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一体:让观察不再左右两难

来源 :阅读(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long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四个方向观察实际的物体或者实际物体的照片、直观图,是学生在维度的变化、图形的变化、视角的变化中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从物体的总体结构和主要特征入手进行观察,抽象出相应的图形,实现三维物体和二维图形之间的转化,进而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整体观察   特征辨析   抽象方法
  《观察物体》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图形与几何”部分的基本内容之一。在第一学段“课程内容”中指出:“学生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依据课程标准,不同版本教材均编排了相似的例题。
  教材侧重引导学生从四个方向观察不同的物体,辨认从相关物体的正面、背面和两侧看到的图片。教师在教学前,均能意识到本课教学难点是:学生判断从左、右两个方位看到的视图,不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在实物与相应视图之间建立正确的联系。为此,教师常会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期望能突破学生学习难点。
  【教学情境一】
  1.实物观察初体验。
  四人一组,每组中间摆放一只小猴玩具。
  师:每组摆放了一只小猴玩偶,眼睛平視小猴,仔细观察,想一想你在小猴的哪一面,看见了小猴的什么?
  师:想好了,现在和你对面的同学说一说你在小猴的哪一面,看到了小猴的什么。
  学生交流后,在班级中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是什么。
  师:这两位同学看到的小猴的样子不同在哪里?
  生:我看到的小猴脸朝左,他看到的小猴脸朝右。
  2.再次观察作比较。
  师:想不想给小猴子拍张照?我们用手摆出拍照的造型。“咔嚓”,根据你拍到小猴的样子,从面前袋子中找到这张照片放在桌上。
  学生在座位上模仿拍照活动并找出照片。
  师:刚刚我们是在自己的座位上给小猴拍的照片,想换个位置给小猴拍几张照吗?向你的左手边依次移动一位,坐正后“咔嚓”拍照,拍好后拿起你面前的照片比比看,和你拍到的小猴的样子一样吗?
  【设计意图】教师安排了学生两次观察活动,第一次教师提出:“想一想你在小猴的哪一面,看见了小猴的什么?”
  在一年级《认位置》学习时,学生就接触到如练习本在数学书的哪一面,练习本的右面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往往学生容易分不清以谁为观察点,在哪个位置进行判断。同样,现在老师提出:“你在小猴的哪一面?”学生需要先判断自己是在小猴的哪一面,然后再去观察看到的小猴的样子。但为什么会在这个位置观察到小猴是这个样子,之间并没有产生勾连。
  随后,教师安排了给小猴拍照的活动,看似让学生经历从四个方向去观察小猴,但学生把看到的小猴样子与桌上的图片进行选择比较,这样的难度并不大,因为他看到的只是小猴的一个面,记住这个面去选择同样图片即可,但对于自己在小猴的哪个位置看到小猴现在的样子,为什么会在这个位置就能看到这样的小猴并未作深入思考。所以,当学生面对需要整体观察小猴,从四个方向进行判断选择,依然不知所措,左右两难。
  【教学情境二】
  1.认识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
  四人一组,桌子中间摆放一只小熊玩具,小熊正面朝黑板。
  师:老师和同学们一样把小熊放在桌子中间,面朝黑板。现在我来和它打个招呼:小熊你好,我坐在你的前面。
  师:大家的桌上都有一只小熊,你能正对着小熊,像老师一样打招呼,说清楚你在小熊的前、后、左、右哪一面吗?
  学生尝试说一说。
  师:在小熊前面的站起来。在小熊后面的站起来。在小熊左边的和我挥挥手。在小熊右边的也和我挥挥手。
  同学们都分别坐在小熊的(贴板书: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四个不同的位置。
  2.从观察实物走向合理描述。
  出示活动要求:
  (1)面对自己组的小熊,头不偏,手不动,坐好。
  (2)在自己的座位上仔细观察小熊,你能看到小熊的哪个部位。
  (3)在小组中这样说一说:我坐在小熊的(       )面,我看到了小熊的______。
  师:看懂活动要求了吗?按要求在组内开展活动。
  学生在小组活动、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师:请一个小组四个同学到台前,分别指着小熊说一说。
  生1:我坐在小熊的前面,我看到了小熊的眼睛、鼻子、耳朵(脸),还有肚子。
  师:你看到了小熊的脸。
  生2:我坐在小熊的后面,我看到了小熊的后背、尾巴。
  师:你还看到了小熊的后脑勺。
  生3:我坐在小熊的左面,我看到了小熊的左脸、手和脚。
  师:小熊有两只眼睛两只脚,你看到的是几只?
  生3:一只手和脚。
  师:大家思考一下,他看到的是哪只呢?
  学生齐说:是左手和左脚。
  生4:我坐在小熊的右面,我看到了小熊的右耳、右眼、右手和右脚。
  师:谢谢你们的汇报,你们能像这一小组同学那样说一说吗?
  3.区分小熊左、右面。
  出示小熊左面、右面图片。
  师:看图,怎样能正确区分这是在小熊的左面还是右面看到的?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想法。
  师:是的,我们在小熊的左面,就能看到小熊的左手、左腿、左眼……都是它左边的一侧。那我们在小熊的右面呢?看到的是它的右手、右腿、右眼……同学们找到了好方法来分辨我们在小熊的左面还是右面。前后左右四个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我们所看到的物体是不同的。
  【设计意图】教师从跟小熊打招呼入手,先明确各自坐在小熊的哪一面。随后,在活动要求中设计了一个核心问题:“我坐在小熊的(       )面,我看到了小熊       。”基于这个问题,学生将自己坐的位置与看到的小熊的样子串联起来,并发现:坐在小熊的左边,可以看到小熊的左手、左眼、左脚。如果坐在右边,则会看到小熊的右手、右眼、右脚。当呈现左右两幅小熊图片时,学生有很好的代入感,思考会在什么位置观察到这样的小熊,从而进行合理判断、分析。   当然,这个设计是让学生在自己的位置亲身体验,进行观察,对于另外三个方向看到的情况缺少体悟。而从实际观察回到书上静止的画面,判断画面中的同学看到的是什么,有时仍感到无从下手。此外,活动中,教师往往固定小熊或小猴的位置,不发生改变,一旦调整了观察物体的位置,如下图,学生位置不动,是否依然能够对四个方向进行正确判断和分析?
  再次品读课标中的话,我们可以明确,观察物体的要求是能够正确“辨认”,即能根据对具体事物(立体的)、照片(平面的)、直观图(平面的)的观察,辨别出相应角度所看到的物体。观察对象既有实际的物体,也可以是实际物体的照片、直观图。“辨认”的依据是观察的结果,体会到从不同角度、不同位置看到的相关物体的样子通常是不一样的。
  学生对观察物体的学习感到棘手,原因分析大致有:1.活动观察往往从观察物的一个面去看,缺少整体性,仅停留在看到了什么,没有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在这个位置会看到這样的物体。2.教学常常停留于在这个位置时你看到了什么,还需要换个角度,去思考:看到物体这个样子,我需要在什么位置?3.对于位置相对的两个学生,为什么我看到的小猴脸朝左,对面的同学看到的小猴脸朝右?教师往往回避这个现实问题,对学生的疑问冷处理。
  基于上述思考,教师可否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从整体观察入手展开教学?
  【教学情境三】
  师:这是四位同学给小猴拍了四张照片。(板贴照片)
  师:想一想,这四张照片分别是哪位同学拍的?
  师:小梅和小明拍的照片出现了不同的贴法。四个同学究竟拍出怎样的照片?你们想不想像他们那样,亲自体验一下?
  师:为了便于表达,我们把四个方向用1、2、3、4号位表示。拍照前请看友情提醒。
  小提醒:把小猴放正,身体正对着小猴,眼睛平视小猴。仔细观察,停留一会,抓住小猴的主要特征。用手势“咔嚓”拍下来,把小猴的样子牢牢地记在脑中。
  拍一拍:摆好手势,正对、平视小猴拍照。
  说一说:我在(            )号位观察,看到了小猴的(            )。
  学生活动,随后进行汇报。
  师:再次观察黑板上刚才的贴图,你现在的选择是什么?
  师:看来小青和小玲拍的照片,大家都摆对了。为什么这两个位置的照片很容易就能摆对?
  生1:这两个位置上看到的小猴特征很明显。
  生2:小青看到的就是小猴的正面,小玲看到是小猴的背面。很容易发现。
  师:小梅和小明的照片为什么容易摆错呢?
  生1:因为它们看起来非常像。
  生2:不知道谁看到的小猴的脸朝左还是朝右。
  师:观察图和刚才的活动体验,你有办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吗?
  学生组内讨论交流,思考方法。
  生1:我发现小梅的位置和我们同方向,我们看到的小猴样子就是小梅看到的。
  生2:小梅看到小猴脸朝左,小明在她的对面,看到小猴的脸就朝右。
  生3:我发现小猴的左手边是小梅,小梅看到的小猴脸就朝左。小猴右边是小明,小明看到的小猴脸就朝右。
  生4:我觉得小梅和小明两人面对面,就像我们照镜子那样,小梅看到小猴脸朝左,小明就正好相反。
  师:这个比喻很有意思,咱们试试看。(学生两两面对面站立,举起同一边的手。)你们发现了吗?
  生:我举的是左手,对面的同学却是右手。
  ……
  【设计意图】教师采用反其道而行之的做法,从抽象的情境图入手,学生看似是旁观者,其实是将自己带入从四个方向整体观察小猴的观察者,体会每个位置能看到小猴的样子是什么。判断小青、小玲的位置会看到哪张小猴照片难度不大,学生容易发现在小猴的前面,看到小猴的脸;在小猴的后面,看到的是小猴的背、尾巴,从前面、后面观察的结果不相同。在后续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验证自己的判断。但小明、小梅看到的小猴的样子,容易出现分歧。为此,需要学生思考:这两个同学究竟看到的小猴样子是什么?为什么他们看到的小猴样子看似相同,但小猴脸朝的方向又不同?究竟在哪个方向观察小猴的脸会朝左,哪个方向观察脸朝右?这当中还藏了什么秘密?学生从学习难点出发,带着问题展开“真”观察,此时不仅仅停留在看到的样子是什么,而是需要深层次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可以看到,从四个方向“观察物体”的学习,是学生在维度的变化、图形的变化、视角的变化中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从物体的总体结构和主要特征入手进行观察,抽象出相应的图形,实现三维物体和二维图形之间的转化,为继续研究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征打下基础,进而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不断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立贤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人文底蕴,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三个基本点。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教材丰厚学生的人文底蕴?本文从人文底蕴的三个基本点入手,尝试进行有意义的探索。  【关键词】教材文本 人文积淀 人文情怀 审美情趣  人文底蕴是学生的核心素养之一,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所形成
期刊
【摘要】语文课堂离不开语言的艺术。在运用通俗、凝练的口头语言的基础上,结合必要的肢体语言,就构成了课堂中教师的“美言”。灵活、巧妙地运用“美言”,更有利于引导学生专注于学习过程,展开自主学习,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美言 自主学习 “视频”语言 “音频”语言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的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
期刊
去年11月,笔者参加了由江苏教育报刊总社主办,《阅读》编辑部、常州市钟楼区教育局承办的江苏省第五届“书香校园建设”小学校长峰会。开幕式上,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社长孙其华提出:校长是书香校园建设的“领头雁”,“书香”校长应具备“四香”,即“原香”“浓香”“种香”“生香”。通过参与此次活动,笔者对“四香”有了自己的认识与理解。  “原香”——绿满窗前草不除  “原香”,喜欢阅读,将阅读作为一种生活常态。会
期刊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心理学著作。其结构方式,便于阅读,让读者能够随着作者铺设的路径进行探究和思索。深不可测的心理学在这本书中变成了可以亲近、可以触摸的身边的事情。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从没想过心理学能够和中国传统文化联系在一起。因为,在我的心中,心理学更重视证据,而中国古人更重视思辨,中国学术的系统性和严密性一直被怀疑,甚至有人认为中国是没有学术的。当读完第一章《人类行为的生
期刊
【摘要】阅读,丰富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知识,还有内在的修养。学生需要更多的课外阅读时间和阅读经验来丰富内心世界,促进其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发展。本文从打造“真阅读”风景、夯实“真阅读”基石、搭建“真阅读”平台等方面,阐述农村小学“真阅读”校本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课外阅读 校本研究 实践 思考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真阅读”,就是追求课外阅读的氛围求真、课程求真、活动求真、
期刊
【摘要】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见到一些教师运用“装傻”的教学方式。教师这样适时的“装傻”,可以让我们的课堂不再平铺直叙,往往能收到不同寻常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装傻” 角色转换 弱化  所谓“装傻”,就是指明明懂得,却要故意装不懂。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见到一些教师运用“装傻”的教学方式,比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没有听明白,谁来告诉我?”等等。教师适时“装傻”,可以让我们
期刊
【摘要】中国的诗歌文化源远流长,古诗词里包含着中华文化的精髓,是深受儿童喜爱的文化瑰宝。本文从对农村小学古诗词学习现状调查出发,针对当前农村小学古诗词学习中出现的普遍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索,并在实践中总结出一些切合农村小学实际的古诗词诵读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学 古诗词诵读 微活动 基本策略  古诗词言简意赅,朗朗上口,意境深远,是儿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质媒介。可以说,古
期刊
【摘要】近年来,小学文言文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要让学生对较为陌生、晦涩难懂的文言文感兴趣,重点在于让他们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真正地体会到乐趣。本文基于对现行语文教材和中华优秀古文经典的研究,挖掘适合学生阅读的趣味素材,开发按需发生和按序发生的阅读内容;并按照一定的学习路径,为各个年级学生编写趣味横生的文言文学习手册。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快乐,获得滋养,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关键词】
期刊
【摘要】部编版教材中增加了文言文编排的比重,这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统编版教材首篇小古文《司马光》的教学为例,探寻小古文教学的建设性策略,以达到引导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发展语言和思维能力、丰富生命体验的目的。  【关键词】小古文教学 儿童文言 教学策略  随着“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也逐步产生了一种将自身置于核心素养语境中思考的自觉,即语文教学始终要关注四件事:语言的建
期刊
【摘要】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很大程度上源于文学的熏陶。,儿童文学作为儿童阅读的精神食粮,与阅读能力有着天然密切的联系。掌握儿童文学的语言符号,可以提升学生的认知分析能力;品读儿童文学的人物故事,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水平;把握儿童文学作品的内涵,可以拓展学生的联想维度。  【关键词】部编版教材儿童文学阅读能力  新课标提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
期刊