是为了节约,避免占用菜地,当时的资源支配和利用就是这样一个有限的水平。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客观条件,资源的丰富程度决定了调动资源的能力,因为当时能够支付的成本有限。我这样讲不是为过去辩护,而是主张实事求是面对实际情况。
  目前,我们一方面迫切需要进行城市改造;一方面需要开展城市建设,其实也就是文化建设。国际上有名的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和品位,我们的城市是否有品位,是否有自己的精神,很值得我们研究。
  我们面临新的挑战:新涌现的网络文化、新人类等都构成了社会的新课题。农业文明的基础是所属关系,如血缘和地缘关系,城市人口的流动性却越来越大,节奏日益加快,人际关系的瞬时性以及快餐文化对我们的心态、心理和情感带来巨大的影响。城市化进程加速了信息交流速度,改变了信息状况,信息变成了一种资本,每个人有不同的信息偏好,选择不同,更成就了个性化。现在的城市化和四五十年前不一样,新的文化尤其是亚文化发展非常迅速,知识淘汰率非常高,电脑软件12个月就更新。网络文化使人类社会第一次出现了前代向后代学习的局面。社会的主导文化肯定在城市产生,不可能先出现在农村。一些亚文化和反文化都将在城市出现,个性自由、人的独立性、追求民主等素质都必然受到影响。城市文化的研究任务越来越重,也越来越迫切。
  研究城市文化就必须面对世俗文化的问题,按后现代的观点,世俗文化就是大众文化,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器物文化,指表层的有形的层面,如建筑等;二是制度文化,如法律法规;三是意识形态方面,包括人的素质、道德、德性方面。像随地倒垃圾、污染环境就属于此。在文化建设上,人是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们的建筑为什么没有品位?是人没有品位,是从事城市建设和设计的人没有品位,或者说没有达到我们理想的层次,停留在器物文化的水准。在美国,唐人街都比较脏,这实际上是文化问题。再比如:是否乐意帮助人就不仅是个道德问题,反映也是一种文化,美国人比较乐意帮助人,你向他打听路,他可能也不太熟悉,但他会开着车带你去到那个方向的路口。
  城市建设的人文精神很重要。前不久通过一个交通法规,违反交通规则的人的撞死了白撞。武汉第一例是撞死了一个老教授,结果大家都不好下台。欧美对人的重视程度非常高,而且处处都体现出来。我是在美国学的开车,他们的交通规则是:当你开车时,不管前面是否斑马线,只要有行人穿越,一定要停下车来。这与我们撞了白撞恰好相反。什么价值是我们所追求的?这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这关系到人文基础。
  科学发展提出了让人困惑的道德、伦理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像当前悄然流行的无性同居、对偶婚姻、周末夫妻等。代沟的加深也在表明社会变化加快。过去我们一直是一元化思维,现在提倡思想多元化,讲究个性化。所以很多属于亚文化范畴的如今变成了主流文化。像70年代牛仔裤、DISCO、通俗唱法等当时都不被接受,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现在已经被大众接受了。当然,一元和多元也有个限度问题,既要提倡多元,又要设立边界,把握社会承受的限度。
  我们在整个城市化过程中观念滞后,没有按照资源配置规律行事。观念的落后,不仅表现在规划方面,而且表现在管理和建设方面。长期以来行政触角伸向每个角落,甚至出现了处级和尚、方丈之类的怪事。改革开放前,我们没有民营经济,民间媒体、民间社团、民间办学更是无法设想,政府是无所不包的,负担很重,负有无限责任。美国却很不同,政府背后的框架是精英设计的,底下的文官系统就是木偶,照规章办事。精英集中在大学、研究部门、思想库和企业。其中主要是在企业,社会的主要创新来自企业,企业推动社会前进。精英设计好程序,然后流水作业,各就各位。这是涉及到城市管理体制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文化建设的整体思路应由政府来倡导引领
  
  朱秉衡(广州开发区建设开发总公司总经理,中山大学兼职教授)——
  题目一直是政府、舆论界和学术界忽略的问题。如果不尽快有专业研究并影响政府的话,将带来一系列弊端。
  在这里我想以广州为例。广州市号称全国排行第三,实际上比起国内的许多大城市和中等城市,广州的城市建设是落后的。北京、上海不说,就是大连、青岛等近几年变化也相当大。每过几年去,都会感到变化。不是觉得它扩大了,而是发现它有了自己的形象。上海有大都市气派,北京的皇城和古都特色保存得非常好。珠三角的珠海、中山等城市也折射出沿海中等城市的特色,人与环境达成和谐的新境界。但是广州却相对滞后。
  前些年广州提倡建设国际大都市,我以人大代表的身份说过一些令政府难堪的话,用反讽的方式建议将“国际大都市”改为“国际大集市”。那些年,政府的主导思想虽然营造了一种轰轰烈烈的气派,但没有明确的建设现代城市的概念,一味地追求繁华。拆围墙大搞商业,用灯光夜市烘托城市的繁荣,都是表面工夫。广州的旧城改造是失败的,原有的风味都被改掉了。不要说西关大屋,就是骑楼也已经消失得差不多。要知道,骑楼原本是广州城市最大的特色。广州新城市建设的起点也很低,道路的所有相交都是简单的十字架,连辅助道也没有,交通能不堵塞吗?广州在交通规划方面做得很不够,广州大道当年是城市南北的主要通道,而从中山大道到洛溪桥之间 2公里长的路段里竟有11个出口,经常造成广州大道塞车,结果把西边的旧城区和东边的新城区完全隔开了。天河区的兴起是10年之间的事情,当年大家对天河体育中心一带寄予很大希望,因为地势开阔,而且是后开发区域,有规划方面的优势,但现在那里的塞车已经非常厉害。广州交通堵塞尤为明显的是东、西、南、北四个出口,非常拥挤、小气,与交通容量不合适,与一个大城市的形象不匹配。
  广州关于城市设施的观念陈旧,绿化隔离带竟是广州粉尘污染来源。以裸露的绿化带隔离道路是20世纪50年代的陈旧做法。逢下雨或者给绿化带浇水时,绿化带泥水漫流,当太阳晒干了又是尘土飞扬。绿化带本来是为了使城市变得美观,结果事与愿违,成了污染的来源。几十年过去了,这种陈旧的观念和做法却一点也没改变。
  文化的推动和发展就是在矛盾中寻找一个适度的解决办法。找准矛盾就可以解决问题;矛盾找不准,找不及时,就容易错位,容易失误。过去广州一直把精力放在城市扩张、制造繁荣景象上面,如今这一届市政府的领导班子非常明智而有理性,它终于把城市的管理放到了首要地位,没有追求吹糠见米的功利目的,一上来就投进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大搞绿化和“穿衣戴帽”工程,“小变”“中变”以至于“大变”的目标递进追求对于城市形象的改观很有好处。
  至于城市建筑,我记得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评价说:中国的城市有非常多的房子,但没有一座建筑。这很有力地概括了我们城市建设的弊病:仓促急躁,缺乏精心的构思和文化内涵。我认为,我们的城市建筑要体现中国特色、地区特色和民俗特色。
  第一,是要有文化内涵。国外的大城市都有自己标志性的建筑,其他城市模仿不了,像悉尼的歌剧院、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在上个世纪的四五十年代,爱群大厦和南方大厦是广州的标志性建筑,那时,即使是乡下老太太,只要看到这两座建筑的图形她就知道说的是广州。而今天,我们有那么多高楼大厦,而且比这两座大厦高的有的是,可是谁能成为标志呢?有谁像上海的电视塔和歌剧院一样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影响呢?建筑一定要有自己的风格,并且要有历史延续性才符合文化发展的需要。
  第二,它应当是民俗的、地方的。如青岛市,既保留了当年殖民地的建筑特色,同时新城区的建设也有自己统一的风格,这样城市就有了自己的独特形象。
  第三,它必须是历史的、经典的。欧洲很多城市的经典意识很强,建筑很讲究历史的延续性甚至视觉的协调性。在巴黎卢浮宫那儿建一个金字塔,他们的国会讨论了二三十年才通过,一直担心它破坏了城市的整体历史感。我猜想如果提议建一个紫禁城,再讨论二三十年也是不会通过的。
  这十多年的城市建设,将广州2800多年的历史感摧毁得所剩无几了,整个城市缺乏经典之作,城市就像少了灵魂,显得很浮躁,甚至跟着风转,误以为高楼大厦就是都市的标志。近几年有意识地恢复了一些历史感,上下九路、东山等恢复了原样,但还是很不够,如果这种意识提早20年,情况会好得多。全国情况也差不多,古城只剩下山西的平遥等很少几个地方。西方人的观念不一样,他们很多建筑方面的法律规定房子必须保持原来的样子,你可以住,也可以卖,但不能改动。德国还规定房子每5年就得油漆一遍。当然我们也不能仅仅拘泥于经典,还要有前瞻性的东西,眼光要投射到几十年后,不然也要落伍。这方面政府应当组织文化部门、规划部门和专业人士去研究。广州城市问题的根由是城市文化建设不到位。今天,新事物不断涌现,文化建设的新课题、新视点也不断涌现,文化建设的整体思路应由政府来倡导,但是政府的主导地位目前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城市的高度发展带来就业方便、经济繁荣等社会的进步,同时也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人类的功利追求永远存在,而人的本性和精神追求同样重要。文化价值观念要求超越功利,从这个角度上说文化是奢侈的。二者不可避免地发生矛盾,如何统一二者,如何在满足功利需求的同时考虑人的精神渴望,这就是城市化和城市文化要考虑和处理的问题。
  所谓实用,有时是反文化的。比如说,电冰箱的包装纸箱是个有用的东西,下次搬家还要用,但是堆在家里就影响了环境。阳台本来是个欣赏风景的地方,如果堆满了杂物就失去了其本来价值。如此小事都会有很大矛盾,体现出观念的冲突。如果是老妈当家,东西就到处都是;如果是年轻人当家,家里就会随时处理废物。我们的城市建设理念应当是怎样的呢?很值得我们思忖。
  研究城市化进程必然涉及到农民问题。农民的身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从“生而平等”的角度来讲,不应该有身份差异存在。美国给印第安人居住区保留了特权,但他如果愿意加入美国公民行列,身份变了,特权也就丧失了。我们不同,哪怕你是上海人在广州工作,只要你没有广州户口,你就是打工仔。身份差异问题必须从根源上解决。与此相关的还有城中村的问题。城中村就像城市的一个个土堡垒,文明程度最低,没有纳入城市化的轨道。以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当年要建一个科学城,如果把那块地方的农民全迁出去,需要20多个亿,成本很大;但是不搬的话,建成的新科学城将变得不伦不类。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决定搬迁,现在的科学城建设得很漂亮。另一个相对应的例子是开发区的东区建设,当时没舍得支付那两三千人的搬迁费用,暂时保留了一块都市里的村庄,现在就变成了一个老大难问题。开车在开发区转一圈,整体感觉是非常漂亮,但保留的那一小块很扎眼,成了一段非常难看的景观。所以我说,城市化过程往往是一个价值观的选择问题。
  文化建设决不仅仅是改变城市面貌那么简单,它涉及到许多深层次的软件类的东西。社会的发展使得很多外延界限不明晰的事物在城市中涌动,许多问题还有待我们深入研究探讨。比如说,吸毒的是非界限非常明晰,而第三者这个问题就复杂得多,但是目前却有简单化看待和处置之虞。我们的文化建设决不能往回走,城市化必须与现代化同步。
  
  建设城市文化应在思想方法上认真梳理
  
  王业群(广东省文化厅文化市场处处长,省社会文化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有一阵子,包括广东好多城市在内的地方都提出要建国际大都市,有些小镇还提出要“建国际化小都市”。我国的城市建设不立足本国,不设法突出自己的特色,老要往国际上靠,这种思维方式有问题。
  其实,上个世纪的50年代我们就应该触及城市建设和管理这个课题。毛泽东在建国前夕说过:我们很快就要取得政权了,国民党可能会嘲笑共产党不会建设和管理城市。可是事实上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问题却一直被搁置一边,到改革开放后才正式提上日程。
  我们的根本问题是人的素质问题。城市化的过程应当是人的现代化过程。城市把路开得再宽有什么用呢?汽车、行人有空就钻,不塞车就奇怪了。这就是典型的素质问题。人的素质上不去,城市的文化素质也上不去。我以前老以为广州塞车是因为路窄,去了英国伦敦才知道,根本原因不在这里。人家的马路更窄,但交通井然有序。他们的一些公众场合,并没有富丽堂皇的大厅,都很拥挤,但是有秩序。人的素质不是十年八年能上来的,我们的差距还很大。
  我们搞文化的,到国外的文化场所看看,总不由得非常羡慕。英国的剧院上演的都是芭蕾舞、歌剧等高雅的经典的东西,半年前通过网络票就订完了,要提前一年才能联系上。我们长期投资创作,人家是投资一部经典的东西,就长年地上演。那些节目都是欣赏性的,观众全是中年人。我们是娱乐却是追星,完全是消遣性的,老人、小孩全带去,会场乱糟糟的。英国人上歌剧院却是身份的象征,上演的可能是他们非常熟悉的曲目,同好莱坞完全不同。
  英国的博物馆藏品有600万件产品,一年的观众是六七百万,他们采取自愿投币制度,你愿意投币多少就投多少,他们不在乎门票收入,光是这一点就看出他们有长远的目光。博物馆成为城市的标志和骄傲,大大地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并以此带动了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进入产业化运作。深圳就尝到了发展文化产业的甜头,先是中英街,后来是锦绣中华、民俗村、世界之窗,再是欢乐谷,现在又在投资新建更新的项目,已经形成了规模效应,对深圳经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城市文化建设有一个定位问题。我们对自己的城市很陌生,定位不清楚、不准确。比如广州也跟着提出建“山水城市”,其实世界上大多城市都依山傍水,过去交通依靠水路,城市都是依水而建,在这样的背景下喊出建“山水城市”的口号有多大意义呢?还算得上特色吗?何况,广州的山也是非常少的。
  我总认为城市文化的建设不从观念入手不行。比如说,我们建标志性建筑是因为要标志性而标志性,还是因为城市发展的内涵需要标志性建筑呢?广州建歌剧院的提议老是将广州要与国际接轨作为理由,这种思维的方向就不对,不是根据市民的文化需求和市场规律做选择。建设文化设施首先是需要,是当地的文化发展需要,有这个市场需要才行。否则,花了许多钱,有了一流的设施,但没有一流的表演,最终只能是出租铺面,走商业化道路。就像现在不少图书馆一样,把地方拿出来给人家搞复印、开小卖店,干什么的都有。此外,我们搞文化建设还存在攀比心理,你多大,我就比你更大,这对于文化建设有极大危害,许多文化设施的大而不当、大而无用就是这样产生的。
  文化建设有个认识和发展过程,这不奇怪,城市文化要通过有一定文化素质的人来体现。过去老一代建设者反对“贪大求洋”,将就能生活就行。这几年搞城市建设的观念变了,领导都是有学问的年轻人,他们具有更现代的观念。广州的城市建设思路这几年有明显不同,珠三角的城市领导也一样,比如佛山,这几年经济形势不好,市领导提出,经济增长点不在别的地方,就在文化旅游。
  如今北京提出要将文化作为支柱产业,这就对了。北京光是搞好旅游业就够了,可是前些年老提经济中心、政治中心、工业基地,把北京搞得很混乱,加上水资源严重缺乏,甚至连迁都的说法也浮现了。
  要想城市化进程良性发展,我们还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每届政府都考虑自己的政绩,总觉得自己在任几年要留下点痕迹,这就免不了急功近利。近几年建广场成风,一个接一个,有必要吗?第一次到东莞市的长安镇,那文化广场真让人惊叹,但看多了,发现各个地方全是沿用一个模式,跟风上。后来才知道,是否有文化广场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指标?广场风、草坪风、地铁风,一阵接一阵,根本没有自己的个性,也没有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去考虑问题。在这种行政思路制约下,什么都搞不好。
  我们目前凡事都搞大一统。总是从某个点出发,然后树典型,再由点到面铺开去。没有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社会需求去解决实际问题,导致各自的发展空间都太狭窄,不能得到充分发展。这其实是中国哲学趋同的一种表现,要想真正建设好我们的城市,建设好我们的城市文化,还得在思想方法上认真梳理。
其他文献
最近 ,浙江省庆元县特种香菇联合会成员———厦门富士岛庆元分公司 ,与日本神乾株式会社签下 30 0多吨香菇出口购销合同。据悉 ,去年以来庆元香菇在日本市场很畅销 ,截止到
青春期的适应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历来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本研究对369名初中生从初一到初三的应对方式、压力、社会适应进行了四次调查,通过纵向中介模型考察应对方式、压力对
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条件。所谓信用,就是信守承诺,说到做到。信用既是指能够履行跟别人约定的事情而取得的信任,叫作讲信用,也是指不
处于“5·12”汶川特大地震震中的映秀湾水力发电总厂在两年前特大地震造成的伤痛日渐弥合时,又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灾再次降临映秀。2010年8月13日,映秀地区遭遇160毫米左右的
目的观察奥沙西泮联合黛力新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绍兴市立医院于2012年10月—2015年1月收治的98例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2组
引言 膜基界面间的附着强度是表征镀膜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膜附着强度的因素较多,内因有膜基界面间的附着力,膜的应力;外因有潮湿气氛、油及灰尘污染,基片镀前处理及成膜时
本文介绍如何提高回转式压缩机的效率。首先估算压缩机的功率损失,分析轴承的运转状态,並计算压缩机的性能。其次,为了测得压缩机内部的状态数据,在实际压缩机中测量机壳内的
对 0. 5MHz以上频率范围的水听器校准,以互易理论为基础的双换能器方法将被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推荐为标准程序。本文给出了了解该程序的理论背景及实际工作中需要的相应公式的推导。
曾经把彩电价格战演绎得出神入化的长虹,又在背投领域挥舞起降价利剑,在长虹精显王背投在全国范围内集体大降价,降价幅度平均25%,最高降幅40%。长虹负责人说,此次降价意在掀起
本文利用九江瑞昌Ms5.7地震前后四期(震前一期,震后三期)地磁场三分量绝对测量观测数据,建立了震区四个不同时期地磁基本场水平分量的曲面样条模型,通过上述模型详细地追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