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重心向西

来源 :支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g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提示:依托打造长江高收入经济带,培育中国经济“第二季”新的支撑力,而这一战略支点应在长江中游城市群。
  《支点》记者 袁阳平
  一份来自安徽研究长江中游城市群(简称“中三角”)的最新报告,揭示了长江经济发展的新风向标:作为“中三角”近邻的长三角城市群积聚了巨大张力必须向外扩张,尤其是沿长江流域向西扩张。
  荣兆梓教授领衔参与了这一报告课题,他是安徽大学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在他看来,“中三角”近年来的迅速崛起,是全球化、市场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向纵深发展背景下几大趋势合力的产物。
  从国家新的区域布局来看,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增长带,其实质就是要依托打造长江高收入经济带,使之成为中国经济“第二季”新的支撑带,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而这一战略的支点应在长江中游城市群。
  未来发展的“回旋余地”
  “一方面,中部地区经过三十余年的改革与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加速发展阶段,武汉、长沙、南昌、合肥四个城市群都已经形成了有实力的产业体系,在与周边地区的良性互动中成长为区域经济的核心和引擎。另一方面,在全球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中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实力快速提升,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关系已经从集聚效应为主转变为辐射效应为主。”荣兆梓如是称。
  自古滚滚长江东逝水,但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所长杨建文亦将目光沿长江流域向西看。他在近两年多次来武汉与研究该课题的全国专家交流。
  近年来,武汉、长沙、合肥和南昌四市发展势头强劲,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之一。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四市GDP接近3万亿元左右,增速均超过10%,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7%。
  杨建文认为,除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成渝为代表一级城市群外,以武汉、长株潭、皖江等为代表二级城市群在梯度层次、分工布局方面有进一步提升的可能,这就需要加速空间整合,并在顺应国家战略的前提下,提前开展规划布局。在此背景下,加速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尽管只是整合、提升二级城市群功能和地位的选择之一,但却是当前最具战略性和可行性的选择。
  去年9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利用参观中国——东盟博览会展馆之机,布下了中国区域发展新的“大棋局”。
  “这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最大回旋余地。” 李克强说,从现阶段各方面条件看,着力打造东北老工业基地、中西部沿长江区域、西南中南腹地三大新的经济支撑带是必然选择。在南宁之行的半个月前,他在兰州表示“该回旋余地在中西部”。
  上述专家分析指出,打造连贯中西部的长江经济带是扩大内需的战略支撑点,而长江中游城市群则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关键区域,其实质是要依托打造长江高收入经济带,开启中国经济“第二季”。
  经济带扩围
  自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经济带一直广受关注。早在1991年,邓小平就曾提出要以浦东为龙头,把中国的沿海开放推进到沿江。
  经过改革开放30余年的发展,长江经济带呈现出长三角下游区域较发达,上游成渝地区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开始抱团发展,以及长江中部地区亟须转型升级的现状。如何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成为当前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迫切课题。
  就在去年9月23日,国家发改委会同交通部在北京启动《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研究起草工作。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表示,此举意在支撑转型升级的长江经济带。
  同年年底,作为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两横三纵”主体的长江经济带迎来正式扩围,浙江和贵州两省将正式被纳入,范围由此前的9省市扩围至11省市。
  “规划还没有正式启动,范围就发生了变化,这说明一开始不够严谨和科学。”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经济所所长彭智敏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称,浙江、贵州入围长江经济带,让长江经济带的范畴变得更宽更厚,也更加“实至名归”,将进一步打通东、中、西经济通道,为沿线城市释放更多的发展红利。
  不过,长期以来,长三角、长江中游、长江上游各省市分别提出了一些区域性的发展规划,却未能很好地整合形成“长江经济带”的长期性、宏观性的开发和发展战略。
  “长江流域支撑带,其重心在中三角,并非是在下游。中游通,则长江通,如果中游能够有大的发展,将会对长江全流域形成推动力。”杨建文称,长江中游城市群在发展方向上需要重点考虑做大中心城市,提高中心城市的首位度,真正建设成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相媲美的大都市圈,“武汉城市群是最有可能也最有必要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群。”
  发力引擎在企业家
  虽然早在2006年中央政府就启动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但因为全球金融危机等原因,这一战略的实际效果受到影响,有专家甚至提出“中部塌陷”越来越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总体发展进程的关键瓶颈。
  新的机遇再次来临。杨建文认为,目前,全球金融危机已进入尾波阶段,许多跨国公司看好中国,中部地区如果能够在观念意识、战略思路、制度安排等方面做好准备的话,新一轮发展机遇将很可能落地中部。
  该机遇必须由企业家来抓。“要发挥产业集聚效应,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谈到“中三角”在产业方面如何互利共赢,湖南汇博化工董事长邹忠清戏称:“我坚决反对‘同行是冤家’的说法”。他认为,产业集聚可以促进企业间的技术交流,助推技术升级,进而带动整个长江流域的产业结构调整。
  有专家指出,国力的较量在于企业,企业的较量在于企业家,从这个意义上讲,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繁荣也需要大批优秀企业家来支撑,他们是经济带发力的新引擎。
  “打造‘中三角’,区域间同城化逐步实现,产业优惠政策将叠加,提前布局即将得到回报。”合肥鸿路钢构公司董事长商晓波在选择生产基地时,对与合肥毗邻的两大省会城市武汉、南昌就非常看中,该公司拥有合肥、武汉、南昌三大生产基地。   系列难题待解
  在新型城镇化带来的巨大机遇面前,长江中游区域合作仍需勇趟“深水区”。
  根据2011年湘鄂赣39个工业大类的数据计算得出省际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显示,湖北省与江西省制造业结构相似系数是0.64,湖北与湖南制造业结构相似系数是0.77,江西与湖南制造业结构相似系数是0.85。
  让业界忧心的是,特别是江西、湖南两省产业结构相似度较高,在转方式、调结构中,由于缺乏规划和深度合作,又造成了新一轮的结构趋同。
  就目前的情况,今年元月新成立的长江经济战略研究中心首批专家之一、新华社湖北分社社长梁相斌指出,行政区域经济模式根深蒂固受传统体制的制约,长江中游城市群行政分割现象较为突出。目前,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发展基本上还是分割的,在各自省域范围内独立运作,一体化程度低;四省之间还面临市场准入、质量技术标准、行政性事业收费、户籍制度等方面问题,阻碍了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
  城市沿江河而建,可得舟楫之利。但在迎接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高潮即将到来时,如何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严格保护水资源,亦是当前面临的又一重要任务。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副总工程师刘振胜无不痛惜地称,长江流域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2012年已近350亿立方米,其中50%为长江干流沿岸大中城市排污水,形成了连绵不断的沿江污染带,“再不治理,母亲河将成为‘下水道’”。
  研究区域经济的多位人士一致认为,目前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仍未触及问题的难点:一是中央政府角色缺位,区域利益共同体尚未形成;二是合作保障机制不完善,非政府组织作用未充分发挥;三是区域城镇化水平不高,区域一体化程度不够。
  因此,区域核心城市竞争力及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仍需加强,同时还面临跨区域、跨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效果不佳等难题。
  突破口在顶层设计
  长江中游城市群如何形成合力,从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为什么要强调顶层设计?因为这个城市群由四个大都市圈组成,分属四个省,我们的行政分割管理,区域规划和大项目由省长、市长决定,各自都想主导。”梁相斌表示。
  彭智敏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以全面放开中小城镇户籍为突破口,加快形成一批有实力、有特色的城市。通过户籍等方面的制度改革,推动目前处于夹生层的2亿多农民工逐步转化成各个城市的市民,让其真正享受到公共服务均等化。“按照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在长江中游城市群,把新型城镇化的重点放在中小城市和城关镇,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
  武汉大学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伍新木指出,长江中游城市群一定要率先努力建设自己的自由贸易区,先按自由贸易区的制度框架,覆盖长江中游城市群。以此为突破口,牵引、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融合、合作。
  江西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朱丽萌呼吁,争取国家在长江中游城市群设立“新特区”,类似于当年长三角启动“浦东新区”开发和环渤海启动“滨海新区”开发,为长江中游城市群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树立典范,为打造龙头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可以预见,随着“中三角”与长三角的逐步融合,长江中下游城市集群将成长为毫无争议的中国经济第一极,并跻身全球首位城市群连绵区。
  “由于这一国家级的经济增长极深入大陆腹地,与其两翼的珠三角、环渤海又有密切的经济联系,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将空前提升。中国经济将结束东、中、西部不平衡发展的初级阶段,顺利进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时代。”荣兆梓在他的课题报告中如是写道。(支点杂志2014年3月刊)
其他文献
文辉(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  核心提示:产业转移和人口迁移有其规律,不要人为把人口和产业划分成所谓的低端和高端,这是一种新的歧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率先进行人口调控无可厚非。但近来种种调控政策收效甚微,说明其方式方法有待改进。  特大城市的开放性空间无法阻挡大量的外来人口来此寻求就业机会,而基础设施供给压力又导致当地居民把
期刊
核心提示:解决中国收入差距和贫困问题,出路在城镇化。但中国的城镇化进程跟其他国家不一样,有自己独特的推动力。  国内城镇化研究风风火火,解决中国收入差距和贫困问题,出路无疑是在城镇化。但在城镇化的研究中,要避免进入误区。  中国城镇化的速度是否太快了?  2010年,我曾提出到203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80%,当时社会上的反应基本是负面的,认为我推算的速度太快。之所以认为太快,是因为他们参照了国
期刊
核心提示:财政开支是收入的两倍,表明日债问题在继续恶化,沉重的债务正是安倍刺激方案的最大风险。  从经济增长角度看,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经济刺激计划,自实施以来的确产生了一些实效。  日本2013年首季GDP取得年率4.1%的增长,优于日本政府预计的3.5%,是2012年第一季度以来最快的增长。日本国内的个人消费也得到了刺激,在2013年首季的GDP增长中,个人消费是增长的主要动力,在4.1个百分点
期刊
“这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最大回旋余地。”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这句话指向了三个区域:东北老工业基地、中西部沿长江区域和西南中南腹地,并认为这三个地区是未来中国经济的三大新支撑带,将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源。  李克强的上述表态,被认为是中国区域振兴政策的延续和深化。  北京大学秘书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杨开忠认为,自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的区域发展便已步入新的阶段。  杨开忠提出,在这三大支撑带
期刊
核心提示:传统意义上的书店肯定是要死亡的。书店必须要转型,要用跨界实验来颠覆传统。要想开好一家书店,必须有革新和长远的眼光。  《支点》记者 刘真真  初识先锋书店创办者钱晓华,是在一本名为《先锋书店:大地上的异乡者》的书中。  “大地上的异乡者”是先锋书店的店铭,这句话出自奥地利诗人乔治·特拉克尔的《灵魂的春天》。与其共事十几年的黄健明当年就是因为抬头看到“大地上的异乡者”的店铭,决定应聘书店店
期刊
跨国发展是世界500 强企业的重要特征之一。它们从中实现了要素获得与投入的国际化、技术研发的国际化、生产流程的国际化,以及产品市场的国际化,并最终实现企业整个产业链条基于比较优势的国际最优配置。  近几年,外商投资重点出现明显变化: 一是投资的产业集群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二是向多元化转型,更加注重研发领域。  现代产业体系能否形成,决定了中心城市及其所在区域的产业主导权,而产业主导权又决定了城市在网
期刊
核心提示:党的十八大后,中国区域战略正步入深化期,且呈现出看似相反的两个倾向,一是微观化,二是宏观化。  《支点》记者 何辉 袁阳平  对任何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来说,区域战略从来都至关重要。  近一年多来,全新的中国区域总体战略蓝图正徐徐展开:在优化提升沿海三大增长极的同时,着力打造东北老工业基地、中西部沿长江区域、西南中南腹地及西北地区三大新的经济支撑带。  为什么中国区域战略会出现新的变化?为
期刊
核心提示:前35年的对外开放是面向发达国家,未来35年的全面开放,应当面向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  从1990年至2001年,无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或是转型中的国家,普遍都转向了市场化改革,这个时期的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和便利化得到了系统化的发展。信息技术进步推动了全球的科技创新、服务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各国都从中得到了全球化开放的红利。比如美国GDP占全球的比重在1990年是26.1%,
期刊
和曾翔先生偶遇,正欲向他细细请教,他抱歉说要忙着去家乡名家作品展现场张罗。未料晚上他刚忙完活动,便发来微信邀请加为好友,平和与真诚之风扑面而至。  点赞、评论、转发,不觉又是一度秋与春。曾翔的微信俨然一座艺术殿堂,亦如一方生活乐园。其微信品类有三:一是观照艺术,包括书家临帖经验、国外美术馆的中国古代石刻造像等等,占了七八成;二是闲情逸致,包括品茶心得、自驾游美图;三是偶尔转发时政妙文,幽默之中见深
期刊
专家视角  《支点》记者 方迎定 林楠  国家中心城市所在的区域,肯定在全球产业价值链的分工中占有重要位置,是综合优势明显、经济发展动力较强的区域,也被称之为“国家战略区域”。  由全球产业价值链分工体系形成的区域跨国经济体系,是城市进一步融入全球化的重要条件。总部经济以及国际采购中心、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等发展程度,已成为决定中心城市能级大小的重要指标。  《支点》:应如何判断世界500强企业对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